首页 > 试题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更新时间:2023-01-25 06:37:37 阅读: 评论:0

初三数学园中常见的辅助线-至加秦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运气差怎么办)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

《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

物分析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1页共10页

摘要:《因为烦闷无聊》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文学创作生涯早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之一,

文章短小精悍,言语犀利,主旨深刻,是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佳作。作者通过这篇小

说向人们展示了十九世纪末俄国下层社会极为鲜明生动的生活画卷,描摹出俄国底

层民众灵魂空虚、没有道德、极度无聊的众生相。该小说发表于1897年,此时作者

初入文坛,却饱受人间坎坷,阅历也比较丰富,这些原因使得高尔基能最大限度的

描绘出一个真实的底层社会和普通人物。这样,十九世纪末俄国底层社会一个有血

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着人性优点及缺点的阿琳娜就展现于我们的面前了。本

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阿琳娜人物特点、性格及周围环境的分析,试图论证其悲惨命

运的必然性,并简要分析该小说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阿琳娜;人物分析;主题思想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2页共10页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

琳娜人物分析

引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1868-1936)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积极

的社会活动家和文学活动的组织者。高尔基的文学创作继承了俄国和世界文学的

优秀传统,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觉醒过程和革命意识,以及他们

为摧毁旧世界,建设新生活所进行的英勇斗争,艺术地概括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

主要特征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开创了俄国和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新纪

元。列宁对高尔基的文学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誉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

出的代表……以自己伟大的艺术作品,把自己同俄国和全世界的工人运动结合得

太牢固了”(蓝泰凯,1993,)。高尔基的出现,标志着无产阶级艺术的成熟。正

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说:“通过高尔基,无产阶级首次在艺术上意识到自己。正如

它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哲学上和政治上意识到自己一样”(蓝泰凯,

1993,)。

高尔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近半个世纪(1892-1936)的创作生涯

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诗歌、童话,同时还不遗余力地从事文艺理论研

究,写下了许多文艺论文、政论、评论,以及探讨文学创作的书简,对一系列重

大的文学问题,诸如文学流派、文学风格、文学语言、文学遗产等等,尤其是对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特征、任务和方法作了精辟的论述。此外,他还

对美学问题发表过许多独特的见解。当然,高尔基的一些创作思想、文艺理论和

具体作品,也有失误和不足之处,但从总体上看,高尔基的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

著作,无疑是无产阶级文学宝库中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因为烦闷无聊》是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篇

小说,高尔基向人们展示了十九世纪末俄国底层社会极为鲜明生动的生活画卷,

描摹出俄国底层民众灵魂空虚、没有道德、极度无聊的众生相。现实主义作品普

遍具有较真实、客观的细节描写以及强调客观环境真实和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作

用等两大特征。作者在《因为烦闷无聊》中运用的视角为“人物大于叙述者”(即

人物本身的描写大于作者叙述及评价——作者注)式,使读者主要通过对主人公

阿琳娜的外部行为,如:活动、言语、外貌(表情),所经历的环境等等,从而知

晓其内心活动。性格即“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3页共10页

征”(林青,2006,)。它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包含着各个侧面,具有不同

的特征。因此,这种叙述方式尽可能的让每位读者在阅读了全文之后,不会受到

作者本人的主观情绪的影响,而是得出自己的结论。

《因为烦闷无聊》发表于1897年,此时作者初入文坛,却饱受人间坎坷,

阅历也比较丰富,这些原因使得高尔基能最大限度的描绘出一个真实的底层社会

画卷和普通人物形象。这样,十九世纪末俄国底层社会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

有感情,有着人性优点及缺点的阿琳娜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本文通过对小说主

人公阿琳娜人物特点、性格及周围环境的分析,试图论证其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并简要分析该小说的现实意义。

一、任劳任怨的阿琳娜

对于任何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都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

象。小说《因为烦闷无聊》篇幅虽然短小,却有着强烈的震撼力。人们普遍认为

阿琳娜性格懦弱,不知反抗,那么,是不是在她身上就没有一点优点呢?

在对于阿琳娜外貌的描写中,作者用了这样的语句:“她那难看的面貌上有

一种奴性的、受虐待而不敢反抗的表情,两片厚厚的嘴唇总是叠在一起,仿佛在

哀求所有人的宽恕,跪在他们的脚下,却哭不出声来(原文:“Былочто­то

рабское,забитоевеёнескладнойфигуре,толстыегубыеёпостоянно

складывалисьтак,точноонахотелапроситьпрощенияувсехлюдей,валятьсяв

ногахунихинесмелаплакать.”)。”从一开始,作者就认定了阿琳娜身上有

着无药可救的奴性,像是与生俱来一样,无比清晰的体现在了她的脸上。这样的

描写是作者为阿琳娜最后悲惨的结局所定下的基调,是为结局预先埋好的伏笔。

其实这种所谓的“奴性”更多的体现在了阿琳娜的任劳任怨上。她的话很少,少

到连同在一个小站工作的扳倒夫戈莫佐夫来到这的八个月中,根本没有注意到阿

琳娜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每次遇见她,都只对她说一声‘你好’,她也同样地

回答,他们说上两三句话便各自走开了(原文:“Встречаясьснею,онговорил

ей《здорово!》Онаотвечалаемутемже,перекидывалисьдвумя­тремяфразами

изатемрасходились,каждыйвсвоюсторону.”)。”这也就是说,在这八个月

的时间里,戈莫佐夫仅仅知道她是这里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一无所知,而在

这里上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的站长马特维•叶戈罗维奇对于阿琳娜的评价则是这

样的:“这是个古怪的婆娘。我看着她,感到很奇怪,好像有什么事情使她很沮

丧:不笑,不唱,也不大声说话......像根木头一样。不过她做事做得很好,而

且,你们知道,她跟列利亚玩的很投机,她对这个小孩很关心......(原文: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4页共10页

“Страннаяэтабаба,смотрюянанеёиудивляюсь.точноеёпришиблочемто,не

смеетстсяона,непоёт,говоритмало...пенькакой­то.Номеждутемонаочень

хорошоработаетитак,знаете,возитсясЛелей,таквнимательнакребенку...”)”

由此可见,即使是小站上当属元老级的人物——站长马特维•叶戈罗维奇对于阿

琳娜了解的也不多,但是,他说了最关键的一句话:不过她做事做得很好。马特

维•叶戈罗维奇作为这里的站长,应当是这里的负责人,也就是权威,阿琳娜能

得到他的夸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证明,她是很努力、很认真的在工作。那么,

阿琳娜在小站上究竟负责哪些工作呢?她主要是负责站长全家人的日常饮食起

居,同时负责所有人的一日三餐。戈莫佐夫第一次找到阿琳娜,是请她为他补衣

服,每件十戈比,小站上只有两个女人,另一个便是站长夫人索菲亚•伊万诺夫

娜。由此可知,在空闲时间,阿琳娜也为小站其他员工做一些针线活之类的活计。

小站虽然人少,可是相对于其他人轻松地工作,阿琳娜算是比较忙碌的了,

如果不是一个任劳任怨的人,在这种环境下,面对着那么多无事可做的人,而自

己却要做大量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何况阿琳娜还没有结婚,也就谈不上

养家糊口,她如此努力地工作只有一个原因:她的身上有着天生的、勤劳的、任

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即使是在干完活后分文未得的情况下,她也未曾有过一丝一

毫的抱怨。

二、善良纯洁的阿琳娜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阿琳娜的善良被理解成傻,纯洁被理解成天真。的确,

在高尔基的笔下,阿琳娜展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正是她的傻和天真。可是,如果我

们单纯的将她理解成为傻和天真,是不是又不够客观?阿琳娜的这些性格真的值

得我们嘲笑吗?

阿琳娜无疑是善良的。她的善良在遇见戈莫佐夫之前是隐忍的,是自我保护

的一种体现——她不愿意伤害别人,更不愿意受到伤害。所以她选择沉默,所以

她不苟言笑,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向人们证明自己是无害的。这种善良的爆发是

在和戈莫佐夫走到一起之后,更确切的说,是在以站长副站长为首的无聊之徒将

她和戈莫佐夫锁在地窖里的时候集中地体现出来了。和戈莫佐夫走到一起之后,

戈莫佐夫对她的态度可以归纳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八个字,诚然,戈莫

佐夫也是无聊的,他不是不觉得阿琳娜丑,更不是不在意阿琳娜的丑,这一点他

毫不避讳,甚至当面对阿琳娜说:“你真丑(原文:“Аидурнажетыслица!”)。”

我想,任何一个女人都不能允许别人说自己丑,更何况这个人是自己所谓的恋人。

可是阿琳娜的反应却仅仅是默默地一笑——一种惨淡的,愧疚的笑。“愧疚”这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5页共10页

个词用的太妙了!这一个词就将阿琳娜发自内心的那种善良表现的淋漓尽致。

文中还有一点可以证明阿琳娜的善良,就是站长说阿琳娜对孩子很好,很关

心。一个自己没结过婚也没有生育过孩子的人却能关心、爱护别人的孩子,充分

说明了阿琳娜善良的本性。

阿琳娜的纯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她洁身自好,二是她思想单纯。阿琳娜已

经四十多岁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没有结婚,尽管如此,戈莫佐夫也认为

阿琳娜是结过婚的,至少有过恋人,可是阿琳娜的回答实在是让他大吃一惊——

阿琳娜竟然还只是个姑娘!想想吧,四十岁的阿琳娜还是个姑娘,连戈莫佐夫都

觉得不可思议,这还不够说明阿琳娜的洁身自好吗?

阿琳娜的思想也是单纯的。她和孩子相处融洽,聊的很投机。人们交流时,

总是喜欢或是习惯于和自己想法一致或是见解相同的人说话。孩子的想法大多是

单纯的,那么能和孩子聊到一起的阿琳娜想法也不会复杂到那里去,这是其一。

其二,每次戈莫佐夫要求她到他那里去的时候,“她便温顺地到他那去,麻脸上

带着一种严肃的表情,就像她要去完成一种义务,而且明白这一义务的重要性(原

文:“Ионапокорноявляласькнемустакимсерьёзнымвыражениемнасвоём

рябомлице,какбудтопришлазатем,чтобывыполнитьдолг,важностькоторого

сталапонятнаей.”)。”关于他俩的关系,文中用了这样一句话:“于是他俩

姘居了,向所有人隐瞒着自己的关系(原文:“Такониизажили,прячаотвсех

своюсвязь.”)。”这就说明,他们只是一种不可见光的地下恋情。在这样一种

情况下,她对戈莫佐夫的付出可以说是不计回报的——从不拒绝戈莫佐夫的邀

请,并且在每次离开的时候,总要带一些他给她的活儿回去做。对于这样一份感

情,阿琳娜全心全意的付出着,甚至根本不去考虑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

没有“地窖事件”(我们姑且称之为“地窖事件”)的发生(当然在这种小站里

二人的恋情不可能不被察觉)。这种畸形的感情还真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即使后来其他人捉弄他们,将他们锁在地窖里,阿琳娜还是苦苦乞求戈莫佐夫的

宽恕。对于戈莫佐夫对她无礼的指责和动辄恶语相加,一直是默默忍受,把一切

的罪过都归咎到自己身上,总是向上帝忏悔、祈祷,乞求宽恕。阿琳娜在这场感

情中一直单纯的付出,单纯的道歉,单纯的希望自己的妥协忍让能够感动戈莫佐

夫从而得到他的真心回报。也许这种单纯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此时的阿琳娜又怎

么会认为这一切有什么不妥呢?不是她傻,不是她天真,在她的内心里,始终单

纯的认为,感情就是要以一个人的牺牲为代价的。

三、向往爱情的阿琳娜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6页共10页

平心而论,阿琳娜对爱情的渴望是常人所感受不到的,对爱情的渴望是人类

的天性,即将四十岁的老姑娘,还没有感受过爱情的甜蜜,当然会有遗憾,当然

会为之一搏。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促使阿琳娜放弃了近四十年的坚守而与戈莫

佐夫走到了一起呢?

戈莫佐夫是一个失去妻子和孩子的的人。在家庭毁灭之后,他受到沉重的打

击,内心充满无尽的寂寞。从他的言语和表现中不难看出,他打心底里看不上阿

琳娜,长相丑,打扮脏,没背景,可以说,他就是赤裸裸的利用着阿琳娜来排解

自己的生理寂寞。而阿琳娜呢?第一,小站的生活让阿琳娜感到恐惧无助。原文

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回家的时候,她(阿琳娜)脸上又现出平时那种愧疚和惊

恐的呆板神色。有时她会在一个什么角落里停下来,或者就在一棵树的后面,久

久地望着草原那儿是一片黑夜,森严的静寂使她心里害怕起来(原文:“Акогда

шладомой,тоналицееёужесновабылаобычнаяемумертваяминавиновность

ииспуга.Поройона,остановясьгде-нибудьвуголкеилизадеревом,подолгу

смотрелавстепь.Тамцариланочь,иотсуровогомолчанияеёнасердце

становилосьжутко.”)。”是的,这种无依无靠、背井离乡的生活让阿琳娜感

到无助,她也想找个肩膀依靠,想找个人诉说,想找个人保护,想有个自己的家。

这是大多数俄罗斯女性传统的思想。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生。

第二,她是真心喜欢戈莫佐夫的。在站长及其他人眼里,戈莫佐夫仅仅是一个“老

成稳重的乡下佬”,而在阿琳娜眼里,戈莫佐夫身上有着许多让人同情怜爱的东

西:同是背井离乡的人;同是单身一个人;老成稳重;简单朴素;而且戈莫佐夫

似乎比自己更惨,曾经有过家,老婆孩子却都死于霍乱......最重要的是,戈莫

佐夫是自从阿琳娜来到这里之后唯一一个关心过自己过去的人。所有的这一切让

阿琳娜感觉到了温暖,所以她认定了这个男人能对自己好,值得自己托付终身,

他的形象经过她的修饰,在她心里变得高大、完美起来,以至于他的胡子都让阿

琳娜觉得那么的好看。这两点原因让阿琳娜放弃了坚守,放弃了信仰,让她勇敢

起来,让她勇敢地走出去,和他走到了一起。

关于阿琳娜对戈莫佐夫的感情,原文中有一段令读者更加同情阿琳娜遭遇的

表述。当他们得知被锁在地窖里之后,阿琳娜苦苦的哀求戈莫佐夫的宽恕无果,

她几乎是尖声的叹息道:“你就别生我的气了!可怜可怜我吧!看在上帝的份上,

求求你可怜可怜我吧,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你是我的......你是

我的亲人!要知道......要知道你是我的......(原文:“Несердисьтынаменя!

Пожалейтыменя!Христомбогомпрошу—пожалей!Однаведья,одна-то

одинешенька!Итымне...роднойтымой—ведьтымне...”)”话还没说完,

就被戈莫佐夫粗暴的打断了。阿琳娜的哀求和戈莫佐夫的粗暴形成了鲜明的对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7页共10页

比。纵使是戈莫佐夫这样粗暴的人,在听了阿琳娜的这番话之后“也有一些心软

了”,并且小声说道:“你就别说了......你有点傻......(原文:“Молчиуж...коли

богубил...”)”你有点傻!阿琳娜心中的“亲人”戈莫佐夫也许现在才开始有

一点同情她,可是这句“你有点傻”就说明了一切:从一开始我就是在利用你,

难道你一直都没有看出来吗?!然而我们向往爱情的、可怜的阿琳娜也许直到最

后走向那根结束自己生命的绳索时都没有明白这一点。

四、悲伤的结局

小说的最后是以阿琳娜上吊轻生为结尾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任劳任怨的、

善良纯洁的、向往爱情的阿琳娜有着如此悲惨结局的?是什么让拥有如此多的优

秀品质的阿琳娜命运如此悲惨的?答案是:她所有的这些优秀品质!

阿琳娜任劳任怨却唯唯诺诺,善良纯洁却任人摆布,向往爱情却羞于表达,

再加上胸无点墨的站长马特维•叶戈罗维奇,装腔作势的副站长尼古拉•彼得罗维

奇,空虚无聊的站长夫人索菲亚•伊万诺夫娜,为虎作伥的看守人鲁卡,无事生

非的扳道夫阿法纳西•雅戈德卡,以及一个十足的负心人戈莫佐夫,阿琳娜的结

局怎么会美好!

在这场悲剧中,阿琳娜无疑是最大的输家,失去了尊严,失去了恋人,甚至

搭上了自己的生命,到头来一无所有。细想之下,她的结局充满着必然性。从阿

琳娜的角度来说,虽然阿琳娜拥有许多优点,然而在这个基本与世隔绝的小站,

这个近似封闭的小社会里,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优点反而成为了她致命的缺点。阿

琳娜少言寡语,不管别人怎样说她,她都不会反驳一句,这些忍让自然让别人认

为她逆来顺受惯了。戈莫佐夫不让她告诉别人他们的关系,她默不做声,又对她

说你真丑,她也不反驳;阿琳娜本性善良,不愿与人争辩,不愿议论他人,只是

埋头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勤勤恳恳的,认认真真的。可她这样做的同时,也

就把自己和别人划分开来,就像是活在两个世界的人,其他人自觉或是不自觉的

与之为敌,极力想要找到她的破绽并加以攻击。就如文中所写,站长明明也觉得

阿琳娜做的不错,可还是怕她听到自己对她的评价,是因为怕她听到了骄傲;阿

琳娜富有同情心,她同情戈莫佐夫那些不幸的遭遇,同情他不幸的生活,不幸的

命运,在她眼里,戈莫佐夫简直就是悲伤地化身,仿佛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到这个

男人头上,和他相比,自己过得是多么幸福!这个原因促使原本对戈莫佐夫就抱

有好感阿琳娜更加勇敢的走近他。当戈莫佐夫第一次向阿琳娜发出邀请时,她简

短而坚定的回答道:我来。

文章中有这样几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和戈莫佐夫聊起身世的时候,阿琳娜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8页共10页

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了自己的家是很难受的。二是她总是温顺的满足戈莫佐

夫提出的要求,无怨无悔恭恭敬敬的服侍着戈莫佐夫。三是阿琳娜每次离开戈莫

佐夫的住处回到家之后,她的脸上又会现出平时那种愧悔和惊恐的呆板表情。四

是在回家的路上,森严静寂的草原让她感到害怕。五是从地窖里出来,阿琳娜跑

到了草原上,傍晚她听到了有两个人喊她的名字,而她希望听到的那个声音却再

也没有响起。通过这些不难看出,初尝爱情的阿琳娜不仅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场不

是恋爱的恋爱中来,更把戈莫佐夫当作自己的丈夫,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她是全

心全意的,她是毕恭毕敬的,她是温柔恭顺的,她是不计后果的。戈莫佐夫带给

她的不仅仅是爱情,更是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个梦想中的家庭和一个触手可

及的幸福未来。当这一切破灭之后,阿琳娜也就只有一条路可选了。

从其他人的角度来说,在这样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站里,所有人都是盲目

的生活着,每天最大的乐趣只有火车经过的短短四分钟,他们生活的就像是这无

边无际的草原一样,没有方向,也没有尽头。当发现了阿琳娜与戈莫佐夫的“丑

事”之后,他们像发现了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他们想方设法的捕捉时机,迅速出

手,极尽所能的嘲笑两人的“丑事”,当他们笑够了,闹够了,还是站长夫人索

菲亚•伊万诺夫娜最先反应过来,“够了!打住吧!”她大喊道,“让她清醒过来,

还要准备午饭呢(原文:“Будет!Оставьте!—кричалаСофьяИвановна.—Дайте

ейочухаться!Обеднужноготовить.”)!”这样的情节告诉我们,他们如此的嘲

弄两人,仅仅就是为了娱乐,仅仅为了自己一时的开心。午饭最终还是站长夫人

做出来的,尽管难吃,可一点不减大家的兴致,他们讨论着细节,回味整个过程,

并不断的让自己快乐。这种快乐持续了很久,他们不仅自己快乐,还很大方的将

这些快乐分享给每一个经过小站的人。此时那个老成持重的戈莫佐夫果然向大家

展示了自己成熟的心智,经过一下午的思考,他想出了用诋毁阿琳娜这样的卑鄙

手段来保全自己,他说起谎来,并且越说越兴奋,因为他发现大家希望能从他嘴

里听到更多可以嘲笑阿琳娜的素材,显然,他们还没有满足。“地窖事件”的结

果是皆大欢喜的,其他人从中得到了快乐,戈莫佐夫摆脱了所有的责任,阿琳娜

也从草原回来了,生活即将恢复平静了。然而羞愧难当的阿琳娜看见了自己的“丑

事”顺着火车传到了很远的地方,却没看到自己的“亲人”戈莫佐夫上前来安慰

自己----哪怕只是几句原谅的话。心灰意冷的阿琳娜走投无路,只好选择了自杀。

故事的结局颇有戏剧色彩,阿琳娜死后,戈莫佐夫得到了一个耳光,站长得

到了一次检查,所有人失去了一个笑料。生活又恢复到平静的状态,平静的的像

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小站的居民又开始了那一昼夜四分钟的生活,依旧无聊,

孤寂,闲散,炙热。冬季到来之后,所有人更加的烦闷无聊。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9页共10页

五、悲惨的现实

故事中的阿琳娜用死解脱了自己,但生活仍然在继续。关于羞愧难当的阿琳

娜独自躲到草原上时的描写,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她走进麦海的深处,然

后便沉重的扑倒在地上,许久的、一动不动的躺在地里。太阳烤晒着她的背脊。

当火热的太阳使她再也不能忍受时,她便翻过身来,胸口朝上的躺着,并用双手

遮住脸,不想看见天,天太光明了,也不想看见天后面的太阳,太阳太光辉了(原

文:“Онавошлаглубоковморехлеба,тяжелоопустиласьтамназемлюидолго

неподвижнолежаланаземле.Когдажесолнцанакалилоейспинудотого,она

перевернуласьвверхгрудьюизакрылалицоруками,чтобыневидетьнеба,

слишкомясного,ичерезмернояркогосолнцавглубинеего.”)!”这是一段极

好的描述!寥寥数句,却把现实批驳讽刺的体无完肤!这毋宁说是世道太歹毒了,

人间太黑暗了!阿琳娜的死是必然的,所有人都是帮凶,包括她自己。错的不是

某个人,而是这腐朽的制度,这吃人的社会!

如果把这个不知名的小站看作是当时的社会,站长马特维•叶戈罗维奇代表

着昏暗的统治阶层,副站长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代表着只会断章取义的的伪知识

分子阶层,站长夫人索菲亚•伊万诺夫娜代表着专心于奴役人民的贵族阶层,看

守人鲁卡代表着外表聪慧实则鲁钝的普通民众,扳道夫阿法纳西•雅戈德卡代表

着黑暗统治的帮凶,无恶不作的坏分子,季莫费•戈莫佐夫代表着良心缺失,道

德败坏,毫无责任的心的一部分人,那么一个完整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画

卷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而可怜的阿琳娜无疑就代表了那些良知尚存、逆来顺受、

敢怒却不敢言的人。

再坏的时代中也有好人的存在,但在这个黑暗的现实面前,明哲保身的做法

是愚蠢的。文中的好人阿琳娜最后被残酷的现实逼上了绝路就是最好的例子。起

身反抗的做法也许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这种逆来顺受的做法却更加可怕——每

天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下一个也许就轮到了自己。

高尔基的这篇小说以一个不知名的小站为缩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现状。文

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身所代表的意义。阿琳娜的自杀无疑令人扼腕叹息,但其

他人丑恶的嘴脸也着实令人憎恶。高尔基想通过这样一篇文章,表达出对统治者、

伪知识分子的血泪控诉,告诉所有的尚有良知的人,起来反抗,推翻这些人才是

唯一的出路。同时也是鼓励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们勇敢地站出来,不让类似于阿琳

娜这样的惨剧继续的发生下去。

可以说,阿琳娜虽然具备了许多地优秀品质,但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

还是在于她自身的懦弱,以及她不敢或是根本不想反抗的思想。外部环境的作用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小说《因为烦闷无聊》中阿琳娜人物分析

第10页共10页

是巨大的,但归根结底只能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阿琳娜再勇敢一点,

事情的结局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结束语

阅读小说《因为烦闷无聊》,分析高尔基笔下的阿琳娜这个典型环境下产生

的典型形象,剖析她的性格优缺点、背后的社会环境及历史因素,一方面具有十

分重要的文学、美学意义,另一方面,更加确定和肯定了高尔基的革命思想、人

文主义情怀。

高尔基丰富的阅历使他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语言通俗易懂,中

心突出,主旨明朗,使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他在《因为烦闷无聊》中塑造的

主人公阿琳娜代表有着鲜明特征的一群可怜之人,他们有着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但在高尔基笔下,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思想大过对他们的同情,他试图通过这

样一个故事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革命中来,为自己,为全人类而奋起反抗。

关于高尔基一生的功过是非的问题,大家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但通过这样

一篇文章,有两点是不可否认的。一是高尔基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傲视整个苏

联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称其为一代大师文坛巨匠一点也不为过。二是他不仅自己

勇敢地献身革命事业,更利用自己手中最有利的武器不断攻击着黑暗腐朽势力,

并号召更多人们鼓起勇气起身反抗,这份冲天豪气和热血本性是许多文人墨客所

缺乏的,凭这一点,无产阶级文学之父的称号他受之无愧。

参考文献

1.陈方刘文飞.俄罗斯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2.蓝泰凯.《高尔基及其创作艺术简论》[J].贵阳师专学报,1993(3):1

3.林青.《试析萨克雷的《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J].文教资料,2006(2):

26

4.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谭得伶.高尔基及其创作[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6.张建华.高尔基短篇小说选(俄汉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郑体武.俄罗斯文学史(下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6:3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1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中国古籍
下一篇:一群人的狂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