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某某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
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
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
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科学院
发布的20某某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某某年底,将有100万名大
学生不能就业,20某某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
问题非常严峻。
二、20某某年与20某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某某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某某年年增加50万
人。然而,20某某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某某
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某某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某某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
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某某届大学毕业生半
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某某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
分点;20某某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
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某某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
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某某届大
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某某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
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某某届大学毕
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
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
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
第2页共19页
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某某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某某届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某某届毕业生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四)、20某某年就业率和ZUI差的专业分析:
20某某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
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
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
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
趋势。
20某某年ZUI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某某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ZUI难
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
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ZUI热门的专
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
科专业中,ZUI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
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
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ZUI多的10
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
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某某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第3页共19页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某
某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某某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
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
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某某
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某某中国人才
报告》预计,到20某某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
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
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某某-20某某)》数据显示,我国
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
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某某年,第一产业人才缺
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
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
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
某某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ZUI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
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
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某某年,人才缺口预
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
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
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
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第4页共19页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
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
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
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
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
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
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
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
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
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
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
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
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
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
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
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
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
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某某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
第5页共19页
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
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
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
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
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
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
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
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
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
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
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
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
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
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
第6页共19页
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
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
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
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
不利于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为掌握我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20某某
年5月20至30日,我们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专
场招聘会现场问卷、进入高校随机寻访问卷、劳动保障网站网上问卷等调查形
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往届大学毕业生、以及部分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调
查时点为20某某年4月30日。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85份。现
将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人员结构。本次共调查大学毕业生772人,用人单位13家。在全部接
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应届毕业生467人,占60%;往届毕业生305人,占40%;男
性494人,占64%;女性278人,占36%。
2、学历结构。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399人,占
51.7%,其中:硕士48人、占6%,博士1人、占0.1%;专科学历311人、占
40%;高职57人、占7%。
3、专业分布。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分别来自理、工、农、医等十三个
专业,其中,工学203人,占26%;管理学138人,占18%;理学122人,占
16%;经济学110人,占14%;文学69人,占9%;其他如农学、医学、法学、教育
学、艺术等共101人,占13%。
二、调查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大学生签约率较低且工作不够稳定
截止4月30日,在接受调查的467名应届大学毕生生中,已经签定就业协
议的145人,占31%;未签定就业协议的182人,占39%;其他虽未签定就业协
第7页共19页
议,但准备自主创业的56人,占12%;准备读研或出国的28人,占6%;准备考
公务员的14人,占3%;尚无具体就业意愿的42人,占9%(见图一)。
往届大学毕业生(主要是06、07、08届)中,有280人(占92%)曾经就业,
有25人(占8%)从毕业至今未就过业。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94人有过
失业经历,且目前处于失业状态;有86人(占28%)目前处于就业状态但希望调
换工作。在曾经就业的大学生中,有175人是当年实现就业,有92名大学生
(占33%)累计就业不到1年(见图二)。
(二)往届大学生就业愿望更加强烈
从求职方式看,调查列举了“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
“直接到用人单位咨询”、“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通过报
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各类
政府或中介有组织的招聘会”、“用人单位直接到学校招聘”和“其他”八种
不同的求职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生中有64%的人仅使用单一一种方
式求职,而往届大学生中70%的人选择2种以上方式求职(见图三)。这说明往
届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主动性高于应届大学生。
(三)大学生比较注重网络和市场在求职中的作用
通过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渠道分析,往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
“利用网络查找招聘信息”、“到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和“通过
报纸、电视、广播等查找招聘信息”,他们中分别有75%、54%、45%的人通过
上述三种渠道寻找过工作。(见图四)。应届大学生求职渠道主要集中在“利用
网络查找招聘信息”“通过老师、亲戚、朋友推荐到用人单位”和“到劳动力
市场或人才市场登记应聘”三种方式,分别占34%、25%、24%。尽管应届和往
届大学生求职渠道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将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作为自己求职的
主要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实际工资收入比期望值低
调查反映,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月薪水平集中在1500元左右,具体是:14%
的大学生愿意拿800-1200元的月薪,48%的人希望今后的月薪达到1500元左
右,35%的人希望月薪拿2022元以上。但实际上,往届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的平
第8页共19页
均工资水平是:8%的人只拿到800元的月薪,27%的人拿到800-1200元月薪,
40%的人拿到1500元左右月薪,20%的人每月拿到2022元以上月薪(见图五)。
由此可见,有35%大学生实际收入比预期低500元左右。
(五)大学生就业主渠道正在向非公有制经济和自主创业转变
调查显示,目前与应届大学生签定就业协议的单位中:国有企业占40%、
私营企业占24%、其他内资企业占14%(见图六)。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仅次于国有
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接受调查的未就业的应届和往届大学生中,有34%的人希望自主创业,
其中:往届大学生中想自主创业的人数达到52%;有31%的人希望到私营企业工
作,有28%的人希望到跨国企业或国有企业工作。由此可见:自主创业和到私
营企业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六)多数大学生接受过就业服务
在接受调查的全部往届大学生中,有81%的人接受过至少一样就业服务,
1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就业服务(见图八)。从享受就业服务项目看,在“求职
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档案管理”、“培训申请”、“社
保关系接续”、“鉴定申请“以及“其他”八项就业服务项目中,有41%的人
享受过求职登记,有24%的人享受过职业指导,有23%的人享受过职业介绍。从
享受就业服务的场所看,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机构,以公办就业服务机构
和学校为主,69%的人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其他社会机构接受就业服务,
有24%的人到学校接受就业服务。
(七)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普遍乐观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和比较乐观
态度的占47%,感觉一般的占42%,没感觉的7%(见图九)。而对整个就业形势
的判定上,有10%的人认为形势好,如不挑剔,很容易找到工作;有65%的人认
为形势一般,理想工作不容易找;有1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完全找不到工作
(见图十)。多数大学生对找到工作抱有信心。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
第9页共19页
20某某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6万人,20某某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8
万人,短短8年时间,全省大学招生数上升22万人,年均增幅13%(见图十
一)。但据今年工商局统计数据反映,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投资有减少趋
势,用人单位吸纳就业能力相对下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增大。
(二)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招聘会上接受调查的13家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ZUI看重的因素分别
是:工作能力占92%,相关工作经验占85%,道德品质占69%。而对学历、专
业、在校成绩等并不是很关注。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的人在大学期
间从事过兼职工作(其中:40%兼职时间累计不超过2个月)。凭2个月以内的兼
职工作经验,培养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难度较大。说明用人
单位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成为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风向标,也反映出
用人单位希望聘用人员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降低岗位培训成本。
(三)资金、政策和项目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
在接受调查的准备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要求其从“合适的项目”、“资
金支持”、“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社会关系”以及“其它的支持”
六种支持中选择几项,结果选择需要资金支持的人占59%,选择需要政策支持
的人占38%,选择需要项目支持的人占30%。
(四)大学生就业理念需要调整
在接受调查的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对签约的用人单位满意的占55%,未
签约应届大学生认为,没找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无法满足自我未来的
发展。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在进入社会时,比较注重自我感受,看重未来的发
展,对自己不满意、不适合的用人单位,不愿意降低要求、随意签约,就业观
较为理想化。
(五)大学生就业维权、保护意识要增强
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工伤保险条例》、《职工
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七部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全部知道的仅占17%,完
全不知道的占16%,其余都是知道一至几部的(见图十二)。在调查现场,有大
第10页共19页
学生问:用人单位不给休假怎么办?为什么要办理失业登记,能够享受什么待
遇?而参加调查的未就业的往届大学生中,仅有11人办理了失业登记。说明大
学生对就业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不熟悉,接受就业服务的主动意识不
强,借助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以充分就业为前提,稳定就业岗位
分析往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大学生就业不充分、不稳定的问题比较突出,
有相当一部分人经过短暂的工作经历后即失业,说明一些用人单位聘用岗位灵
活性较大,大学生自我择业意识较强。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时间不长,就希望
调换单位或工作岗位,由就业转入失业,加大了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给。因
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关注已就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和想法,加强失业风险教
育,研究制定用人单位吸纳大学生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稳定他们的就业岗
位。
(二)以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为重点,增加就业岗位
从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企业在大学生就业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私营企业
经营灵活,发展较快,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在经济转型、私营企业扩大发展
时,可以成为继国有企业之后,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通过制定鼓励
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充分发掘私营企业安置就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私营企
业的用工管理,从社保、维权等方面,维护大学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以自主创业为导向,扩大就业渠道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鼓励创业带就业的文
件,为安置大学生就业的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加
大政策落实力度,在资金、政策、项目上,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支持,在小额
担保贷款和税费减免的工作中,总结前期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相关扶持政策中的
经验,简化办理手续,提高可操作性,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加入到自主
创业的行列中,扶持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培育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四)以职业培训为手段,提高就业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
第11页共19页
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努力通过职业培训,
弥补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通过职
业教育,减缓当前大学生就业增长需求过快增长,储备优秀技能人才。
(五)以信息化为桥梁,提升就业服务
大学生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大多数都借助信息网
络等技术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省人才资源库
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库,实现供需双方网上匹配和信息交换;二是充分利用金保
工程覆盖省、市、县、社区的信息网络,将就业服务延伸到学校和社区,对大
学生开展零距离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介绍、就业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他们
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全方位地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在网站
上开设面向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专栏,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提高职介成功
率。
(六)以宣传为抓手,转变就业观念
要根据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就业的方向,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
传栏等宣传媒体,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
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从追求单纯的国有企业稳定工作中,引导到非公企业、农村
基层、城市社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更广泛的就业领域。通过搭建舆论宣
传平台、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维护平台,引导高校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理性
选单位、择岗位、看薪资,通过多种就业安置渠道,尽快实现就业。
(七)以执法监督为保证,净化就业环境
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明确行业、工种的工资指导标准,指导用人单位合
理定薪,让大学生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
大对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对侵害大学生合法
权益的事件,要严厉打击,努力营造宽松的大学生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
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
第12页共19页
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
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ZUI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调查报告范文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2022年某某月某某日--2022年某某月某某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
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
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
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
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
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
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
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
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
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大学学生的
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
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
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
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
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
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
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
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
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
第13页共19页
成为自己的专业。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
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ZUI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
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
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
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某某塔”,更是一个锻炼
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
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
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
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
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
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
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
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
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
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
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
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
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
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
于自己的位置。
第14页共19页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
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
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ZUI应该在
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
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
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
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
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
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
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
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
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
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
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
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
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
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
各种各样,ZUI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
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
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
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
第15页共19页
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
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
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
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
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
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
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
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
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
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
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
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
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
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
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
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
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
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
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
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
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
第16页共19页
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
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
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
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
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
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
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
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
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
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
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
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
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
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
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ZUI新的
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
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
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
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
眉吐气。
第17页共19页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
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
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
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
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
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
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
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
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
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
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
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
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
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
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
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
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
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
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
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
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
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
第18页共19页
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
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
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
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
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
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
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
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
“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ZUI重要的因
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
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
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
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ZUI缺乏的素
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某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
前三项选择,结果:
第19页共19页
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
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
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
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
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
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
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
“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
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
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
“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
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
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
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
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
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
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
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5:0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14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