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见月几回圆中秋节古诗词:白居易《八月
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家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观察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睬,今晚清美的风彩就似乎以往的那些年。
解释
昔年:去年、以往。
赏析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表达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
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
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明显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
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照顾月亮的思索。从规律上应当“明、曲江池畔、朝
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呼唤其从前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
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比今日的凄冷就越
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如同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
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明显它带给诗人的
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快,单独苦品着眼
前的孤独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比照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
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比照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比照,今晚欣
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
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
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消失时间概
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
若虚《春江花月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
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
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苦
痛。
昔今这种比照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
《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
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受。其实白居易在
比照中也在示意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苦痛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
比照,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
外表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
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欣赏中
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
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远眺家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
的心神不定和急迫之情,盼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暖和,能看到心中一轮
明月留给自己关心,却消失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
再现秋风月光。“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消失的“昨风一吹无人会”,
没有人领悟这凄厉秋风的凉意。能忽视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肯定是人们
沉醉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遗忘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
欢快感。“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像的,光是借代
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从前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从前的意气之人了,
照顾诗歌前文比照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
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
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赞叹诗人诗
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4:3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1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