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目标,逐步建立符合区情、
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
走向共同富裕、走向现代文明。
(一)切实改善民生
积极促进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尽快形成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新格局。多渠道增加就业
岗位,重点解决好普通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问
题。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开发主要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
位,巩固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
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民族特色手工业及第
三产业,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岗位。教育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
择业观,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鼓励到企业、乡镇、农村、基层
就业。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要加强南疆三地
州青年就业能力培训。抓好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赴对口援
疆省市培训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力争“十二五”实
现城镇就业再就业2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万人次,应届普通高
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不
断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
障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养老金
标准,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采取有
效措施,解决好异地养老、看病报销难以及实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等群众关
心的问题。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
钩联动机制,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发挥好社会
救助在社会帮困中的兜底作用,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加强老龄和残疾
人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和孤残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和设施建设。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政策,稳步提高职工
最低工资和城乡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
制。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从明年开始,在全疆
探索建立正常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增长机制。继续实行物价上涨与补贴挂
钩联动机制,扩大覆盖范围。注重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职工工资性收入。两
到三年力争两年内解决全疆地州县市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差距问题。坚决落实稳
定物价的各项措施,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采取有效措
施将城市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渠道拓宽农牧民增收途径,
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
(二)全力抓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和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拥有住房是每个家庭的梦想和重要财富。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农牧民
的主体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农牧民自主选择。按照“统
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
益,整合各方力量,区分轻重缓急,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150万户农民安居和
85万户游牧民定居目标任务,覆盖全疆675万人,坚持做到住房面积不落后、
功能不落后、质量不落后、产业不落后。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
群体的住房问题。要回应群众关切,提高服务能力。坚持把定居与富民结合起来,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等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努力
让广大农牧民不仅能安居、定居,而且有家业,能就近就业,尽快改善生产生活
条件,提高生活品质。继续加快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建设,让资源开发成果尽早
惠及南疆各族群众。
加大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以及棚户区和地方
国有农牧场危房改造步伐,到2015年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
123万套,覆盖380万人口。到那时,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和居民住房条件将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三)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切实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地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三化”进程,推进关键性技术研发和
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现代农业、能源、矿产资源、先
进制造、新材料、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攻克
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
有效融合。加快实用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服务基层能力。广泛开展科学普及
工作。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教育立区、人才强区”的理
念,坚持质量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民生效应,努力建设教育
强区。强化基础教育,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
策和免学费政策实施范围,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要学习好国
家通用语言,掌握好本民族语言,提倡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语言,有条件的要学
习好一门外语。重视和办好学前教育,以南疆地区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
育。积极有效推进双语教育,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双语教
育普及面,建立完善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衔接体系,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办好
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力争到2015年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
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2020年使少数民族
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职业教育综合能力,突出职业
教育就业导向,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办学水平,为自治区“三化”培养高素
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重点抓好南疆中等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大学建
设水平,培养高精尖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群众提
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队伍、服务网络和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疾病疫情防控力度,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
置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各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中医民族医药事
业发展。建立覆盖全疆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解决
好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的计
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降低和稳定生育水平,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生
人口素质。加快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努力提升新疆竞技体育水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一定要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
就,惠及新疆各族人民现实生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让
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三)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切实把加快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地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三化”进程,推进关键性技术研发和
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现代农业、能源、矿产资源、先
进制造、新材料、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攻克
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
有效融合。加快实用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服务基层能力。广泛开展科学普及
工作。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牢固树立“教育立区、人才强区”的理
念,坚持质量为本,德育为先,突出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民生效应,努力建设教育
强区。强化基础教育,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
策和免学费政策实施范围,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要学习好国
家通用语言,掌握好本民族语言,提倡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语言,有条件的要学
习好一门外语。重视和办好学前教育,以南疆地区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
育。积极有效推进双语教育,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双语教
育普及面,建立完善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衔接体系,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办好
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力争到2015年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
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2020年使少数民族
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职业教育综合能力,突出职业
教育就业导向,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办学水平,为自治区“三化”培养高素
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重点抓好南疆中等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大学建
设水平,培养高精尖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
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群众提
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队伍、服务网络和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疾病疫情防控力度,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
置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各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中医民族医药事
业发展。建立覆盖全疆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解决
好各族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的计
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降低和稳定生育水平,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出生
人口素质。加快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体质,努力提升新疆竞技体育水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一定要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
就,惠及新疆各族人民现实生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让
老百姓的生活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六、坚持现代文化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
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宣传思想工
作,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
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一)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弘扬新疆精神。现代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为特征,以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传承和提升区域特色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现代文化的内涵主要是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
制度,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现代艺术等。现代文
化的核心就是引领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和自由而全面
的发展。
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
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挖掘和传承传
统文化的精华,创造性吸收和融合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并不断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有机结合,实现民族文
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要树立世界眼光,形成解放思想、追求卓越的浓厚氛
围;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
疆特色的现代文化。
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爱国
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新疆精神是以
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反映,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
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新疆精神源自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
扬、源自于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源自于新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
践。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各
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新疆精神渗透到经济社
会发展的各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
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当
前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新情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活
力、凝聚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
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互助、宽容友爱、共同前进的
良好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研究和回答事关
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疆
实践的研究。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
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意识形态领域是新疆反分裂、反渗透的重点
领域。我们要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范和应对。要加强党对
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全
社会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加强新闻媒体特别是
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坚持正确导向
与通达社情民意、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舆论
引导水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包容的思想舆论环境。
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等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教育引导,提高青少年群体抵御渗透的
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
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遵循“一要积极,二要稳妥”的
方针,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区情出发,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
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新疆
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
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疆的
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度重视文化民生,加强“区、地、县、乡、村”
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优先建设关系群众
切身利益的文化惠民工程和公益性文化项目,让各族群众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
公共文化服务。要增加基层文化服务总量,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
农村进行文化帮扶,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基层,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扶持文
化企业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大力支持各类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
出。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重大节庆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利
用各种形式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文化活动。
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多种经济成分加入、产业化整合,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提高文化生产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和扶持新型文化产
业,构建以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产业为主导,
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结构优化的文化体系。积极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
色文化消费,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以现代化、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推动文
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满足各族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
文化需求。
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各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创造出
更多的讴歌时代、反映现实生活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疆各民
族文化精品,不断开创新疆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的新局面。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翻译工作。要多生产、翻译、制作少数民族节目,满足少数
民族群众走向现代化的文化生活需求。要大力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繁
荣文艺创作、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保持和发挥新
疆文化的优势,拓展特色文化品牌,形成特色文化布局。要善于及时总结来自基
层、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让蕴藏在各
族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得到发挥施展。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扩
大文化开放和对外交流,提升新疆文化影响力、彰显新疆地域文化魅力。继续办
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推动新疆文化走出新疆、走向世界。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2:5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1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