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家庭教育问题

更新时间:2023-01-25 02:28:13 阅读: 评论:0

飞镖模型定理-playwith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元旦假期安排)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家庭教育中的几个常见的问题

胡丽娟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

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

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着问题。今天就现代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和

大家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示与帮助。

一、喜欢互相抱怨的家长〔抱怨型的家长〕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

事情办的漂亮,归因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他人不好或环境有问题。孩子出

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长抱怨老师、老甚至抱怨孩子。或者对于家庭中

的琐事,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妈妈抱怨奶奶,奶奶抱怨妈妈。

有的家长说起孩子的问题滔滔不绝,我的孩子不听话,人来疯,来客人又嚷又叫,拿

棍子一顿挥,说他不听。孩子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

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

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孩子有任何改观。不懂得与小朋友分享,动手打或要别的

小朋友,别的小朋友都不和他玩。孩子挑食见什么好吃的都没有兴趣,哄着吃,追着吃,好

话说尽不见效果。我家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很老实,在家里淘气捣蛋。到客人家乱翻人家的

东西,人家小朋友的玩具非要抢过来玩,人家小朋友不给,就撒泼打滚,弄得自己很没面子。

但教育专家说,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一对问题家长。当问家长你说了孩子一大推问题,

那你的问题呢?家长张口结舌。孩子成长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孩子丢到狼

群中八年后变成狼孩。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

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

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

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后来她们被送到一

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

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

孩子。此外,人们还发现过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绵羊所哺育的小孩。他们也和狼孩一样,

具有抚育过他们的野兽的那些生活习性。这说明后天和环境的影响对智力发生的决定性作

用。或者说孩子的成长与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孩子是幼苗,家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是种庄家的人管理者,如果土壤不好,管理者

管理不到位,幼苗就长不好。家长要反思自己你给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土壤。

孟子小的时候,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

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

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

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送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

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

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

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

“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在此住下了!从故事我们知道:孟母三迁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

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被无数人誉为“音乐神童”,他的许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乐中经

久不衰的保留曲目。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三岁起就显露音乐才能,

父亲就发现他经常静静地坐在一边,很有兴趣地看姐姐练琴,于是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后来,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父

亲甚至放弃了在宫廷里当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可以说,没有父亲那份

执着的精神、严格的要求和深厚的关爱,是无法造就莫扎特这样一位音乐大师的。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学青衣,11岁登台。

李时珍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最终完成

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

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

所以,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我们做为家长,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为什

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任课老师,而只

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

省一下我们家长的责任呢?

家长不断抱怨,孩子就学会了抱怨。

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也容易情绪失控。

我的亲身体验,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因为一些事情情绪非常不好,动不动冲袁梦发脾气。

后来我发现孩子的脾气也见长,语言动作简直是我的翻版。我开始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

绪。

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如果你

认为问题出在老师或孩子身上,你会感到生气和无可奈何。

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生活中难免出现问题,问题留给愚蠢的

人去抱怨,而由聪明的人找方法去解决。同意吗?家长远离抱怨,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

长。

二、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父亲。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苏霍姆林斯〕

曾记得一则广告:星期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太忙,即将出门,这时,他的孩子手

捧着自己平日里最珍爱的储蓄罐站在他的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

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

陪我!”听到这个故事,不免让人心酸,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

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

力差的原因所在。

一位幼儿园老师在班上问小朋友:如果有一天时间让你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活动:你是选

〔1〕、看电视〔2〕、逛公园〔3〕、爸爸,妈妈陪你玩。你选择什么?当时,班上有四十

七位小朋友,有四十六人选择〔3〕,让爸爸妈妈陪他玩。可见,现在的孩子更需要朋友,

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我们家长应该满足

孩子的心理需要,防止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孩子。

国外有研究证明,父爱教育更有益于孩子成长。较之妈妈的感情细腻,性情温和,爸爸

则显示出的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定等男性特征,给孩子以更大的生命激情和对事业的

执着追求。父母都参与的家庭教育才是完美的。同意吗?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这是一种很普遍的

现象。妈妈下班本来就很疲劳,还要烧饭,洗衣,做家务,带孩子,哪还顾得上和孩子交流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呢?忙得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疏于对孩子的关心,亲子关系冷

淡。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陈美容孩子

尼俊红姐姐家的孩子

电视中讲到的自杀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社会家庭结构特点都是三口之家,邻里又大多数互

不交往。因此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小鸡找伴。

就是将一只小鸡放在远离鸡群的地方,结果小鸡不吃不玩,只是拼命的叫。后来把它放进鸡

群,它才开始吃、玩,并和其它小鸡一起活动。这说明动物需要交往,更何况人呢!有一次,

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在一起玩,当一个朋友有事要先走,她带着孩子即将离去,而另一个朋友

的孩子就拼命的哭泣,不要他的伙伴走。

我们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就是100%的成功,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失败就是100%的失败,

我们输不起,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同意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往、游

戏,和孩子进行交流,茶余饭后,看电视时,走路之间,睡觉之前,请大家听听孩子的心声,

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和谁玩啦,发生了什麽事了。大多数时间只要倾

听就好,必要时指点一下。不要做法官,指手画脚的评判一番。董进宇,我国著名亲子教育

专家、成功学专家、中国国际家庭教育论坛形象大使、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他经过十几

年对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的深入研究,结合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指导

女儿的亲身实践,创立一整套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方

法被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他因此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

今年三月份,董进宇的女儿在四千人的小语种考试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折合成高考成绩,可以到达650分以上。

董进宇对女儿的教育是从她小学二年级开始的,之前女儿的教育是由妻子负责。有一次

女儿的班级开家长会,因为女儿的数学成绩全班78人考了58名,董进宇当众被班主任训斥

“你是如何教育女儿的”而无地自容。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了他真正的家庭教育。

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

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

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

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

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心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在从

未对女儿作任何课业指导的情况下,女儿三年级时进了前20名,四年级进前10名,五年级

进前三名,六年级以0.5分之差屈居第二……就这样,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直到她考上了大

学。

三、片面强调智力开发而又不懂学习规律,无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1、只问分数,孩子的学习教育投资上面不惜血本,家庭教育的重心只围绕关注子女的

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但又不懂学习规律。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考试的几分。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考试分数低。我

们同事王老师的孩子在县幼儿园,上大班。幼儿园也考试,每次女儿考得分都不多,老师会

把考试的分数贴出来,我一看女儿考试得七八十分,心想幼儿园就是玩,考多少分无所谓,

可是老师把我叫住,说;“你家小孩考这么少分,您回去要好好辅导下。”而且不值一此次,

弄得我很没有面子,回去吧女儿教训了一顿。“这么笨,这麽多小朋友,就你考得少,羞不

羞。女儿哇哇大哭。许多小朋友还没正式进入小学,就被考试吓住了。就被老师家长数落成

笨孩子,不争气的孩子,懒孩子,糟糕的孩子。

我一个朋友的小孩跟我说:我妈说上句我马上知道她要说的下句,整天就那么几句话:

“你看人家孩子得了多少多少分,你看你,还不赶快去学习,别看电视了,快去写作业。打

那么点分还好意思要踢足球?不行,告诉你,这个暑假那都不能去,在家给我乖乖的补课。

“我都烦死了,她越说我越不爱学。

有的小孩子家长说,孩子太懒,回家就看电视,吃零食,已让写作不爱学习。怎么办?

大家看“懒“怎么写:心束负。心被束缚住了。

孩子刚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就被家长数落,埋怨,打骂,他会越来越认为自己笨,就

感到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甚至很恐怖的的事,孩子在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不爱学习。

正确学习规律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快乐。90%的家长不懂学习的规律性。总是把学

习和痛苦联系起来。文化基因。——头悬梁锥刺股,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寒窗苦,学习是

一件痛苦的差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该诅咒的。“孩子只有勤奋、刻苦地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无数家长信奉的“真理”。这种痛苦式教育被家长奉为经典名言,

殊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学习自然不能尽如家长之意。因为人是

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生物。家长告诉孩子要苦读,要有毅力。孩子意志力没有行成,而

且光靠毅力苦读是读不好书的.

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在这些“痛苦”的

学生心中,现在的受苦是为了将来的“解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不用学习”。

我们有太多的家长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

意志力学习的。孩子晚上看书到一、两点钟,是因为有兴趣看书,不想睡觉,也不觉得累。

如果凭意志力,是断然做不到的!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篱笆下的乐趣

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

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

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

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

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

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觉察,他每天与老仆人

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这

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

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

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

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回到家里后,舅

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小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

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

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

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请问,是牛顿不务正业要以看书和母亲对抗吗?居里夫人的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

跳舞、做游戏时,是居里夫人再用意志力控制自己不去看不去听嘛?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

和特殊的爱好,超过做生意或者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在别的小朋友看来,居里夫人一学

习就是几个小时,很刻苦,实际居里夫人整体会书中的乐趣。不觉得苦。

家里的孩子看动画片,两个小时目不转睛的看,是孩子在用意志力看吗?如果让您的孩

子看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看电视,为什么一个津津有味,一个看不下去。动画

片吸引人,有趣。

很多家长埋怨自己的小孩不够努力,经过调查,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想努力学习,期末

考试孩子能考90分,绝不会故意考80分。会到快乐。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孩子来说,

要想使孩子学习好,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快乐的心境下,孩子的身体

很松弛,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学习才有可能有效。一个认为学习很难很苦的

孩子,往往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身体却很紧张,难怪坐

不住。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任何一门学科。基于此,

他们得出了“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个结论。为了证明以上结论,美国心

理学家找来一班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同时请来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为这班学生讲课,心理

学家则在旁全程跟进。几个月下来,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依然只有四五十分。该实验结果推

翻了心理学家之前的结论,他们不得不重新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这群数学成绩很差的学

生都有一个牢固的信念:数学不仅难而且枯燥无味。带着这种信念,再优秀的数学老师也不

能使他们提高成绩。为此,心理学家开始每天对这群学生进行两小时的催眠,在其肉体和

心灵全部放松的状态下,不断告诉他们数学不仅易学而且有趣,他们都是数学天才等。心理

暗示和引导进行了一个月后,这群学生对学数学的信念完全转变,这时又请回之前那位数学

老师教。几个月后,这群学生的成绩都到达九十分以上。从该实验可以看出,自信是一个

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很多只会整天埋怨孩子成绩不好的家长来说,只有转变信念,

以积极的心态鼓励孩子,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痛苦使人改变,快乐

使人坚持。学习最大的规律:不是靠毅力刻苦学习,而是在学习上找到快乐,进入乐此不

疲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所以希望家长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让孩子有学习动力,学习热情。对家长而言,要给

孩子传达“学习是快乐”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及时的表

扬和激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终让孩

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越学习越快乐!鼓励、启发、诱导孩子做草原上追赶羚羊的狮子,而

不做沙漠中的骆驼。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

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我想问一问?大家是不是经常用肯

定和赞赏的口气对待孩子呢?

2、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往往仅重视智力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

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

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同意吗?先做人后成事。清华有一名高考状元,高三时,

中午从来没有睡过午觉,他利用午睡时间作数学作业,为的是在下午自习时,同学问他问

题时,不必让同学等待。他不但节省了同学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锻

炼了口才,扩展了解题思路。其实帮人等于帮自己。不但要培养孩子学习好,品德更要好。

无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能力差。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在幼儿园表现为拖拉、

动作慢,等待、退缩等。例如:午睡起床,大家都穿好衣服,走出午睡室,老师帮女孩子梳

头,阿姨分点心,有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室磨蹭。等大家点心快吃好了他才走出来;人家小

便准备上课了,他开始吃点心;人家上课了,他去做课前准备;做作业了人家做好了,他还

在找笔;探索活动,大家都动手,他立在一旁,“老师我不会弄的,老师这个我不行”的等

等。要知道,幼儿园是集体生活,有一定的作息制度,在保证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的情况下,

老师就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不可能因为你而耽误大家的时间,所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

动习惯是进行集体活动的基础。家长应该重视!

无视孩子的性格情感培养,溺爱娇纵,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

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这种爱就叫溺爱,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

但是这种意识是一种错误,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

种心灵的成长。同意吗?

有一位下岗女工,她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做好后端上桌。看

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

剩下的虾———“别动!”她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母亲眼含泪水,她是哑巴吃黄

连,这就是她深深爱着的孩子的回报!这样的孩子考上大学,又能给妈妈社会带来什麽呢?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丧失症”的根源在哪里?这就是父母的极

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保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

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

会别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关爱,从小学会孝顺,学会自立

学会自理等等,不要仅仅只重视学了什么知识。要重视孩子的情感,能力,品德等的全面发

展。

无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方: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

应该等命令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象许多条条框框在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一

个人字,外边加一个框子是什么字?是囚徒的囚字,所谓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

情父母全替他做了。

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一切事都我干。

有一个夏令营活动,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愣,人家问他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

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

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这孩子,从小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家人煮

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这种常识的缺乏就是因为保护所带

来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就

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

别以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

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想家,

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

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我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对孩子要宽容,给孩子尝试犯错误的时机,给孩子独立思考、

独立选择的时机,让他们自己成长。我们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道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锻炼、

思考和选择的时机,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仔细想想看,为

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时机。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很多父母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

的今天,但你保护不了他的一辈子。过度的保护造成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或者孩子

根本不会自我保护。

有一位妈妈想代表女儿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些书,然而她的女儿就在金星离月球最近的

那天晚上,爬到家里六楼的窗台看月亮,结果不小心从窗台上摔下去,摔死了。孩子为什么

会掉下去,妈妈只是告诉她不要上窗台,妈妈从来没有告诉过她怎么上窗台,如果你想擦玻

璃,你要用左手抓住一个结实的东西,然后晃一晃没问题再开始操作,如果上窗台不要两只

脚都出去,一只脚在里一只脚在外,你只要教会她怎样去面对才行,所以在我们家庭教育中

不字太多了,不要下河、不要游泳、不要乘梯,不要爬高,什么都不要干,那我能干什么,

其实今天应该教会孩子怎样去做。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发生事告诉孩子怎么办,比

方说孩子玩剪刀,有的家长就心慌,别玩了,其实你可以告诉他,怎样拿剪刀,用剪刀,还

有别拿着剪子尖对别人,这不对,这很不礼貌也很不安全,你要拿着剪子尖把剪子把递给别

人。走马路,你要教会孩子靠右行走会看红绿灯;一个人走丢了怎样面对。要教导孩子怎么

去应对危险,而不是告诉孩子说我们不会有危险。

袁梦奶奶的原则是只要有一点危险就不让孩子碰,我的原则是告诉孩子注意事项适当让

孩子做。例如:教袁梦使用录音机插座〔受潮、沾水不能插〕,女儿单独上学教如何过马路,

如何用刀切苹果,家里一个人,来了陌生人怎么办。

所以我觉得要该放手就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时机,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

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受挫折。真正爱孩子就不要把孩

子“锁”在身边。

四、运用方法生硬,幼儿不听或不接受。

家长往往在老师面前诉苦:就是老师的话要听,我们在家教,舌头说,也没用。我

说,你举个例子,家长道:那天椅子倒了我叫他搬起来好,叫好几遍都没用!我也碰到这种

事。椅子倒了女儿视而不见,爸爸叫她搬,她当耳旁风,我一边作动作一边说说:小蚂蚁搬

豆豆,豆豆在地上,哎哟,哎哟!女儿马上就跑过来,嘴里还哎哟,哎哟的叫着,搬得可有

力了。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教育孩子是要讲方法的,不能生硬的说教。家长与其教育

幼儿把芭比娃娃放回原处,不如告诉幼儿仙女姐姐该回家了,我们把它领回家好吗?

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亲子游戏”。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好玩,好动,好模仿等。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而且也是

学习,是工作。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道路,是孩子通过实际行动

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例如:早上穿裤子可以跟幼儿进行车钻山洞的游戏,一列火

车开来了,左脚进来了;两列火车开来了,右脚进来了,火车上山了人站起来裤子拉上了。

只要父母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知识、行为、情感、传递给孩子,在玩中教育孩子使孩子在游戏

中愉快的学到知识,获得经验,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转移注意力法:贝贝在公园里被泡泡吸引住了,卖泡泡的小贩拿着泡泡枪不断地吹出五

颜六色的美丽泡泡,并大声地吆喝着。贝贝停在小摊前再也迈不开步了。我想起家里已¾有

了一个,就不想再买,于是低下身去和贝贝说:“我们家有,一会儿回去再玩。”然后À着

贝贝准备离开。“妈妈,我现在就要。”贝贝甩开我的手,停在原地。“不行,已经有了再买

就浪费了。”我告诉贝贝。“我就要,就要嘛。”贝贝又开始了惯有的做法,发起了脾气。“我

说不行就不行。”这次我很坚定,自顾自地向前走了。我走了十几米回头一看,贝贝并没有

跟上来,而是在Ô地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只得返身抱起贝贝快步离开小摊。“前面有好多鱼

呢,我们过去看鱼。”我开始转移贝贝的注意力。来到公园的池塘边,贝贝虽然还在哽咽,

可很快被满池的各色鱼儿吸引住了,他的情绪慢慢好起来,到后来还和我抢着给鱼儿喂食,

早把吹泡泡的事儿抛到脑后了。所以,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最需要的就是坚持自己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的原则,常常只要多坚持一会儿,你就胜利了。孩子都是很聪明的,如果不能说服他,那就

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转到另外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来。

孩子和别的小孩子抢一个玩具,互不相让。用一个新游戏把它吸引过去,小孩子的注意

力转移的很快,刚刚因为玩具玩具怒目相向很快就好起来。小孩子非要干一件什麽是,你当

时又无法满足他,有的家长就呵斥孩子:“不行,你怎麽这么不听话呀,在闹我就打你。”

孩子有很固执,弄得自己生气孩子也不高兴。此时你不妨试试注意力转移法。

家长们要记住学前阶段的孩子是很喜欢游戏的,你稍微动动脑筋,用一些游戏的方式,

来教育孩子,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的。千万不要讲大道理。

五、评价激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咱们中国的父母有个特点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多了。

例如:当孩子兴匆匆的拿着图画到妈妈面前:怎么这么脏,看别人画得多干净!孩子有兴趣

唱歌了,你声音怎么这么小,不会大一点,就是没胆量!遇到熟人:快叫,快叫!你这孩子

怎么这样没礼貌!等等,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其实,孩子很需要表扬。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

的儿子很淘气,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

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得意地

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我一听,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听了这个笑话,我的

鼻子却酸酸的,心里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孩子的心,多像干渴的小苗,渴望被

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然而,像这样的孩子何止他一个!

那么如何激励评价孩子呢?

首先,要对孩子做的事真心的鼓励,这会让孩子产生无穷的前进力量。

一位小女孩小时候特别爱画画,五岁照着妈妈养的大公鸡,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在幼

儿园中得奖了,得了五张彩纸,回来跟妈妈说“妈,我画的公鸡得奖了”,妈妈当时笑的眼

睛眯成一条缝,太好了,我早就说过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要漂亮,就从这我喜欢上画

画。

五六岁时,常常喜欢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收拾房间。妈妈回来了,总是惊讶地问:“哇!

这么干净!这是谁干的?”当我高兴地从门后跑出来“坦白”时,妈妈就说:“真没想到是

你干的,你可真能干,比我收拾得都干净!”那时我就特有成就感。

有个孩子,老师说他的字是“狗爬的”,他对练字一点都没兴趣,后来换了个老师,在

他的作业本上,找了一个看得过去的字打了个圈,旁边写了个“好”,他很高兴,于是开始

认真写字……

还有一个学生,上课时每次都举手,老师叫他答复他又不会。老师问:“那你举什么手

呀?”他说:“我就想表现积极,但是我就是不会。”“下次记住了,不会的举右手,会的

举左手。”孩子记住了,后来老师挑他举左手的时候叫他答复,每次都答复正确,孩子举左

手的次数越来越多……

有位有名的口吃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他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代名词,他小时

候因为口吃很苦恼,就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因为你的大脑比一般人的聪明,你的嘴巴当然

就跟不上大脑的运转速度,所以,才会口吃。从此他就对自己有了信心。最终成为美国通用

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由此可见孩子需要表扬与鼓励!这是孩子成功的动力。

第二,要信任孩子的潜在力量。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做父母的要相信孩子行,你的孩子才会更行。有个神话故事。《皮格马利翁(pygmalion)

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国王。相传,他性情孤僻,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

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他和雕像久久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

少女雕像身上,结果,感动了爱神,美女复活,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

娶她为妻,后来,心理学家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父母就是雕刻家皮格马利翁,你们

的孩子就是自己亲自雕刻的那位象牙美女!你的信任与期待会筑就孩子的成功未来。

有位母亲做得很好。儿子语文成绩很好,但不爱学数学,所以数学成绩较差。一次,儿

子从学校回来,对妈妈说:“学校给我们测智商了。老师说我右脑比左脑发达,形象思维能

力强,数字概念差,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比数学好。看来,我的数学成绩是上不去了。”妈

妈惊讶地说:“是这样吗?有空我去问问老师。”

她真的去了学校,找到了班主任,并暗地里与班主任达成了一项协议。几天后,妈妈十

分认真地对儿子说:“儿子,告诉你一件大事。我去学校问老师了,老师说他搞错了。你是

左脑比右脑发达,学数学会比语文强多了!”“是真的?老师真是这么说的?”儿子睁大眼睛,

兴奋极了。“是呀!老师说,他看错结果了。他说的是另一个同学而不是你,你是左脑比

右脑发达。”

儿子信以为真,真的认为“我的数学一定能够学好,我能行”。这使他完全改变了对自

己的看法,从此,在学数学的时候,提起了精神,恢复了自信。

所以,对父母来说,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所拥有的潜在力量。只要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这一

力量,孩子就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

第三、对孩子要求不要太高。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

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

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

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

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

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

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

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

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

是,无数次地碰壁后,梭子鱼开始疑心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

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梭子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

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

失了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对

孩子的要求要适度,“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

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第四,积极的暗示,能帮幼儿调整自己的行为,找到自我。

有一个充满寓意的童话故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从小就被一位巫婆关在一座高塔上面,

每天只能见到巫婆。巫婆每天都对她说:“你的样子丑极了,见到你的人都会感到害怕。”

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话,怕被别人嘲笑,不敢逃走。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经过塔下,看到了

公主那如仙的美貌,惊为天人,救出了她。这位公主才对着镜子意识到自己原来如此的美丽。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无意间充当了“巫婆”的角色。往往用消极的暗示,以至于

孩子真的认为我不行,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疑心。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要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

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或是用积极的暗示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理想的方面去做。就如

前面举到的例子:1、当孩子兴匆匆的拿着图画到妈妈面前时,你不是说:“怎么这么脏,

看别人画得多干净!“而是说:“宝宝今天真能干,会画花和树了,明天给小花、小树穿上

漂亮的衣服,他们就更要谢谢你了。”这样孩子一天比一天画得好。2、孩子有兴趣唱歌了,

你不要说:你声音怎么这么小,不会大一点,就是没胆量!换一种说法:“我们宝宝是小歌

星了,快点拍拍手,等一会他的声音也会变大的,你听你听,宝宝把录音机开大了。”哎!

孩子声音大了。3、遇到熟人别说:“快叫,快叫!你这孩子就是不叫人!”而是引导暗示

孩子:“这是某某叔叔,我们宝宝会大声叫叔叔,你听——”。看!孩子很乐意的叫了。

这就是积极的暗示,他能调整幼儿的行为,使其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第五,允许孩子失败

学习、活动总有胜败、输赢,怎么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

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声叹

气,更甚至劈头盖脸地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失败、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

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记住,父母的评价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

无数次地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让孩子从小在赞誉中长大,有利

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

让我们松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我们静静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看到他更多

的优点;让我们消消火,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表扬。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

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已经非常优秀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2:2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0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我的早年生活
下一篇:大名鼎鼎造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