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诗风对后世的影响
扬州大多数人都知道,隋炀帝杨广在位恣意游乐,荒淫暴政,引发了隋末农
民大起义,最终他被部下缢死于我们扬州。但少有人知,他“好学,善属文”,并
写得一手好诗。其中较有名的有《春江花月夜》二首。
凡读过诗文的人,几乎都知晓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少有
人知道隋炀帝在张若虚之前早就写有《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叔宝)
所创,是乐府《吴声歌曲》名,是陈后主所作艳曲之一,原词早已失传。隋炀帝
曾以此题作曲。据文献记载,他在宫中制作了许多新声乐府,“辞极淫绮”,“哀音
断绝”。但他自己的创作“词无淫荡”,“并存雅体,归于典制”(《隋书•文学传序》)。
其存诗中乐府显然是承袭梁陈诗风。虽然内容上并无新意,但颇有些刚健的佳句,
其余的诗作都很讲究对仗和声韵和谐。并不浓艳,而是雅味正声。且看他的《春
江花月夜》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是本题现存最早的两首之一。其后才有唐朝张若虚的同题诗《春江花月
夜》。清末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孤篇横
绝”。学界历有“孤篇压全唐”之说。这些评价颇受后世论家的推崇。但张若虚是拟
题作诗,已非原有曲调。如果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
相比,可清楚地看出其描写春江花月夜景是受到本篇启示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
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
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
句。“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如果把杨广的《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仔细比较,可以明
显看出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在写景上的微瑕。其首句中“平不动”本意是在描绘
春江花月夜的宁静气氛,但却与第三句中的“流波”和第四句中的“潮水”相矛盾。
张若虚确实高出一筹,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仅意
境比杨诗壮阔优美许多,而且避免了杨诗前后矛盾的小误。相形之下,杨诗中的
“平不动”就显出了意脉不一,文络相悖之疵。
从杨广的《春江花月夜》,可以看出其诗歌风格是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
正言之风,雅语之气。从他的现存另一首《夏日临江》亦可看出此风。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这首描写夏日江边景观的五律,中间两联不仅工对严整,声韵和谐,而且意
境优雅,耐人寻味。尾联抒发了作者观景的浓浓兴致及不尽的怅望之情。此诗可
谓景美、意正、情浓、味雅,如同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的评价所说:“能作雅
正语,比陈后主胜之”。
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
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本篇见载于《笔麈》,可能原有诗题):“寒
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
著名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
流水绕孤村。”就是袭用的例子。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
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亦是受上述杨广诗句的影响而化出的。
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
与众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是
一种良好的风气。杨广诗风功不可没。我以为:隋炀帝杨广虽是生活上荒淫的帝
王,但确是文学上正统的诗人。他诗中热爱扬州风光之情,赞颂扬州美景之功,
当书之,当记之。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1:46: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06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