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议论文
【篇一:作文审题立意与例文】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抓住“勤蚂蚁”和“懒蚂蚁”的典型意
义来立意和行文是本次作文审题的关键。
首先,从“勤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
(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
(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其次,从“懒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时势造英雄;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
(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7)学会探索;
(8)不“为”浮云遮望眼。
最后,从“懒蚂蚁”和“勤蚂蚁”的相互关系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2)团队合作;
(3)团队需要“懒”蚂蚁;
(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
(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
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
“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
成功的两个要素。
【写作素材】
(1)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她是一根能思
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2)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
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
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
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水开了,
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
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
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
场工业革命。
(3)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一天下班
后,教授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到实验室一看是那名中国留学
生在做实验。教授问他:“你白天干什么?”“做实验。”“晚上
呢?”“还是做实验。”教授生气了:“那你什么时间思考了?”留学生
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而且还要表扬这种“老黄牛”的工作精
神,谁也没想到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让学生思考。
(5)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把士兵分为四种:第一种人聪明但是懒惰的
最适合做指挥官;第二种人聪明而且勤快的,适合做副官、助手;
第三种人愚蠢而且懒惰的,可以当士兵;第四种人愚蠢但是勤快的,
这种人极其危险,应当开除出军队。
【优秀范文】
思而后行
洛克威尔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诚然,生命历程
不能缺乏勤奋,但行动前的思考却更为重要。
面对食物来源的突然断绝,只知一味蛮干的勤蚂蚁显得一筹莫展,
而反观懒蚂蚁,平日“侦察”、“研究”,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从根本
上找准了问题所在,成为蚁群生存的希望。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话虽短但旨意远。
观察与思考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旅途必备的智慧行囊。画家文同,
在对竹子春夏秋冬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后落笔,方有“胸有成竹”之
千
古美谈;作家狄更斯在空闲时尾随街上行人,记录下谈话内容作为
素材,终于在文学创作上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科学家法尔文更
是在充分利用眼睛长期观察昆虫后,写下了《昆虫记》。可见,观
察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是成功的保障。刻苦训练必不可少,但是
不妨学会先思考而后行动。
生命无须用浓墨重彩去描摹,只需懂得思考,那么人生的无限风光
就尽在其中了。“懒蚂蚁”的智慧就在于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在困
难来临前做好思考和准备。立足于社会,就像你遇到了巨大的数字
整理工作,立刻烦躁有压力地着手,倒不如学会比蛮干的人慢半拍,
琢磨琢磨数字间的关系,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不经意的改变,都是始料未及的,保持几分冷静的态度,随着
年轮的增长,理智地“侦察研究”后着手,去笃定地拥抱你更加成熟
的未来。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有三:首先抓住“懒蚂蚁”的典型意义——善
于观察和思考来立意和行文,突出思考的重要性,紧扣材料的核心;
其次论据典型新颖,论证具体深入,事理透彻;最后语言表达简练
自然,行文流畅。作为考场作文,能兼顾此三点,实属难能可贵。
以“小懒”成大事
懒蚂蚁真的懒吗?我看未必。
在工蚁勤勤恳恳、费尽周折搬食运粮时,坐享其成,是“小懒”——
不拘小节、疏于杂务。而在其它成员倾心于工作时敏锐观察,悉心
探索,是“大智”——未雨绸缪、高屋建瓴。“懒”蚂蚁有大智,于是
成大事。由此可见“小懒”的重要性。
这样地宣扬“懒”似乎与当下倡导的艰苦奋斗背道而驰,实则不然。
懒蚂蚁的“小懒”,恰是一种哲学,一种能力。此种“懒”,退一步便
是倦怠消极,无论周遭人如何奋斗,自己始终无所事事,久之,肌肉
松弛,思维退化,人终将会被绝望地缠入“无为”的绷带,木乃伊般
让最后一滴血浆被榨干。此种“懒”,进一步则成为一种“动若火燎,
不动如山”的稳重,平日里默默无闻,然而睿智的目光与高速运转的头
脑从不停息。静坐中,观一叶而知秋,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在危
难关头挺身而出,率众化险为夷——这样的“懒”,是大智者的沉稳,
是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懒蚂蚁正是将懒“进一步”发挥
到了极致。这样的“小懒”,怎不令人称道?
智者于“懒”中取胜。曾有人戏言,正是人的“懒”性构建了高度发达
的物质文明:懒得浇水,发明筒车;懒得走路,发明汽车;懒得送
信,发明互联网??仔细想来,其实也不无道理。有的“懒”只是一种
表象,与单纯的放空头脑舒展四肢不可同日而语,它是沉淀下内心
的躁动,张开思维的眼睛,将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创造力变得
锐利无比。躬身抬眼,像蛰伏于草莽中的猎豹一般凝神屏息,出手
后既准又狠——于静坐处把握时局,通晓旧道新路。正是因为摈弃
了简单的机械劳动,大智之人才能有全副精力投入到更高的思维精
神领域,才能掌握全局。道家讲究静坐,看似偷小懒,其实打坐之
人心神早已与万化冥合。
勤劳不好吗?当然不是,勤劳是一切种族繁衍生息的基本特性,如
“懒蚂蚁”没有其他蚂蚁的食物供给,终日饥肠辘辘,形销骨立,焉
能“目送千里”“心鹜八极”?只是一味埋头犁地,而不抬头看天,却
是对人类智慧大脑的一种饕餮!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熙来攘往中、焚
膏继晷时“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境界。懒于形而勤于心,懒于机械反
复而勤于探索——这便能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可以在
不至于过度劳乏的前提下事半功倍。小懒须有大智,懒中须有道。
当下的工作者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被机械劳动拖得麻木倦怠,第二
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虚度光阴。两种均是悲剧:前者失去了思维的
力度,后者消沉了斗志的热情。泰山崩于前时,自然是无法“卒然临
之而不惊”的了。形懒,如果辅之以心勤,让自己始终保持高度远见,
成为世界大局中的弄潮儿。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然有
其封建糟粕,众生平等,劳力与劳心,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亦启
示我们从杂务中摆脱出来,去思考、发现、探索。智者,偷得“小
懒”,用得大智,成得大事。
教师点评:
从文章行文思路来看,作者首先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接下来从“是
什么”的角度入手,分析“小懒”
的内涵;然后分别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小懒”的好处,从“怎样做”
的角度破立结合,论证“勤、懒”结合成大事的观点;最后引用作结,
辩证思考,总结全文。从整体来看本文立意切合题意,重点明确,
思路清晰,思维缜密,论证方法多样,语言老练,是难得的考场佳
作。
【篇二:高考作文导写和例文】
高考作文导写和例文(21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
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
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
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
放弃了。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
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
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
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
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
会风情画……
请以“静的魅力”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作文。
[写作提示]结合命题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满智慧的点评,认
真审读文题“静的魅力”,可以体悟到,文题的中心语是“魅力”,关
键的修饰语是“静”,此篇作文要以“静”为思维基点,以“静的魅力”
即“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主旨下笔行
文。
静的魅力
□刘菲菲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
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
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
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
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
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
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
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
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
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
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
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
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
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
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
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
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
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
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
《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
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
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
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
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嵇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
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
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
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
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文章的观点比较深刻,特别是结尾
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贤静的心态与现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态
加以对比,巧妙发问,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
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
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
对此,你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吗?你有新的感受吗?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仔细审读材料,认真揣摩其内涵,可以知道“山重水复”
比喻逆境和磨难,“柳暗花明”比喻光明的前景。因而,本作文试题
的最佳命意为:逆境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无论道路多么艰难,
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光明、
成功和辉煌。
“柳暗花明”的召唤
□张瑜
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荆棘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题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
吟诵着这富有哲理的诗句,你的心头会荡起清爽的夏风,将丝丝阴
云一一驱散,即使遭遇逆境、磨难,也将永远坚强而乐观。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水回环,脚步回环。人生在世,大凡谁都会
遭逢逆境,但山重水复的迷失,动摇不了开拓者坚定的信念。我们
相信,?移步换形?之后,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观。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考验,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赋予人
类睿智豁达的人生召唤。
人在旅途,?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温馨。罗映
珍,一个普通警察的妻子,当得知她的丈夫与歹徒搏斗负重伤而住
进医院时,当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将不可能从昏迷中醒来而成为
植物人时,她简直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生绝境了。然而,罗
映珍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垮掉,她的耳畔响起了?柳暗花明?的人生召
唤,她以爱心、忍耐和温柔,呵护体贴丈夫,终于使丈夫奇迹般地
醒来。这是大爱真情的奇迹,更是?柳暗花明?人生召唤的奇迹。?柳
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顽强的意志和力量。回首2008年,当地动
山摇之时,当房倒屋塌之际,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的四川人民在流血、
在哭泣,但四川人民并没有悲观丧气,没有慨叹?天将亡我也?,?柳
暗花明?的哲理召唤,使他们在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奋力拼搏,
抗震救灾。于是,四川人民的脸上又写满了阳光,四川大地又写满
了世人瞩目的?万象更新?。
?柳暗花明?的召唤会带给人们成材成功的累累硕果。史铁生--当代杰
出的文学家,曾遭遇双腿残疾的人生厄运,但母亲的安慰,地坛的
启示,?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终于使他走出?山重水复?的迷惘,
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贝多芬--天才的音乐家,曾双耳失聪,但?柳暗
花明?的召唤,吹他眼角的泪痕,吹醒了他奋斗勃发的信念,使
贝多芬的人生之树结出了《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硕果,而光耀千秋。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睿
智的人生召唤。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
铭记,这是最宝贵的人生召唤!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立意恰当,主旨观点鲜明而深刻。
尤其是文中“‘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
是上帝睿智的人生召唤”这段话观点新颖别致,文采浓郁,真可谓点
睛之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
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
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
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考生写作此文要注
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
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
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
“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
沙洲的芦苇
□叶晓菲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
生命的淡泊和淳朴。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悄悄
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拔
节,茁壮生长。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
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
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有
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
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
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
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然
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
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
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
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
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
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
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
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此时
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你
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
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
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
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
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
悔。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
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
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
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
的朝阳……
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描写极富文采,字里行间激情洋溢。
作者借沙洲芦苇,体悟出“淡泊淳朴”“坚韧刚强”“和谐处世”的人生
哲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
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
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
怨无悔”这段行文,颇有诗情画意,艺术而形象地体现了主旨情感,
令人频频击节称叹。
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
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能保证安全呢??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
绝不去吃它。?
?可他们说,那是我们最渴望得到的,一般的鱼儿都经不住那样的诱
惑。?小鱼说。
?这种想法完全错了,?大鱼说,?最光鲜、最具诱惑力的东西里面
最有可能裹着一只害人的钓钩!?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________的故
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写作这篇作文,审题立意时,
应该抓住大鱼所说的一句话:“最光鲜、最具诱惑力的东西里面最有
可能裹着一只害人的钓钩!”仔细揣摩这句话的含意,可知其内涵是
“要谨防诱惑”。鱼儿要谨防诱惑,我们亦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学
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能健康幸福地生
活、学习和工作。
“华老栓”的故事
□叶小玲
夏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赶得及出来,只有一片乌
蓝的天空。华老栓突然坐了起来。开了灯,小小的屋子里没有多少
声音,只听见仍然在努力地复习着功课的华小栓奋笔疾书的声音。
华小栓今年读高三,成绩并不好,但是他很努力,每天都熬到深夜,
眼睛红红的,脸色也不甚好看,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
?小栓的爸,真的去吗??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听说也蛮贵的,
现在的所谓专家真会坑钱,一本书就要五六百块,像我们这种人怎
么能负担得了……?
?唉……给我吧!听小栓说他班上人手一本,(这书)可能也比较好吧!
我们就算吃差点儿也要让小栓的成绩上去呀!?说着华老栓把手伸过
去。
华大妈在柜子里翻了不少时,才拿出几张?老人头?,说:?只有这
么多了,今天去银行取。?
华老栓接过钱,又去看看小栓。小栓正全神贯注地做着题,忽然一
扔笔,手抓着头发,自己嘀咕:?怎么就想不出来呢……?老栓就说
了句:?孩子,还行吗?早点休息吧……?小栓听话地点点头,合上
书,上床睡觉了。
华老栓看到儿子睡了,也安心了不少。拿着钱,骑着单车就去了。
虽然夏日的白天很热,但是夜晚还是蛮凉的。路上有几个警察巡逻,
看着华老栓骑车走过,仿佛看到一个贼似的。
不多时,来到一个破书店门前,发现早已排满了人,华老栓摸摸钱,
还在,就下了车,走上去。发现有很多古怪的人,高高地举起手拿
着钱,纷纷说:?给我先……给我先……?而且还挤呀挤的。
华老栓走上前去,即刻被挤了进去……
?喂,老头!你到底要不要?你不要还有大把人要呢!?一个彪形大
汉站在华老栓面前,眼里射出一道凶光,把华老栓给吓住了。
华老栓急忙拿出那几张钞票,抖抖地又动不了,真的被吓到了。那
人却一把夺去,说:?这书刚到,很快就快卖完了,快拿快走!?
华老栓接过书,猛然一看,上面写的是?2012年高考必备?。
?你孩子也高考吗??华老栓似乎听见有人问他,但他没有理会,继
续捧着他的书,幸福地骑上车,好像这本神奇的书能把他的孩子送
进名牌大学。华老栓回到家,天色也亮了,家里的小杂货铺也整理
好了。
华大妈满身是汗地走出来,问:?买到了吗??
华老栓说:?幸好抢到一本……?
……
夏去秋来,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树上的叶子也枯黄了,落下来
了。一天,刚给选择复读的小栓送过午饭的华大妈神情落寞地走出
高中校园。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几滴冷雨落在她的脸上,似乎意
味着什么……
[名师点评]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故事新编”的技法。作者对鲁迅小说
《药》中华老栓的故事了然于胸,根据临场作文命意,把华老栓置
于当今的社会现实中,进行故事新编,演绎出新时代“华老栓”的故
事,从反面艺术地说明在当今的时代大潮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抵抗形形色色的诱惑的道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粗糙,棱角分明,
血性方刚。我和我的兄弟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形成挺拔的峰峦,展
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
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
装点人们的生活。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仔细阅读这则材料,整体感悟,我们可以体会出这样的
哲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是什么人都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和独特优势。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坚定信念,不怕磨难,顽
强拼搏,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辉煌。以这样的哲理感悟为基点立意行
文,便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异也?同也!
【篇三:高考材料作文指导训练及范文】
高考材料作文指导训练及范文(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位农场主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表遗失,因遍寻不获,
便决定悬赏寻表,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寻找,谁能找到手表,赏金
500美元。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搜寻,奈何谷仓内到处都是
成堆的谷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结果一个个都
放弃了。只有一个小孩,为了那笔巨额赏金,仍不死心地继续寻找。
当天色渐黑,众人离去,谷仓静下来之后,他突然听到一个奇怪的
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动作,
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声也响得更为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
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手表。
静是大自然的赏赐,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静是一种和谐温馨的社
会风情画……请以“静的魅力”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结合命题材料,尤其是材料第2段充满智慧的点评,认
真审读文题“静的魅力”,可以体悟到,文题的中心语是“魅力”,关
键的修饰语是“静”,此篇作文要以“静”为思维基点,以“静的魅力”
即“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主旨下笔行
文。
静的魅力
刘菲菲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
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
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
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
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
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
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
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
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
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
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
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
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
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
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
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
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
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
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
《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
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
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
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
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嵇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
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
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千年前
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
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文章的观点比较深刻,特别是结尾
的一段文字,把古圣先贤静的心态与现代世俗之人浮躁庸俗的心态
加以对比,巧妙发问,引人思考,使文章主旨得以深化和升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
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
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对此,你有类似的生
活体验吗?你有新的感受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仔细审读材料,认真揣摩其内涵,可以知道“山重水复”
比喻逆境和磨难,“柳暗花明”比喻光明的前景。因而,本作文试题
的最佳命意为:逆境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无论道路多么艰难,
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光明、
成功和辉煌。
“柳暗花明”的召唤
张瑜
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荆棘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题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
吟诵着这富有哲理的诗句,你的心头会荡起清爽的夏风,将丝丝阴
云一一驱散,即使遭遇逆境、磨难,也将永远坚强而乐观。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水回环,脚步回环。人生在世,大凡谁都会
遭逢逆境,但山重水复的迷失,动摇不了开拓者坚定的信念。我们
相信,“移步换形”之后,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观。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考验,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赋予人
类睿智豁达的人生召唤。人在旅途,“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
心灵的慰藉和温馨。罗映珍,一个普通警察的妻子,当得知她丈夫
与歹徒搏斗负重伤而住进医院时,当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将不可
能从昏迷中醒来而成为植物人时,她简直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
人生绝境了。然而,罗映珍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垮掉,她的耳畔响起
了“柳暗花明”的人生召唤,她以爱心、忍耐和温柔,呵护体贴丈夫,
终于使丈夫奇迹般地醒来。这是大爱真情的奇迹,更是“柳暗花明”
人生召唤的奇迹。“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顽强的意志和力量。
回首2008年,当地动山摇之时,当房倒屋塌之际,失去了家园和亲
人的四川人民在流血、在哭泣,但四川人民并没有悲观丧气,没有
慨叹“天将亡我也”,“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使他们在全国人民的
关怀和支持下,奋力拼搏,抗震救灾。于是,四川人民的脸上又写
满了阳光,四川大地又写满了世人瞩目的“万象更新”。“柳暗花明”
的召唤会带给人们成材成功的累累硕果。史铁生——当代杰出的文
学家,曾遭遇双腿残疾的人生厄运,但母亲的安慰,地坛的启示,
“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终于使他走出“山重水复”的迷惘,开拓出
一片新天地;贝多芬——天才的音乐家,曾双耳失聪,但“柳暗花明”
的召唤,吹他眼角的泪痕,吹醒了他奋斗勃发的信念,使贝多
芬的人生之树结出了《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硕果,而光耀千秋。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睿
智的人生召唤。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
铭记,这是最宝贵的人生召唤!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立意恰当,主旨观点鲜明而深刻。
尤其是文中“?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
则是上帝睿智的人生召唤”这段话观点新颖别致,文采浓郁,真可谓
点睛之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
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
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
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考生写作此文要注
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
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
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
“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
沙洲的芦苇
叶晓菲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
满了生命的淡泊和淳朴。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
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
冰拔节,茁壮生长。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
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
们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
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
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
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
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
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
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
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
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
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
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
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
此时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
你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
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
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
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
怨无悔。
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
的沙洲的芦苇。
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
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
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
的朝阳……
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名师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描写极富文采,字里行间激情洋溢。
作者借沙洲芦苇,体悟出“淡泊淳朴”“坚韧刚强”“和谐处世”的人生
哲理,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
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
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
怨无悔”这段行文,颇有诗情画意,艺术而形象地体现了主旨情感,
令人频频击节称叹。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1:3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0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