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更新时间:2023-01-25 01:15:58 阅读: 评论:0

打字接单的app-lca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真心英雄 歌词)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指导》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授课类型理论

授课班级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的发生与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美术的特点

3.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概念及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美术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概念

难点:美术的起源、美术作品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任务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说明、讨论法

教学过程:

思考:1.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如何解读一幅画?

2.如何解读儿童画呢?

提示:除了造型、色彩、构图等因素,面对儿童画,“童真”、“童趣”应是学前教育者更珍视

的部分。

导读:美术是人类艺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一种,幼儿美术教育可以通过幼儿与美术的接触,

增进其对绘画形式、内容的了解,促进认知经验、语言表达、情感涵养、自我动手等各方面的

发展,其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一、何为“美术”

(一)模仿论

(二)游戏论

(三)表现论

(四)劳动论

(学生自主阅读,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二、美术作品的特点

(展示一定量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运用经验进行欣赏,从而引出美术作品共同特点)

2

(一)静态性

结合音乐作品的呈现形式进行对比,美术作品是以静态形式呈现表现对象的。

(二)表现性

美术作品是表现创作者主观情感、意趣、观念的造型艺术,有着丰富的内在意蕴和情感。

(三)审美性

美术作品呈现出来的造型是具有审美意义的,是带给人美的体验的,这是美术作品最本

质、最重要的特征。

(四)直观性

美术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它最终体现为具体可感的作品。

三、学前儿童美术

(出示儿童美术作品,鼓励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定义:学前儿童美术专指3-6岁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包括美术造型活动和美术

欣赏活动,它是学前儿童情感、思想和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对美术环境的思考和领悟

(二)学前儿童对美术材料的操作过程

(三)学前儿童美术创作与自我表现的过程

1.学前儿童美术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学前儿童美术是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外显反映

3.学前儿童美术是学前儿童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

(结合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说明。)

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

(围绕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1.学前儿童喜爱美术活动,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丰富学前儿童美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

3.发挥美术教育的情感功能,促进学前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

3

思考题:

1.讨论:结合具体美术作品,谈一谈你对学前儿童美术的认识。

2.作业:为什么说美术是学前儿童学习、认识世界的另一种语言?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单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组织与指导

授课类型理论

授课班级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类型及原则。

2.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类型及原则

难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说明

4

教学过程: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类型与特点

通过课前预习,引出工具论和本质论的对比。

罗恩菲尔德

工具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全发展,强调美术活动的教育功

能,把美术视为对儿童实施教育的手段,借以达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用艺术影响人的行为

和人格,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的精神进入高尚的境界,从而造就健康和谐的人。

艾斯纳

本质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主张实现美术学科的自身价值。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

了解美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发展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其创造具有美感的表现性的美

术作品。

工具论VS本质论

(分组讨论,并进行小组汇报。)

工具论

优势:以儿童为本位,儿童美术发展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通过自发、自由的自我表现和创

造来认识世界。

局限性:儿童自由表现潜能时,往往容易陷入缺乏指导的境地,自由创造也难以实现。

本质论:

优势:儿童美术的学习并非成长的自然结果,不应剥夺儿童能够从美术中得到的东西。

局限:过分强调美术教育的系统性,势必限制了美术活动中儿童在创造力和自由个性表现方

面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游戏性

情感性

整合性

(结合儿童画进行分析解读,注重说明儿童美术创作的过程。)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类型

(一)绘画教育的内容

5

综合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能力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和图示期等阶段。

1.涂鸦期

年龄范围:1岁半—3岁左右

阶段涵义:指儿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玩笔画线阶段)转变为对图画的想象、思考阶段。

表现特征:此阶段的儿童从不能控制画笔和所画的线条,到能手眼配合初步的控制,并对所

画出的画发生视觉上的兴趣,产生形象上的联想。

涂鸦又分为无意涂鸦、控制涂鸦、命名涂鸦三个阶段。

2.象征期

年龄范围:3—5岁

阶段涵义:儿童开始有目的地创造形体,用自创的样式“符号”来尝试表现物体的阶段。

表现特征:此阶段儿童已经不仅仅是依据画面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观

察角度与知识经验来表现物体,他们所绘形象从成人的角度看如同符号,而且看起来抽象、

简单、夸张、多变,甚至有的符号难易辨认,有些符号又极富典型特征。此时的画强调重要、

主要、有意义的部分,画面空间无序,色彩常常出于兴趣来使用,偶尔与感情有关。

3.图式期

年龄范围:5—8岁

阶段涵义:儿童逐渐形成并发展他绘画表现的样式的阶段。

阶段特征:在这一阶段中,儿童通过自身的观察、理解与多次实践,开始以较为固定的样式描

画事物。绘画表现的样式多数能为成人接受,但受心智发展水平限制,这种样式呈现出幼稚

不羁的特点,对色彩的使用也开始形成较为固定的样式,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现实化。

结合上述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分析,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绘画的形式语言

(3)绘画题材

(4)良好的绘画习惯

(二)手工教育的内容

手工教育活动的定义

1.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阶段

6

(1)无目的的活动期

(2)基本形状期

(3)样式化期

2.学前儿童手工教育的主要内容

(1)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2)手工制作的技法

(3)丰富手工制作的题材

(4)养成良好的手工习惯

(三)美术欣赏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阶段

(1)未分化期(0-2岁)

(2)符号的认识期(2-7岁)

(3)“写实主义”期(7-9岁)

(4)审美感受期(9-13岁)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主要内容

(1)欣赏内容的选择

(2)美术欣赏技巧

(3)良好的欣赏习惯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审美性原则

美术的任何一种功能都要以美术审美本质为中介,审美功能是美术其它社会功能的根本

所在。

二、发展性原则

通过美术教育使学前儿童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得到身心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和持续的

发展。

三、兴趣性原则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四、创造性原则

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学前儿童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

7

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五、活动性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培养

其美术能力和兴趣。

六、主体性原则

在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学前儿童为中心,将其看作学习的主体,尊重他们的兴

趣、需要和个体差异,使美术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行为。

七、直观性原则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为学前儿童提供具体可看、可摸、可操作的材料,让其在直接

与操作材料的接触中进行直接感知的教育。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组织形式

(一)按照美术教育活动与其他各领域活动的组合关系划分

美术教育活动与其他各领域课程的组合关系

单独领域的美术教学活动、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教学活动、方案活动中的美术教学活动

(二)按照教师组织的角度划分

按照教师组织

集体美术教学活动、分组美术教学活动和个别美术教学活动

(三)按照教学组织方法的角度划分

按照教学组织方法

讲解——演示的形式和提问——讨论的两种类型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组织方法

按照不同的性质可以分为语言法、直观法、实践法三大类:

(一)语言法

教师以语言表达为主要手段,通过有目的地运用语言去讲解知识、交流经验、传递信息、

沟通认知、组织活动,帮助学前儿童获得间接美术知识经验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法、

谈话法、讨论法、语言评价法等。

➢讲解法

8

1.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

2.重点突出,语言流畅,简练、准确,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

3.注意启发性讲解

➢谈话法

1.增强提问的计划性、有效性和启发性。

2.教师应鼓励学前儿童发问。

➢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为认识、解决、探究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获得知识的方法。

1.要启发、引导儿童进行讨论

2.及时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二)直观法

直观法指教师借助于实物、教具,设计相关教育情境,将教育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前儿

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等。

观察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积极的、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和认识观察物象

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从而在头脑中形成鲜明表象,获得

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

➢演示法

教师配合讲解,向学前儿童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等过程,使儿童获得对事物现

象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演示法直观、生动,能使学前儿童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激发儿童学

习的积极性,儿童在对演示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

➢示范法

示范法是教师通过自己或学前儿童的动作、语言、声音或经过选择的图画、剪纸和典型示

例,给其提供模仿对象,让学前儿童进行模仿学习的一种方法。

(三)实践法

教师为学前儿童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充足的实物材料,让其通过自身的实践、练习活动

进行学习的方法。主要包括探索法、练习法等。

➢探索法

9

在教师指导下由学前儿童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

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形式的绘画、制作等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

技能练习

模仿练习

创造练习

(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思考题:

1.讨论:美术与学前儿童成长的关系。

2.作业: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演示法的实施要点。

10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单元学前儿童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授课类型理论、实训

授课班级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特点;

2.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

3.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设计要求和指导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指导方法。

难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讨论:美育背景下的儿童审美教育。(组织学生讨论,结合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第一节美术欣赏活动的准备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物质准备

(一)欣赏内容的选择

根据欣赏教学的目的来确定欣赏对象的内容和形式,要为学前儿童选择形式新颖、内容

丰富的美术欣赏内容。

(二)学前儿童活动操作材料的选择

根据具体的欣赏内容而定。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精神准备

(一)结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特点

本能直觉期(0-2岁)

欣赏行为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直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表面的和本能

直觉的。

直接感知形象期(2-7岁)

这一阶段的学前儿童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而只是一种“求实”

的态度,如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内容的感知欣赏只限于画面上画了什么。

(二)结合学前儿童的兴趣与经验,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

11

1.教师要分析学前儿童的基本情况

学前儿童是欣赏活动的接受者和体验者,他们在意志、性格、智力兴趣等方面存在着明显

的个别差异。

2.分析活动内容

教师应对引导学前儿童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及相关内容(作品主题、类别、形式、艺术特

色、创作意图等)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全面深刻的理解,然后提出明确的欣赏活动教育目标。

3.选择活动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

欣赏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择和使用。不论选择何种组织形

式,教师都应注意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备齐欣赏活动所用的有关用具。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引导方法

课堂练习:出示梵高《星月夜》,请学生化身幼儿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欣赏。(结合学生欣赏的

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一、观察法

教师指导学前儿童有目的地感知事物外形特征、获得美的体验的方法,是观察和欣赏的

结合。学前儿童观察欣赏的指导含三个环节:选择观察对象、指导观察、引导欣赏。

1.选择观察对象

形态、动作与其内在情感结构或生命活力特点有一致性的事物

应有一定程度的新鲜感

由简到繁

2.指导观察

先抓住对象的大体形状

分层察看各局部细节特征

回到整体

3.引导欣赏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述打动学前儿童的心弦

(结合作品《拾穗者》、《大阿福》、《布老虎》进行练习。)

二、游戏练习法

学前儿童娱乐和玩耍中进行美术活动,使学前儿童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

地反复学习和操作,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取知识技能。

12

根据创造成分的多少,练习可以分为技能练习、模仿练习和创造练习三种。

(播放小班美术欣赏视频《对话大师的色彩游戏》,师生一起进行切片分析。)

三、提问法

教师根据学前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其提出问题,引导其思考或讨论,并通过适宜地互

动,使其获得新知识。

(一)抓住关键点提问

第一类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包括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等等。

第二类是作品内容的分析,包括艺术家的意图,作品中的情节等。

第三类是对作品的联想。

(二)通过提问启发学前儿童思考

学前儿童审美过程分四个阶段:审美注意阶段、感受阶段、体验作品情感阶段、审美判断

阶段。

(三)提问内容应能够激活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其认识事物的特点,只有在生活经验支持下的提问才能引起

学前儿童的共鸣。

四、比较法

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教师可以就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手法、同一画家不同的绘画作

品或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等,引导学前儿童仔细观赏,认真比较,找出差异,加深理解。

运用比较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选择作品时,作品的对比特征要鲜明。

二是出示作品时,要考虑出示作品的顺序。

(出示抽象画和具象画,鼓励学生进行对比欣赏练习。)

五、讲解法

教师用生动而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对欣赏内容进行讲解。其作用是清楚正确地评价作品,

引导学前儿童产生正确的审美观,对其如何认识美、评价美具有示范性作用。

教师用语言进行分析讲解,使学前儿童深入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特征,进行完整的构思。

教师的语言分析的作用:启发认识阐明联系艺术感染

六、体验法

教师根据美术欣赏活动的需要,为学前儿童精心选择和设计与欣赏对象有关的环境,情

13

境,指导其开展相关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前儿童更有情感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使审美活

动更生动有趣,审美体验更加深刻。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制订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总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美术欣赏活动目标

结合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特点,从认知、情感、技能和创造四个维度进行制订。

(三)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活动目标

《指南》中根据学前儿童感受与欣赏美的特点,把“感受与欣赏”能力发展与培养目标

划分为两个方面。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的撰写

(一)确定活动课题

适合学前儿童发展水平贴近学前儿童生活

体现整合理念,尽可能向其他领域有机渗透

(二)制订活动目标

结合上级目标和儿童实际情况

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表述应统一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物质准备

(四)设计活动过程

根据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具体设计安排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由导入、感受与欣赏、创作体验与指导等阶段组成。

实施中要注意问题的顺序性、连贯性、有效性。

三、实施美术欣赏活动

(结合美术欣赏活动《打渔归来》的视频,进行切片分析。)

14

(一)整体感受,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或感觉

(二)要素识别与形式关系分析

(三)再次整体感受,深入地讨论作品

(四)心理回忆与构思

(五)创作与表现

四、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学前儿童美术欣赏

(一)手工活动中的学前儿童美术欣赏

(二)绘画活动中的学前儿童美术欣赏

思考题:

1.尝试解读一幅儿童美术作品。

2.自选主题,设计一则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方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单元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

授课类型理论、实训

授课班级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特点;

2.明确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目标、材料、主要形式、题材和内容选择;

3.掌握各类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要求与实施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指导要点。

难点:学前儿童美术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说明

15

教学过程:

(课堂小辩论:儿童绘画教育重技能还是重体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分析。)

第一节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

(一)涂鸦期(1.5-3岁)

(二)象征期(3-5岁)

(三)图式期(5-6.5岁)

(本知识点在第二章已经详细讲述,在此简单回忆总结即可。)

二、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特点

(一)图形的选择和组合特点

(二)避免图形的重叠

(三)图形独自的界线

(四)图形的融合

(五)水平与垂直关系的处理

(六)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

(七)动态的表现

(八)透视

(九)色彩

(结合儿童绘画作品,进行上述特点分析。)

(三)学前儿童绘画的分阶段目标

1.小班(3-4岁)绘画活动目标

小班儿童常把绘画当作游戏

2.中班(4-5岁)绘画目标

要进一步用几何图形的概括法画出自己所观察过的各种物体、简单的风景、动物和人物

的正面及侧面等组合物体。

3.大班(5-6岁)绘画活动目标

要注意使他们不仅能画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部分,而且能画出很多细节来丰富画面,

逐步完成从表现物体的个别特征过渡到表现物体的综合特征。

16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绘画作品,进行解读分析。)

第二节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内容与选择

一、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材料

二、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主要形式

三、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题材

四、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内容选择

(此处简单了解,下面逐条分析。)

第三节学前儿童油画棒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油画棒画的艺术特点与主要技法

➢油画棒由颜料、油、蜡的特殊混合物制作而成,色彩艳丽,表现力强。

➢基本技法有平涂法、渐变涂法、刮画法、点彩法和油水分离混合法等。

二、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油画棒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绘画特点进行设计和实施。)

三、学前儿童油画棒画活动实施指导要点

(一)探索油画棒画或蜡笔画的特性

(二)以单元的形式为学前儿童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

(三)帮助学前儿童树立色彩搭配意识

第四节学前儿童水粉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水粉画活动的设计

➢运用水粉笔进行平涂练习,能培养学前儿童大面积均匀涂色的能力。

➢水粉画色彩鲜艳、表现形象直观,是学前儿童感知色彩的常见方式。

二、学前儿童水粉画活动实施指导要点

(一)鼓励学前儿童自主探索水粉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鼓励学前儿童尝试调和水粉颜料

(三)鼓励学前儿童感知并总结不同运笔速度和力量所产生的效果

(四)鼓励学前儿童尝试混合颜色

(五)鼓励学前儿童使用多种颜色作画

17

(六)帮助学前儿童分辨同一色系内的色差

(七)引导学前儿童学习搭配颜色

(八)鼓励学前儿童使用不同纸张创作

(结合案例,进行逐条分析。)

第五节学前儿童水墨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指导

学前儿童刚刚开始练习画水墨画时,掌握不好笔墨。为了能很好地保存学前儿童的作品,

可先用过滤纸。等练熟之后,再选择宣纸。

二、学前儿童水墨画活动的指导要点

(一)以游戏的方式接触水墨画

(二)感知墨汁用在生、熟宣纸上的不同效果

(三)鼓励学前儿童表达感受,随意用笔

(四)抓住机会,帮助学前儿童体会“写意”

(五)感知墨汁浓淡的不同效果

(六)感知用笔轻重不同效果

(七)分辨毛笔的软硬特质

(八)在水墨画中添加不同颜料

(结合案例,进行逐条分析。)

第六节学前儿童线描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线描画的艺术特点与主要技法

线描画画法简单、造型明确、概括性强,线描画要求用线肯定,一个物体可以被分成几段

线条来画,但每段线条都要一笔画成,宁可画错,也不能涂改。

线描画基本技能包括写生线描画、记忆线描画、想象线描画。

二、学前儿童线描画活动的设计

(结合儿童绘画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

三、学前儿童线描画活动实施指导要点

(一)激发学前儿童兴趣,分阶段提出教育要求

(二)提供多种线描画工具和材料

18

(三)借助媒介引领学前儿童走近线描画

(四)引导学前儿童欣赏线描作品,发现线描的表现力

(五)提供的绘画材料要大小适中

思考题:

1.自定主题,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则绘画活动方案。

2.结合案例,谈一谈你对学前儿童绘画发展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19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单元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授课类型理论、实训

授课班级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材料、物质准备、精神准备;

2.知道学前儿童各类手工活动的种类、特点及技法;

3.掌握学前儿童各类手工活动设计内容与要求,能按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组

织实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手工活动设计的内容要求、基本环节以及组织实施。

难点: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种类、特点及技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播放泥工活动视频《笑脸》,师生共同进行切片分析。)

第一节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内容选取与准备

一、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材料

适合学前儿童使用的简单工具,主要有剪刀、泥工板、木刻刀、切片尺、牙签、糨糊、

胶水及其他辅助材料。

如果从外形上分的话,可以把这些多样的材料分为: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块

状材料四种形态。

二、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物质准备

(一)手工工具的准备

(二)制作材料的准备

(三)辅助材料的准备

(四)环境的布置

三、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精神准备

经验准备,包括对美术基本知识、对美术材料的经验、对美术表现对象的经验和已有的美

术基础技能的准备。

20

第二节学前儿童纸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纸艺活动的种类

分为平面纸艺和立体纸艺,其中平面纸艺包括撕纸、剪纸、刻纸、染纸;立体纸艺包括折

纸、纸编、衍纸、纸雕塑等。

(结合儿童纸艺作品进行分析)

二、纸艺活动的主要技法

常见的有粘贴、撕、剪、折、刻、团、卷、拧、编、压、染、插接、水泡等。

学前儿童纸艺活动的主要技法包括粘贴、剪、撕、折、染、盘绕、编织等。

(结合儿童纸艺作品进行分析)

三、各类纸艺教学活动的技法要点

拼贴、撕贴、剪纸、折纸等。

四、学前儿童纸工活动实施指导要点

拼贴、撕贴、剪纸、折纸等。

第三节学前儿童泥塑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泥塑的艺术特点与主要技法

(一)泥塑的艺术特点

以自然黏土或可塑性较强的泥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形象以人物、动物为

主。学前儿童泥塑是以黏泥、橡皮泥、面团为主要材料,辅以简单的工具,使用团、抻、拉、

捏、划、戳结合等方法,制作出活灵活现、可爱至极的创意泥塑造型。

(二)泥塑活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1.锻炼学前儿童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提高学前儿童的智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

3.养成专心的学习品质

(三)泥塑活动的主要技法

主要包括团、搓、压、捏、切、剪、划、戳等。

(以《蜗牛》为题,师生共同分解制作步骤。)

二、学前儿童泥塑的适应题材

(一)人物

21

(二)静物

(三)动物

(四)应用材料

(五)装饰品

(结合儿童手工作品,进行分析。)

三、学前儿童泥塑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学前儿童泥塑教学活动内容设计

泥工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前儿童学习掌握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各种物体形象的

方法,帮助其认识事物,形成空间概念,锻炼其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其手眼协调能

力。

(二)学前儿童泥塑活动指导要点

1.引导学前儿童认识和使用泥塑的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前儿童学习泥塑的基本技法

3.引导学前儿童学习使用泥塑的辅助材料和着色方法

4.教师要妥善处理学前儿童的泥塑作品

22

思考题:

1.结合儿童泥工作品,分解技能要点和步骤。

2.围绕《蜗牛》主题,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则手工活动方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单元以美术活动为中心的学前儿童主题活

动设计与实施

授课类型理论

授课班级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了解以美术活动为中心的学前儿童主题活动的类型;

2.掌握各类以美术活动为中心的学前儿童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3.掌握各类以美术活动为中心的学前儿童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各类以美术活动为中心的学前儿童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

难点:掌握各类以美术活动为中心的学前儿童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点。

教学方法:

23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学前儿童主题性美术活动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多种美术表达形式为主线,进而整合其

它领域教育目标,发展学前儿童各方面能力的美术活动。

第一节以美术技巧为中心设计学前儿童主题活动

(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讨论总结。)

一、学前儿童拓印画主题活动

二、“粘贴出春天”主题活动

第二节以美术作品为中心设计学前儿童主题活动

一、主题目标

二、主题活动框架

(学生自主学习,师生讨论总结。)

第三节以美术知识为中心设计学前儿童主题活动

一、学前儿童常用美术规律的提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是用科学、正确的美术知识和理念,调动其多种感官观察和体验,

重点是让学前儿童参与多样的操作活动,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而非单纯的知识讲解和单调

的技能训练。

二、以美术知识为中心设计主题活动方案

以美术知识为中心,是指主题活动方案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技巧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

思考题:

自选主题,分组设计学前儿童美术主题活动。

2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单元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与记录

授课类型理论

授课班级

课时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方法选择;

2.掌握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方案设计;

3.能够对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方案设计。

难点:能够对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的方法选择

(举例分析)

一、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二、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

三、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四、结构观察法和非结构观察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方案设计

一、观察活动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明确的观察目的与内容

(二)选择并确定观察对象

(三)适当的观察类型

(四)详细的观察记录表

(课堂练习:自选题目,设计观察提纲)

二、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的具体步骤

(一)制定严密的观察计划

(二)对观察人员进行培训

25

(三)实施现场观察

(四)做好观察记录

(五)整理分析观察资料,撰写报告

三、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中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执行观察计划

(二)选择最佳观察方位

(三)合理使用仪器设备

(四)客观地进行观察

(五)机智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六)及时处理观察资料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评估

一、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评估的总体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激励性原则

(三)实效性原则

(四)尊重性原则

二、以促进为目标的评估结果应用

(一)评估对象过程化

(二)评估主体多元化

(三)评估内容全面化

第四节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的实施与记录

一、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方案的拟定

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方案的拟定是一个科研设计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遵循科学研究的

一般过程和要求,一般包括提出研究假设、分析研究变量、确定观察对象等。

二、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记录

1.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是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

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的频率,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记录表

26

上的一种方法。

2.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

事件记录表适用于记载某件事发生的过程、环境条件原因结果等情况。

3.日记描述法

对观察对象进行长期跟踪,以日记形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的方法。

日记描述法是在日常生活中边观察边记录的方法,操作比较简便,能够进行详细而长期

的记录,所获资料系统而完整,使研究者能够了解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确切顺序和行为的连

续性,且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客观性和可靠性较强。

4.档案袋评价法

教师用档案袋的形式有目的、有系统和有组织地收集学前儿童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的信

息,包括学前儿童的作品、照片或录像等,成人对学前儿童做的观察记录以及学前儿童自评、

同伴互评或教师、家长的评语,它反映了学前儿童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进步与不足,表现了

学前儿童的成长历程。

三、学前儿童美术行为的记录方法练习与案例分析

(结合幼儿园案例,进行分析。)

思考题:

自选观察主题,设计学前儿童美术行为观察计划。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1:1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05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