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韩信拜将

更新时间:2023-01-25 00:05:30 阅读: 评论:0

人教版初一英语上册第七单元-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数学教师个人总结)

淮阴侯列传

第2页

《淮阴侯列传》

课文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商贾

母喋

重井陉

将传飧

陈豨

樵苏后爨

其手蒯

通跖

之狗

信曰视其母冢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晨炊蓐食

2、不能死,出我袴下

3、于是信孰视之

4、俯出袴下,蒲伏。

5、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

7、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9、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第3页

10、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

11、兵法又倍山陵

12、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

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14、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15、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16、上怒曰:“亨之。”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

今义:

2、其实不过数千古义:

今义: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

今义: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

今义: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

今义:

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

今义:

7.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D.从间道萆山而

望赵军驱市人

战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是()

A.饭

信,竟漂数十.欲东

井陉击赵

C.异姓并起,英俊乌

集D.未之井

陉口三十里,止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是()

A、乃晨炊蓐

食B、樵

苏后爨

,师不宿饱。

C、东乡坐,西乡对,师

事之。D、众

之曰:“信能死,刺我;”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否,必为二子所禽矣B.成安

君,儒者也

C.知其不用D.信方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信死亦何言

A、辟左右与之步于庭B、乃为儿

女子所诈

第7页

C、大丈夫不能自食D、此乃信

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

能的一组是()

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③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④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⑤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⑥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

⑤D.②④⑥

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井陉一战,韩信派出了万人的先锋队,“出,背

水阵”。而万人的先锋队伍,背水布阵是不合常规

的,是违反兵书战策的,所以连敌军也“望而大笑”。

B、诚如韩信所说:“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

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这

正是韩信知己知彼,灵活地运用战策的结果,足见

其胸中韬略之一斑了。

C、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不仅画活了屠中少年

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写处韩信的心理特

征。大量的心理活动在他“熟视”、“蒲伏”之中表

现出来。

D、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

第8页

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

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

的自信,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

和抱负。

10、翻译下列句子

(1)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译文: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

带刀剑,中情怯耳。”

译文:

(3)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译文: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

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译文:

(5)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

拔赵帜,立汉赤帜。”

第9页

译文:

(6)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

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文:

(7)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译文:

(8)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

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

(9)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状语后置)

译文:

(10)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

不亦宜乎!

译文:

第10页

课外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信拜将

信数

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

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

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

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

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者耳。”上曰:“若

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

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

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

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

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

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

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

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

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

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

第11页

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

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

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信数

与萧何语不可胜数

B.

臣追亡

者耳生死存亡

C.若

所追者谁若

无其事D.王

慢无礼素

昧平生

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

..

与其他不同

..

的是

(▲)

A.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B.于是上欲召信

拜之

C.策之

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

第12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4.用文中词语

....

完成下列填空。

“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经久弥新。

“▲”四个字,交待了韩信离开刘邦的原

因;“▲”四个字,表明了萧何对韩信

才干的欣赏;一个“▲”字表明了刘邦对萧

何举荐的信任。

5、语言表达拓展

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不仅概况了韩信的一生,而且点出了他的成败之

由。对联中的“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谁?

阅读园地

第13页

你是人间失意客

——解读淮阴侯韩信之死

太平,多想翻开历史厚重的封盖寻找你,却被扬起的的灰尘迷了眼睛。历史的

车轮轰轰地辗过,车轮里滚动出来的泥土中都裹挟着一个词语,叫做战争。

回溯,越过歌舞升平的唐都长安,路过熊熊烈焰中灰飞烟灭的阿房宫,最后在

纷扰的秦汉时代驻足。在那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战争中,一个年少时父母双亡、

家道贫寒、“堕而无行”的青年,因为“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

饮,人多厌之”,不过就是这样看似一个青年竟然执着地投身其中。

然而他却又熟谙兵法,因势而兵,以兵造势,屡屡出奇制胜。他是韩信,一代

名将,彪炳史册:公元前204年他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拔旗易帜、半

渡而击,以数千兵力击败二十万赵军;公元前202年,十面埋伏逼得项羽在乌江自

刎而死……

不可否认,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当值无愧的开国功臣。

他就如同一本辞书,满是典故,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范例,其用兵之道为历

代兵家所推崇,韩信像是英武神勇的代名词跨越时代的风尘一直流传至今。他曾经

盛极一时,留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他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逼得四面楚

歌,同样是他,在战争尚未结束时,便早已割据山川,标孤南面。

陈亮在《龙川集》中赞叹韩信道:“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明代茅坤云“予

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

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

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对淮阴侯韩信

来说,忍辱负重的生,生是一种热爱,大义凛然的死,死也是一种热爱。心怀安邦

定国之抱负,他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然而,他注定不是个甘于平静、安

于现状的书生。

面对浮华背后的空虚和苍白,誓言背后的幼稚和渺小,所谓“福兮,祸之所藏;

祸兮,福之所依”。“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也许真

的是开国功臣难以摆脱的宿命,韩信将高祖刘邦扶上皇帝的宝座,但在功成名就之

后却未能寿终正寝——相传,高祖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大汉,绝不以兵器杀之。

故公元前196年韩信被杀时,被吊于钟楼大钟下,头为大钟所罩,脚悬空于地面,

无法顶天立地,并使用竹刀,一说是桃木剑杀之,符合当年的承诺。韩信之死在某

种意义上也被看做是开国皇帝诛杀功臣的典型。

当然,历史上,对于韩信也不乏批评之言辞,然而虽有个别学者直言:“淮阴初

在仄微,堕也无行。后居荣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

第14页

知足之情安在?美其将善,呼为才略则可矣,必以贤为目,不其谬乎?”但从古到

今,为韩信之死而扼腕痛惜的人还是占据主流的。唐代诗人胡曾在《云梦》诗中写

到:“汉祖听谗不可防,伪游韩信果罹殃。十处辛苦平天下,何事生擒入帝乡?”直

言对韩信的同情和理解。更有甚者为韩信辩解,清朝诗人包彬曾作《淮阴侯庙》诗

云:“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臣负汉王?”漂

母一饭尚能报答,更何况是知遇之恩。更有学者指出,韩信之死,完全是刘邦出于

嫉妒之心:“取齐自重,蹑足封王,汉生疑猜,只因君功高。”

韩信,曾经那样高调的生活过,最后去如此失意的死去。然而在我看来,处在

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韩信之死不是必然也是应当的吗?

现主要从所处环境、性格特征、辅佐君主、历史影响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明:

一、制度决定,“家天下”使然。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听信李斯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这种制

度就是在中央设三公,即太尉、御使大夫和丞相。然而郡县制并未让秦始皇实现他

的“万世梦”。继之而拥有天下的刘邦,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就必须创设一定的制度

来统治天下,并使后代子孙有所遵循。然而,当刘邦面对这个问题时,他不知所措。

如果施行分封制,天下很可能重新出现战国割据、诸侯混战的局面,中央权利逐步

瓦解,最后走上老路,即“瓦解”;如果施行郡县制,则有很可重蹈秦朝覆辙,大泽

乡义旗一举,天下云集响应,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但无论是“土崩”还

是“瓦解”都是刘邦不愿看到的。在这种两难的状况下刘邦选择了折中,即在承袭

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将一些功臣分封到一些地方去做诸侯王。韩信就是在种制度下

被封为楚王的。

如果说刘邦施行的这种制度决定了韩信能成为一个异姓诸侯王,那么,刘邦的

计划则是刘邦要杀韩信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这种“家天下”的制度之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必然的,加

之,韩信是乱世中的枭雄、混战中的苍鹰,天下已定,留得韩信也只会徒增后患。

二、本非贤人,刘吕个人因素使然

暂且不说,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定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登基后,如何休养生息

安抚人民、凝聚中华,促成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汉民族的统一、强大和汉

文化的保护发扬有怎样决定性的贡献。

作得怎样气势如虹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但是不容否定,在做人方面,刘邦算不上圣人君子,可引例为证: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

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

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

第15页

不过,显然仅靠历史上评价其所谓的“小聪明”是完全不够的,刘邦远见卓识

而又干脆果断。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必须要有对当时形势宏观把握的能力。如

果刘邦短见,则不会杀韩信。然而刘邦偏巧又是一个待人如己的人,正如韩信所说: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那么刘邦杀韩信也似乎

时候不得已的苦衷了。

而至于吕雉,便不得不折服了。细数中国历朝统治者,不乏碌碌平庸之辈。其

间,少数几位活跃于权场的女性权柄操纵者,个性鲜活,政绩突出,可令须眉汗颜。

吕雉正是一位这样行天子事的女性执政者,除没有拥有一个全新的国号和例行做为

皇帝的加冕仪式外,在本质上与真正皇帝并无两样。她在完成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

后,常被人论及的多是诛杀功臣、残害刘氏宗亲等乖戾跋扈、冷酷刻毒一面。然而,

杀死韩信,对于剪除割据势力,巩固西汉统一政权大有作用,同时也起到敲山震虎

之势。

得到天下后,刘邦一共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

淮南王黥布、韩王信、燕王卢绾、赵王敖和长沙王吴芮。然而最终韩信、梁王彭越

皆被刘、吕以“谋反罪”杀害;淮南王黥布、韩王信因谋反被杀;燕王卢绾逃亡匈

奴;赵王敖被废。也就是说汉初分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中只有长沙王吴芮因为其封

地远离中央且其能力较其他诸侯王低,对中央的威胁不大长沙王吴芮得以王终。而

这些异性诸侯王中又要属韩信对刘邦的威胁最大。这是因为韩信功劳最大、威信最

高、封地最多、兵力最强,则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韩信之死,个性使然

在短短的十年间,韩信威风八面,盛极一时。背水一战,拔旗易帜,正如孙楚

(晋)所言“威震赵魏,擒项平难”,韩信为汉室江山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就连刘

邦也不得不承认“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而韩信之过,在

于他:

贪功自傲,不听指挥。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背水一战”消灭赵国后

即奉汉王之命攻打齐国,行军途中闻汉王已派谋士郦食其说服齐王归顺了。本不须

大动干戈,而韩信因不服郦食其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一下就收服70多座城池,尽听蒯

通之言,渡河进军。正如蒯通所料,郦食其的功劳全被韩信抢到手中,郦食其本人

也被齐王烹之。刘邦得知这一消息勃然大怒,韩信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功高震主,要挟刘邦。承接上例,韩信擅自做主,坏了刘邦好事,更糟的是他

竟以此功来要挟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先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韩信)使人言汉王曰

“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面楚,不为假王以

第16页

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

此时刘邦正被楚军重兵围困在河南荥阳,日夜盼望韩信回兵救援。不料韩信至

若罔闻居然在这时上书要挟封王。韩信的这种做法,使刘邦非常生气,以致于震怒: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后虽听张良陈平之谋,立了他为齐

王,不难想象,这件事为韩信之死埋下了伏笔。

不听归劝,犹豫不决。天下初定,韩信此时已是旷世功臣威震天下,谋士蒯通

料其功高震主难得善终,便力劝韩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其势莫敢先动。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

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他力主韩

信与刘项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方可无忧。然韩信念汉王对其恩爱有加,犹豫不

决,不忍背叛。后果如蒯通所料,项羽一死,刘邦立即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夺了韩信

兵权,但汉王念其有功仍将他改封为楚王。

大事不好,卖友求荣。面对汉王对自己的猜疑,韩信开始害怕,听从谗言,

居然逼好友钟离昧自杀,提其头向刘邦邀功献媚。刘邦得悉其卖友求荣之举十分气

愤,言“如此小人人人得而诛之”为由,若是这样看来,韩信这件事就做得不够体

面,用好友的命换取自己的生,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若是说韩信受“胯下之辱”是

为了更好的活,至少是自己忍辱,而这次求生却是以命换命似乎就有些残忍和不仁

义了。

出尔反尔,密谋造反。韩信被贬后“日夜怨恨,闷闷不乐,羞耻难当,称病不

朝”,早把“伴君如伴虎”的古训忘到九宵云外。不久,他终于耐不住寂寞暗中与陈

豨商定里应外合共同谋反,加之曾杀舍人,其弟未报杀兄之恨告密一事,铸下了杀

身之罪,终于演出了一幕功臣末路断头颅的历史悲剧。

然而就像明人袁崇焕《韩淮阴侯庙》中说的:“若听蒯通言,身名已为累。一死

成君名,不必怨吕雉。”“一死成君名”,细想来,韩信借此成就了美名,为千百年来

志士豪杰所扼腕叹息,向使当初果真谋反成功,韩信至多是个甘忍胯下之辱,百战

百胜,为自己赢得天下的圣主。死,反而成就了韩信生时之英名。

时兮?利兮?当最后的钟声敲响,当振天的战鼓再度敲响,韩信已逝,然而韩

信之死,“不亦宜乎!”韩信之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性情使然,韩信之死,死得

其所!

注释:袁崇焕: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文学

家,在抗击清军入关中屡建奇功,先后击败了清太

第17页

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督师蓟、辽,扼守山

海关,捍卫京师,立下丰功伟绩。后遭谗毁,天下

冤之。在这首诗中,袁崇焕以浅白如话的语言表达

了对韩信的无限崇敬之情。

《淮阴侯列传》参考答案

课文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gǔpiǎodiézīxíng

písūnchíxīcuàn

qièkuǎizhídàizhǒng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蓐”通“褥”,在床上

2、“袴”通“胯”,两腿间

3、“孰”通“熟”,仔细

4、“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5、“禽”通“擒”,拿下

6、“戏”通“麾”,军队

7、“罢”“疲”,疲倦

8、“萆”通“蔽”,隐蔽

9、“详”通“佯”,假装

第18页

10、“乡”通“向”,朝着

11、“倍”通“背”,背靠

12、“陈”通“阵”,列队

13、“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4、“畔”通“叛”,背叛

15、“弟”通“第”,但,只管

16、“亨”同“烹”,煮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布衣古义:百姓;今义:

粗布衣服)

2.其实

..

古义:它实际;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留意古义:考虑;今义:

注意,小心)

4.王孙古义:年轻人;今义:

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从容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

镇定,不慌张

6.左右古义:随从;今义:

左面和右面

第19页

7.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

山东省

8.英俊古义:英雄豪杰;今义:

俊美并有英气

9.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

几何学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饭

:名作动,给……吃饭

2、沟

、垒

:名作动,挖沟,筑墙

3、众

辱之曰:名作状,当众

4、空

:使动,使……空

5、鼓

:名作状,大吹大擂地

6、入

:使动,使……进入

7、师

:名作状,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8、羞

:意动,以……为羞

9、辟

:使动,使……离去

10、乌

:名作状,像乌鸦一样

11、锋

:形作名,锋利的武器

第20页

五、整理出本课中的成语:

1、一饭千金2、多多益善

3、背水一战4、跖犬吠尧

5、拔旗易帜6、逐鹿中原

7、深沟高垒8、胯下之辱

课堂巩固练习

1、C(竟:从头到尾,一直到)2、B

(伐:夸耀)3、B(“乃”均为竟然)

4、C(C项为名作状,其他项为名作动)

5、B(B项为名作动,其他项为名作状)6、

B(B项为判断句,其他项为被动句)

7、C(C项为宾语前置)8、D

9、D(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韩信的知恩图报)

10、翻译下列句子

(1)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

内室床上去吃。

(2)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

第21页

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3)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4)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

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

军营,不与交战。

(5)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

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

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6)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

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

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7)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

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8)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

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

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9)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

备反叛的情况。

(10)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

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第22页

课外拓展练习

1、D2、A

3、(1)(大王您)如果一定要

争夺天下,除了

..

韩信

就再没有

...

可以和您计议大事

....

的人了。

(2)如今任命

..

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

韩信要离去

..

的原因

..

啊。(加点处为主要得分点)

4、上不我用国士无双许

【附】《韩信拜将》译文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奇才。

(汉王军队)到达南郑,许多将领在半路上脱离汉

王军队的有几十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

王推荐自己,汉王不重用,也脱离汉王军队另谋出

路。萧何听说韩信不在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

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不在了。”

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

第23页

来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你

离开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脱离您,我

是去追赶离队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

呢?”回答说:“是韩信啊。”汉王又骂道:“离

队的将领多达几十人,你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

是骗我。”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

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

大王如长期想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

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

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您如何决定了。”汉王说:

“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愿意长期憋屈在这里

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

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离开

的。”汉王说:“我看在你举荐的份上让他当个将

军。”萧何说:“如当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

汉王说:“那就任命他当大将军。”萧何说:“太

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当大将

军。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无礼,如今任命

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

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当大将军,要选择良辰

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隆

重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众将听到

第24页

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当大将军

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

将士都感到非常惊讶。

5、“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0:0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0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助学筑梦铸人
标签:韩信拜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