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
第2页
《淮阴侯列传》
课文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商贾
.
漂
.
母喋
.
血
辎
.
重井陉
.
口
裨
.
将传飧
.
泜
.
水
陈豨
.
樵苏后爨
.
挈
.
其手蒯
.
通跖
.
之狗
绐
.
信曰视其母冢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晨炊蓐食
2、不能死,出我袴下
3、于是信孰视之
4、俯出袴下,蒲伏。
5、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
7、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9、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
第3页
10、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
11、兵法又倍山陵
12、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
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14、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15、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16、上怒曰:“亨之。”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
今义:
2、其实不过数千古义:
今义: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
今义: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
今义: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
今义:
6.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
今义:
7.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之
D.从间道萆山而
.
望赵军驱市人
而
.
战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是()
A.饭
.
信,竟漂数十.欲东
下
.
井陉击赵
C.异姓并起,英俊乌
.
集D.未之井
陉口三十里,止舍
.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是()
A、乃晨炊蓐
.
食B、樵
苏后爨
.
,师不宿饱。
C、东乡坐,西乡对,师
.
事之。D、众
.
辱
之曰:“信能死,刺我;”
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否,必为二子所禽矣B.成安
君,儒者也
C.知其不用D.信方
斩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信死亦何言
A、辟左右与之步于庭B、乃为儿
女子所诈
第7页
C、大丈夫不能自食D、此乃信
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
能的一组是()
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③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
④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⑤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⑥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
⑤D.②④⑥
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井陉一战,韩信派出了万人的先锋队,“出,背
水阵”。而万人的先锋队伍,背水布阵是不合常规
的,是违反兵书战策的,所以连敌军也“望而大笑”。
B、诚如韩信所说:“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
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这
正是韩信知己知彼,灵活地运用战策的结果,足见
其胸中韬略之一斑了。
C、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不仅画活了屠中少年
的个性特征,而且也很好地描写处韩信的心理特
征。大量的心理活动在他“熟视”、“蒲伏”之中表
现出来。
D、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
第8页
都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第一个故事侧
重表现他屈辱之中的自尊,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他
的自信,第三个故事侧重表现他的坚忍、忍辱负重
和抱负。
10、翻译下列句子
(1)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
译文: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
带刀剑,中情怯耳。”
译文:
(3)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译文: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
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译文:
(5)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
拔赵帜,立汉赤帜。”
第9页
译文:
(6)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
坐,西乡对,师事之。
译文:
(7)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译文:
(8)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
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
(9)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状语后置)
译文:
(10)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
不亦宜乎!
译文:
第10页
课外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信拜将
信数
.
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
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
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
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
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
者耳。”上曰:“若
.
所
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
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
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
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
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
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
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
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
.
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
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
第11页
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
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
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信数
.
与萧何语不可胜数
.
B.
臣追亡
.
者耳生死存亡
.
C.若
.
所追者谁若
.
无其事D.王
素
.
慢无礼素
.
昧平生
2.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
..
与其他不同
..
的是
(▲)
A.大兄何见事之
.
晚乎B.于是上欲召信
拜之
.
C.策之
.
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
.
信
之
第12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
(2)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
▲
4.用文中词语
....
完成下列填空。
“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经久弥新。
“▲”四个字,交待了韩信离开刘邦的原
因;“▲”四个字,表明了萧何对韩信
才干的欣赏;一个“▲”字表明了刘邦对萧
何举荐的信任。
5、语言表达拓展
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不仅概况了韩信的一生,而且点出了他的成败之
由。对联中的“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谁?
阅读园地
第13页
你是人间失意客
——解读淮阴侯韩信之死
太平,多想翻开历史厚重的封盖寻找你,却被扬起的的灰尘迷了眼睛。历史的
车轮轰轰地辗过,车轮里滚动出来的泥土中都裹挟着一个词语,叫做战争。
回溯,越过歌舞升平的唐都长安,路过熊熊烈焰中灰飞烟灭的阿房宫,最后在
纷扰的秦汉时代驻足。在那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战争中,一个年少时父母双亡、
家道贫寒、“堕而无行”的青年,因为“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
饮,人多厌之”,不过就是这样看似一个青年竟然执着地投身其中。
然而他却又熟谙兵法,因势而兵,以兵造势,屡屡出奇制胜。他是韩信,一代
名将,彪炳史册:公元前204年他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拔旗易帜、半
渡而击,以数千兵力击败二十万赵军;公元前202年,十面埋伏逼得项羽在乌江自
刎而死……
不可否认,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当值无愧的开国功臣。
他就如同一本辞书,满是典故,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范例,其用兵之道为历
代兵家所推崇,韩信像是英武神勇的代名词跨越时代的风尘一直流传至今。他曾经
盛极一时,留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他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逼得四面楚
歌,同样是他,在战争尚未结束时,便早已割据山川,标孤南面。
陈亮在《龙川集》中赞叹韩信道:“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明代茅坤云“予
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
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放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
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对淮阴侯韩信
来说,忍辱负重的生,生是一种热爱,大义凛然的死,死也是一种热爱。心怀安邦
定国之抱负,他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然而,他注定不是个甘于平静、安
于现状的书生。
面对浮华背后的空虚和苍白,誓言背后的幼稚和渺小,所谓“福兮,祸之所藏;
祸兮,福之所依”。“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也许真
的是开国功臣难以摆脱的宿命,韩信将高祖刘邦扶上皇帝的宝座,但在功成名就之
后却未能寿终正寝——相传,高祖允诺只要韩信顶天立地于大汉,绝不以兵器杀之。
故公元前196年韩信被杀时,被吊于钟楼大钟下,头为大钟所罩,脚悬空于地面,
无法顶天立地,并使用竹刀,一说是桃木剑杀之,符合当年的承诺。韩信之死在某
种意义上也被看做是开国皇帝诛杀功臣的典型。
当然,历史上,对于韩信也不乏批评之言辞,然而虽有个别学者直言:“淮阴初
在仄微,堕也无行。后居荣贵,满盈速祸;躬为逆上,名隶恶徒。周身之防靡闻,
第14页
知足之情安在?美其将善,呼为才略则可矣,必以贤为目,不其谬乎?”但从古到
今,为韩信之死而扼腕痛惜的人还是占据主流的。唐代诗人胡曾在《云梦》诗中写
到:“汉祖听谗不可防,伪游韩信果罹殃。十处辛苦平天下,何事生擒入帝乡?”直
言对韩信的同情和理解。更有甚者为韩信辩解,清朝诗人包彬曾作《淮阴侯庙》诗
云:“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臣负汉王?”漂
母一饭尚能报答,更何况是知遇之恩。更有学者指出,韩信之死,完全是刘邦出于
嫉妒之心:“取齐自重,蹑足封王,汉生疑猜,只因君功高。”
韩信,曾经那样高调的生活过,最后去如此失意的死去。然而在我看来,处在
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韩信之死不是必然也是应当的吗?
现主要从所处环境、性格特征、辅佐君主、历史影响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明:
一、制度决定,“家天下”使然。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听信李斯建议,在全国实行郡县制。这种制
度就是在中央设三公,即太尉、御使大夫和丞相。然而郡县制并未让秦始皇实现他
的“万世梦”。继之而拥有天下的刘邦,作为一个开国皇帝,就必须创设一定的制度
来统治天下,并使后代子孙有所遵循。然而,当刘邦面对这个问题时,他不知所措。
如果施行分封制,天下很可能重新出现战国割据、诸侯混战的局面,中央权利逐步
瓦解,最后走上老路,即“瓦解”;如果施行郡县制,则有很可重蹈秦朝覆辙,大泽
乡义旗一举,天下云集响应,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但无论是“土崩”还
是“瓦解”都是刘邦不愿看到的。在这种两难的状况下刘邦选择了折中,即在承袭
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将一些功臣分封到一些地方去做诸侯王。韩信就是在种制度下
被封为楚王的。
如果说刘邦施行的这种制度决定了韩信能成为一个异姓诸侯王,那么,刘邦的
计划则是刘邦要杀韩信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这种“家天下”的制度之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必然的,加
之,韩信是乱世中的枭雄、混战中的苍鹰,天下已定,留得韩信也只会徒增后患。
二、本非贤人,刘吕个人因素使然
暂且不说,刘邦作为开国皇帝,定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登基后,如何休养生息
安抚人民、凝聚中华,促成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汉民族的统一、强大和汉
文化的保护发扬有怎样决定性的贡献。
作得怎样气势如虹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但是不容否定,在做人方面,刘邦算不上圣人君子,可引例为证:
自司马迁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人格品质,被人看好的不多,对刘邦的非难,或始于
阮籍登广武战场“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到了《厚黑学》风行之后,刘邦
二字简直成了人品不好的代名词,至今未有改观。
第15页
不过,显然仅靠历史上评价其所谓的“小聪明”是完全不够的,刘邦远见卓识
而又干脆果断。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必须要有对当时形势宏观把握的能力。如
果刘邦短见,则不会杀韩信。然而刘邦偏巧又是一个待人如己的人,正如韩信所说: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那么刘邦杀韩信也似乎
时候不得已的苦衷了。
而至于吕雉,便不得不折服了。细数中国历朝统治者,不乏碌碌平庸之辈。其
间,少数几位活跃于权场的女性权柄操纵者,个性鲜活,政绩突出,可令须眉汗颜。
吕雉正是一位这样行天子事的女性执政者,除没有拥有一个全新的国号和例行做为
皇帝的加冕仪式外,在本质上与真正皇帝并无两样。她在完成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
后,常被人论及的多是诛杀功臣、残害刘氏宗亲等乖戾跋扈、冷酷刻毒一面。然而,
杀死韩信,对于剪除割据势力,巩固西汉统一政权大有作用,同时也起到敲山震虎
之势。
得到天下后,刘邦一共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
淮南王黥布、韩王信、燕王卢绾、赵王敖和长沙王吴芮。然而最终韩信、梁王彭越
皆被刘、吕以“谋反罪”杀害;淮南王黥布、韩王信因谋反被杀;燕王卢绾逃亡匈
奴;赵王敖被废。也就是说汉初分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中只有长沙王吴芮因为其封
地远离中央且其能力较其他诸侯王低,对中央的威胁不大长沙王吴芮得以王终。而
这些异性诸侯王中又要属韩信对刘邦的威胁最大。这是因为韩信功劳最大、威信最
高、封地最多、兵力最强,则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韩信之死,个性使然
在短短的十年间,韩信威风八面,盛极一时。背水一战,拔旗易帜,正如孙楚
(晋)所言“威震赵魏,擒项平难”,韩信为汉室江山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就连刘
邦也不得不承认“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而韩信之过,在
于他:
贪功自傲,不听指挥。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背水一战”消灭赵国后
即奉汉王之命攻打齐国,行军途中闻汉王已派谋士郦食其说服齐王归顺了。本不须
大动干戈,而韩信因不服郦食其鼓动三寸不烂之舌一下就收服70多座城池,尽听蒯
通之言,渡河进军。正如蒯通所料,郦食其的功劳全被韩信抢到手中,郦食其本人
也被齐王烹之。刘邦得知这一消息勃然大怒,韩信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功高震主,要挟刘邦。承接上例,韩信擅自做主,坏了刘邦好事,更糟的是他
竟以此功来要挟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先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韩信)使人言汉王曰
“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面楚,不为假王以
第16页
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
此时刘邦正被楚军重兵围困在河南荥阳,日夜盼望韩信回兵救援。不料韩信至
若罔闻居然在这时上书要挟封王。韩信的这种做法,使刘邦非常生气,以致于震怒: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后虽听张良陈平之谋,立了他为齐
王,不难想象,这件事为韩信之死埋下了伏笔。
不听归劝,犹豫不决。天下初定,韩信此时已是旷世功臣威震天下,谋士蒯通
料其功高震主难得善终,便力劝韩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其势莫敢先动。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
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他力主韩
信与刘项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方可无忧。然韩信念汉王对其恩爱有加,犹豫不
决,不忍背叛。后果如蒯通所料,项羽一死,刘邦立即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夺了韩信
兵权,但汉王念其有功仍将他改封为楚王。
大事不好,卖友求荣。面对汉王对自己的猜疑,韩信开始害怕,听从谗言,
居然逼好友钟离昧自杀,提其头向刘邦邀功献媚。刘邦得悉其卖友求荣之举十分气
愤,言“如此小人人人得而诛之”为由,若是这样看来,韩信这件事就做得不够体
面,用好友的命换取自己的生,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若是说韩信受“胯下之辱”是
为了更好的活,至少是自己忍辱,而这次求生却是以命换命似乎就有些残忍和不仁
义了。
出尔反尔,密谋造反。韩信被贬后“日夜怨恨,闷闷不乐,羞耻难当,称病不
朝”,早把“伴君如伴虎”的古训忘到九宵云外。不久,他终于耐不住寂寞暗中与陈
豨商定里应外合共同谋反,加之曾杀舍人,其弟未报杀兄之恨告密一事,铸下了杀
身之罪,终于演出了一幕功臣末路断头颅的历史悲剧。
然而就像明人袁崇焕《韩淮阴侯庙》中说的:“若听蒯通言,身名已为累。一死
成君名,不必怨吕雉。”“一死成君名”,细想来,韩信借此成就了美名,为千百年来
志士豪杰所扼腕叹息,向使当初果真谋反成功,韩信至多是个甘忍胯下之辱,百战
百胜,为自己赢得天下的圣主。死,反而成就了韩信生时之英名。
时兮?利兮?当最后的钟声敲响,当振天的战鼓再度敲响,韩信已逝,然而韩
信之死,“不亦宜乎!”韩信之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性情使然,韩信之死,死得
其所!
注释:袁崇焕: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文学
家,在抗击清军入关中屡建奇功,先后击败了清太
第17页
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督师蓟、辽,扼守山
海关,捍卫京师,立下丰功伟绩。后遭谗毁,天下
冤之。在这首诗中,袁崇焕以浅白如话的语言表达
了对韩信的无限崇敬之情。
《淮阴侯列传》参考答案
课文基础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gǔpiǎodiézīxíng
písūnchíxīcuàn
qièkuǎizhídàizhǒng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蓐”通“褥”,在床上
2、“袴”通“胯”,两腿间
3、“孰”通“熟”,仔细
4、“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5、“禽”通“擒”,拿下
6、“戏”通“麾”,军队
7、“罢”“疲”,疲倦
8、“萆”通“蔽”,隐蔽
9、“详”通“佯”,假装
第18页
10、“乡”通“向”,朝着
11、“倍”通“背”,背靠
12、“陈”通“阵”,列队
13、“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4、“畔”通“叛”,背叛
15、“弟”通“第”,但,只管
16、“亨”同“烹”,煮
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布衣古义:百姓;今义:
粗布衣服)
2.其实
..
古义:它实际;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留意古义:考虑;今义:
注意,小心)
4.王孙古义:年轻人;今义:
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从容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
镇定,不慌张
6.左右古义:随从;今义:
左面和右面
第19页
7.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
山东省
8.英俊古义:英雄豪杰;今义:
俊美并有英气
9.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
几何学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并作解释:
1、饭
.
:名作动,给……吃饭
2、沟
.
、垒
.
:名作动,挖沟,筑墙
3、众
.
辱之曰:名作状,当众
4、空
.
:使动,使……空
5、鼓
.
:名作状,大吹大擂地
6、入
.
:使动,使……进入
7、师
.
:名作状,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8、羞
.
:意动,以……为羞
9、辟
.
:使动,使……离去
10、乌
.
:名作状,像乌鸦一样
11、锋
.
:形作名,锋利的武器
第20页
五、整理出本课中的成语:
1、一饭千金2、多多益善
3、背水一战4、跖犬吠尧
5、拔旗易帜6、逐鹿中原
7、深沟高垒8、胯下之辱
课堂巩固练习
1、C(竟:从头到尾,一直到)2、B
(伐:夸耀)3、B(“乃”均为竟然)
4、C(C项为名作状,其他项为名作动)
5、B(B项为名作动,其他项为名作状)6、
B(B项为判断句,其他项为被动句)
7、C(C项为宾语前置)8、D
9、D(第二个故事侧重表现韩信的知恩图报)
10、翻译下列句子
(1)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
内室床上去吃。
(2)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
第21页
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3)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
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4)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
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
军营,不与交战。
(5)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
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
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6)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
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
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7)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
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8)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
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
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9)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
备反叛的情况。
(10)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
定,反而图谋叛乱,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第22页
课外拓展练习
1、D2、A
3、(1)(大王您)如果一定要
.
争夺天下,除了
..
韩信
就再没有
...
可以和您计议大事
....
的人了。
(2)如今任命
..
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
.
是
.
韩信要离去
..
的原因
..
啊。(加点处为主要得分点)
4、上不我用国士无双许
【附】《韩信拜将》译文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奇才。
(汉王军队)到达南郑,许多将领在半路上脱离汉
王军队的有几十人。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
王推荐自己,汉王不重用,也脱离汉王军队另谋出
路。萧何听说韩信不在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
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不在了。”
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
第23页
来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你
离开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脱离您,我
是去追赶离队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
呢?”回答说:“是韩信啊。”汉王又骂道:“离
队的将领多达几十人,你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
是骗我。”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
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
大王如长期想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
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
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您如何决定了。”汉王说:
“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愿意长期憋屈在这里
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
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离开
的。”汉王说:“我看在你举荐的份上让他当个将
军。”萧何说:“如当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
汉王说:“那就任命他当大将军。”萧何说:“太
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当大将
军。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无礼,如今任命
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
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当大将军,要选择良辰
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隆
重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请求。众将听到
第24页
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当大将军
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
将士都感到非常惊讶。
5、“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本文发布于:2023-01-25 00:0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30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