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清明 赏析

更新时间:2023-01-24 22:44:17 阅读: 评论:0

2019年中考艺术加分吗-天地香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狐假虎威意思)

清明节的诗词译文和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黄花杨柳风含悲;祭祀先人怀旧忆,相思一片

起心底;缅怀时光流年逝,祝福朋友康乐福;珍惜眼前好时光,幸福

生活万年长。以下是整理的清明节的诗词译文和赏析,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诗词译文和赏析

《清明呈馆中诸公》

高启〔明代〕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译文: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

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

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注释:

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t、朱右等十六人。馆:

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

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

火,故曰新烟。禁垣:皇宫的围墙。

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

仁作粥。

白下:南京的别称。

卞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

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

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

京华:即京都。

赏析:

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

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

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

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

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

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

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

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

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

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

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

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

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

的感慨。

作者来京前曾写道:“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被

诏将赴京师御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我

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

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

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

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

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

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

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

取醉。

清明节的诗词译文和赏析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宋代〕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译文: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时节,游人们为了寻找春意大多都出城

踏青。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

享受这静谧时刻。

注释:

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

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于。

赏析:

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

暮春了。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踏青赏春的佳时。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

清明时西湖美丽的苏堤和游人游春热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

景色。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苏堤清明即事》虽短小,容量却大,从白天直写到日暮。春光

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

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

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点明了节令正在清明。梨花盛开,和

风吹拂,时值清明。天气有何等的温暖也不必说了。梨花开在杏花,

桃花的后面,一盛开就到了四月。风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

头,有的随风飘落,仿佛是为了清明的祭祀而飘落的。清明时节,人

们也忙碌着。

游子寻春半出城。人们游春赏玩,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

堤上。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很多。西湖边又是多么热闹。

后两句“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是说,日暮人散以

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

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

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

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

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

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清明节的诗词译文和赏析

《清明二绝・其一》

陈与义〔宋代〕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译文:

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

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你

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

注释:

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

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妖邪:袅娜多姿。

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

故名。

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

妙情景。开头一句的“街头”即是指明地点的:春天来了,清明走近,

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可诗人要着力渲

染的并非是其他人与物,而是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她

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徜徉在美妙的

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一个“学”字,将人与物

糅在一起,既有了错综交杂的色彩,又蕴含了丰富而不俗的韵致,这

流淌在诗人笔端的诗句,无不表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

意。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

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

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

也送上欣喜。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2:4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清明 赏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