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刺的组词

更新时间:2023-01-24 22:27:35 阅读: 评论:0

我想带你一起去流浪-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乔德家纺)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23带刺的朋友》优

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

【教材分析】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

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的

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

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

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究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

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

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

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

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

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

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讲授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方针】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

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

1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还要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同学们

预了课文,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课件

出示2)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刺猬是一种非常

可【设想企图:出示爱的小动物,人们都喜欢它,甚至有人称

它为——(带刺课件,介绍刺猬的的朋友)(板书:23带刺

的朋友)(课件出示1)

2.(课件出示3)刺猬的材料,学生阅读了解。

形式引入课题,激

发学生研究的兴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最普遍的刺猬种类趣。】

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遍及分布在欧洲、亚

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

冬天蛰伏,在江苏又被叫做“偷瓜獾”。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品,一夜

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刺猬的

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3.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

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1.大家已经预过课文了,下面打开课文,快速浏览

一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

2.交流展示:本文主要写刺猬夜晚在我家后院偷枣的

故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

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座互读,互相评断、纠正读得禁绝确的字音。

3.小组同学读书比赛。

四、检查预,研究字词。

1.(课件出示4)文中的会认字。

zǎochánhuǎnyàcèjiānhuǎngwùzhúXXXɡ

2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讲授设想

XXX缓讶测监恍悟逐扎聪

指名读,教师实时纠正错音:读准平舌音“枣、测、

聪”,翘舌音“馋、扎”,前鼻音“缓、监”。

指名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2.自由交换:如何记着这11个生字伙伴的模样呢?自

由地和同座说一说,记一记。

3.全班交换:说说自己喜欢的生字的识记方法。(学生

自愿举手发言)

形近字比力:束—枣暖—缓侧—测

组词扩展:馋嘴监视挣扎聪明

4.(课件出示5)会写字。

XXXXXXshēncōnɡɡōucōngtōuzhuīyāo

刺枣颗忽乎XXX偷追腰

指名读,留意正音:平舌音“刺、枣、匆、聪”,翘舌音

“伸、追”,前鼻音“暗”。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齐读。

五、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6)刺枣颗忽乎暗伸

XXX偷追腰

同学们在课前练写生字的时候,发现哪些字容易写

错?或者不好写?

预设:刺、追

大家一起读一读,记着每个字的字形。

形声字结构特点:如“伸”,形旁“亻”表义,表示和

人的举措有关,声旁“申”表音,表示读音。另外,“忽、

伸、沟、聪”,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形近字比较:刺—枣棵—颗呼—乎

组词扩展:黑暗聪明偷东西追赶

【设计意图:鼓励

学生多种方法识记

生字,施展阐发部编版

教材多元识字的理

念。这是体现学生

进修的主体性、主

动性和自觉性,可

以提高自学本领。

①这几个字如何写才能做到规范、雅观?(出示田字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

3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格中的范字,对照例字认真观察读帖)

②交流:提醒大家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注意什么?

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示范:

预设:“刺”左宽右窄,留意左边不是“束”。

写指导,培养学生

爱写字的兴趣,教

会学生正确的写字

方法。为养成良好

④学生再次练写。终身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

的书写惯打下基

础。】

上写,教师评价。

六、再读课文,积累词句。

1.自由朗诵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

子。

2.标出和“圆乎乎”相似的词语,当真体会。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眼馋(cháncán)缓慢(hǎnhuǎn)刺猬(cìchì)

...

恍然(huǎngguāng)聪明(cōngchōng)偷枣(tōutoū)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枣()棵()匆()缓()

束()颗()沟()暖()

三、照样子写词语。

1.晃来晃去:

2.一举一动:

3.一颗颗:

参考答案:

一、chán√huǎn√cì√huǎng√cōng√tōu√

二、甜枣一棵匆忙缓慢

结束颗粒山沟暖和

三、1.爬来爬去想来想去走来走去

2.一言一行一心一意一草一木

3.一个个一片片一只只

4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在进修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

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测验考试有条

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

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造就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

注与喜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讲授过程】

一、复导入,巩固旧知。

1.听写课文中的生词。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

什么工作。(刺猬偷枣的事)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带刺的朋友)

二、细读课文,“亲近”刺猬。

(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1.(课件出示8)句子:

(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2)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

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

馋。

2.指名朗诵。

【设计意图:比较

句子,感悟红枣的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相比较,交流两个句子有诱

人,体会比喻句什么区别。(前一个句子简明扼要,第二个句

子用了比喻的的好处。为下文的手法使得句子生动形象。)研

究做好铺垫。】3.指导朗读:这是怎样一种诱人的枣啊,连人

都眼谗,

更况且刺猬呢。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指名

读、

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4.说话过渡:正因为这些枣那样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

家伙,那就是——刺猬,它偷枣儿来啦!

5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研究“偷枣”,感悟聪明。

1.谈话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朗朗的

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它

忍不住来偷枣啦。你们预过了课文,你们能够用书上的一

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

(技

艺高超)

2.那末小刺猬究竟是如何偷枣的呢?为什么说刺猬偷

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小节,按照顺

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3.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1)(课件出示9)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肯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如故诡秘地爬

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①引读2—5自然段。理解:监视、诡秘。自由朗诵。

②这两句话中有哪些刺猬偷枣的举措?(爬)刺猬是怎

【设想企图:奇妙么爬的?(诡秘)理解诡秘(隐蔽)申明了

什么?(小刺猬地设想问题,抓住偷枣小心谨慎。)(板书:

爬树)关键文句引导学生

③指点朗诵,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以是——(学

理解课文,并在此生接读: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

树杈,又爬向伸基础上感情朗诵课出的枝条……)。文。造就

学生的理

(2)说话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找到解

本领。】相应的句子,互相交换。

(课件出示10)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

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①交流动作“摇”。理解“兴许”(也许)。了解拟声词:

哗哗、噼里啪啦。爬上了树,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

的时分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用力摇晃)

6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②小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从这两句描写刺猬偷枣

的句子我们又了解到刺猬偷枣的第二步是什么?(板书:

枣)

③指点朗诵6—7自然段。从拟声词中感受刺猬的聪明。

(3)过渡: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呢?

它该怎么办呀?(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11)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

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①交换举措“掉”。刺猬是怎么掉下来的?(噗的一声),

理解“噗的一声”,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

明?(速度特别快)

②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

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家伙就——

(学

生接读: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③自由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4)谈话过渡: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能

用你画的句子说说吗?(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12)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

的时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

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

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

大了一圈。大概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

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①学生自由朗诵,交换举措“归拢、打滚、扎、驮”、

跑。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板书:

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设计意图:分析

②对于散落一地的红枣,小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刺

猬偷枣的过程,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

拢到一起,然抓住关键动词去理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

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解,研究用词的准

7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了。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

跑确、生动,为作去了……)这小家伙偷枣可真高明呀!做积

累。】

③指导朗读:看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

把这段话读好,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你们接下去。

(5)小刺猬偷枣时的这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

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感慨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研究生字:

聪)

如果你看见了这样聪明机灵的小刺猬,你会怎样夸夸这

只聪明,灵巧的小刺猬呢?(学生自由讲话。)

5.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动作的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

活灵活现。作者都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生读圈出

有关动词:爬、摇、归、打滚、扎、驮、跑。)把词连起

读一读。

6.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这些词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过程

呢?(老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同桌之间

相说一说。指名回答,教师平移并小结。

(课件出示13)

(刺猬先“爬树摇枣”,再“跳树归枣”,然后“打滚扎枣”,

最后“驮枣快跑”。)

7.分自然段合作朗诵课文2—11自然段,学生自由朗

读。

8.(课件出示14)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

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

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

经没了踪迹。

(1)学生自由朗诵,同桌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名讲话,教师小结:迅速逃跑——聪明。(板书:

高明)

四、总结全文,善待动物

1.学了课文,说说你感觉这是一只如何的刺猬?(聪明

8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的小刺猬)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引导学生

【设计意图:抓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小东西”)

(课件出示15)

关键字词总结分

析,明确爱护动物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的主

题,增强对文

....

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本的理解。】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

....

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

读读这三个句子,特别是加点的词语“那个东西”“那

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在发生怎

的变化?

交流:从陌生到钦佩,到非常喜欢。

2.教师小结:作者曾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

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

同学们,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去做动物们最亲密的—

朋友。

五、感情朗读,练复述。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2.以“小刺猬偷枣的本领真高明”为开头,依照“爬树

摇枣一逐个归枣一打滚扎枣一驮枣快跑”的顺序讲讲刺猬

如何偷枣的。

(1)自由操演。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

看着板书抓住动词,结合课文,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说清

楚,还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想象,再次感受字里行间表达

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课堂作业新设想】

一、圈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9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兴许(xīnɡxìnɡ)着急(zhezháo)扎针(zāzhā)

...

XXX(xīnɡxìnɡ)怎么着(zhezháo)扎辫子(zāzhā)

...

二、说说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愕()诡秘()

本事()清楚()

兴许()径直()

朦胧()钦佩()

三、阅读选段,完成练。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

候足多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

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

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

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

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

..了……

1.标出选段中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

2.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

然后、最后”的顺序,以刺猬的口吻描述片段叙述的

事情经过。

参考答案

一、xīnɡzháozhāxìnɡzhezháozāzhā

二、惊讶神秘本领清晰或许直接模糊佩服

3、1.爬归拢打扎驮跑

2.我先慢慢地活动起来,再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

枣逐个归拢到一起,接着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

全都扎在我的背上了。然后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

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板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

偷枣儿→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本

领高明

1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住了刺猬的可爱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读—找—议,再读”的过程中体验。应该说,学生基

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来了。

2.这篇课文重点讲了刺猬偷枣,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对刺猬

偷枣的过程肯下功夫,重锤出击,层层推进,培养了学生多方

面的能力。通过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刺猬的句子;圈出表示

刺猬动作的词;用简要语言概括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合作交

流完成自学要求及自学收获。整个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为

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理念。在检查学生研究情况时把重点放在

了让学生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抓住重点词概括事情主要

内容方面,力图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学会理解概括课文的的

方法,不放过文章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整节课有放有收,旋律

和谐。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若何抓

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联合,这是教师

应当好好把握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

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全文的

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

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作者介绍】

XXX:北京人。。著有长篇儿童小说《山山公》

《太阳花》《金银花》,中篇童话《红狐侦察》,共

出书文学作品39部。电影文学剧本《傻大洋与精二洋》

获1992年全国儿童读物奖,长篇儿童小说《太阳花》

获2001年文化部蒲公英儿童读物奖金奖。

【与文章相关的材料介绍】

《带刺的朋友》原文第二件事——击退黑狗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

是在捉迷藏。

我吃完饭,刚到草棚前,几个圆乎乎的东西,正从草棚里

滚出来。啊,刺猬一家子出来散步了!

11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优质课讲授设想

突然,身边传来“XXX”的叫声,原来我家的大黑狗——

大老黑来了。我刚想叫住它,大老黑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

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

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掉过头去,“呜

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爸爸走过来,笑着说:“俗话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你瞧,大老黑的嘴被刺猬扎破了吧。”我追上大老黑一看,可

不是,嘴上正滴着血哩。

“刺猬身上的刺,是很好的护身法宝。”爸爸接着说,“甭

说猫、狗,就是老虎,都拿它没有办法呀。”

“真有意思,刺猬的本事太大了。”我高兴得直拍手。

【其他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2:2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三色幼儿园
下一篇:如何说课
标签:刺的组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