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臧克家老马

更新时间:2023-01-24 22:23:24 阅读: 评论:0

可以看初中课本的app-sio2是什么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适合20岁用的眼霜)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介绍

推荐文章

爱国诗人陆游的个人资料热度:晚清诗人黄遵宪的个人资料热度: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个人资料_闻一多人物评价热度:安乱祸首史思明

生平简介热度:徐向前的生平事迹简介热度: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

山人之一。下面店铺整理了臧克家的个人资料,欢迎大家的阅读!

臧克家个人生平资料

早年经历

1905年,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场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

个县属古琅琊,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

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琊刻石。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

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

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

诗句。

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

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

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

有肺病,终年咳血,仅仅活了34岁。

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

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又因

为他家里文化氛围浓郁,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

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

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

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屎壳郎,碰了南墙碰北墙。

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

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

个人。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

得滚瓜烂熟。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

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

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

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

像“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

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

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

初级小学校。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长点

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

铭》《读孟尝君传》等。他后来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

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今日始解其中味,获益不浅。”

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

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压!而当局又一味忍让,弄

得国亡无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成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

而激烈的心情倾听,年少的心灵撒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激发

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

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夏秋之间,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派了当

地的一名大学生丘纪明回乡做宣传鼓动工作。臧克家和同学们跟着他

打着小旗到街头去宣传,还到商店去检查日货,登记封存、没收日货。

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古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琊碑,另一处是苏东

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的地方。事隔千载,

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苏轼心有相通。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

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豪气满

胸。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东去

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世长存,打动人心。

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

都放宽了一些。“高小”三年毕业,当中因为丧父休学,臧克家推迟

了一年毕业。

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该校校长王祝

晨先生是高等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立志终生为教育献身,思想进步

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讲演,启迪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

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

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经常得到

老师的好评。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一次,他向《语丝》

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

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接着他又向林兰女士主编的

《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

书上,他真是“不亦乐乎”。

当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

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阵地。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

许多新出版的书。那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介

绍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

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

压抑得透不过气来。正当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

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

到的。”他便和同学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成立了革命政府,“南军”

声威震全国,许许多多青年心向往之。

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部队参加讨

伐杨森、夏斗寅的战斗。他的诗集《自由的写照》就是描写武汉大革

命生活的。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

害,臧克家逃亡东北。诗人用诗歌给我们记录了他在东北的生活。

生平履历

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18岁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

岛的农村。

1923年夏,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当时席卷全国的“五

四运动”影响,开始习作新诗。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处女作《别十与天

罡》,署名少全。

1926年秋(有说1927年初),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曾参与北伐,加入讨伐夏斗寅的战役,失败后逃亡东北。

1928年农历四月,和王深汀结婚。

1929年,入读山东大学补习班,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

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8月10日,长子臧乐源出生在

济南。

1930年,入读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

1931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

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

1932年,在《新月》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另有

《老马》等,描写旧中国农民的生活。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获闻一多、茅盾等好评。

1934年,出版诗集《罪恶的黑手》。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

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

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

一。

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

会理事。年初,与王深汀离婚。

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

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

军参议。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

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

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组织

“文艺人从军部队”;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

加随枣战役。这期间,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

及散文集《随枣行》,歌颂抗日军民的事迹。

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

长,筹备出版了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

1942年7月辞职,冒暑自河南叶县徒步赴重庆。8月,和郑曼结

婚。

1943年4月,在重庆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

选为候补理事。

1943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

1945年秋。

1943年,出版了回忆录散文集《我的诗生活》、诗集《泥土的

歌》。

1944年,出版了《十年诗选》。

历任上海《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创造诗丛》主

编。

1948年12月,由于国民政府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严重,一度逃亡

到香港。

1949年3月,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

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

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

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1954年,出版了《臧克家诗选》。

1956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经他联系,《诗刊》创刊

号首次发表毛泽东的诗词十八首。

1957年,和周振甫合著《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后改名《毛

主席诗词讲解》)。

在“_”中遭受迫害,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

“五七干校”。

1972年,回到北京。

1976年1月,《诗刊》复刊,担任顾问兼编委。

_倒台后,年逾古稀的臧克家恢复创作,出版了《忆向阳》、《落

照红》、《臧克家旧体诗稿》等诗集;《怀人集》、《诗与生活》等散

文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等论

文集。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

1990年8月,他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获得全国图书“金钥

匙”奖和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11月,

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

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

文学博士。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

魂”金奖;《臧克家全集》面世,共有12卷,近630万字。

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因冠心病、尿毒症导致多脏器衰

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安葬于北京万佛园华侨陵园。

有的人臧克家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zāng)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

写的一首抒情意的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歌通过两

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

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现出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

好地活着而活。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1949

年10月19日)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

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是通过反动派势力与鲁迅先生截

然相反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

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从本诗可以体现出鲁迅为人民

服务的无私、伟大的精神。对黑暗社会主义者进行全面的打击。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

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

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

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

念鲁迅先生而叫做“有的人”。

臧克家的诗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

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

忧患。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识学

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

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建

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有的人》这

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

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

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

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除了继续

做短小隽永的小诗之外,臧克家还创作了一部人物传记体长诗《李大

钊》。这部长诗从多个角度,包括战斗、家庭等方面将一个革命先驱

伟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现出来。

老马臧克家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

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

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

情是沉郁而悲愤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

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

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被人们誉为“农民诗

人”。

原文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臧克家的人物评价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

生广泛影响。被誉为“农民诗人”。

臧克家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七十余年创作

生涯中,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

放时期,他都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文学的发

展,热忱讴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以短诗和长诗、新诗和旧诗、散文和随笔、评论和书信、小说和杂感

等多种体裁写出了七十余部著作。他积极倡导作家深入生活、反映时

代,大力提倡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和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他坚持“二

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爱护中老年诗人,热情培养青年诗人。

他见证了我国新诗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对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

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臧克家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自觉地表现时代、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呕心沥血、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的一生。他思想敏锐、爱憎分明,善良正直、乐观豁达,作风正派、

文风朴实,平易近人、襟怀坦荡,生活俭朴、严于律己。他把毕生的

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臧克家先生于2004年逝世后安葬于北京万佛园华侨陵园。

臧克家的逝世,使中国的文学事业失去了一位巨匠,使当代诗坛

失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使我们大家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一

位心系群众的模范。我们将永远学习他,怀念他,追悼他。臧克家在

我们心中!

他的作品《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收录在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

册第12课

他的作品《有的人》收录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和人教版小

学六年级上册第20课。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2:2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鸟鸣声
标签:臧克家老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