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李清照 如梦令

更新时间:2023-01-24 22:17:52 阅读: 评论:0

步步高英语大一轮2020-微体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毕业了)

引导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而《如梦

令·昨夜雨疏风骤》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

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下面就是这2首词的原文译文,欢迎大家阅

读学习。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朝代:宋代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

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

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讲解: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

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

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

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

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

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

谓“传神之笔。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

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鉴赏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

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

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

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

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

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

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

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

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

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

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

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

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

“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

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

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

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

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

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

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

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

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

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

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

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

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

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

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2:1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7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