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

更新时间:2023-01-24 22:17:27 阅读: 评论:0

中小学教师资源网站-监生的读音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工程供货合同)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

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下面是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介绍及诗

人简介。【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

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

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

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0[1]),京兆府万年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

东南)胄贵里人,唐玄宗时任三卫郎。安史之乱时,曾避难居武

功(今属陕西省)等地。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终于成为中唐时

期的著名诗人。永泰元年后,罢官闲居洛阳同德寺。大历八年,

因病去官,又寄居洛阳同德精舍。大历十四年,辞官寓居鄠县沣

上的善福精舍。贞元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后罢官,

寄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卒于苏州。他曾经担任过洛阳丞、

京兆府功曹、高陵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

刺史等官职。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的时间精力

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清美诗风】

人一生有着仕隐交替的独特经历,几次出仕又闲居,而每一

次闲居又都是归于佛寺,表现出遁世避俗的淡泊志向与性格。翻

开诗人诗集,虽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但多是写与

僧人交往酬唱、描写佛寺道观和僧人形象,或叙写自然山水清幽

之景,并由此而形成诗人清美的鲜明诗风。

诗人写诗,极喜用“清“字,在其诗中,“清”字共出现了

139次,按多少顺序排列,分别为:“清”字48次;“清夜”11次;

“清景”10次;“清露”8次;“清池”、“清觞”各5次;“清

川”、“清风”各4次;“清晨(朝)”、“清辉”、“清都”、“清凉”、

“清赏”各3次;“清香”、“凄清”、“清泉”、“清尘”、“清涧”、

“清言”各2次;“清渠”、“清静”、“澄清”、“清旷”、“清时”、

“清白”、“清诗”、“清樽”、“清源”、“清光”、“清幽”、“清澜”、

“清浅”、“清波”、“清流”各1次。有时甚至同一首诗中也不

避用字重复,出现两个或多个“清”字,至于运用与“清”字意义

相近的词语那就更是俯拾即是、不胜枚举了。诗人把我们带到了

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读其诗作,如饮甘露,如濯清流,如临幽谷,

如沐清风,给人以清气弥漫的审美感受。《赠王侍御》“心同野鹤

与尘远,诗似玉壶彻底清”一联诗最能概括、表现和反映韦诗的

这种独特的清美诗风。故张戒《岁寒冷堂诗话》(卷上)云:“韦

苏州诗,韵高而气清。”诗人也反复提及己诗之清:《访人》诗云: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艳雪》诗云:“清诗舞

艳雪,孤抱莹玄冰”。不仅表现诗人的诗学审美观集中体现在一个

“清”字上,而且能以清新洁净的语言来绘景状物,表意抒情,

形成其独特的清美诗风。而这种诗风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

诗人一生多次闲居精舍,早已习惯那种很少人间烟火气的

方外生活,故描写山水或寺庙生活常显得闲适而恬澹,空旷而平

和。如《幽居》:“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独无外物牵,遂此

幽居情。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

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全诗描绘

了一种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适意的闲淡

心境。诗先用世人“皆有营”之辛劳,反衬自己“遂此幽居”的

闲情逸致;“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幽

居生活的恬然感受以及愉悦适意的心境,使心境与物境达到高度

的和谐与统一。再如《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

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施补华《山见庸说诗》

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诗人从

容下笔,于“秋夜”、“凉天”写起,淡淡着墨,“山空松子落”更

见出诗人平淡心境与所处幽静环境的谐合,语浅情深,显得那么

的清雅闲淡。沈德潜《说诗日卒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

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此诗即诗人清淡诗风的

代表作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2:1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 卧春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