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
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
②开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
③文章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
④结尾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
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
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
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
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
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
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
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
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
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
文更具活动性。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
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
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
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
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2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
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
“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
什么,反对什么。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
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多美的花,悲观的人
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
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
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近两年高考没有考查名句,全给高中生造成一种误解,不考就不积累是不对
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
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
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
往。“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
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
我只是选取了该文的一个部分,议论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诗词曲的引用的效
果就不用再说了罢。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我们也不再细说了。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
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
系。
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议论文中的“但”“但是”等转折连词的作用,俗语有“‘但’字后面
有文章”的说法,它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标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
文章的论点更醒目、更突出。
注意要善于运用“固然”“诚然”等词语,一个短短的600—700字的议论
文,有时很难全面地表述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同学们要
善于使用这样词语开头的
语句表达。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段,这
样的文章就极容易失之片面。写作时,选其中的任一题目都要注意“补全”。比
如,若选写“近墨者未必黑”,主体论述这一观点以后,在收尾的时候,就应该
以这样的结尾段收束: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
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就有“近墨不黑”的条
件。
3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
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终围绕着哲理的深层次思考
来命题,像《树木•森林•气候》就明显涉及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近墨者黑”
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玫瑰园》考了全面性的观点,
等等。
高中生不爱学政治,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很不合适。政治课上有许多哲理及
原理会为我们写作所用,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学们
应该善于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
高考中,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是材料议论文,很少有命题作文的考查。材料作
文以现实针对性强,不易猜题、押题等优点深得命题教师青睐。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近几年的高考并不在立意上给考生造成太多
的障碍,但是立意除了准以外,还有一个新颖的问题,“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
所未写”才是写作得以出新的关键。
材料式议论文的写作要充分利用好所给的材料,首先我们要读懂材料,然后
我们以此为基础,根据写作要求去构思为文。
1、材料式议论文的立意:
①多对象定向法
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选角度”要求的写作题。写作时我们要从阅读中选
取涉及到的各个对象,为文章写作确定一个最佳角度,“最佳”包含该角度有内
容可写,选题新颖深刻等方面的内涵。
示例:
有这样一则材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
归。(《孙子•汤问》)
a、选对象:薛谭、秦青
b、选角度: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不仅会教歌,也会教做人;讲
究教育方法,善于诱导。)
c、延伸立意:见上面括号内
完成了上面的几个分析以后,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写作
了。
②求同思维法。
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多则材料或一个含有相同因素的单则材料。
示例:阅读下面材料,归纳出共同点,写一则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是下一个。”他这样回答。
(2)有人问著名导演谢晋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哪一个,他答“下一个”。
分析:两则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共同的
是永远有追求,没有功成身退。这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围绕这一话题,我们
就可以拟定一个议论的中心:人生,永无止境的奋斗舞台。(‘97年的高考作
文与此相同)
③求异思维法。
4
适用于多则材料。应透过寻找材料间的不同点确定议论中心。同样的材料,
如果我们再另外加一条,恐怕就不能像②所说的那样立意了。
(1)(2)同上
(3)期中考试刚刚考完,小明面对自己的成绩,淡然地说,“看下一次。”
分析:这三个材料,前两个有共同点,第三则材料就没有这样的相同点了,
相反,文中的“淡然”一词,明显标示出小明对待成绩的态度,一种无所谓的姿
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确立中心论点时,就应瞄准三则材料的不同点,结合起
来,我们应该得出“要立足现实,正确对待成绩”的结论。
④关键词法
有人说:“你对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对此,你如何理解?请你以此
为话题写一则议论文。
分析:该句中有两个词语“也”、“笑”很关键,“也”标明“你”与“生
活”之间关系的互动性,“笑”实际上富有隐含意义,含有乐观的意味在里面。
明白了这个内涵,我们就可以确定写作的方向了。写作的角度确定有时还要依题
干的要求来定,有时作文题要求只依据所给材料的中心拟题写作,这就要求考生
必须选准写作的中心了。
2、材料或议论文的行文
该种作文在要求上一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要求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一个
是要求以材料为话题,引出相关论点。两者在写作时对材料的处理不同,前者要
围绕材料展开议论,后者可以脱开材料,只是以其为话题就可以了。
①前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有这样的思路:
a、概述与中心论点相关的材料内容,力保所用内容与中心论点紧密相
关,语言精炼。
b、提出中心论点或提出议论的范围。
c、回评材料或引述事实,理论论据证明论点。回评就是根据概述的材
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明确如何得出这个观点或为什么会得出某个观点。引述论证
就是对论点进行事实或理论的证明。
d、联系现实,展示写作此文的现实针对性,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
策略,使写作的目的性,针对性突现出来。
e、收束全文,重提材料。
课文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可以作为写作材料或议论的范例。我们举《恰到好
处》这一例说明一下。
文章共4个自然段,段与段间的关系非常明了。
怎样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能对试题所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
从而按照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写作。在审题时,主要有两审:一是审题目和材料,
二是审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写作前,应先把两者的文字材料全部读完、读通、读
懂之后,再从中提炼或抓取写作的题目、内容、材料,界定写作范围,拓展自己
的写作思路。在审题上要下一点时间,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而草草浏览、不求甚解
就动笔,这样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综观当今中考的作文命题,无非是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一是半命题作
文;一是材料作文;一是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命题、半
5
命题作文。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我们在审题时能做到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审
清题目规定的要求、审清写作的要点,就可以“以不应万变”了。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所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命题作文是作文考察中采用年代最为久
远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它不仅是命题,而且还规定了文体(因为是谈议论文,
文体不详谈),由于限制很多,写作者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稍微不慎,
就有“跑题”之虞。因此,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有三个类型,一是以词语为题目。这类的
审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只要能认真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不马虎了事就不会有
很大的问题。如以《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就要了解清楚《环境》的含
义。“环境”有两个义项:一是周围的地方;一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明确了它
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论述一下“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从“近墨者
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
为枳”的角度来构思;还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来写;
更可以从“孟母三迁”来说环境的重要。
二是以短语为题目。对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结构类型,明确是
什么关系,确定写作的重点。其次是要抓住短语中的关键词语。如果是并列关系,
就要搞清并列短语所包含的所有要素而不能有所遗漏,如《怀疑与学问》。如果
是因果关系,则要揭示出彼此的因果联系,如《森林与气候》。如果是偏正关系,
则要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等。
三是命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有时题目规定了所写的内容,有的则比较含蓄,
须仔细斟酌才好。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乐》、《毁树容易种树
难》等就是这样的命题。
有些命题作文还有提示性的文字,这些也要认真考虑,充分重视才行。
[秘籍2]半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半”是不完整的意思,它是相对于“全”而言。半命题作文就是作文的题目并
不完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之间的作文命题方式。因为它的题目不完
整,这就需要根据已知的内容与自己的选择将题目补充完整,使之变成命题作文,
然后像写命题作文一样写作就可以了。
补充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审清题意,明确中心,确立写作内容的过程。在补充
题目时,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写。在补充时,题目不
要太长、太空,要注意与题目前后提示的联系。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点文章。一是抓“题眼”。我们
在补充题目时,往往使题目变成了由几个词组成的短语或短句,在这些词中,它
们的地位、作用、含义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分析这些词在题目中的地位、作用、
含义及相互关系,就可以快速审题了。“题眼”是指文章中藉以立意的关键性字
眼,抓住了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论述重点,选准写作的角度,从而展开论证。
如写《我最爱》时,文题中应补充的内容范围很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人和
事,如爱文学、爱读书、爱运动、爱音乐、爱旅游、爱师长、爱兄弟姐妹等。写
作本文首先要把最喜爱的对象填好,然后有条理地阐述爱的理由。但要注意理由
一定要充足,否则便不足以说明问题。还要注意文题的“最”字,它表明不是一
般的普通意义上的爱。这样才能论述得深刻,突出文章的主旨。
6
二是辨析关系。我们补充完整题目后,要明确补充完整的题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明确关系后,就可以根据彼此的关系而快速审题。这种审题方法和全命题的审题
方法基本一致。如《剪枝与》,此处我们最好补充上“成材”,从而构成了条件
关系,围绕条件而分析,就能很快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了。再如《读书
与》,当我们补充上“采矿”时,就明确了“读书”如同“采矿”,是类比的
关系,从而明确了读书的方法。
当然,还要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
中心。如《十六岁,我多了一分》(温州市)一题,就要注意强调“十六岁”
这个限制条件。文章紧扣此内容来写,才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秘籍3]给材料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
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
写作。这种题型的特点之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考生看、听、
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
写作能力。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
文。
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
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考生
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审题时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
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
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
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
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的材料,并拟
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
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时在简单
说明画面的基础上,重点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福建考查的图画“父母
的生日”,恩实市的《缺失》就是这方面的考察。
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论述你听后的感受,
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是要对音乐有
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此类命
题还没有涉猎。
请阅读下列材料,仔细审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陈新民出国参加第三届小儿心脏
病国际学术会议。他的论文获奖。来自五十四个国家的千余名专家、教授在会场
等待他作学术报告。陈新民发现会议前厅悬挂的各国国旗中,竟没有五星红旗。
他当即向举办单位严肃提出:“请先挂上五星红旗,我才进会场作报告!”大会
秘书处在赔礼道歉后,马上挂起了中国国旗,陈新民满怀激情地在五星红旗下留
了影,才举步进入会场。
[秘籍4]话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7
话题作文自材料作文嬗变而来,它有自身的面目,也有自身的特点。其一,写作
的范围趋向开放。话题作文常提供一个由头、一个范围,让写作者由此出发向外
辐射,它具有写作思维的开放性和文章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其二,话题作文鼓
励创新。由于话题作文有巨大的创作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创新性。其三,便于写
作者张扬个性。话题作文能引爆写作者的写作欲望,在立意、选材和用语等方面
更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话题作文有单一话题和材料复合话题两种。对单一话题的审题,首先要理解清楚
话题的含义。如以“坚韧”为话题,我们要明确“坚韧”不是“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脆;也不是“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刚,而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
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精神。如果把“坚韧”理解为“刚
强”或“不软弱”,就会离题。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话题是写作的“范围”,不是写作的题目。要注意话题和
你曾经接触过的题目间的细微区别,一旦看到试题似曾相识就去套用,就会出现
失误。比如以“尝试”为话题时,要区分清楚它与“第一次”的细微区别才行。
材料加话题的形式,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确定写作的主题和角度,
还要弄清楚写作的要求。现在话题作文的考察,多是“材料+话题+要求”形。“要
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启示,在审题时也要好好注意才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象棋粗心大意,从而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理;给茉莉花浇水过量,从而认识干
事情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拿着菜谱炒菜炒糊了,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骑自行车摔倒无数次,认识到成功来自失败,失败
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生活大小事,事事皆蕴理,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就能认
识到生活中的道理。
请以“生活与道理”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题目自拟,约600字的议论
文。
怎样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即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意”就是旨意,
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说过:“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唐代诗人杜牧在《答庄充书》中有“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
之兵卫。”又有“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清
代的学者王夫之的论述则更为精辟,他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的比喻更为新鲜。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古人所说的“自古文章意为本”这句话的含义了。不论是谁,在动笔写作之前,
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是表现主题、确立观点、选取材料的“指
挥部”。同时,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无论是材料的取舍、
布局的安排,还是表达方式的确立以及语言艺术的风格等,无不是由立意所决定
的。
一篇优秀的文章,它的立意应该做到“健康、明确、集中、深刻、新颖”。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就议论文而言,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
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
8
比较简单地立意,对比较复杂的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以下二个方法:
一、以小见大突出中心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
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或问题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
个“点”后,不能忘了整体、全局,要从这个典型的局部“侧面开掘”提炼出具
有普遍意义的涵义,引伸出含义深广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在写《论廉政》时,看到这样的题目,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
的许多腐败现象,国家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行贿受贿、贪污挥霍,近年来,贪
污受贿遭到查处、被判刑的案件屡见报端,廉政已不容忽视,党和政府也采取了
相应的措施惩治腐败分子等。实际上,《论廉政》这个题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谈
谈在当前形势下廉政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文章写作的内
容也就很清楚了,应该包括廉政的必要性、廉政的意义、廉政的措施等方面。本
命题的立意可以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谈,写成“廉政建设的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
容,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的大事,因此党和政府必须严厉
打击腐败犯罪,加强立法及宣传防止腐败继续滋生、蔓延。”也可以从领导、干
部等个体的角度谈,写成“廉洁行政是每个国家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素
质),党员干部应该带头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好务。”当然,应试者也可以把两
者结合起来谈。
二、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
使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
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古人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
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
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
料之外的效果。
秘籍2]引申型命题的立意方法
引申型议论文的写作,要借助发散思维,因此引申型议论文的立意,也要借助发散思维。我
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简单地叫作“先散后聚”法。这种方法是将命题这一“点”作为一个发散源,
由此发散出与之有关的众多素材和信息。比如“圆”。我们将“圆”作为一个点,由此延伸出众
多相关的信息:从表面上看,“圆”有它固有的形状,但同一个“圆”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却有不
同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圆”的“朦胧性”让我们想到一种处世哲学——“圆滑”;从圆
形在生活中的表现来看,圆形物体随处可见,家人的团圆——“美满”;事情的成功——“圆
满”;美梦成真——“圆梦”等。这样一发散,信息就丰富了,立意的范围也相应小了,也就
便于立意。
我们还可以运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来立意,把一个旧的故事,赋予新的立意,从而达到新
颖的目的。我们只拿大家熟悉的“三个和尚吃水”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一个考生从合作者的角
度来写,把三个和尚运水的途径分成三份,利用传递的方式来运水,结果谁也干活,谁也能
得到休息,工作效率比较高;另一考生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引入了竞争机制,谁挑的水
多,中午谁的饭菜好,调动了三个和尚的积极性;第三个考生则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思考,
9
三个和尚利用当地竹子的资源优势,把竹子打空连结起来,一头架在泉水的上头,一头接到
寺院里,三个和尚之一提水,之一倒水,之一休息,轮流干,谁也不累,也省了路途的劳累,
还提高了效率。
还可以从多角度联系实际来立意。如“失街亭”:从诸葛亮的角度——赞执法如山的精神;从
马谡的角度——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危害;从用人角度——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
唯贤在前;从蜀魏相争的残局角度——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秘籍3]批驳型命题的立意方法
批驳型议论文的批驳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批驳方法。在驳论文的立意方法上,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看对方的论点。如果我们一眼发现对方的论点错误,就可以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我们
的立意就可以从对方论点的反面来考虑。我们姑且称这种方法为“对比”立意法。对比立意使
截然不同的观点鲜明醒目,在批驳的过程中,自己的论点不言自明。也可以运用“延伸”立意
的方法,既在对方论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由此得出
更加错误的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
更容易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二是针对对方的论据来立意。只要把对方的论据放倒就可以了,这就要专门找对方论据的毛
病。这种立意的方法可以叫“釜底抽薪”法。如何才能“釜底抽薪”?这就要抓住对方论据的非
代表性和非典型性以及最根本的非真实性。通过横向来找出与此有关的真实、有代表性和典
型性的论据,从而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是针对对方论证的非逻辑性而立意,主要是辩正分析法。通过系统的分析,阐述清楚对方
论证的混乱,从而阐述清楚正确的立意。
当然,对驳论文而言,最直接的立意方法是“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因为对方的论点、
论据、论证都是错误的,一反向思维,也就马上就有了正确而详明的主题。这种方法很简洁
很实用。
[秘籍4]半命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
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命前半题;命后半题;命中间部分;命首尾部分;命正标题;命副标
题等。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
“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如对《论文凭与》这一题目,横线上可以
补充的内容很多,如“文凭与学识”、“文凭与才干(能力)”、“文凭与求职”、“文凭与职位”、
“文凭与人品”等,在“学识”、“才干”、“求职”、“人品”等词语中,究竟选取哪一个来补全题
目,这完全靠写作者自己决定,写作者要结合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及
思考所得,选取自己容易把握而又尽量具有时代性、新鲜感的话题来写。
只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它的立意就和命题作文没有多少区别。在掌握了以上立意的技巧后,
还可以再掌握“纵深开掘”法。这是使立意深刻的一种方法。要想使立意深刻,只有往深处想,
就会觉得我们补充的题目还会有深意。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不能浅尝辄止,像蜻蜓
点水一样,在水面弄个小波纹就算了。要把我们的大脑开足马力,往思想的海洋深处去探险,
去猎奇,去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思想珍珠。从而使文章的立意更为深刻。越前进,虽阻力越大,
但乐趣越大,所获越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
意思的掌故,便填成一篇,以丰富自乐。”由此可见,开掘与主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
题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同样一个材料,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
10
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这点要时刻注意才好。
[秘籍5]材料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材料议论文的立意,就是根据材料确立观点。阅读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产生若干感受点,能
多方面感受,多角度思考,这是思维立体化的标志。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只能选择一
个角度,确立一个中心,而不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就必须在众多的感想点中进行提炼。
可以用“横向立意”、“纵向立意”、“引申立意”、“类比立意”等方法。怎样的立意才是文章最
佳的立意呢?最佳的立意要体现出三个字:“准”、“新”、“奇”。
立意准,就是说最切合材料所揭示的本质含义,最切合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写好一篇材料型
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立意新,就是说不要人云亦云,估计别人会想出的大陆货,你就不要
去写,不要与别人雷同,更不要拾人牙慧。想在平庸中脱颖而出,就要刻意求新,写出“人
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新意。立意奇,就是运用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或逆向思维,
或发散性思维),提出命题者没有想到,但又完全合乎情理的立意,给读者以出奇制胜的效
果。
有这样一首寓言诗——《鸟的评说》: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
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
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从此材料中,我们很容易提炼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要全面看待事物,不要仅仅只看到别人
的缺点。这样写来,文章完全可以,但很难写出新意。如果我们跳出这个论点,换一个角度,
就会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来论述这个问题:认识事物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要以主观否定客观。
这一变化,使文章主题更深了,也补充论证了怎样才能“全面看问题”的不足。
下面给你们一则材料,就以上的方法进行立意,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学校大厅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从安上那天起几乎就没一天不挨踢。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好动的年龄。用脚开门,
早就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学校教导员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贴过五花八门的警
示语,什么“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可是,不顶用。
大厅门破的那一天,教导员找到校长:“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着牙吗?那
就让他们去‘啃’这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旧门被拆下来,新门被装上去。
新装的大门似乎很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
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烂的金光洒了少年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少年的心
感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喜。
这是一道玻璃门。
[秘籍6]话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话题作文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
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
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
要求自拟题目。话题作文的立意,就是根据话题确立自己写作时的论述中心。
根据话题作文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立意:一是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
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
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
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抓住“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来立意,不求“面
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以“压力”为话题来分析:可以从压力来自过重负担立意,谈减
11
轻负担之必要;也可以从压力来自责任感,谈压力与成长的关系;可以从压力的从无到有,
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也可以从压力的来源,谈内因、外因对人成长的影响等。要选择其中
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二是立意要体现“独辟蹊径、表现个性”。为此就要从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
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立意,才能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请为下面的话题立意,并按照要求作文。
女作家叶文玲说:“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
领悟自然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请以“课外读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切忌空乏
议论。
[秘籍7]立意求深的方法
如果想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就要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怎样才能做到呢?最重
要的一点就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或者别人只知道“一个意思”,而你能从这“一
个意思”中分出几个层次,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
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
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用我们现在的一句话来阐释古人的话,就是“避开第
一构思”。这样,我们的立意也就能深了。
这三番来意,即代表了认识逐渐深化、文章主题渐次深刻的过程。如果浅“思”辄止,抓住第
一构思就写,而不愿意下功夫开掘,就很难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深意来。
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一只虫子在墙上很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而这
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往上爬了。
试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很多同学立意构思为赞颂虫子的顽强、执着、败而不馁、持之以恒等。这可是第一构思,我
们不能说它不对,但这样写下去,很难出深。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认为虫子应该从失
败中反省、深思,然后另寻新路,并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重找救国的道路等事例加以证明,
立意就深了。如果能联系中国近代的历史,看仁人志士所走过的救国道路,材料就会更加丰
富,论证也会更加纵横捭阖。这样写来,作文不得高分也就很难了。
立意的深刻要依赖广博的知识。没有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难写出深刻主题的
文章的。
当然,这种深入的思考,一定要联系命题要求和所给材料的实际,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要求,
即使思考再深入,也会像一个断线的风筝,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的。
[秘籍8]立意求新的方法
古人云:“高山流水谓之美,雁荡瀑布谓之美,峡谷奔流谓之美,盖因世人难得一见也。”
由于新奇,往往显示一种美。主题的创新,也恰恰是作者个性的所在,在提倡个性化的今天,
主题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看近几年中考满分作文中的议论文,它们的主题都是新颖的。立
意的创新关键在于你是否展开了自己想象的思维,这种想象的思维和理性的思维一结合,就
会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主题的创新,还在于会运用反弹琵琶,即在原有人们认知的基础上,写出一点新意来。《龟
兔赛跑》是一个传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它的主题告诉人们不可骄傲偷懒,要坚持,
要目标专一才能成功。传统的主题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追求和谐合作的今天,对孩子
12
的教育意义已经部分地过时。针对这种现实,一考生在写这个题材时,赋予它时代的气息:
故事还是龟兔赛跑,但在过水时,乌龟主动要求背兔子过河,在这种情况下,兔子在平地上
照顾乌龟时,由于自己的不慎,兔子把脚弄伤了,乌龟放弃了自己的第一,扶着兔子共同到
达了终点。这种反弹琵琶的创新,使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主题的创新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考虑。一是要以知出新。考生立足自己的实际认知
水平,使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从而
出新。同样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口号式的呼喊,不如具体的事例。《国在山河破》就突破
了这种局限而使主题有了深意。二是以能出新。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能观
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事情,才能写出别人不能写出的主题来。三是以悟出新。由于考生的阅
历以及其他认识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就有了差异。古人说的“一树梅花万首诗”就是这
种感悟差异的佐证。这种感悟,是基于考生的独特的认识的,透过事物的现象来剖析事物的
本质,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
学会提炼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犯难的时刻。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
笔,难下一言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勉强成篇,也大部分空洞无物,或直通通地摆论据,或
贴标签式地下结论,更有甚者东拉西扯,越出中心论点之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的模
糊,思维的混乱,理论水平的低下,析理方法的缺乏。要改变这种“言不成理”“强词夺理”
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理论水平的前提下,促使他们的写作思维趋
向于“条理化”、“清晰化”,让他们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
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弄清作文的要求。这是能否正确提炼分
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其次,要使学生懂得根据中
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
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
思维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一、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
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
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
(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
么样)。
二、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
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
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
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
的。
三、层进法。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
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生干
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服当
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四、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
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自己,
13
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
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五、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
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
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
际的运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如“设疑法”与“层进法”就很难明确地分
开来,“对比法”与其它各种方法均可交叉使用。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
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
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怎样选择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成立的事实或理论根据。作为支撑论点的基础,论据必须做到与论点一
致、确凿、充分新颖。所谓与论点一致,是指所运用的论据必须能支撑论点成立,而不是用
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来“充实”文章的内容。所谓确凿就是准确,不虚假。论据是支撑论点的
有力后盾,要经受住反复的推敲,论据虚假,那么论点就会不攻自破。论据一定要让事实说
话,引用材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切不可马虎大意,应该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行。所谓充
分新颖就是所选用的论据不仅足以说明论点,而且要富有新意。选择论据时要富有时代气息
或者能从旧中出新,才会吸引读者,出奇制胜,千万不要用那些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
[秘籍1]论据要有针对性
论据的针对性,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论据和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根据
证明论点的需要选择有力的论据。论据要能够证明论点,为阐明论点服务。二是选用论据要
看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用他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事例作论据,做到有的放矢。
那些与论点相游离想悖谬的论据,就不能进入议论文;同样,那些软弱无力或彼此简单重复
的论据,也不能很好地进入议论文。以上两种论据,在选取上,都违背了“针对性”的原则。
如果论据缺乏针对性,就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甚至会歪曲中心论点。
造成论据没有“针对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会辨析;二是不忍割爱。前者是由于缺乏判断
力,看不准材料与观点或主题之间是否确有联系。有时,论据和观点根本是南辕北辙,风马
牛不相及(比如用生活中的家庭暴力事例来证明经济学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用了自然只能让人感到内容的荒唐。有时,论据和观点虽然不能说丝毫不沾边,但是缺乏个
性或是缺少新鲜感,也会使人感到平淡、肤浅。现在的环境问题很突出,面对环境保护的话
题,水土流失、沙尘暴、洪水、泥石流等的事例都可以证明。如果选取人们乱扔垃圾,滥用
方便袋,也就缺乏了深度。
不忍割爱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认为文章论据越多越好,这样会使文章充实,因此把自己知道
的所有能证明论点的论据都用上,特别是对于从材料中来的比较新鲜、生动,或者是自己花
了不少力气才弄到手的,统统都塞到文章里去,结果便带来了臃肿、芜杂的毛病。
因此,只有在对中心论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识别、勇于取舍,才会找到具有很强针对
性的论据,使文章在精炼、充实的前提下,有更强的说服力。
[秘籍2]选择论据要确凿
确凿其实就是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论
据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
14
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
敲和论证的。只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在议论文中,使用个别的或概括性的事实材料要尊重事实,万不可为了说明自己的看法而缩
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即使引用一个数字,也要绝对精确,因为数字是事实的量的反映,
丝毫也含糊不得。读者一旦发现作为论据而使用的事实性材料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就会怀疑
整篇文章的论点,“假”的论据、材料,往往会引出假的结论。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不能有丝
毫误差,不管引用的是全文或完整的一段话、一句话,还是摘引别人文章中的话,都要做的
字、词、句、标点完全与原文一致,决不可马虎从事或随意篡改、增删;同时,必须与原意
相合,切忌断章取义,削足适履。
成功的议论文,在论据的真实性上,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借鉴。如在刘绍楹写的《治学的
秘诀》一文中,作者为了证明“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时,
从反正面对比举例:德国化学家维勒因为粗心,没有发现“钒”;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精心
研究,发现“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浅尝辄止,与“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德细致钻
研,成了“溴”的发明者……结束时引用钱学森的名言:“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是不允许
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习惯,要有条理。”
[秘籍3]选择论据要典型
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
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
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说白了,典型的材料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
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它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当我们强调论
据要有针对性时,主要说的是论点与论据的有机联系。“典型性”则是更进一层,它要求写作
者应该像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应以百里挑一的态度去遴
选论据,不用则已,一用就能获得以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
典型论据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精选。要精选,就要有眼光,不然,
即使碰到典型材料也会失之交臂。有了准确、犀利的眼光,不但能多中取少,而且能平中见
奇。获得典型的材料,还要广泛博收素材,更主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
和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获得鉴别材料的眼光。这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典型论据的选取,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
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
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
新的论据说理,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
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
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
说服力。
[秘籍4]选择论据要充分
论据要的充分,简单地说,就是论据要能证明论点的各个方面,使论点从各个角
度推敲都能成立。事物的呈现方式是多方面的,事理的阐述也有很多的角度,角
15
度不同,展现给我们的就不同。议论文重在说理,为了把道理说清楚,就需要把
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告诉读者,使读者有个完整的印象。
论据充分的前提是对所要确立的论点要有全面的思考。对于比较简单的论点,我
们要把握它是比较容易的,比如我们学过的《谈骨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中
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为了论述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引用孟
子的话告诉我们骨气的含义。然后列举事例。因为前提是“中国”人,作者就列
举了文天祥、闻一多、古代的饿人。三个事例各有其代表性:针对“富贵不能淫”,
用文天祥这一封建士大夫,有说服力;“威武不能屈”则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近
代学者闻一多;“贫贱不能移”则是一无名的乞者。三个事例,角度不同,地位
各异,这就充分地证明了论点。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话:“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
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这段话,就从不同的人的角度论述了白求恩的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很全面。
当论点比较抽象复杂时,作者往往把中心论点分解为与之相关的几个分论点,分
论点包含了中心论点的各个方面。论据只要能证明分论点的成立,也就充分证明
了中心论点。《俭以养德》中,作者为了说明清楚中心论点,就从三个方面给我
们讲道理,“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
“如果你是一个国家干部或者先进的劳动者,还得考虑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
围的人发生影响”、“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条界限的,
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每个论点,作者都选取了不同的论据,充分证明
了中心论点。
[秘籍5]选择论据要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的简洁明快。这就
需要在对论据的使用,特别是事实论据的使用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这要注
意两点:一是事例的叙述要详略得当。在议论文中,读者有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
材料,可以从略;反之,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于把握的材料,则须从详。我们学过
的《说“勤”》一文,作者在论述第三段“勤出成果”的论点时,就列举了马克
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上海女青年的事例,由于大家都比较熟悉,就写得
比较简略,每个事例都用了一句话概括。而在第四段论述“勤出智慧”的观点时,
作者列举了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我国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一般
人都很生疏,用一句话概述也难以说明问题,因此作者就用了比较详细的叙述语
言。
二是要有适当的分析。论据选取后,放在文章中时,如果只是摆出而不加以适当
的分析,仍然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反而给人有堆砌论据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
对事例进行分析或总结。分析可以放在事例前,也可以放在事例后。分析或总结
不要过长,只要三言两语,点明含义或关系就行了。我们还是看《说“勤”》中
的例子。在“勤出成果”那段中,作者列举完了事例后,有一个总结:“可见,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那
段的总结则是:“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
可以变拙为巧的。”这两个总结,紧紧扣住了每段所列举的事例。在前段中,五
个人都是凭借自己的勤而做出不朽的成绩,作者是从正面告诉读者事理,第二段
立足不利方面——“天资差”和“反应迟钝”给我们举例子,通过真实的事例,
16
告诉我们勤奋可以改变不利的道理。总结中肯而又呼应了论点。
[秘籍6]选择论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
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写作者在写作
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
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如果写议论
文老是用陈景润、雷锋、张海迪几个事例,论学习时用,论道德时用,论爱国或
谈理想时还用,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文章就会有一种“土气”,我们应关注一下
时代,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如课文《说“勤”》中,除了用马
克思、司马迁、陈景润等大家熟知的例子外,还举了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宋
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既有说服力,又很新鲜,所以文章能给人耳目一新
的感觉。
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如写《战胜脆弱》,你如果写一次
考试的失利,一次与人发生口角等,事例能证明论点,但都是老路子,不能给人
一点感觉,这就不典型。如果选取家庭的困难,为解决家庭经济,自己暑假外出
打工,历尽艰辛,就会不同凡响。而另一个同学,则选取自身经历的一件事,通
过它来证明自己“战胜脆弱”。材料大意是:自己和班里的几个男女同学去黄河
边春游,却被校方视为“有伤风化”而欲加处理,“我”由于受不了打击而后战
胜脆弱坚强起来笑对人生。新颖的论据表达了深刻的主题,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在追求论据的新颖时,应该注意把握分寸,防止运用太冷僻、太怪的事例才
行,还要注意论据的典型和说服力。
论证
温州22中刘相春
一篇议论文总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
论证得高明,观点就鲜明,论证得精巧,分数就提高。
怎样论证才是高明精巧呢?这就得摆事实,讲道理,就得旁征博引,比较对照,
就得善于证明,善于推理,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通常的论证步骤首先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是构思怎样去
论证这个观点并收集材料、选择论据,再次选择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与论点、论
据是统一的整体,是不能割裂开来的。
还记得历史名篇宋朝苏洵的《六国论》吧,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了例
证、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六国论》之所以千古流传,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论证严谨有序,精当巧妙,论证方法灵活恰当。
有篇高考作文《机遇》,其论点是“机遇只是成才的偶然因素,真才实学才是成
才的根本”。文章引用了巴斯德的话“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选用了法拉
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一事,并分析了历史上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是“机遇”也可能
是“厄运”的道理,同时以“机遇是成才的催化剂”作比喻,深刻有力地论证了
文章的论点。
高分作文证明:事例论证,胜于雄辩;引经据典,画龙点睛;运用比喻,生动形
象;正反对比,观点鲜明;引申类比,耐人寻味。
对于上述论证手段,请同学们务必根据文章的论点,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选的论据,
在一篇文章中灵活运用,合理兼顾,一般应综合运用二、三种。
17
事例论证,胜于雄辩
事实胜于雄辩。运用令人信服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让事实说话,使论点有根有据,
增强说服力。这种方法也叫例证法。
作为事实的论据,应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历史上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以及
有关的数字统计资料等。在论证过程中,要防止“观点加材料”的简单拼合,应
该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事例跟论点真正挂上钩。不分析,只摆出一堆事例,不
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反而会有堆砌论据的毛病,给阅卷者留下扣分的“把柄”。
“分析”是指点出事实的内涵,让事例和论点联通起来。“分析”不要拖沓重复,
点明含义和关系就可以了。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先摆观点,后列举事实。有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内容是“从世界上第一辆
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文章的论点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其中有一段这样写
道:“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利
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〇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
明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由此可
知,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完全没有必要,或许今天的失败,
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
(2)先列举事实,再与观点相结合。请看高考作文《机遇》的一段:“有鸿鹄
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东渡日本……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
获得了成功。‘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
有准备的头脑。”
(3)边举例边议论。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使‘忧’和‘乐’具有了崭新的
含义。我始终认为,古往今来,恪守这句名言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做得最彻底的
是敬爱的周总理。他一生奋斗,不谋私利。他的那间棚顶已破的卧室,他的那件
补了又补的衬衣,是众所周知的!他身为国家总理,要‘乐’是容易的。然而他
时刻挂在心上的是国家还很贫穷落后,人民还在过比较清苦的现实。他患了癌症,
想到的还是人民的‘忧’和‘乐’。”
总之,运用事例论证,既要善于精选典型事例,又要善于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写作中的布局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结构的基本模式和掌握如何布局的能力;
2、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模式,找到适合题意的结构模式。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练习,开展讨论。
教学设想:
一课时讲解(30分钟),另外60分钟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欢迎进入议论文写作单元!
二、回顾旧知识
18
前三次作文:
1、审题
2、立论
3、选材
今天我们进入《议论的结构即议论文写作中的布局》部分。
三、回顾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1、回忆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1)议论文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
(2)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对比)式、总分式、
综合式等。
2、以《六国论》为例讲解综合运用的特点。
四、分析讲解结构模式
1、并列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构成并列。
(2)论据并列。
举例练习:
有这样一则供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
“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
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
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请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先讲,教师提供范例: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只要
依次证明分论点成立,也就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便是并列式(“从横向展
开”)。
教师指出注意要点:
(1)考虑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重在前,无轻重按顺序。
(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
(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2、层进式
设问导思,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其路线为(基本模式):
是什么(概念)
—为什么(原因)
—怎么样(方法)
—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
举例练习:
写作《要钻牛角尖》,可以这样纵向展开:(学生先练习)
(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
19
研的态度。(是什么)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
(为什么)
(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怎么办)
(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
教师点名适用于:
1、概念比较模糊,可以有好几种理解的。
2、一般都是为了强调在“……的情况下”,否则会引出不同的看法,立论科学。
3、也可以简化为问题式的五步法:
提出问题(由材料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即是什么)
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
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即怎样,其实属于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联系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解决问题)
说明方法的意义(会怎么样)
3、对照(对比)式
概念:
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
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
此写作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
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练习:
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
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
好!
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
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
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
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
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
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4、教师举范例
并列式结构范例(04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
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
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
20
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
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
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
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
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
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
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
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
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
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
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
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
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
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
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
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
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作文评分:60分
专家点评:本文标准立意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三个
角度议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
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好地运用材料说明观点。
五、课堂作文训练
练习1:看下面材料,请联系实际,自拟
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以上。
材料:一位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
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
了吗?”
练习2:结合两材料,提炼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以上。
材料一:在一个美丽的乡村,有一个30来岁的乞丐,长得很结实。他每天端着
一个饭碗到别人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
有人看中了他的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之以若干工钱。岂料,该乞
丐竟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外,在某居民新村每天傍晚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捡垃圾。老人驼背,这使
得他原本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他每次从垃圾箱里拾垃圾都仿佛是在进行一
场战斗。为了拾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
21
不足以够到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老人每次
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会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
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的高兴。
材料二:一个人说: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
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唏嘘。
另一个人说:是呀,同样是贫穷,有的人会贫困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难怪
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摘自《中国石化报》
提示写作要求
1、议论文在布局方面的要求:
(1)严谨完整
条理分明
层次清楚
通体匀称。
(2)不论是段落层次,还是论据安排,也不
论是开头结尾,还是过渡照应,都要紧
扣论点展开。
2、具体要求:
(1)有引人注目的开头(引论),有论据丰富、论证精巧的主体(本论),有
深刻有力的结尾(结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凤头、猪肚、豹尾”。
(2)各个部分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没有自相矛盾,顾此失彼的毛
病。
(3)主体部分设置的层次不可过多或过少,层次以两三层为好,也就是说要分
解出两三个分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的要求,进行合情合理的安排。
3、议论文“六步作文法”
一、由事件、材料入题50----100字
二、提出论点50字
三、分析事件材料100----200字
初步论证:反——正
四、展开论证(反面)
1、摆出观点50字
2、列举事例2—3个150字
3、分析总结50字
五、联系论证(正面)
1、提出观点50字
2、列举例证2—3个200字
3、分析总结
六、结论(正反)50—100字
核心论证段落的写法
22
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具备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议论文的训练可以非
常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感悟、思考、概念分析、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
生对所阅读文本的吸收效率,可以有效地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将来的社会
上也是应用最广泛、最实在的。同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思辩能力,
感情丰富,思维活跃,是系统训练议论文的最佳时机。但由于近几年高考考话题
作文,一些老师和学生片面理解了“文体不限”,将精力大量投入记叙文、编故
事及其他应用文形式的文体的训练,导致近两三年高考学生的议论文水平有不断
降低的趋势,学生因议论文薄弱而造成了较多学习、社交上的困难。因此,科学、
系统地进行议论文的训练是当务之急。而训练议论文,不能简单强调多写。从
段落入手,写好核心论证段落是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方法。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说理的实质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
它主要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而通常的议论文,也不是每一段都是用
来论证的,按段落的内容侧重大致可分为阐释性段落和论证性段落。阐释性段落
主要是提出或总结观点、阐释概念,一般用于总起段、过渡段、总结段等,这些
段落写法比较简单。论证性段落是展开论证推理的段落,是议论文形成说服力的
关键,按其地位来分,又可以分为一般性论证段落和核心论证段落。尤其是核心
论证段落,写法复杂多变,写好了,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
怎样写好核心论证段落呢?要从思想认识到:核心论证段落是集中、充
分展示自己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的地方,要力求在结构形式、论述深度、语言美
化等方面尽可能地完美,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首先要掌握核心论证段落的基本结构。
核心论证段落层次往往较多,但组合不必弄得太繁复,应追求中心清楚、
层次明晰。所以一般采取总分的结构。形成“主题句+支撑句”的形式。中心句
可以出现在段落的任一位置,但通常位于段首。支撑句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广
度来证明主题句。支撑句可以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组
合。
常规形式:
支撑句①
支撑句②
主题句支撑句③
支撑句④
支撑句⑤
……
23
需要说明的是主题句也可以根据需要用连续的两到三句表达,也可以在
段落的开头出现,然后在其他位置变换侧重点重现,从而强化论证。
如:
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
格。①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②可是面对足智多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嫉妒诸
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
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③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
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④
上面一段话就是一个典型的核心论证段落,采用了例证法。由四个句子
组成。“主题句”是第一句,二、三、四句是支撑句,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转折关
系,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是承接关系。整段话清晰明白,有理有据。
第二、要掌握常规的展开方式。
在掌握了基本的行文结构后,具体到每一段话如何展开,最好的方法就
是:以事例论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假设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引用分析、
类比分析,分说如下:
假设分析就是在写完事例论据之后用假设的方法来进行推理。例如,话
题《耐住寂寞》,举德国哲学家康德为例子:“康德是德国的闻名世界的大哲学
家。但他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小镇上,远离尘嚣,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吹捧,没有
参加过什么名流聚会,没有什么领导接见的风光,他在寂寞之中领悟、思考、探
索天地的哲理,路不断地在寂寞下延伸。如果他耐不住寂寞,把时间、精力都用
于出名和享受世俗的热闹上,他的一生可能会‘丰富’些,但是,他能成为德国
古典哲学的宗师吗?”
比较分析就是在写完事例论据之后引进比较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话题《关注细节》:“列文?虎克在关注细节中发现了细胞学说,齐白石
在关注细节中创造了闻名中外的画法,鲁迅在关注细节中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
新时代。相反,我们周围的一些人,对什么事都马马虎虎,对细节处毫不在意,
最后一事无成。两相比较,答案不是很明显吗?关注细节,收获精彩的人生;忽
视细节,空留无穷的遗憾。”
因果分析就是写完事例论据之后进行因果推导,得出结论。例如,话题
《爱心》:“《园丁之歌》中的那个陶力,当初是那么地贪玩顽皮,使每一个教
他的老师都感到头痛,叫苦不迭。但是,为什么他的班主任俞老师能够使他走上
正路,认真学习呢?原因是俞老师采取了适当的方法,使陶力有个适宜的成长环
境。俞老师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她对学生有一颗爱心。”因果推导事实上
是所有推理的根本。为加强论证的深度,还可以使用“因果链”的形式。例如:
“因为有了诚信,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和谐;关系更为和谐,就能大大
24
提高办事的效率;效率提高了,整个社会就能不断地进步。可见,诚信是社会进
步的明灯,是历史前进的灯塔。”
引用分析是写完事例论据之后在引用名言、诗句等,然后结合对名言、
诗句的阐释发挥和事例论据进行分析。例如,话题《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明代历史学家谈迁花费二十年心血,收集大量资料,历尽许多艰难,终于完成
了历史巨著《国榷》。但是刚完成时,被小偷给偷走了。世间没有比这更痛苦残
忍的了。面对此打击,谈迁在痛苦中毅然决定:重写《国榷》!又一个二十年过
去了,一部更高水平的《国榷》展现在世人面前。读书至此,我想到了普希金的
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和哭泣;在不幸的日子里,不要着急,相
信吧,愉快的一天正在等待着你!‘我们要从过去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要让过
去成为负担,换句话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类比分析就是使用类比的方法,在话题之外引入一个类比物,通过对二
者相似点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例如论述“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
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遍淡洌,第二遍沉香,为什
么第三遍才最爽口宜人?因为前两遍冲去了茶叶上的蜡质和灰尘,第三遍才泡出
了茶叶的真醇之味。我们探知也是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越过感情布下的迷
雾,抛过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领悟认知的真谛。”
第三、运用基本的哲学思维。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一切知识的提炼、概括。要哲
学观点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
点。这些基本思想派生出一些子目,如: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
对立与统一、外因与内因、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主观与客观等。
如论述“近墨者未必黑”:我们知道,事物的变化是外因和内因共同起
作用的结果,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
用。所谓“近墨者黑”,正是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内因而过分突出外因。屈原身为
楚国大夫时,整个官场腐化堕落,私己而误国,周遭一片墨黑。唯独屈原忠心耿
耿,众人皆醉而他独醒,即使被小人陷害也不改其救国之志。宁可“赴常流葬乎
江鱼腹中”,也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包拯坐镇开封府时,权贵大臣贪
污受贿成风,皇亲国戚徇私枉法为盛。而包拯却独保清廉,铁面无私。可见,近
墨者变黑与否,关键还在于近墨者本人,在于他的人格、意志、判断力等。近墨
者中的很大一部分,能“出污泥而不染”,自始至终不被周围不良事物左右。
上面这一段就是综合运用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和全面看问题的哲学思想
来分析。说服力强。运用哲学思维论述要注意的问题是:一要注重运用其思想,
不必大段引述理论,弄得枯燥繁琐,二要与所讲问题非常贴切,不能生搬硬套。
第四、掌握常见营造文采的方法。
25
使议论文富有文采并不难,关键是要具有这种意识,主动积极地营造文
采,通过不断地训练使文采成为核心论证段落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形式和内容两
张皮。议论文文采的本质是形象化地表达思想。最常用的方法是:多用熟语;整
散结合;多用修辞;多用复句。单独每一项都不难,但要与内容妙合无垠则需要
长期训练。请看以下典型例子:
例文1:一条河,只有不断吸收身边小溪馈赠的流水,才能惊涛澎湃,
奔腾不息。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俗话说:人无完人。那么要填补自己的空
缺,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采纳别人的意见。在顺境中,善听可以使
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逆境中,善听可使你鼓起奋进的勇气。善听是一座虹桥,
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善听是一扇窗户,会让你发现新的洞天。
这段话先用河流比喻,再设问引到谈论人,然后通过引用并阐释得出主
题句。再运用对偶分“顺境”“逆境”两种情况论述善听的作用,最后用对偶和
比喻进一步阐述。整体思路非常清晰,在思维步步推进中展示文采,显得非常自
然。
例文2:那么,何时容易坠马?恐怕就在那飘然的一瞬。不信你看,骑
者在马踏着艰难的小步,步上坎坷不平的山岗,或扬起四蹄,飞跃险滩急流时,
总是瞪着惊恐的眼睛,勒紧缰绳,夹紧马肚,可谓“驰马忧坠”矣。而当马缓步
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飘飘然忘于思坠之时,可悲的坠马却常
常由此发生。历史上,闯王李自成便是一例。这位曾破千官、斩百将,驰骋疆场
使明朝走向覆灭的赫赫英雄,最终溺于牛金星的谗言之中,败于吴三桂的刀剑之
下。我想,这无不与金銮殿上的琉璃金瓦、三足宝鼎上的紫烟有关。
这段文字文采与推理结合得十分紧密。一系列的四字结构和对称句,将
大家都很熟悉的李自成的史实充分形象化、现场化,令读者耳目一新。展示文采
的功力极其老到。
第五、要确立训练的常规模式,稳重求变,不断提高。我在议论文教学
中尝试每周给学生三个话题,就每个话题写一个议论的核心论证段落,要求必须
具备:
(1)明确的中心;(2)清晰的思路;(3)以下几点中的任意一点或几
点:A.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比拟、顶针等任意一种或几种修
辞手法
B.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申论证、反证法中的任意一
种C.运用一种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论
D.并列、递进、因果、转折、选择、假设、条件等复句中的任意一种或
几种。(4)100字以上。
实践证明,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思路、语言都有很大的进步,
对议论文的畏惧心理大为减轻,基本都能写出言之成理、有物有序的文章。
26
核心论证段落练到位了,写作完整的议论文就非常简单。笔者近两年中,
坚持按下述方法训练议论文:给出一个话题,由学生完成审题、选材、列提纲三
个步骤,然后按上述要求完成一个核心论证段落。整个过程控制在15——20分
钟。学生感觉压力小、兴趣浓,常常有灵感的火花闪现。这样做用时较少而收获
很大。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2:0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6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