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的原文翻译与赏析
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
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王安石《梅花》的
原文翻译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
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一】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
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
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
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
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
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
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
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
“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
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
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
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
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赏析二】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
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
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
“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
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
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
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
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
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
“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
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
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
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
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
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
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
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赏析三】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现为江西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
于舒、荆,死后谥为文,又称王荆公或王文公。他的诗词瘦硬雄直,
散文说理逻辑严密,行文峭菝凌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
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为其千古绝唱。
王安石这首小诗,写于退隐江宁后。貌似赞美梅花“凌寒独自开”
之高贵品德和顽强生命力,实则以诗喻人。
当时的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被人排挤,内心孤独不堪,处境
艰难,与梅相似。诗人以墙角梅自喻,虽偏居一隅,但不自卑自弃,
依然散发清香,品性坚强高洁。从中也可看出诗人身虽留连山水田园,
心却未能忘怀政治。
这支墙角梅,脱胎于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山园小梅,又以梅雪之异推陈出新。梅白如雪,却因有暗香而别雪、
胜雪。整首诗观察细致,遣辞朴素自然,无丝毫雕琢痕迹,意境清新,
意味深远。
【赏析四】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
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
出之。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
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
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
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
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
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
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
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
享受。
【赏析五】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
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
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
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
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
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
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
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
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
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
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
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
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
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
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
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
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
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
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
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
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
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
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
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1:4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