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ce是什么元素

更新时间:2022-11-12 01:01:10 阅读: 评论:0

全国百强初中2019-卫道者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波鲁鲁)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

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钛属于金属元素B.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钛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2D.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

2、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明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某同学从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获得相关信息,你

认为正确的是

A.②①属于同一种原子B.①②属于同一元素

C.①③表示的都是原子D.②③表示质子数相同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铝B.氢氧化钠C.金刚石D.C60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①abd均表示离子②ab是同种元素③ce化学性质相似④d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处于相对稳定的

状态⑤e容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6、如图为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③和④

7、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是金属元素

B.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

C.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图中n的值为4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211.6710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

9、能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过氧化氢分子B.氧分子C.氢分子D.氢原子

10、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症。已知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铁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原子的质量是55.85g

B.铁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C.铁离子的核外有24个电子

D.x=2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

子是________。

2、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镁离子______;

(2)两个铁原子______。

3、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

(2)1869年,______(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A.张青莲B.门捷列夫C.拉瓦锡

(3)12号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

元素。

(4)第三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______。

5、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____。

(2)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___________。

(3)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_____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X千克,若某原子的质量为Y千克,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写出计算表达式)。

2、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原子的质量为3.986×10-26kg,计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列式计算)

3、计算:

(1)一个镁原子和两个钠原子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______。

(3)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们的阳离子Xm+与元素Y的阴离子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核

电荷数为______。

4、(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实验结束后收集到10克氧气,标准大气压下相

当于多少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ρ=1.4g/L

氧气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并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

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kg;若该

原子的核外有n个电子,则核内有_______个中子。

5、已知一个C-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kg,一个氩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kg,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p。请分别求出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用含a、b、p的式子表示)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

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的

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

变化。

(2)如图甲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

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乙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

A、B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中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丙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

上相同间隔滴有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

现象说明了_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

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填“高”“低”或“相

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由“金”字旁可知,钛属于金属元素,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2,C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D、钛原子核外四个电子层,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①②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但①与②核外电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原子。错误。

B、①②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元素。正确。

C、①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是原子,③质子数(19)>核外电子数(18),是阳离子。错误。

D、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所以②③质子数分别为17、19,不同。

故选B。

【点睛】

3、D

【详解】

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表示的是铝离子,b表示的是镁离子,c表示的是铝原子,d表示的是氯离子,e表示的是镓原子,

故表示离子的是abd,a和b是不同种元素,c和e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d是氯离

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最外层为8个电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e最外层为3个电子小于4个,易

失去电子,31号是镓元素,偏旁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选D。

5、C

【详解】

A、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A错误;

B、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选项B错误;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选项C正

确;

D、水银是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是利用了汞原子的间隔

受热变大,汞原子本身的体积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但第一层就是最外层的,

2个电子就是相对稳定结构。图中①③都是相对稳定结构。

综上所述:选择B。

7、B

【详解】

A、硒元素中文名称中偏旁“石”表示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故B

正确;

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文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

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故C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281834n,得n=6,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选项表

述不正确;

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花香分子运动到了鼻腔中,此选项表述正确;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此选项表述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分子构成

相同,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9、A

【详解】

A、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则保持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故选项

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不正确;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氢分子,故选项不正确;

D、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不是氢原子,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

A、元素信息图中正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铁原子的质量是55.85,选

项错误;

B、由图可知,铁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选项错误;

C、铁离子是1个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则1个铁离子核外有23个电子,选项错误;

D、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26−2−8−14=2,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

(1)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②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2)水分子原子

【解析】

(1)

由图可知,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②中水分子变

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②中水分子变

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2)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填:水分子;原子。

2、

(1)2Mg2+

(2)2Fe

【解析】

(1)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

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2)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故两个铁原子表示为2Fe。

3、氯离子和钠离子原子

【详解】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或Na+和Cl-)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

(1)A

(2)B

(3)12非金属

(4)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依次排列(合理即可)

【解析】

(1)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A。

(2)

A.张青莲为测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C.拉瓦锡测定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则12号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2,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的元素是氯元素,属

于非金属元素;

(4)

由图可知,第三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依次排列。

5、

(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很小

【解析】

(1)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被人闻到,故填:分子是不断运

动的。

(2)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占据分子之间

的间隔,使混合体积变小,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3)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填:分子很小。

三、计算题

1、

12Y

X

【详解】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

11

12

1212

YY

X

X





该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的质量

2、24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6

26

3.98610

24

1

1.99310

12

kg

kg



【详解】

见答案。

3、

(1)12:23

(2)AB/12kg

12

AB

kg

(3)a-m-n

【分析】

(1)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一个镁原子和两个钠原子的质量之比为

24:(2×23)=12:23;

(2)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设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x,则有

B

1

12

x

Akg

,x=

12

AB

kg;

(3)

由于X的核电荷数为a,Xm+的是失去m个电子才变成离子的,所以电子数为a-m,Yn-的电子数也是a-

m,但是Yn-得到n个电子才是a-m的,所以元素Y的核电荷数数是:a-m-n。

4、(1)解:

10g

V=7.1L

1.4g/L

氧气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所以:

V=V21%33.8L

空气氧气

答:标准大气压下相当于分离33.8L空气所收集到的氧气;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酸钾

加热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2)

Ma

kg

12

;M﹣n

【详解】

(1)见答案;

(2)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

akg

12

=

Ma

kg

12

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中子数为M﹣n。

5、氩的相对原子质量=

bkg12b

1

a

akg

12

一个铁原子的实际质量=

1ap

pakg=kg

1212









【分析】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和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对比滤纸条由试

管口向试管底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析】

分子质量小、体积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这是分子的三种特性,可以通过实验来验

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实验一、实验二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基础之上验证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三通过糖的溶解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详解】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

(1)甲同学实验蒸馏水中滴入5~6滴酚酞试液,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图甲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氨水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

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

中的氨气进入A,不能进入B,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几分钟后观察会发现,A中溶液变红,B中溶

液不变色,B烧杯起到对比的作用;

实验二:如图丙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同间隔滴有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

的棉花,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试管中看到滤纸条由试管口向试管底依次

变红的现象,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三: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

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同时还可以说明分

子在不断地运动。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1:0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怎么判断闰年
下一篇:序号1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