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对联知识

更新时间:2023-01-24 20:39:46 阅读: 评论:0

进入初中半年的感受-相反的成语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优秀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的定义

对联也叫楹联、楹贴、对子,由于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所以大家都有直

观的基本认识,但要是谈到对它的全面而理性的把握,其情形就因人而异了。它其实是一门

内容较为丰富而细密的学问,真正要弄通,还是要付出大量劳动的。

《现代汉语词典》给“对联”的解释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

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这一定义显然是有缺陷的。首先,对联和它的载体没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可以出

现在任何可能的物体上,例如瓷器、石器、铜器、电脑上;甚至它可以不依赖物体而存在,

例如你口头上说出个上联,他对出个下联,并没有经过记录,也必须说已经产生了一副对联。

其次,修辞学上关于“对偶”的规定是相对宽松的,尤其没有字音的讲究;而对联

的要求则是“对仗”,其内容比“对偶”丰富而严格。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

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个“对偶语句”,但它却并不能算是

对联。

《汉语大词典》给“对联”的解释是:“互相对偶的文句。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一

般张贴、悬挂或镌刻在门、厅堂及柱子上。讲究对仗工整贴切,上句末字声调必仄,下句末

字声调必平。根据位置与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春联等。也称‘对’、

‘联’、‘对句’、‘对子’。”

这一介绍也是有缺陷的。一些失误和《现代汉语词典》中出现的一样。介绍了对联

尾字的声调讲究而不介绍对联用字的其它声调讲究,就显得挂一漏万。“楹联”在今天已经

成了“对联”的同义词,其地位不能和“门联”等同。例如“中国楹联学会”,其工作范围

并不限于“柱子上的对联”,而是包括一切对联。

笔者斟酌情况,拟给“对联”下一个新的定义:

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

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它形成于中古,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明清时期臻于全

盛。文人们大都参与对联的创作,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也有其创作理论和技巧的研究工

作,是一种完全可以和诗、词、赋、文并列的文学样式。在今天,由于对联尚有其独特的社

会需求(例如春联、挽联、贺联、厅堂联、商业用联等),反而比其它的文学样式更有市场。

对联的结构是固定的,无论其长短,都由上联和下联两个部分组成,上下两联的字

数要完全一致。

对联讲究“对仗”。对仗的讲究是从律诗中移植发展出来的。有关对联中对仗的具

体要求,下文都会讲到。

对联的基本特点

1.字音的要求

最早的对联,可能对字音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受律诗对仗

的影响,也形成了关于对联字音方面的一些具体要求。所谓字音要求,只是关于字的声调的

平仄类别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平仄”问题作些介绍。

字音的平仄

汉字的读音有声调的类别。汉代以后,出于对文字作品诵读的音律美感的追求,人

们开始重视对汉字读音声调的分类,也开始重视对诗文作品中字音声调的调配。

在汉字中,有一类字的声调是平稳而没有升降变化的,这种字被叫作“平声字”。

还有一些字的声调有起伏变化或发音短促等特点,可以根据其情形再分为几个小的类别。由

于这些小类的字的发音具有“非平声”的特点,就将所有非平声的字归为一个与“平声”相

对立的类别,叫作“仄声字”。有规则地调配使用平声字和仄声字,可以获得诵读的音律美

感效果。

古代的汉字被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小类,凡平声读法的字归平声类,

其上声、去声、入声三类字都归仄声类。每个汉字在古代时是什么声调,最终要凭专门的“韵

书”来确定。

在今天的普通话中,许多汉字的声调类别与古代不同了。尤其是古代的入声字,是

一种发音短促的字,在普通话中已经改变了它们的音值,发音已经不再短促了。它们的声调

有的成了平声,有的成了上声,有的成了去声。这种情况叫作“入派三声”,就是说古代的

入声字类别消失,这一类别的字分别归入了原来的平声、上声、去声三个类别中了。另外一

个情况就是普通话的平声字有“阳平”和“阴平”两个类别,而古代的平声字只是一个类别。

在今天的汉语方言中,有的地方还完整保留了原来的入声字的读音类别,有的方言

中则只是能体现出原来的入声字的读音痕迹。

如此一来,汉字的“四声”就有了两个系统。一个是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

入声;一个是今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论其平仄,古四声是“平声”字归平声类,

其“上声、去声、入声”字归仄声类;今四声是“阴平、阳平”归平声类,其“上声、去声”

字归仄声类。

《太平广记》卷247《诙谐》三记载了出自《谈薮》的一段文字:

重公尝谒高祖,问曰:“天子闻在外有四声,何者为是?”重公应声答曰:“天保

寺刹。”出逢刘孝绰,说以为能。绰曰:“何如道‘天子万福’?”

《梁书·沈约传》也有一段类似的文字:

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按照古四声的标准,“天保寺刹”、“天子万福”、“天子圣哲”的声调正好都是

“平上去入”,“刹”和“福”、“哲”都是入声字。“天子圣哲”有助于人们体会古四声

的面貌。

有人用“猪油炒菜”、“希奇古怪”、“三国演义”等字样来作为今四声的代表字,

也能收到和“天子万福”类似的举例效果。

在对联的创作中,古音的标准和今音的标准都可以使用。如果选用的是古音的标准,

就要按照古四声的读音规定用字。如果选用的是今音的标准,就要按照今四声的读音规定用

字。在同一副对联中,不可以混用古四声和今四声两套标准。

入声字歌诀

由于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经解体而归入了其它的调类,所以母语是普通话的人辨别

入声字就比较困难,而阅读和写作格律诗词和对联却都是需要能够辨别入声字的。为此,笔

者编制了两则《入声字歌诀》,可以帮助人们记住一些入声字,找找入声字的感觉:

(一)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

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

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

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

(二)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

啜冽雪,齧菽粒,历代北,踏石砾。

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

馘魅傑,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

力搏毕,贼殪斃,得匹駃,值百镒。

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

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这两则歌诀中所有的字都是入声字。另外,根据汉字的规律,与这些字声符相同的

字也是入声,所以读者可以类推而知道更多的入声字。当然,要鉴别所有的入声字,最终要

依赖字典来确定。

字音的三点一般要求

对于对联的字音,有下列三点要求:第一,上联尾字用仄声字,下联尾字用平声字。

第二,字音的平仄,一般两两交替使用,在次序为一、三、五的位置上可以随便。第三,上

下联偶数对应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例如:

说文解字,研神理而设教;

琢凤雕龙,缘道心以敷章。

这副对联题咏的是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上联体现其语言文字学的特色,下联体

现其文学的特色。用上述关于对联字音的第一点要求来检核,可以发现:上联尾字“教”是

仄声,下联尾字“章”是平声。

晋地花开,善美品行为世范;

中华栋起,精深学问作人师。

这副对联是为晋中师范学院题写的,首尾嵌入了“晋中师范”四字。其平仄的模式

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用上述关于对联字音的第

二点要求来检核,可以发现它符合平仄“两两交替使用”的规定。由于次序为一、三、五的

位置上字音平仄可以随便,所以“品”字位当平而仄。“学”是入声字,本来就是仄声。

文源三晋,永沐人文辉舜地;

化泽八埏,长流圣化灿尧天。

这副对联是为网易“三晋文化交流”博客圈子成立两周年的庆祝活动题写的,联中

散嵌了“三晋文化”四字。史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都在山西境内,所以用“舜地”、“尧

天”来代指山西。联中让“文”与“化”在句首和句中两次相对,强调了这个博客圈子的“文

化”主题。“源”与“泽”、“沐”与“流”都是带“水”旁的字,“辉”与“灿”是带“火”

旁的字,也是一种刻意的安排。这副对联的平仄模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由于一、三、五的位置上字音平仄可以随便,所以“三”字当仄

而平,“八”是入声字,属于当平而仄。“泽”是入声字,本来就是仄声。拿上下联二、四、

六位置上的字对照,可以发现其平仄都是相反的,上联是仄声,下联就是平声;上联是平声,

下联就是仄声。

2.词性与词义的要求

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其词性要求相同。例如:

豪语刘邦分大小,

鸿文宋玉判雌雄。

这副对联的内容是对“风”进行题咏。刘邦作过《大风歌》,其中有“大风起兮云

飞扬”的句子。宋玉作过《风赋》,其中说风有“雄风”与“雌风”的区别。“豪”与“鸿”

都是形容词,“语”与“文”都是名词,“刘邦”与“宋玉”都是名词,“分”与“判”都

是动词,“大小”与“雌雄”都是形容词的组合。

三碗武夫降猛虎,

千杯文士赋佳音。

这副对联的内容是对“酒”进行题咏。“三”与“千”都是数词,“碗”与“杯”

都是量词,“武夫”与“文士”都是名词,“降”与“赋”都是动词,“猛”与“佳”都是

形容词,“虎”与“音”都是名词。

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其词义的范畴要求相类。例如:

夏季微风天爽快,

秋时细雨地精神。

这副对联是给朋友“夏季微风”作的嵌名联。联中“秋时”对“夏季”,“细雨”

对“微风”,“天”对“地”,“精神”对“爽快”,它们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其词义范畴

都属于同一小的类别。

北塞高山藏雾豹,

南溟深壑潜云龙。

这副对联是从《三国演义》的《大雾垂江赋》中集字而成。“南”对“北”,“溟”

对“塞”,“深”对“高”,“壑”对“山”,“潜”对“藏”,“云”对“雾”,“龙”

对“豹”,都体现着其词义范畴都属于同一小的类别。

3.语法结构的要求

上下联对应部分的语句成份内部的语法关系要求一致。例如:

修身治学心须静,

待世交人品欲贤。

“修身治学”是“动宾+动宾”,“待世交人”也是“动宾+动宾”。“心须静”

是“主语+状语+谓语”,“品欲贤”也是“主语+状语+谓语”。“修身治学”是“心须

静”的状语,“待世交人”也是“品欲贤”的状语。

存善常来无量地,

去邪总拜有缘堂。

这副对联是为娄烦的一座庙宇作的,盖庙的人叫刘存堂。“存善”是动宾关系,“去

邪”也是动宾关系。“常来”是状动关系,“总拜”也是状动关系。“无量地”是偏正关系,

“有缘堂”也是偏正关系。“常来无量地”是动宾关系,“总拜有缘堂”也是动宾关系。“存

善”是“常来无量地”的状语,“去邪”也是“总拜有缘堂”的状语。

在对联的这些要求中,最后的这条要求是最为严格的。如果创作出的对联存在着上

下联内部的语法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应该算是比较严重的瑕疵。

二、写作对联的预备练习的书:《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见百度)

前人编辑了许多入门的训练读物,供初学者观摩体会对联的具体要求。例如《声律

启蒙》中的“一东”部分: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

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

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

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

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

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

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再例如《声律启蒙》中的“六鱼”部分: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

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胥靡困

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

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共服宣

尼休假盖;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KUAI)对郊墟。犀角带,象牙

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

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再例如《声律启蒙》中的“八齐”部分:

岩对岫(XIU),涧对溪,远岸对危堤。鹤长对凫短,水雁对山鸡。星拱北,月流

西,汉露对汤霓。桃林牛已放,虞坂马长嘶。叔侄去官闻广受,弟兄让国有夷齐。三月春浓,

芍药丛中蝴蝶舞;五更天晓,海棠枝上子规啼。

云对雨,水对泥,白璧对玄圭。献瓜对投李,禁鼓对征鼙。徐稚榻,鲁班梯,凤翥

对鸾栖。有官清似水,无客醉如泥。截发惟闻陶侃母,断机只有乐羊妻。秋望佳人,目送楼

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熊对虎,象对犀,霹雳对虹霓。杜鹃对孔雀,桂岭对梅溪。萧史凤,宋宗鸡,远近

对高低。水寒鱼不跃,林茂鸟频栖。杨柳和烟彭泽县,桃花流水武陵溪。公子追欢,闲骤玉

骢游绮陌;佳人倦绣,闷欹珊枕掩香闺。

认真阅读体会这类型的材料,就能积累起关于对联的感性认识,逐渐地就会无师自

通,提高鉴赏能力。

三、对联的写作练习

——按命题要求造句

“雅、儒”七唱,算是示范:

——||——|

雅人共赏联都句,

||——||—

儒士同玩国粹联。

大雅沉沦文路阻,

硕儒坎坷学风颓。

风流雅士吟花月,

渊博儒生论古今。

喜闻大雅清新句,

厌睹酸儒造作诗。

举止多文雅沉静,

言谈尽硕儒大方。

网上聊天欣雅趣,

屏前炼句喜儒风。

国粹骈文逢大雅,

联都偶句遇鸿儒。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0:3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经营分析
下一篇:投资计划书
标签:对联知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