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翠鸟课文

更新时间:2023-01-24 20:30:23 阅读: 评论:0

高中辅导班招生简章-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燕麦片的吃法)

1/10

《翠鸟》说课稿

《翠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翠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

物、植物,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这篇文章共五个自然段,通过对翠鸟美丽的

羽毛、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机敏特点的描写,最后归纳到对翠鸟的喜爱,进而

升华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

段感受作者的语言美,让学生受到爱鸟情感的陶冶。

难点:抓住动物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有顺序的描写。

二、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

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1、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翠鸟,对翠鸟的知识了解甚少,在一开始就让学生

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10

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了学生学习

课外知识的能力。

2、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翠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

方式去欣赏《翠鸟》的美文,读后六人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

这样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养成看到课题思考内容的学习方法;二是制造悬

念,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读书明确了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

力,起到了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3、出示翠鸟图片,让学生看图口述翠鸟的外形。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进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读读、议议、划划、联系上下文、实物,重点理解"鲜艳"、"小巧玲珑

".还努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自由读,默读,男女合读,齐读)这样的设计,为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让

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读文、交流,在交流中产生一种成就感。

5、在了解翠鸟的外形之后,我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拿出画笔,把老

师事先发给学生的翠鸟轮廓图涂上美丽的颜色,要求是必须按课文中的描写顺序

和特点进行涂色。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翠鸟的外形,加深了对课文的

理解,巩固了课文内容,更能激起学生对翠鸟的喜爱;另一方面使学生更牢固的

掌握作者的这种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一定顺序运用准确的语言把事物写具体的写

作方法。

6、课外拓展。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样美丽的鸟儿,老师真想捉一只回家可以吗?"对学

生进行德育教育。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小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增强

环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7、课外提升。

3/10

读说结合,让学生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的写作方

法,说说你心中喜欢的小动物。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这种写法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

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的准备。

四、说流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小动物?

2、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翠鸟。(师板书课题,强

调注意事项:"翠"是平舌音,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让我们一

起跟它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师介绍翠鸟,生交流有关翠鸟的资料。

3、质疑:看着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课堂展示,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小组交流读书收获。

3、翠鸟图片,师:仔细观察,口述翠鸟的外形!

4、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翠鸟?按照什么

顺序?(用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的顺序来回答)各部分有什么特

点?抓住哪些关键词来写?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5、生合读(男生读总起句,女生读分句)

6、学们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拿出彩笔,把老师事先发给大家的翠鸟轮廓

图涂上美丽的颜色,一定要按课文描写的顺序给翠鸟涂色。

7、展示作品,相互评议。

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2、设问,升华主题:翠鸟这样美,老师真想捉一只来饲养,这样想对吗?

为什么?

3、我们也学着作者的这种写法,试着说说你们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翠鸟》说课稿2

4/1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

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所以本课以摒

弃琐碎的分析讲解,引领孩子入情入趣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

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这种活泼的

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培养语文情趣,让学生真正懂得文章的“情”在哪里,

“趣”在何处。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翠鸟》是六年制第六册第四单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

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本文作者重点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表达

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编排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

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

识。

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清脆、疾飞、

锐利”等词的意思。

2、自主学习、潜心会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

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3、静心涵咏,读中悟情,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野

生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

以上目标着力反映了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也注重了文本的

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写翠鸟外形特点和对捉鱼的动作描写。难点是以以便翠

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5/10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孩子纯真而富有爱心,特别喜欢小动物,可以预见对学习本文将

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活泼好动,精神不易集中,对单纯的解读文本有一定

困难,故教学设计一定要注意直观与趣味性。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本课顺应学生心理,创设情境,建立课文的内

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激发学生情感。如,通过播放翠鸟捉鱼的教学录像,

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直观感受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

调动学习积极性,这样能比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当学生感

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

2、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面,在整堂课中,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的始

终,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师生赛读、引读、评读等,让

学生在读中进入课文意境,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积累语

言。

此外,还采用了游戏激趣等方法。

四、说学法

1、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根据

课文内容疑问难,读活课文。

2、训练观察方法学习抓住事物人特点进行观察,以画促悟,培养学生按

顺序观察的能力

3、掌握读段方法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学生要学会读懂一个自

然段,在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五、说教学过程

6/10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安排两课时来组织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初读

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并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深

受翠鸟的可爱,体会独特的表达方法。

(一)、赏图激趣,引出课题,探究“翠”之所在。

教学伊始,展示一组翠鸟的图片,那斑斓的色彩,那俏丽的体态,如一块

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这一“翠”字做探究点,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翠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弄懂这个字的意思的?”学生可能会回答是通过看图弄懂的,也可能是

通过读课文弄懂的,或者是通过问别人弄懂的,无论作何回答,我都会加以肯定,

让学生懂得这些就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好办法。

(二)、熟读文本,感受鸟美、文美。

1、录音范读:

本班学生朗读水平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课文有困难,故我决

定利用录音范读,降低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同时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并让学生

先从听觉上感受文章的美。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对自读课文这个学习

任务,自主学习是可行的,教师起的是帮导的作用。

3、细读课文,感悟鸟美、文美。

自学生字后,我进一步鼓励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读上两三遍,边读边想:

你读懂了什么?并在有深刻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

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心智在灵动的文字与美丽的情感中恣意徜

徉。然后,我安排四人小组进行学后交流,让学生学会从他人处获取知识与经验,

同时也起到帮助学困生读懂课文的作用。

在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引导学生寻找支持自己意见的依据,并引入到

相应的段落或句子,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环节,我准备了可灵活切换的课件,

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句,深入感受鸟之美、文

之美。

7/10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时,

我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个

性充分张扬。

(三)、竞读、展示读。

我组织学生开展竞读或展示读活动,在进一步品读课文的同时,培养学生

敢于展示自我、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快乐的品质。

(四)、角色体会,培养爱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学生扮演翠鸟,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对翠鸟们进行采访。我设计了下面的采

访问题:

(1)、翠鸟们,你们长得真漂亮啊,能否自我介绍啊?

(2)、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叼鱼的'?

(3)、你们还想向我介绍些什么呢?

(4)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吗?

前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

体会,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改述课文的能力。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说说课本中没讲到

的,自己懂得的有关翠鸟的知识,让学生感受课外学习与积累带来的好处。

第四个问题通过学生与鸟换位的思考,让学生以翠鸟的视角审视现状中人

和动物的关系,内化地衍生出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和感情。

(五)、换位研讨,领会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十分鲜明,但对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写作方法是

十分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采取与学生换位的办法,把学生推到自主研究的地位。

我设计了这样的请求:我要写一篇介绍鹦鹉的文章投到报社发表,我的文

章该怎么写才写得生动吸引人呢?请大家一翠鸟为例帮帮我好吗?

(六)、拓展探究,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

8/10

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生活处处皆语文。所以,

在学完本课后,我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文本中走出去,到更广袤的课外领域。设计

下面的作业。

作业:

1、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2、回家留心观察一种小动物,把你对它的认识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翠鸟》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三课《翠鸟》。

(二)教材分析:《翠鸟》是第六册第四组课文的首篇精读课文,课文先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翠鸟的羽毛、外形及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再写我在老渔

翁的启发下,体会到喜欢翠鸟应当把它当成朋友,打消了捉翠鸟的念头,表达了

对翠鸟喜爱的思想感情。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及活动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小结学法,学生自读,交流明理。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1、感受翠鸟的美;

2、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沟通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体会用词的准确

与生动。

9/10

二、说教学理念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展开对话的过程。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策略与学法

根据上述理念,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本节课采

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法和引导探究法进行教学。

一是通过图画创设情景,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情景与文本,与同学、老师展

开对话,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是关注学法指导,着重指导朗读第一段,渗透学法,引导学生按照一定

的方法精读探究全作交流,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是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读

首先,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翠鸟图,让学生说一

说翠鸟的外形,感受翠鸟的外形美。然后图文对照,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

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比较,体会文中的一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最后,指

导朗读,练习背诵,小结学法。(本教学环节通过图画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

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加深感悟理解;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注重过程指

导和方法指导,既渗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导,又体现了本课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

法指导,为下面的自读作好铺垫。)

(二)自读

1、学习2–3自然段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读2–3自然段,老师相机引

导学习佳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写鱼儿,苇秆,

水波的作用。然后朗读2–3自然段。

(本教学环节通过学法迁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

方法的基础上,采取个体阅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

充分地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0/10

2、学习4–5自然段学生默读4–5自然段的内容,根据老师的提示讨论,

交流。如:老渔翁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的脸上有些发红?这篇课文表达

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环节着重体现让学生在自主的读和思活动以及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三)诵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本环节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读书热情,体现学习内容的整体回归和情感价

值观的整体提升。)

(四)作业

1、必做题:选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选做题: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

荡漾。”用彩色笔在图画本上画一幅画。

(作业的设置既兼顾全体也关注个体。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并通过引导学

生向课外拓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

质。)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0:3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2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数的认识
标签:翠鸟课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