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板书设计
这是不求甚解教案板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
们参考学习。
不求甚解教案板书设计第1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导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
可取?
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
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二、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
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
才能站住脚)
四、立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巩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
(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益处何在?
(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
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巩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
(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漏洞,使论证更为严密)
4、“攻取阵地”(破)难还是“守住阵地”(立)难?谈谈巩固阵地需
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
全面思考,弥补逻辑漏洞(不留活力死角)
五、思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
变化。说说其中原因。
第一段“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理由”——语气委婉、
态度暧昧
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语气肯定、
态度鲜明
(先婉转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触,更容易被读者接
受)
2、揣摩第八段,作者的愿望似乎是“求甚解”,岂不是与前文“不求甚
解”自相矛盾?说说作者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究竟如何?
(以“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
3、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如:作者先:---------------再:------------进一步分几点讨论了:-
-------分别举了:---------------的例子。最后:-----------------
不求甚解教案板书设计第2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的运用。
2、了解论证的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
能力方法目标:
1、运用例证法,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2、用文章作者的观点来解释、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世界
观目标:联系文章中的观点,反思自己对读书的方法和认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思考: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2、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作者对“不求甚
解”持什么态度?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
“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二)讨论明白: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对任何事情都是不好的。对“不求甚解”持
否定态度。
2、作者认为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对“不求甚解”持肯定态度。他认为
不求甚解有两层意义:一是指要虚心,不要以为书一读就懂,另一层含义是“读书
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确立这两层含义的依据是陶渊明《五柳
先生》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两句话的全面理解,理
清其相互联系。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罗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
“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不求甚解要了解文章的意思,而马
马虎虎却对文章的意思不通。
(三)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
1、作者全面否定了一般人的对于“不求甚解”的观点吗?没有,作者是
说“一般人”的观点不尽然。也就是说不完全对。
2、为什么说“不尽然”,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的什么特点?举例证明不尽
然对。表明文章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科学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人们有求甚解的
精神,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又需要人
们“不求甚解”比如,我们应该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要学会包容,所谓“严于律
己,宽以待人”就是这个意思。另外,本文中所说的,我们读书,应该采取的就
是“不求甚解”的方法。
3、文章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第一部分:首先摆出一般人不太正确
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解释“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第
三部分:“活读书”的必要性和怎么样“活读书”。
4、从本文题目来看,“不求甚解“不能表明作者的态度,请你为本文的
标题加上合适的词语或者短语,使作者的意思或情感更加明白。如《不求甚解新
解》《不求甚解辨》《不求甚解正义》等或者是《正确理解不求甚解》
5、《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
易,所以只说“不求甚解”,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可
以把握本意,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
(四)拓展:辩论甲方:“不求甚解就是囫囵吞枣,该贬”乙方:
“不求甚解”就是不拘泥于局部而是着眼整体,该扬。
(五)、你觉得对待问题一般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对待重大问题,关键性问题要求甚解,一技微末节的事则不必认真,特别
是在与人交往上。
小结:(六)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是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
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
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
言同事实、谬论同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
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
论点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
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并不能由论据推出。
不求甚解教案板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文中论证方法的运用。
4、了解驳论方式。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
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
义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二、授新: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要前后贯通,了解
大意。
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
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
正含义有什么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
会意。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作为论据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论证。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
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三、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含义的论述,告诉我们既要养成好的读书习
惯,也要有谦虚的读书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课文中的要点问题。
2、预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20:2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9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