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夏日绝句人教部
编版
《夏日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
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
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
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
吟出这首诗。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
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整个诗的文字
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
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
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
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
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
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
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
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歌词“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这首诗写一个在院子里
荡秋千的少女看到一个翩翩少年走进来,满含娇羞的跑开,可是由于好奇,忍不
住又偷偷回头去看的一个小举动,出自居“婉约派之首”李清照的《点绛唇》。
据说这是她和丈夫初识时写的诗,
2.简介: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
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那
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属于婉约派的吗,同学一起读读。
二.初读诗歌:
1.齐读。对于同学们的朗读,我暂时不做评价,等大家理解诗歌后,你们自己看
看读得如何,自己来评价,再看看如何朗读。
2.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分红蓝两队比赛,看看哪一
边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对学习这首诗更有价值。
三.合作探究:
形式:红队出题蓝队回答,蓝队出题红队回答,答不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合作
完成。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
“人杰,鬼雄”读出对舍身取义英雄的赞美之情来。
2.诗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写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运用了
什么写作手法?
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逃到洛阳。南宋君臣苟安偷生,人民生活困苦。
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君臣苟且偷安的谴责之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怀。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五.即兴表演:
我们一起来创设一个情境,你们就是南宋统治者和诗人李清照
1.南宋统治者心里想什么,你能说几句吗?
2.诗人李清照会对南宋统治者说什么呢?
六.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
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
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
压倒须眉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诗歌。
七.拓展:同样是写项羽乌江自刎,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课外查资料理解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教学反思: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
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
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
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读者。
本节课:我采用打印好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帮忙解
决问题的方式学习。初读,感知诗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使学
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初步了解婉约派之首的李清照,但写的这首《夏日绝句》不是
婉约诗,引出同学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兴趣,一步步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
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从课前欣赏歌曲《心恋》→引出李清照和丈夫初
次相识的美好诗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引出李清照婉约派之首
的介绍→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夏日绝句》不是婉约诗→引出项羽和南宋的历
史资料→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本来是老师讲,结果有学
生懂历史事件的学生提出来),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孩子们能
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
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
学生点明她丈夫读这首诗不久因羞愧而死去,再回顾课开头提到的《点绛
唇》。从初识的美好,到读诗后羞愧的死去,更激励孩子们自己努力去做有正气、
有骨气、有气节的英雄,而不做贪生怕死鬼,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
过欣赏写项羽的其它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录像课也不例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
一份失落感,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录完完整的内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学生提问环节给的时间不够,没有展示孩子们更多精彩的提问。
2、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1古诗三首《绝句》
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其一《绝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
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
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有不少,你会背哪首?(学
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
作《绝句》。提起《绝句》,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今天我们学的是另一首《绝句》,师读: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初读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师领读古诗
3、生齐读古诗
4、学习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融燕鸳鸯泥融燕子鸳鸯
5、解词: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后,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
1、小组内互说诗意
2、交流总结诗意: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
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
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四、赏读古诗,品悟诗情
1、师: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体会这首诗的特色。
生自由读古诗
2、说说这首诗描写的哪个季节?写了哪些景物?
交流: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的这
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对仗工整。前二句的“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
“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
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
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
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
旖旎之感。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
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
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
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
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
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
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
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
3、你能给这首诗划分节奏吗?按划分的节奏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4、说说这首诗描写的画面,一边想象画面再读一读。
5、诗人的眼中春天的景物如此美好,他写这首诗是想表达一种什么
样的感情?让我们像诗人那样,带着对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春天的
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五、背诵古诗,积累内化
1、师:同学们能背诵下来了吗?自己先练练吧。
生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2、师:同学们,现在还有人给这首诗编了曲。让我们在歌声中记住
这首诗吧。
(播放古诗歌曲)生在歌声中加强记忆。
六、课堂小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希望同学们以
后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古诗,积累更多优美的古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绝句》。
2、抄写积累《绝句》。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5《绝句》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绝句》这首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特点。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诗中景物的声色、动静,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想象着画面来朗
读句子,有一定难度。
难点分析古诗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与平常说话认读的形式不同,理解上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
1、结合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解。
2、通过范读、图片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想象画面朗读古诗。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1、游戏导入——看图猜诗句。
2.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
介绍杜甫和《绝句》这一诗歌体裁。《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的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杜甫是唐代
著名诗人,他和李白一样有名,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而这首诗的题目《绝句》是
一种诗歌体裁,一首4句,一般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一首七言
绝句。
3.初读古诗。请大家看着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现在开始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古诗赏析
一、疏通重点字词
1、在这首诗中有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是黄鹂、白鹭。理解形声字。
2、“岭”。后鼻音,通过形声字偏旁表意的知识推断“岭”与山有关。
书写“岭”,注意右边“令”不能少一笔点。
3、听范读,学生自己再读古诗。
二、理解诗句
(一)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那在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
1、找到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读一读。
2、理解“上”、“鸣”。感受春天的动态美和美妙的声音。
这两句诗中分别有一个字,把这些景物写活了,是哪两个字呢?相信你一定找到了,就是“鸣”
和“上”。
清晨,杜甫闲坐在书房,忽然听到(播放鸟叫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原来有两个黄鹂在翠
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呢!你会怎么读这句诗呢,快试一试!这是他看到的近处的景物。
再往远处看,“一行白鹭上青天”,“行”是个多音字,它另一个读音是“xínɡ”。瞧,这
就是一行白鹭。这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乘着春风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这,你又会怎么
来朗读这一句呢?
3、找到描绘颜色的词语,感受春天的颜色美。
黄、翠、白、青
4、总结: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日美景图。
(二)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人还看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后两句。
他看到什么了呢?理解千秋雪,万里船。
在古诗中,千和万都不是用来指具体的数字,而是虚数,是用来表示积雪的时间很久,来表
现船行驶的路途很远。
2、那诗人从哪里看到这景色的?结合图片理解“窗”“含”
细心的同学已经注意到了,诗中有一个字,“窗”,如果你还没想清楚,可以看看诗中的插图,
诗人此时站在哪?对,窗前。他是透过窗户看这些景色的。窗含西岭千秋雪,这里的“含”是包
含的意思,远处很久不变的雪山景色被包含在古色古香的窗子里,窗框就像是画框,让人分不清
这到底是真实存在的景色,还是一幅雪山图呢!
3、总结,:前两句,诗人向我们描绘了春日生机勃勃的动态美,后两句,有终年不化的雪山,有
停泊的船只,这又是一种静态美。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开阔,绚丽多彩
的画卷。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堂练习
用对对子的方法试着读一读这首诗,理解对仗。
小结
杜甫的这首诗,不仅景色美,读起来也很有趣,在这首诗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分享小故事,
增强趣味性,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古诗。
《绝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弄清诗句含义,展开想象,作画配诗,感受
诗人的心境。
3、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与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弄清诗句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杜甫肖像导入,检查预习。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
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b、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
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c、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
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2、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情并茂。)
a、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换一换、加减偏旁。)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
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
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
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
(2)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a、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
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b、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c、学习“鹭”,你认识它吗?
(3)学习第三句
a、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
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
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b、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
含”意境。)
c、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
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
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
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d、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
尽收眼底。
(4)学习第四句(辗转)
a、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
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b、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
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
虚宫格中书写。
c、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
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d、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4、感悟课题
a、同学们,品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b、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
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
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
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
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5、想象诗句,感受美
a、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
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
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b、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
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
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将本诗背会写会。
八、板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九、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9:25: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