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以致和以至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2-11-13 19:29:46 阅读: 评论:0

2017虹口英语一模初三答案-明代后七子


2022年11月13日发(作者:滨江学院怎么样)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以致”与“以至”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虚词研究是汉语语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对于一些音同且义近的词语我们更要加以分析

以更好地掌握。本文主要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了“以致”与“以至”的异同。

关键词:以致、以至、语义、语用

虚词在汉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汉语语法中起着“经脉”的作用,是汉语语法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虚词中有很多意思非常相近且读音相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虚词

研究中的难点,“以致”和“以至”便是其中的一对虚词。下面我主要从语义和语用两个大

的方面将“以致”和“以至”这两个词语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两者的异同,使我们在

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区别它们,避免将两者混用。

首先,从语义的角度来分析“以致”和“以至”。两者的意义有其共性,都有表示程度

深的意义,也表示一种结果。同时,两者在语义上也具有极大的不同。

从“致”和“至”的本义来看,“以致”与“以至”两个词具有很大差异。《说文解字》

中写道:“致,送诣也。”后来“致”引申为“使来到、招来”。而“以”有“由于、因为”

的意思。“以致”便可以“由于···,招致、引来···”的形式来表示一种因果的关系。本来

“招来”的事物既可以是人们所期望的好的结果,也可以是人们所躲避的坏的结果。随着时

间的推移,词义也随之发生了演变,“以致”引出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在现代汉语中,“以

致”只有一个义项,即表示上文引导出来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例如:1、

他们采取了错误的战略战术,以致在这次战役中伤亡惨重。2、小明在上体育课之前没有听

从教练的建议进行热身运动,以致在运动中受伤,耽误了半个月的课。

“以至”中“至”的本义是“到”,《说文解字》中对它的解释是:“至,鸟飞从高下至

地”,后来引申为“到某种程度”,进而引申为表程度深而形成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以至于”。

“以至”可以用“由于···,直到···”的形式来表示一种递进的关系。古代魏徵曾说:故口

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由此可看出,在古代“以至”后面一

般是引出不好的结果,而后来因词义演变,“以至”既可接好的结果,也可接不好的结果。

在现代汉语中,“以至”有两个义项,一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一般表示

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有时也用于相反的方向,有“直到”、“直至”

的意思,主要连接词和短语。例如:现在的物价与十几年前相比已经翻了几倍以至十几倍。

二是表示上文引出来的必然结果,主要连接分句。例如:如今科技的发展很快,以至很多科

技工作者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可见,“以至”是用在复句中连接前后两个分句的,其

感情色彩并不带贬义。

其次,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以致”和“以至”。“以致”和“以至”作为连词,在连接

词、短语或句子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语义条件,一般在“以致”和“以至”前有一个分句,然

后加上“以致”或“以至”后引出表示发展变化的部分。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后面的

分句中是否有主语,这两个词始终要位于后一分句的开头。例如:1、*他说的普通话非常不

标准,很多人以至听不明白。2、*由于房屋被地震破坏,小明一家以致露宿街头。这两种说

法都是错误的。

在使用的过程中,“以致”常常出现在因果复句中,含有“致使”的意味,多指不好的

结果或者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一般有“导致……的后果”、“结果弄得……”、“弄到……

的地步”的意思,主要是说明下一分句内容是上一分句所导致的后果。而“以至”在表示第

二个义项时则含有“甚至”的意味,表示由前一分句所述情况产生的结果,既可以是好的结

果,也可以是不好的结果,主要是以下文强调上述情况的程度之深。例如:1、他没有好好

复习,以致在期末考试中有几门课没有及格。2、他写作业写得很认真,以至有人喊他他都

没听见。

最后,虽然上文说明了很多“以致”和“以至”在语义和语用方面的不同之处,但是在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有些情况下,这两个词也可通用,但表达的意思则不同。例如:他受了重伤,以致/以至几

个月都没法下床。此句中,若用“以致”是说明“几个月都没法下床”是“重伤”的结果;

若用“以至”则是强调“受重伤”的程度。

总之,“以致”和“以至”二词在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应深入进行

比较和分析以便正确地使用。以上便是我对“以致”和“以至”的比较与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锡丽.“以致”与“以至”新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

[2]范立珂.连词“以至”“以致”和“甚至”的语义语用比较及认知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1.

[3]李琴.“以至”“以致”用法辨析[J].秘书之友,2001,7.

[4]郑俊海.“以至”和“以致”的区别[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1,8.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9:2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