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2019.11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完成后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
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
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
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
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
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
私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
(2)追者反曰(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夫以老者之智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5.乙文中哪句话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
1,【答案】1.(1)这里是限制的意思(2)通“返”,返回
2.C
3.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4.把兵库里的武器融化后制造农具,给百姓使用;打开粮仓救济贫苦
的人。
5.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解析】1.“域”是名词用如动词,“限制”的意思;“反”通“返”,返回。
2.题目中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是“凭借”;A项,“以”是“根
据”;B项,“发”是“认为”;C项,“以”是“凭借”;D项,“以”是“用来”。
故选C。
3.在此题中,要注意“至(极点)、天下(天下的人)、顺(归顺,顺从)”
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子奇到了阿县,熔冶兵库里的兵器来做耕器;把仓库里的粮食放出
来赈济贫穷人。作答时,可结合“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
来概括作答。
5.从乙文所写的内容来看,子奇采取了“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
贫穷”的方法使阿县大治,使阿县的人民人心向背,以得民心。“阿人父
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一句,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的道理。
参考译文:
(甲)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
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
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
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
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
的界限,使国防巩固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
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
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
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
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乙)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
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同车
的人都是老者。凭借老者的智慧,由年轻的人来作决断政事,一定能
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了阿县,熔冶兵库里的兵器来做耕器,把仓库里
的粮食放出来赈济贫穷人,阿县治理的非常好。魏国听说年轻的子奇
治理地方,兵库里没有兵器,仓库也空了,就发兵攻打阿县。阿县的
人父子兄弟都上阵,用自己的武器打仗,打败了魏国军队。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7:5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5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