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体裁:【词】(上海,2010年)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①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③凤箫:排箫,箫管排列参差如凤翼,故名。
④玉壶:比喻月亮。
⑤鱼龙:拽鱼灯,龙灯。
⑥盈盈:形容女子仪态美好。
⑦千百度:千百次,千百遍。
⑧蓦然:忽然。
⑨阑珊:零落、冷清。
【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
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
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
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
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
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
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
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
的与众不同。
本词描绘出无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认为本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
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
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答案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灯火辉煌,犹如春风吹过
千树花开,漫天飘飞的焰火似流星一般洒落,又像清亮的雨滴在夜空中闪耀。一个个新颖生
动的比喻使元宵夜一派壮观美丽的景象跃然纸上。"宝马雕车香满路"推出游人:富贵人家的
女子们乘着华贵的马车出来观灯,所到之处香飘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从细处着笔,突出了歌舞通宵达旦的喧闹场面,也暗示了作者在彻夜寻人。
彩灯连云、鱼飞龙舞,在优美的箫声中,游人如织。如果说词的上片也不过渲染一片
热闹景况,并无异独之处,那么下片始见精彩之笔,带给读者无限想象和回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边说边笑,轻盈地从
"我"身边掠过,抛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然而"我"并未在这衣香鬓影
之间多作停留,显然,她们并非"我"意中关切之人,那么,"我"在等待着什么,又在寻找着
谁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穿过灯花焰火,拨开拥挤
的人群,找呀,寻呀…却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忽然,眼前一亮,那"伊人"正在灯火稀疏处悄
然而立,一阵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令"我"喜不自禁:终于找到她了!这
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她幽居自处,喧嚣之下静待,众人堆里独处,不入流俗、不同凡响,
是作者之所思、所求。而这个孤高离尘的美人形象,正是作者的情趣所在和自我影象,实际
上表现了他政治失意后"自怜幽独"的情怀,这恰恰是整首词的不凡之处。王国维将这下片列
为成就大事业者必经的第三境界,更赋予了它更深层的涵义,也使这句词成为脍炙人口的佳
句。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6:5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