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篇1: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
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
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
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
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
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
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
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与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又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
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
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
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
第2页共9页
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
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初读检查
1、请大家自由郎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
山虎的什么?
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课件)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
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随机理解“叶柄”、“重叠”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
脚)
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
长的位置和叶子。)
3、小结:作者按顺序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哪儿看到了爬山虎?
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2、教师小结:作者这样写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
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其实爬山虎还可以长在岩石上。
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4、再读第一自然段。
第3页共9页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2、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3、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新鲜指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
舒服指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看一看爬山
虎,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你悲伤的时候,看着它心情会舒
畅。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它会觉得神清气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
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
动态美。我们一般描写植物只会写植物的静态,而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动态
也写得惟妙惟肖,值得我们借鉴。
区别“荡起”与“漾起”的含义。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对爬山虎叶子的赞美之情。
6、练习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朝下,在墙上铺得
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
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
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
交流讨论:生长位置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
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
第4页共9页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茎上添画叶子和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
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的语言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4、再次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描写得那
么细腻,这都是因为作者在仔细的观察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
意)?
指导写作方法。我们不了解爬山虎的脚,但是看见过蜗牛的触角,即使没
有看见过蜗牛的触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龙的爪子,所以说采用比喻的写法能让
我们对描写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具体、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它
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爬山虎的脚教案篇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
脚教案篇3: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及教案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
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
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
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
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
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
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
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
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
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
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
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
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第5页共9页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
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
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
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
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
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第6页共9页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
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
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
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
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
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
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
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
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
第7页共9页
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
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
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
(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
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
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
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
“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
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
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
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8页共9页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
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在执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撰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之前,我打算
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种观察和作文的方法。在这篇课文中,
叶圣陶先生不仅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还把爬山虎的脚描绘得细致入微。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我决定把这个细节,作为我的教学重点。那
么,如何处理这个教学片段,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呢?
在备课阶段,我有这样几个设想:一是画图法,即让学生根据叶先生生动
的描绘和自己的理解,亲自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用画笔画出来;
二是演示法,即我本人借助其他工具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演示”出
来;三是朗读法,即本人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但是,考
虑到我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无论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都会有一部分学
生对爬山虎的脚的认识模糊不清。因而,这一处教学,不仅是我的教学重点,
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我必须想个更直观的法子,来帮助所有的学生突破这个
学习难点。
那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仍然在大脑中苦苦地寻觅着那个“更直观”
的法子。突然,不远处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映入了我的眼帘。在晨光下,爬山虎
的叶子苍翠欲滴。我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轻轻地拨开了爬山虎一片嫩绿的叶
子,爬山虎的脚便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眼前了,它是那么清晰,那么有趣!我
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呢?我小心翼翼地折下几
枝爬山虎,兴冲冲地把它带进了教室。
课堂上,为了指导学生学习描写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内容,我给每一个学
习小组发了一小截爬山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然后在
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得眼睛发亮,这个说:“老师,我发
现了爬山虎的脚又短又细。”那个说:“老师,我发现爬山虎的脚是嫩红色
的,上面还有小圆片呢。”。我再让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叶圣陶先生是
第9页共9页
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学生们由衷地赞叹叶先生敏锐的
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当我让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方法,再来说说自己看
到的爬山虎的脚时,一个女生站起来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从茎上长叶
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细如草根,又如小娃娃张开的小脚丫。”一个男生站起来
补充说:“爬山虎的脚又细又娇嫩,可它就是凭着脚尖上的小圆片紧紧巴住
墙,一脚一脚往上爬,爬上墙头,爬上屋顶,铺满整堵墙,铺满屋顶的。爬山
虎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学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我再让学生带着
这样的赞美之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节课,学生不仅认识了爬山虎的脚的
特点,还透过文字,领略了叶圣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激
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联想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
书,有时候感觉突破教学难点很吃力。这堂课的成功,让我认定了直观性教学
原则。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用
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
理解的,而这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6:1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1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