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学弈原文

更新时间:2023-01-24 16:12:19 阅读: 评论:0

中考注意事项和技巧-石青糁之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乒乓球赛报道)

第1页共3页

关于学奕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

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

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

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

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

二意的道理。

注释

弈:下棋。(围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

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第2页共3页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使:让(动词)。

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语气词)

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这样。

也:是。

启示

本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

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

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之

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这段古文共有

第3页共3页

5句,有两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

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

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

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

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

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

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

再传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世称“亚圣”,后世

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

天下,曾游说魏、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

立说。有《孟子》(现存7篇)一书传世。《孟子》善于用比喻说理,书中文章

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

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

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6:1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丢手绢作文
标签:学弈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