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诗词《苏幕遮•碧云天》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歪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歪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
寒波、翠烟、芳草、歪阳、水天相接的江野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
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
念家园的深情。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
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上片前四句描写秋景,气势宏大,境界长远,如一幅巨幅长卷。
苍茫云天,宽阔大地,无边的秋色绵延到流淌不已的江水,浩渺的江
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苍翠。“山映歪阳天接
水。芳草无情,更在歪阳外”几句,依旧写景,景中逗出乡思。黄昏
时分,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天与绿水相接,一片苍茫。那秋日
的芳草绵延无边,一直延伸到夕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通过歪阳、
芳草,进一步将天、地、山、水接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辽远阔达的
秋日歪阳图。三句之中,两次出现“歪阳”,不仅倍增诗歌的苍凉意
境,还加倍了游子心底悲凉的思乡情愫。“芳草”同样是乡思离情的
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却在“歪阳”之外,使思乡心切的游
子情何以堪!
下片则直接点出“黯乡魂,追旅思”的主题,“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是直抒胸臆,表达深沉的思乡之情。
扩展阅读:范仲淹的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苏州
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
成就突出,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1015年,其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
阁校理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其1043年,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被贬出京;1052年,改知颍州,于途中逝世,追赠
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
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
市)。
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
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落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
度掌书记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
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
取名朱说(yuè)。
扩展阅读:文学成就
散文
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
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
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
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
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
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
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
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散文创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
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苏轼曾评价《上政事书》“天下传诵”;《灵
乌赋》一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中国古代哲人争自由的重
要文献;名篇《岳阳楼记》,借作记之机,规劝友人“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静相生,思想
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为千古名句。
诗歌
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继承
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
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
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
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刘勰的“为情而文”观和白居易“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
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
态,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范仲淹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
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
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语真,艺
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
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白体、晚唐体及
西昆体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
变的重要一环。
词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
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北宋建国至宋仁宗,生活享乐
渐成风尚,以艳情为主要创作话题的歌词亦趋向繁荣。范仲淹于仁宗
年间登上词坛,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有直接写艳情者,也有
跳出艳情之外者,正是过渡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刻痕迹。
《渔家傲·秋思》一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反
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
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范仲淹之前,很少有人用
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描写边塞生活,唐人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
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
因而,范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不仅如此,这首词的内容和风格
还直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和爱国词的创作,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
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剔银
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和《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两词,读史、咏风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
作风格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歌坛衰变的一个过程。
范仲淹的艳情之作(《苏幕遮·怀旧》、《御街行·秋日怀
旧》),总是写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小圆香
径”、“庭院深深”的狭深环境迥然不同。而沉挚真切、婉丽动人的
风格,也极大地改变了宋人的创作观念,引导着词坛创作风气的转移,
对后世词坛产生着深刻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6:0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0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