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义和团口号

更新时间:2023-01-24 16:03:47 阅读: 评论:0

九年级必买的资料-香蕉拼音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青少年吃什么长高)

1/5

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八国联

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意义。

[能力目标]

(1)分析“扶清灭洋”口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正确评

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辛丑条约》,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培养归纳、比较史实的

能力。

二、知识点拨

[知识引导]

1.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山东的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山东,激发了民族矛盾。如甲午中日战争

中,山东作为战场,日占威海卫长达3年。1898年英强租威海卫,1898年德出兵胶州湾。

(2)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加深,教会活动猖狂,与地方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欺压人

民,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特别是教民矛盾。

(3)山东农民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如义和拳流行。

2.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

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

爱国运动的序幕。

进入京津:①由于袁世凯在山东疯狂镇压义和团。1900年春,义和团转移到直隶,与

当地义和团联合斗争;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企图控制和利

用。义和团涌入京津;③义和团战士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此后,清廷对外宣战,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

2/5

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夏

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暴行:分区占领,公开抢劫,屠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特点:这次战争是以直接消灭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为主要目标,显示了帝国主义的贪婪、

侵略和掠夺的本性。

4.《辛丑条约》主要影响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彻

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

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重点、难点]

1.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认识

(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

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

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对义和团和广大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鼓舞和动员作用。但是,这

个口号并不是义和团经过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后提出来的。是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

势力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的产物。

(2)“扶清灭洋”口号继承了人民群众在反教会斗争中所逐渐形成的朴素认识,也反

映了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广大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封建思想束缚,而只能停留在把封

建国家作为被侵略的整体来保卫的认识阶段。

(3)“灭洋”虽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但它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虽

然具有爱国主义和保国的含义,但是,又把“中国”与“大清王朝”等概念等同,这在主观

上反映出义和团不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制度。

(4)这一口号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动组织农民参加斗争和壮大声势的作用,且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是,口号也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觉,未

能识破清朝统治的阴谋诡计,致使后来上当受骗。

2.清政府对义和团实行“招抚”政策的主要原因和实质

3/5

由于义和团兴起后,发展迅速声势浩大,直接威胁到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如武力镇压,

势必使义和团运动转变为反清斗争;另一方面,当时八国联军正挥师向天津、北京进犯,清

朝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作为缓兵之计,先利用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而后再加以控制,待危急情况过后,再进行剿灭,这就是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政策的实质。

此外,应该看到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有一个剿灭、招抚、剿灭的变化,虽然其中由

“剿”改“抚”对义和团的壮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其切身利益和

统治地位,控制利用,最终加以消灭是其根本出发点。

3.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的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

1990年6月担负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

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3)失败原因:主观上:①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理

论指导;②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只凭“传单一出,千

人立聚”;④利用迷信手段,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⑤对封建统治认识不清,表现了农民

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4.《辛丑条约》各项内容的危害

(1)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

敝。

(2)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

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便于外国侵略

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5)改设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4/5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运动异同点分析

相同点:①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运动;②都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③规模影响都很大,

都有进步作用;④都暴露出农民阶级落后的一面;⑤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不同点: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

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②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

同时也反侵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斗争。③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

领;义和团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④太平天国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曾要求学习西

方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一味盲目排外。⑤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

动未建政权,斗争时间短。

从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可以看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两个运动沉

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到了防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由于农民是小生产者,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不可能提出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主张。即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6.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比较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但各自具体目标完全不同。义和

团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在扶清前提下抵制西方资本主义,而维新派则是要建立一个资本主义

的中国。然而,维新派虽有先进的政治纲领,却无力量。义和团声势浩大,有力量,却无先

进的纲领。他们各自的阶级弱点决定二者不是联合,而是互为否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了两次爱国斗争的失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农民阶级自发的盲目斗争都不可能成

功。必须由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领导反帝反封斗争,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

机。

7.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比较

(1)相同点:①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③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

都是迫使清最高统治者出逃。

③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

④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

5/5

(2)不同点:①发生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向帝

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以镇压义和团运动,

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③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6:0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80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项羽破釜沉舟
下一篇:耳濡目染造句
标签:义和团口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