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白居易元稹

更新时间:2023-01-24 15:47:31 阅读: 评论:0

合肥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各种职业的英文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说尺子)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

世人常把岑参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

稹、白居易两人年龄相近,又同为著名诗人,两人交情颇深。

相识

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

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

烂漫狂”),成了同事。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由此开始了至

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

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

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

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

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逮兹忽相失,旦夕梦

魂思。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

拘束,安得携手期。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类似的亲密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

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

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

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梦中握君手,问君

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竟

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相思

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

职为监察御史,经常要四处办案。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

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

慈恩寺后,就一起饮酒叙谈。

席间,白居易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

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后来,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写诗道:“梦君同绕

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

《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

中实在无趣……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

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

‘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相伴

元稹和白居易,他们真正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伴侣”。

当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时,过得十分艰苦,《遣悲

怀》中说爱妻韦丛跟了他后,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

槐”,这情景也不完全是艺术夸张。这时,是白居易大力资助他,帮

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之后,当白居易也因为母亲去世,在乡村守丧时,元稹慷慨送他

二十万钱,让丧母后又失去幼女的白居易得到不少安慰:“三寄衣食

资,数盈二十万。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元稹的爱妻韦丛去世后,曾写下三首著名的《遣悲怀》,此事尽

人皆知,就不多提了,而令人奇怪的是,白居易竟然以韦丛的口吻写

了首《答谢家最小偏怜女》,其中写: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

未有烟。

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

吹纸钱。

后来,先是元稹因冲撞了宦官,被贬出京城,后来又贬到通州(四

川达县),他愁病缠身,常常忧心自己会病死在异乡。元稹曾写信给白

居易诉苦道:“通之地……大有虎、豹、蛇、虺之患,小有蟆蚋、浮尘、

蜘蛛、蛒蜂之类,皆能钻啮肌肤,使人疮痏。夏多阴霪,秋为痢疟,

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黄泉便是通州郡,渐入深泥渐到州”,元稹自料必死,于是将

自己的诗稿整理了一番,辑为二十卷,托附给白居易。元稹凄凄惨惨

地踏上遥远的行程。他形容自己是:“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

水鱼”。

然而,没过多久,白居易也被贬去江州,元稹得到消息,惊得从

久病床榻上坐起身来:“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

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可谓情真意切意难平!

你做诗来我相随

白居易首先提倡《新乐府》诗体,而元稹就马上和了十九首。味

道也极为相似,时称为“元和体”。我们知道白居易的诗风是通俗浅

易,老妪能懂的那种。而元稹的风格也大体相似,当然反对他们的就

讥为“元俗白轻”。他们之间的默契度,实在是太高了。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

好春朝。

如果隐去名字,这怎么像是两个大男人之间的感情呢!想象当年花

前月下的欢醉之乐,如今却孤身一人带病观花,愁倚门帘,怅然远望,

独自喟叹,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奈何天”,

这么看,元、白之间的感情,还真不是那么正常。

至死不渝

虽然元稹对待崔莺莺是始乱终弃,又害得一代名妓薛涛得了相思

病,但他对白居易却是深情不渝。元白两人的感情,可谓是白头到老

了。

后来,俩人的官位可谓是青云直上,都成为金章紫绶的三品大员

(在唐代,成为三品大员,几乎就是人臣中的顶峰),但元稹不为当时的

朝臣所容,后来外放到越州当刺史,白居易于是也跟着要求出京,到

了相邻的杭州做官。

两人的治所相近,又都是当地一把手,可以“假公济私”,用传

递公文的驿使来互通“情书”,但这两个头白如雪的老头还是很珍惜

相聚的日子,有一次,元稹来杭州探访,聚了三日有余,临别时,元

稹依依不舍地说:,

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

各无多。

“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看来,尽管时光不断地

飞逝,元白的感情却一直没有改变,甚至是岁久弥深,对彼此的依恋,

越来越重了。元稹和白居易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洛阳,当时元稹从越

州回京师时,特地去探访闲居东都的白居易,临别时,写下这样两首

诗: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

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

相见无。

吟罢这两诗,二人执手良久,才怅然分别,然而,这却是元、白

的.最后一次相见。不久,白居易就得到了元稹在武昌任所突发急病而

死的噩耗。他回味这两首诗,越读越觉得,这就是元稹提前写给他的

临别赠言啊!这难道是冥冥中的天意,魂魄中的先知吗?

情定三生?

元稹死后,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给好友的祭文中写道:“呜呼微

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

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

已矣,未死者如何?……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

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

存者乎?”

晚年的白居易,奉佛行善,将很多钱财都捐给了佛寺,他的动机

和祈愿是什么呢,他写的《修香山寺记》中说得很明白:“呜呼!乘此

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

之复同游于兹寺乎?”看到了吗,求佛积善,无非是想和元稹(微之),

再结后生之缘。

那元稹有没有结再生缘的念头呢?也有诗为证,元稹的《寄乐天》

中早就说过:“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

不能空记树中环。”

这俩人都好到什么份上了?早就盟定三生了。假如他们俩真是一男

一女,那真是一段非常完美的爱情佳话!

拓展阅读:元稹《菊花》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

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

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

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

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

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

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

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

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

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

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

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

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

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

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

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

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

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

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

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

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

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

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

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

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

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5:4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9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寝室公约
标签:白居易元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