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登高原文

更新时间:2023-01-24 15:45:52 阅读: 评论:0

新东方高一辅导班好吗-狼的复数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bug什么意思)

第1页共4页

《登高》原文赏析

长安春望篇四

唐代: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赏析篇五

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

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

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

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

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

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

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

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

“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

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

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

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

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

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

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

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颈联如是说到:

第2页共4页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

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

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假设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

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

“独登台〞产生矛盾。实那么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

“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

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

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

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

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

物,故不用“做〞,而用“作〞。到达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

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

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到达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

情怀。

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单独登上高台,那

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

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

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

绝,令人哀悸。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

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

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

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

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

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似“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

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

第3页共4页

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

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登高篇六

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杜诗详

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

旋。回:盘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土。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

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

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篇七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

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

境,形成惨烈的比照。“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潦倒〞,犹言困

顿衰颓,狼狈失意。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停〞是表示某种

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

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

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新,指初

次出现。“浊酒〞是相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

酒,古时称之为“醪〞。

译文篇八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第4页共4页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语不惊人死不休。篇九

万──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24岁赴洛阳赶考,未能及第;35岁到长安求

取官职,滞留10年,一再碰壁;43岁获得卑微官职,却又已是安史之乱的前

夕,被困长安;逃离长安,追随肃宗,因为直言又被厌弃;48岁弃官,11年漂

泊直到死在漂泊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之上无人所知。

多──感慨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停──愁闷无法宣泄的愁苦情状。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5:4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9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古诗词名句
下一篇:千字文解释
标签:登高原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