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木心的诗

更新时间:2023-01-24 15:09:41 阅读: 评论:0

天天家教网客服-茶几读音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芹菜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大众文艺

40

摘要

:本文从自然音响、意象盛宴、睿智悖论三个层面来赏析

木心先生最受读者喜爱的小诗《从前慢》,期望通过对这首小诗的赏

析见出木心先生作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其创作对于当代文坛的价值

所在。

关键字

:木心;从前慢;音响;意象;悖论

木心半生都在漂泊——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

纽约重回故乡。可以说,文学之于木心先生就是“散步散远了的

乡愁”。《从前慢》这首小诗便是木心先生在旅途中所写,当我

们阅读这首小诗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旅途中,身心疲惫的

长者坐在咖啡厅里,看着窗外行走的人群,镀金的回忆之门慢慢

打开,五彩斑斓的生活断章跃然于纸上。

一、自然音响

木心先生被称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肇始于五四时

期的现代诗歌区别于古典诗歌的“现代感”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诗歌内容的革新;诗歌精神内涵的革新;诗歌表现形式的革新。

白话诗派、新月派、现代派、朦胧派等诗派的诗歌创作使得现

代诗成为现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流。木心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

来说就是对现代诗的探索和尝试。与木心大概同时代的林庚所提

倡的“自然诗”与木心的诗歌创作不谋而合。林庚在其《诗与自

由诗》一文中指出:“自由诗好比冲锋陷阵的战士,一面冲开了

旧诗的约束,一面则抓到一些新的进展;……故自然诗的佳作是

‘似曾相似燕归来’,然而一个形式能叫大家都熟,则除多走外

还须容易熟,所以既谈到“律”,则“韵”的和谐也就有其必要

了。”第一次读木心的小诗《从前慢》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慢慢品味后会发现这首小诗的用韵和谐,如“自然音响”般,可

称为“自然诗”的佳作。

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诗歌音响达到舒缓悠扬的效果,如记

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早先与

少年的韵同为aoian,读来有一种复沓之感;大家为叠韵词,诚

诚恳恳为双声叠韵词,读来有连绵之趣;“一句”二字的重复有

种强调的感觉,声调徐缓悠长,使得小诗的节奏慢了下来,给全

诗定下了带着淡淡忧愁的怀旧情调。这种复沓连绵的音响与回忆

的自然过程是相吻合的。

而诗韵的选择也是以自然为原则的。“i”韵、“iu”韵、

“e”韵和鼻音韵母(en/eng/an/ang)的大量使用在小诗中是

很突出的。回忆书写是种回溯式的书写,其过程自然是缓慢。

“i”韵、“iu”韵、“e”韵在古典诗韵中多为哀婉、悠长之

音,在表达哀怨的情绪或者是宁静的意境之时较为常用,如王维

的《红豆》、《竹里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鼻音韵

母(enenganang)作为复韵母本身发音就比较缓慢,后鼻音

由于其发音部位靠后,音响效果就更为悠长,如诗题从前慢,

三个字都为鼻音,从是后鼻音ong,前和慢是前鼻音an,并且叠

韵,读者在读到诗题之后,音响效果自然就缓慢下来,这种音响

效果自然会使读者的心神宁静,进入诗歌的意境,回忆的世界。

而“i”韵、“iu”韵、“e”韵发生相对细弱,鼻音韵母(en/

eng/an/ang)发音相对洪亮,通过运用这些诗韵不仅使全诗的音

响效果自然缓慢,如一位长者娓娓道来,而且还使全诗的音响效

“会吾中”

——评木心诗歌《从前慢》

周恩宏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无论是坚守“道德理想主义”创作的新鲁军还是有着着传

统道德基因的新生代“鲁军新锐”,在现代、先锋等路子上

走的都相对晚一些,或许会被贯之以保守甚至是“守旧”的称

谓,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读,更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写道德,

写正面形象,便是弘扬主旋律,太中心而没有读者。80年代

的坚守“道德理想主义”的山东作家用执着的坚守对抗着传统

文明的流逝和诚信、礼义的消失。但是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

十年,传统道德滑坡和失落的种种弊端已经逐渐显现,这时候

的文坛鲁军新锐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则是道德滑坡之后,我们

该怎么做的话题。有的选择用回归传统、回到农村(东紫的

《在楼群中歌唱》),有的选择封闭自己,用一己脆弱的力量

进行决绝的反抗(东紫的《左左右右》),宗利华的《笼子里

有草》),有的选择建构一个理想道德的“桃花源”(艾玛的

“涔水镇”系列小说)。文学鲁军用作家的精神自觉和人文情

怀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三、在真假善恶的人性纠结中,找寻道德叙事的张力空间

道德法则往往来自于习俗或者传统,这些习俗在某些时间

段变演变成为制约人之行为的“普世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人

在所有时刻都按照这种普世价值或者是严格的道德准则来要求自

己,出于生存本能或者某些利益的驱动,人都是在选择性的执行

这些标准,执行的程度变决定着一个人外在的品质,通俗的讲便

是德性,而其实质应该是人性与所谓“神性”的交锋和对垒,这

种选择是很艰难的。就像东紫小说《在楼群中歌唱》中的李守志

面对如何处理“捡到的一万块钱”一样,昧下这些钱女儿就可以

来城里上学了,交还这些钱才对得起良心,才能活得心里亮堂堂

的,敞亮亮的。李守志选择了后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崇高人性

的回归。艾玛小说《浮生计》中新米杀猪之前蒙上猪的眼睛的做

法,这种对动物的慈悲则是人性中恻隐之心、悲悯情怀的现实关

照。东紫、艾玛等山东青年作家的道德写作就呈现这种特点,不

先入为主、居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做要求和评

判,而是着眼于通过与生活细节、与个体经历的描摹关照中找寻

人性中或明或暗的闪亮之光。人性在哪里开始,又在哪里修复?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着沉沦和上升两种人性趋向,这两种人性趋

向在生命展开的过程中产生复杂的交织,转变成了各种行为选

择,成为了道德和品质的区分点。“鲁军新锐”作品中的“道

德”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深入到人性中善于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

选择中,展示不以判断为前提的“道德叙事”。不先入为主、居

高临下地以某种道德标准对叙述对象进行严格的批判,也不放弃

对于道德生命个体性与超越性的追寻,以担负重整生活信念的现

代使命重新审视人性并理解人性,温暖人性并重塑人性。作家张

炜曾经说过:正直的人遭受诽谤,勤劳的人忍受贫穷,丑陋尖刻

的人横冲直闯,当我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怎么能够安静下来?正

所谓道德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层面,很多有道德的因素,但又不是

道德所可承担的,文学鲁军的道德叙事通过讲述现代个体的生命

故事关注个人生命、个体生活悲剧的深层次空间,要比抽象的理

性伦理丰富和深刻的多,这样更容易深入到人性道德领域的善与

恶的复杂交织和两难选择中,“鲁军新锐”用坚守传统道德的遗

传基因,深入到人性的本源,在都市生活的各色人等中演绎着更

多的发展可能性。如果对现实和乡村问题的思考仅仅归结到道德

层面上,则会消弱小说内容的张力空间,将道德层面的思考放在

人性开掘的深度,深刻剖析其中的人性内涵和心理内涵,挖掘故

事之外的东西,将道德的关注点放在故事之外,从更大的格局来

思考和反映道德的话题,也应是“鲁军新锐”作家着力拓展的创

作空间。

・文艺评论・

41

大众文艺

果错落有致,律动和谐。

小诗中大概有11个轻声的使用,这些轻声或为语气助词,

或为字音连读造成的省声效果,如“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一句

中的“了”,这个轻声就是作为句末语气词使用的。句末的两个

轻声语气词使全诗的音响效果不仅更为悠长且更为虚无缥缈;而

“记得”“钥匙”的轻声则是由于字音连读时,发音部位为了省

力而造成了轻声的效果。通常轻声的大量使用是口语化叙述的特

点,诗人在小诗中大量运用轻声,一是符合其自身“散步”式叙

述的悠闲效果,自然有种长者娓娓诉说的感觉,另外也符合回忆

叙述的特点,由于记忆是有选择性的记忆,所以会造成回忆的模

糊效果,如天外之音般虚无缥缈。

从听觉来欣赏木心的小诗,可以说其是“自然诗”的佳作,

当读者阅读诗歌的时候能够听着这自然的声音,欣赏诗中的自然

万象,走向“自然的神殿”(兰波语)。

二、意象盛宴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意象的组合与聚合关系生成意

境,或者说意象通过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复合联系生成诗歌的

意境。大多读者可以循着意象的时间和空间的连绵之迹进入诗歌

的意境之中,享受这意象的狂欢盛宴。

木心作为画家诗人,他运用大量意象的叠加,增强其诗歌画

面感,使得读者阅读时有如走入画境一般。将意象进行叠加往往

把简单的、单纯的意象通过排列组合变得富有内涵且具有出人意

料的表现力。如“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

冒着热气”,各个意象画面是相连续的,如一幅油画展现在我们

面前,画面的背景是火车站,基调是清早的黑暗,无行人的长街

见出画面的景深,近景是卖豆浆的小店,由于整个画面的基调是

冷色调,所以需要热气来调合整个画面,使整个画面的冷暖色调

趋于平衡。作者用粗线条勾勒出了火车站的景象,用黑暗的色调

勾勒了深邃的长街,特写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的热气,以动写静,

写出了清晨迎接旅客的车站和小店的静谧温馨。

又如第三段使得整个画面由上段的冷色调转为暖色调,这段

中出现了四个意象:日、车、马、邮件,这四个意象排列的节奏

很紧凑,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为下一段做了

充分的情感逻辑铺垫,诗中的情感也到达最高点:从前慢,慢到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爱情是可以感动自己的一心一意。可

见这段意象叠加使得小诗的内涵更为丰富,情感更富张力。

最后一段与第三段的意象的结构方式相类似。两个描述

“从前”的句子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反复的效果:“日”“慢”;

“车、马、邮件”“慢”与“锁”“好看”;“钥匙”“精美”

在句子结构上类似,都是意象+同义形容词。而且这两个句子结

构的作用都是为最后的那半句做铺垫。也就是说小诗的最后一句

并不是为了说明从前的锁和钥匙是多么的精美,其意在“你锁

了,人家就懂了”,小诗通过这种意象结构方式使得全诗的声

音、画面、情感融合为意境,使读者自觉的理解诗中的“象外之

象”“境外之境”。

纵观全诗的这几个意象画面,“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

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

件都慢”;“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由远及近,

时间的连续性很强,就像摄影机逐渐向前推进而拍摄的一个镜

头。虽然清早黑暗,但是由于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清早又是

暖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连续性在于热气与日相连,都是暖的,

达到一种通感的效果。由清晨到日色是时间连续性意象,车马邮

件是空间连续性意象,虽然,这些意象在外部形式上不一定有明

显的联系,但是通过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冲突和撞击,使得这两句

复合而成为一个整体的时空,那么意境的大门便向读者敞开了。

小诗每段中连续性的意象结构,形成一种舒缓的调子,与诗

歌所传达出的在漫步回忆时的恬适、温柔的情感节奏相协调。而

各段之中的意象的跳跃性是很大的,但是他们放在一起却在共同

传达第一片中的意义,怀念从前简单的、温暖的、诚恳的人情、

人事关系。这些意象的狂欢盛宴为全诗营构了舒缓的情绪节奏和

宁静的氛围,丰富了诗歌的“言外之意”。

在86字的小诗中,木心先生运用了“火车站”“长街”“卖

豆浆的小店”“日”“车”“马”“邮件”“锁”“钥匙”等9

个意象使得小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而且诗中的描写有全景、有

近景、有特写,使得小诗的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增强,进而为

小诗营造了一个小世界。作者通过对少年时世界的关照,表达了

对从前那个充满温情、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从前”的世界的

怀念。

三、睿智悖论

木心先生曾经谈过他对现代社会的看法:“现代之前,思无

邪现代思有邪后现代邪无思”。可见在木心先生的心目中,

现代之前有着乌托邦般的美好,如辽远浑厚的乡村牧歌般亲切,

充满温情。而这首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中的《从前慢》正

是木心先生对反现代和后现代的诗意的表达。木心先生怀念从前

那个“慢”的思无邪的世界。

第一次读这首小诗就能感受到一个漂泊的旅者对记忆中的故

乡的怀恋。木心先生在浙江乌镇成长,后来经杭州到上海,再经

由上海到纽约,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旅欧,1999年曾回故乡乌镇

但痛心乌镇变工厂而写下散文《乌镇》,表达了对乌镇的失望之

情,后来终于在2006年回到故乡乌镇的“晚晴小筑”定居,最终

于2011年12月21日殁于故乡。了解了木心先生的这段经历再重读

这首小诗的感受会更加深刻一些。木心先生写下这首小诗绝不仅

仅是对从前慢的世界的怀念,其中应该还有他对现代化和后现代

化社会的失望。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现在

社会成了全球化的时代。虽然现代的社会车水马龙,几秒钟之内

就能接受一封邮件,现代的锁换成了电子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

信任却土崩瓦解了,说的严重一些,现代化之后,礼崩乐坏了。

“从前慢”的言下之意就是“当下快”。的确如此,当下是一个

追求高速的社会,但一味的追求高速的发展是以粗制乱造、礼崩

乐坏为代价的。当下对于现代化、后现代化进行反思的人越来越

多,可以说这股思潮是世界性的。现代社会宣扬人的肉体的解

放,哈佛大学甚至设立“裸奔节”以示其所宣扬的肉体的自由,

其本义是对“伪君子”的讽刺,但实际上却使得“一夜性”越来

越普遍,“一生只爱一个人”在当下已经成为了“爱情神话”。

人是活在时间的维度之中,为了满足自己根本无法满足的欲

望,每天奔波忙碌都是在向死亡前进一步。既然人的生命是如此

有限,在将来的某天我们必然会死,那为什么我们不放慢我们的

脚步认真的过“慢”的生活呢?

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诚然,时间

是人存在的一个刻度,生与死如两颗钢钉,将人钉在时间的维度

之中,生命由此生成意义。少年时的经历作为一种本真的生命体

验,超越了现世世俗的干扰,它是最真实的、天然的、诗性的。

当少年的经历成为回忆,回忆即诗。木心先生就是将其记忆剪成

回忆,最终留下了最本真的断章成诗,因而既能感动我们又使得

我们反思当下的生活。

木心先生一直崇尚俳句的“極簡的悟。霎那的悅”。这首

小诗的每一段都可以视为是俳句的“悟”。对尘世,他故意隔远

了看,拉长了景深,反衬人世的无常与人性的恒常。也恰如先生

对文学作品“会吾中”的理解,读者因缘际会遇到小诗,并与作

者会晤其中,这当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一境界,所以对当下

争论的“木心现象”读者自可“会吾中”。阅读小诗,我们感叹

于先生将古典诗歌语言运用与现代反思结合的精彩,先生的这种

写作方式被视为五四诗歌时代写作的继承与发扬,从这个角度来

看,他的作品的出现对当代诗坛还是极有贡献的。

参考文献

[1]木心著.云雀叫了一整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4—75.

[2]林庚著.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

版:14-16.

[3]李昶伟,王晶,邵聪.木心.被高估、被低估,还是被误读?[N].南方都

市报,2013,3,14.

[4]陈丹青,金莹.时代的封藏——木心和他的时代[N].文学报,

2013,04,18.

・文艺评论・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5:0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沈从文作品
下一篇: 秘密
标签:木心的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