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陋室铭译文

更新时间:2023-01-24 14:54:35 阅读: 评论:0

初三历史中考备考计划-不等于的符号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榜样的意思)

文言文《陋室铭》译文鉴赏及解说

文言文《陋室铭》译文鉴赏及解说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

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

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

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

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

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

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

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

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ī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

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

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上:长到;入:映入。

鸿儒(hóng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

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

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

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

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

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语气助词,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

龙岗中隐居躬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

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

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

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陋室铭》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

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陋室铭》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

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

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

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

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

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

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

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

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

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

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

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经典诗句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

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

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与时人莫小池中水,

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

儒。虚写:往来无白丁。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鉴赏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

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

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山可以不用高,水可以不在深,

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所虽然简陋,但却因主人的有“德”

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

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的技巧,实为绝

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

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

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

二字。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对不是一时的

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和

反复推敲了。四到七句刁难下祭出此文,并将其刻于石上,具有很强

烈的针锋相对的性质。从全文的写作手法来看,通篇以“比”的手法

一气呵成,而不是烘托。那么“苔痕”和“谈笑”二句究竟在说什么

呢?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言

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

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作者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

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

如果说本文的一到三句是一种铺垫,那么四到七句则进入了真正

的`对抗。作者以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展示了自己的铮铮傲骨,同时,也

对势利小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

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

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

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

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

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

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荣辱不

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

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作者官场的

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

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

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

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

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

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

分而不可辩驳。

《陋室铭》写作技法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

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

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句式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

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

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

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

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比兴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的比兴。文章开头运用“山”“水”类比,引

出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以山水比陋室,

以仙龙比德,以名灵比馨)。

反向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

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

"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

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线索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

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

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托物言志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统领

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

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

逸的情怀。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与某一具体的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

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抒情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

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

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

之语——“何陋之有?”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

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

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

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

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

诗。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

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

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

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

点。

从题目看,作者是在赞美陋室,为陋室作铭,其实不然,作者是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本文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

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

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

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

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

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

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

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

室之主追求的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也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

之劳形),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

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更表现出了作者安贫乐道

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

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

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

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

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全文仅81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第1~3句),运用类比点明主

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

陋。第二层(第4~7句),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

“德馨”的内涵: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学问

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恬然自适的生活,则表现主

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从而点明了“德馨”是“陋

室不陋”的原因。第三层(第8~9句),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

“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作者以君子

自况的高雅情趣,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修辞

⑴托物言志的写法

⑵反向立意的构思

⑶对仗工整,押韵

⑷采用类比与起兴的手法

⑸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陋室铭》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说为刘禹锡所著,

另一说则为早于刘禹锡所著。

“铭”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陈述自己的功

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祭奠祖先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

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

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

意,即对陋室描述,通过陋室对论语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

之名行破迷开悟,引人入胜,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

此阐明作者的隐居生活态度是安贫乐道和人生观的价值。此处陋室是

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选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书法家柳公权书《陋室铭》写并

勒之成碑,树建市旁。后因战乱洗劫,室碑俱毁。现存陋室系清乾隆

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岭南金保福补书《陋室铭》碑一方。

《陋室铭》赏析二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

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

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

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

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

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

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

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

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

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

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

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

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

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

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

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

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

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

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

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

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

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

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

脍炙人口。

《陋室铭》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

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

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

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

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4:5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孝顺的故事
标签:陋室铭译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