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黄河颂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1-24 14:47:32 阅读: 评论:0

网红时代马上要过去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大学生自荐书范文)

1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

2、学科:人教版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乐《黄河大合唱》、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

二、教学课题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黄河颂》

三、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

一篇课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

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

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

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

了颂歌,《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欣赏,还可以当作一

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

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

艺术的好材料。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歌颂了黄河的气势宏伟,

源远流长,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全诗共两节,第一节为朗诵词,用呼

告的手法,表达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歌词,先写“望黄河”,然后

写“颂黄河”。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颂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升华了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提高朗读能力;理解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与态度: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

涵。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情境朗读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

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

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

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

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百度MP3:

/m?word=%BB%C6%BA%D3%B4%F3%BA%CF%B3%A

2

A%B1%A3%CE%C0%BB%C6%BA%D3&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

28&lf=&rn=

百度图片: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黄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

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

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

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

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

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百度百科:/view/

1、了解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

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

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

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

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作品简介: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

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

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

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

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

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

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3、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

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

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

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

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

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

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三、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以

3

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百度MP3:

/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黄河颂

2、深情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

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四、内容探讨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

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

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

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点拔:出现三

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

考)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

精神?(教师点拔: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

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1、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2、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说说你对

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

3、反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

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百度MP3:

/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黄河颂

五、课堂拓展

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

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

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百度MP3:

/m?word=%B3%A4%BD%AD%D6%AE%B8%E8&tn=baid

4

ump3&ct=134217728&ie=gbk&sc=hao123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我希望大家收集

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

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

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

七、课外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

展示。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导入部分的歌曲和图片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了情境,

之后的作者作品及背景的简介更是让学生仿佛回到了充满热情的抗日年代。这就

为接下来的朗读做好了充分的情感准备,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们的感情达到了高

潮,可以说和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共鸣。这样,对探究的问题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

解,屏幕上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很顺利的得到了解决.学生们在交流讨论结果时,

互相补充完善,气氛热烈。在下面的赏析诗句中,有两组表现突出,不仅找出了

诗中修辞手法还将运用修辞作用说出来了,组长代表本组仿写了一段"老师颂"。

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能体会到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整堂课上的较为顺利.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们的热情,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是

热爱自己祖国的,一段历史,几幅图片,就能激发起潜藏的他们内心中的爱国热

情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从而让自己和作者产生

了共鸣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情。这也让我看到了朗读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这首

诗,任何一篇文章,只有读通读懂了,学生才能理解,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

情。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对朗读的重视还是不够,一些文章,在学生

还没有读通的情况下就开始学习,使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感觉象是在生吞活

剥一篇文章,不能融入其中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歌词——主体

望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4:4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道歉信怎么写
下一篇:道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