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19
杜甫
篇一: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
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
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
美。
2、讲授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
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
蕴。
学习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
2016
2/19
知诗歌的声韵美。
2、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
学习设想:以读为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
一、知识链接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在欣赏古人
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
的环境和时代。根据你所认识的杜甫来填空:杜甫,字_________,自
号“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
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
博大精深。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
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他的政治理想
是“_________,_________”。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2、查资料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从题目入手,鉴赏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从诗的题材(内容)上说,我们学过的诗有离别诗、山水诗、
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怀古诗)等等,那杜甫的是什
么诗?
2、结合我们学过的类似诗歌谈谈这种诗歌有什么特点
3、本诗借哪位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
4、作者用哪些诗句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
象?
2016
3/19
5、“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样的人?是否也包括杜
甫在内?。
6、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7、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品评人物形象:
二、“以意逆志”,探究此诗的主旨。
1、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州,
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
用火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
“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
2、联系时代背景揣测:处于人生落魄阶段中的杜甫最羡慕诸葛
亮哪点?为什么?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揣摩语言想象意境
1、阅读咏史诗的关键,一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的历史事件,二
要能准确地把握诗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看法,三要进一步揣摩作者咏
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对现实的感慨。咏史类诗歌在写作上通常会采
用典故、对比、衬托、抑扬等手法,本诗前四句采用了哪些手法?请
简要分析。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
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2016
4/19
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四、自主诵读,体会风格。
沉郁顿挫。
五、课堂小结:
咏史诗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
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寄托
个人的情思,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现实社会,借古讽今、感
怀兴衰等。
六、课堂检测
1、诸葛亮一代名相,足智多谋,助汉兴室,却壮志未酬,常引
起后人无穷感慨和敬仰。杜甫在中对他一生作了精辟的“_________
_________。”这两句是他平生功绩的真实写照;“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诸葛
亮对后世忠臣和爱国者影响也很大,南宋诗人陆游在中写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作者还以之自况,表达了自己矢志收复中原的志向。
2、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
时所作。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
________慨叹。
3、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
2016
5/19
森森”柏树茂盛之意,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
蜀相的崇敬之情。
B、“映阶”二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
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
听呢?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主要指统一中国、兴复汉
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长使英雄”一个“长”字则更是扩大了其范围,自古至今
又有多少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
自己。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丞相祠堂”写起,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
仰慕和钦敬。
B、杜甫这首诗感情基调是赞美、敬仰。
C、”自”与“空”两个字,让人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
气氛,表现出来了感伤叹婉的情调,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
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5、课外积累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歇后语
导学案答案
知识链接: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主义诗人。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
2016
6/19
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一、1、咏史诗
2(苏轼),(辛弃疾)。
咏史诗常常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题材,将史实
与现实结合在一起,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
情怀抱负。
3“蜀相”。“蜀相”就是诸葛亮。
(资料: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
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
诸葛为“蜀相”。”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
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
皆由诸葛亮一人决定。)
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点拨: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
的宏伟业绩,“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侧面
写诸葛亮“隆中对策”。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
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还十分
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刘备屯
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建安十二年(207年),
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统
2016
7/19
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
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
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
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
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
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
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
鼎足之势。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三顾堂
此联刻木悬挂于三顾(堂三顾堂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
对策的纪念堂。刘备与诸葛亮会面的房屋已在明朝遭到破坏,现在的
三顾堂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频烦——多次。
频繁天下计:隆中对策。
(还可以联想他一生的功绩和才德来全面了解有为的政治家形
象。如: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
壁,夺占荆州。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此后,他又协助刘备夺取益
州,顺利地实现了跨有荆、益,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使刘蜀集团达到鼎盛时期。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地少民族的系促了
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建安
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
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帮助刘备开创
2016
8/19
基业;“济”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篇二:杜甫诗与比较阅读
课题杜甫诗与比较阅读课堂类型欣赏课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学习,了解咏史诗借古伤
今的特点。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
的诗歌风格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
品的深层意蕴。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吟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
位。
教学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
勃的情势
教学方法比较、吟咏,赏读结合,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一)诵读感知——觅得诗趣
教师活动:
2016
9/19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导入新课: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背几句你最喜
爱的杜甫写的诗。设计意图:
利用媒体营造氛围,通过对熟悉的杜甫诗作的背诵,意在唤起
学生的回忆,引逗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教师讲述: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一位用他的
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
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
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两首
诗作和,一起走近杜甫,去领略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一
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板书:登高蜀相
介绍杜甫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
大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诗圣”、
“诗史”、“李杜”)杜甫生平分为四个阶段:
1、漫游时期(731-745)
青年时代曾漫游吴、越、齐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744年与李白相识
2、长安时期(746-755)
2016
10/19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
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3、任左拾遗和流亡时期(756-759)
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职,被贬,洛阳道上,秦州寄居,
入蜀。“三吏”。“三别”
4、漂泊西南(760-770)
不久,弃官入蜀,在成都浣花溪筑草堂定居下来。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府中任参谋,由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
员外郎,所以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到夔州(今四川奉节)。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出川,在今湖南岳阳、长沙、衡阳一带漂
泊,最后病死在湘江途中。
历代对杜甫的评价: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唐]元稹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
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宋]秦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学生活动:
若干学生逐一背诵一句自己喜爱的杜甫的诗,要求不能重复。
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后读。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
2016
11/1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
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
教师做朗读指导,指名读,范读。
诵读一
学生按要求诵读两首诗。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
会诗中的意境。
设计意图: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多读,
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形象。
(二)参照比较——探得诗心
感性的比较:讨论:读了两首诗以后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
由。(指名回答,实话实说。)理性的比较:投影:两首诗对比表格
讨论:学生相互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填写表格:说出两首作
品写作的时间和作品反映的季节;研讨两首诗不同的抒情方式。
明确:咏怀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感衰、人事
沧桑之感;咏史多因声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
态度或历史鉴戒。
指出写景句,讨论诗句中情与景的关系。
2016
12/19
体会“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的感觉:
凄凉萧条。抓住“自”和“空”,体会于春色好音中隐含的寂寞苍凉
之情。
比较两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明确:感伤叹惋/孤愁悲苦
诵读二
学生反复推敲两首诗中的写景句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
黄鹂空好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体会句句写景,
却字字含情的特色。
蜀相登高
创作时间760年767年
季节春天秋天
抒情特点借古人抒怀抱(咏史诗)借登台遣郁闷(咏怀诗)
情景关系乐景写哀景中含情
感情基调感伤、叹惋孤愁、悲苦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诗歌的能
力。景与情是抒情诗的关键,对此作重点突破,处理好点面关系。
(三)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在领会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后,以这样的感情进行集体诵读。
讨论: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寻:事实上,诗人难觅真正的蜀相,诗中的“自”“空”和末一
句可以说明;悲: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
2016
13/19
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
确。”()
2、结合杜甫生平,理解寻与悲的关系。
板书:
沉郁顿挫
寻悲
因“寻”生悲,悲由“寻”来
总结:从两首诗看杜甫的人生悲剧,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
起伏、反复低回。
诵读三: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语“寻”、“悲”,作适当讨论。
设计意图:选择一个字来理解全诗,一方面是为了让分析能落
到实处,避免架空。另一方面旨在传达出古典诗歌凝练传神的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涵咏字句,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四)迁移训练——总结评价
1、迁移训练:拟写对联。
教师出上联:寻蜀相英雄无觅几多愁。
学生相互讨论,尝试拟写,然后请一二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
参考:登高台孤客空叹万里悲
2016
14/19
设计意图:联语是提炼思想,概括内容十分有效的语言训练形
式。有些迁移训练可以放在课外。
诵读四:集体诵读两首诗。
投影:杜甫肖像:再次回溯杜甫生平,对他作多层次的比较以
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堂小结:请大家再注目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
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者;他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是李白式的幻
想主义者。因此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承受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够
坚韧自持,而不会步屈子后尘,痛苦绝望,投江自杀;也不像李白一
样,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诗人是这样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分类作业A类:背诵全诗
B类:请将两首诗中写景的两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
鹂空好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分别改写为400
字左右的写景散文。预习布置预习。
板书设计见上
课后反思
篇三: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三维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
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爱
2016
15/19
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看过(高希希导演的,林心如、陆毅、何润东、陈好)
这部电视剧吗?(生回答)大家都知道,在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
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
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
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
孟获)等等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记住一些,说不定哪天我
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一不小心用上了。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
左右手,
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
象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非常好,那么我们想
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那在研习诗文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刚学习过的
诗歌鉴赏的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诗歌鉴赏的一个基
本方法,是什么呢?(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016
16/19
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
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
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
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
通的好朋友。
三、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其实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但可以浓
缩成三个字,那就是什么?(读、品、悟)。那么在读这首诗之前呢,
我们还是先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来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即所谓的“知人论世”。那同学们都有去预习过,
我就先请一位同学来跟大家说说杜甫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请
同学回答)(幻灯片2)
明确: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
他身处安史之乱期间,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过程,因而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有“诗圣”之称。著有。
2、了解了作者,现在我们还要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我也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明确: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
2016
17/19
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
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
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
诗篇,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四、读一读(这首诗写了什么)
杜甫我们已经了解了,写作背景也介绍过了,那接下来就是要
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了。全班齐读这首诗。
我们刚刚读了一遍这首诗,大家觉得读的好不好?(各抒己见)。
那我们评价诗歌朗读的好不好一般以什么为标准?(感情)所以,我
们刚刚没读好的原因是(感情不到位)。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诗歌
的情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好,下面
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注意“柏”、“好”这两个
字的读音,“bǎi”、“hǎo”。)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放录音)
译文:①蜀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
方。②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
音。③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④出师
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明确:作者来到武侯祠悼念诸葛亮。
五、品一品(作者怎样写的)
诗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都明白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品味一下作者的语言写作的艺术手法
2016
18/19
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
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
—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
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补充:为什么这里不用“蜀相”,要用“丞相”呢?明确:亲
切)(师:所以,本诗的首联该怎么朗读呢?生:读得平缓、读出
仰慕之情。)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1)、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
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
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空”)
比较理解:
①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会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②映阶碧
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明确: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
2016
19/19
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
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
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诗:这句诗该怎样朗读呢?生:缓慢、
伤感。)
(2)、这里作者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啊?
明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请同学们记住这么一句话“一切
景语皆情语”。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9:0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