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蜀僧
教学目标:
1.利用对照注释、译文的方法学习古文,了解古文所讲的故事内容。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进行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懂得面对困难,有信心、有毅力、勇于实践是成功的关键,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重点:明确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涵的深刻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蜀僧》,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
语(读音)于富者恃(换偏旁)蜀(意思解题)
三、初读了解文章大意。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读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课文围绕两个僧人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我们要想知道就要联系注释来
好好地读读课文。现在我们就对照书下注释以及译文加上自己的理解,自己练习
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一会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交流。(自己的话)
4、谁能来说说。指名一人说,相机解决字义和句义。
还有谁想说说?再指名一人说。
5、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6、看大家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句子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吾欲之南海,何如?
(1)吾欲之南海,何如?(2)吾一瓶一钵足矣。(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能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吗?
仔细观察这两组,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是呀,我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这些地方啊!来,自己再
试试,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注意这些词的解释。
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加上你对文章的理解在尝试读读课文,现在
你们一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试试看!学生自由读。
四、细读感悟。
对故事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人皆欲往南海,终贫者至,而富者未至,
这是为什么?赶紧读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2、指名学生说。
出示句子:
板书:吾一瓶一钵足矣。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足(不讲究外部条件,志向坚定、信
心十足)一读
(2)你知道他要去的地方有多远吗?
出示句子: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指名读,读到这儿,你们想到什么?
(2)可贫者却说“吾一瓶一钵足矣”。二读
(3)从四川到南海要经历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浙江五省,这其中既有海
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的高原,也有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无垠的大
海,贫者一人只身前往,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4)可贫者依然说,三读。
面对同样的路途,富者的态度如何呢?
出示句子: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富者为去南海做了精心的准备?读
(3)请一位同学读,其余同学思考富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个性化朗读。
(4)可结果呢?
(5)对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贫者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说话的语气也大不
相同,请同桌2人分别来扮演富者和贫者,看看谁能读出他们当时的神情和语气。
2、学生自由练习。
3、指名2人读。听了他们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得吗?
有决心、有毅力、勇于实践、事情才会成功。
五、拓展。
听完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一个人,大家来猜猜好吗?
他当时只有十三岁。有一天,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
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校长问他:“你呢,为什么读书?”
他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实现他的理想他刻苦读书:图书馆,专心孜孜,如饥似渴;旅途中,争分
夺秒,不知疲倦;远涉重洋,赴法勤学,为的正是中华之崛起„„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他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他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
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1、听了这个故事,读了我们的课文,你们一定有许多想说得吧?那就赶快拿出
笔,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准备纸笔。
2、学生写感受,并朗读自己的感受
3、我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板书:立志事竟成!
六、写作特点:
我们又学习了一篇古文,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新词,把课文读流利;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词意、句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
容,明白故事讲的道理;朗读并背诵。
板书:
贫一瓶一钵足矣
6蜀僧立志勇行事竟成!
富欲买舟犹未能也
本文发布于:2022-11-13 19:0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