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
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
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
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
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
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
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
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
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
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
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
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
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
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
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
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
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
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四、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
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
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
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
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
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
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
良好氛围。
五、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
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
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
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
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
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
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
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
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
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
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
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
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
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
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
贺。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
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
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
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
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
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
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
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
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
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称谓
口头称谓语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
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
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
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
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
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
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
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
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
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
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4:1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