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王之涣的凉州词

更新时间:2023-01-24 12:55:04 阅读: 评论:0

初三数学上册错题归纳-唛头怎么读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制图员)

王之涣《凉州词》译文

王之涣《凉州词》的译文是怎样的呢?王之涣《凉州词》是边塞诗

作中的经典诗篇,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小编分享

的王之涣所写的诗作《凉州词》的译文,欢迎阅读!

王之涣《凉州词》译文一:

九曲黄河向西扶摇直上,远远地、高高地伸到白云之间,隐隐约

约,有一座孤城,背倚着万仞高山。不要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凉

曲子,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杨柳自然也就不会返青吐绿,还怨

它有何用?

王之涣《凉州词》译文二: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

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

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涣《凉州词》译文三:

黄河自天边奔腾而下,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

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

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译文3:

黄河浩渺直上高高的白云天际,一座孤城兀立在万仞的丛山之中。

凄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杨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风都不愿吹过寒

苦的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本诗旨在写凉州之荒凉,偏僻,险峻,进而烘托戍边条件之艰苦

以及将士们无尽的思乡愁绪,还有无以寄托情思的无奈。

开篇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首先就显示了

诗人于众不同的视角选择。王之涣的立足点与李白《将进酒》中“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两人

诗句的不同点一方面在于:李白的目光是由远而近,写的是来势迅猛

而又无法拦留的一种动感流逝;而王之涣的目光是自近及远,故而展现

了黄河扶摇远上的一种壮美奇观。另一方面还在于他们在诗作中渗透

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怀:上下句贯穿起来看,李白的诗句流露的是

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在个人心智上的是放弃,有以酒消愁的颓废;

而王之涣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则是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烘托边地

的荒凉、偏僻、险峻和戍边条件之艰苦,表现的是企盼早日结束战乱

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是在为国、为百姓、为戍边将士抒情言志。

因此,诗人在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和凉州城的戍边堡垒,

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之后,紧接着便由景及人,重笔渲染戍边将士思

乡之情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

“玉门关”,杨柳就不能返青吐绿,就抽出新枝,就不能折杨柳新枝

以寄托情思,羌笛还有必要吹奏那悲凉伤感的曲子吗?诗人在此不说戍

边将士思家怀乡,而以“怨杨柳”喻之,实在是绝妙无比。关外春风

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将生怨恨,眼下“天寒地

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

皆为枉然,因而作“何须怨”,根本就没有必要“怨”。虽说只不过

是一句宽慰,然而这种宽慰着实含蓄而又委婉,深沉而又炽灼,耐人

寻味,引人深思,堪称边塞诗之绝唱。

拓展: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是生活在公元688年到公元742年的诗人,所以说王之涣

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王之涣在唐朝最后的官职是文安县尉,我们对王

之涣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现有的史料上很少有关于王之涣

的介绍,而且我,对王之涣家族的了解也是通过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

及其五子王绾的墓志。

王之涣的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他的祖籍是在陕西太原,后来因祖

父王德表晚年主洛阳,死后葬在洛阳,王之涣的父辈有5人,王之涣

的父亲则是王昱,死后也都葬在洛阳,所以洛阳这边就是王之涣的家

族墓地了。王之涣的墓志现在被收藏在南京博物馆,这个地方的发现

是我们了解王之涣最重要的来源。

王之涣的家族我们现在知道的有五世祖为王隆之,曾祖王信、祖

父王德表、父亲王昱、叔叔王洛客、王景、王昌还有他的堂弟王之咸,

还有侄子王绾外,还有后来的妻子李氏是衡水县令李涤的女儿,其他

一无所知。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时少有侠气、从五陵

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

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县)。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

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

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

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

簿、浚仪县令。

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

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

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

王之涣从小聪明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

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

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

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于

是,王之涣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在任上死

去。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

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为盛

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

色跃然纸上。

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

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

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

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

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

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

入仕。

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风清白著

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

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诸多有

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

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2:5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1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怎么写周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