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

更新时间:2023-01-24 12:45:22 阅读: 评论:0

赵礼显数学有效吗-12345大写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聚花风铃草)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除钟磬音。

típòshānsìhòuchányuàn

题破山寺后禅院

qīngchénrùgǔsìchūrìzhàogāolín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qūjìngtōngyōuchùchánfánghuāmùshēn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shānguāngyuèniǎoxìngtányǐngkōngrénxīn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wànlàicǐdōujìdànyúzhōngqìngyīn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作者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及第,但他的官运比王昌龄更差。《唐才

子传》说他“大历中,授盱眙尉。仕履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有肥遯之志。后

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于当时。”他的生平,可知者只有这一段

记载。但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高才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

学,左思终于记室,鲍昭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可见在天宝末

年,常建已为县尉,可能就是《唐才子传》所谓盱眙尉。大约安禄山乱后,就失

去官职,寄情琴酒,隐居作诗,这是他的晚年生活。

常建与王昌龄、储光羲、孟浩然、王之涣,都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

也同样都是潦倒不得意的诗人。他的诗现在只存五十多首,这首《题破山寺后禅

院》是他的著名作品,几乎各个选本都选入的。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上,

遗址犹存,因常建此诗而成为古迹。此诗可能是常建任盱眙尉时所作,因为在他

的诗集里,这首诗之后就有《泊舟盱眙》一首,也是五言律诗,可能是同时所作。

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

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而自然,艺术上有独特

的造诣。殷□《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

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际露

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等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

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欧阳修特别欣赏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一联,想仿效它而久不可得(《题青州山斋》)。他的诗现存57首。

数量虽不多,而"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四库全书总目》)。诗

的题材比较狭隘,虽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

逸趣的。在盛唐诗派中曾有王、孟、储、常之称。

今存《常建诗集》3卷,辑入《唐六名家集》。《常建集》2卷,辑入《唐百

家诗》;《常建诗集》2卷,辑入《唐诗二十六家》。(马茂元)

常建小传(录自《唐才子传》):

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登科。大历中,授盱眙尉。仕颇不如

意,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遯之志。尝采药仙谷中,遇女子,

遍体毛绿。自言是秦时宫人,之入山来,食松叶,遂不饥寒。因授建微旨,所养

非常。后寓鄂渚,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获大名当时。集一卷,今传。

古称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鲍照卒于参军,今建亦沦

于一尉,悲夫!建属思既精,词亦警觉,"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

方归大道"。"旨远"、"兴僻","能沦意表",可谓"一倡而三叹"矣。

[注释]

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江苏常熟的破头山,所以又叫破山寺。

曲径:弯曲的小路。

幽处:幽静的处所。

禅院:即庙宇。

禅房:僧侣的住房。

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

山光: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

悦:娱乐。

人心:指尘心,俗念。

万籁:各种声响。

钟磬:寺院中诵经和斋供时用以敲击发出信号,钟响开始,磬响停止。

磬: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译诗、诗意]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

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

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

回声。

[赏析]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

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

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

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

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

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

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

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

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

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

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

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

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

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

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

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

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

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

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

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

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

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

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

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

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

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

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

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

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

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

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

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倪其

心)

常熟兴福寺

兴福寺,位于北郊虞山山麓。南齐时

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

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

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

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

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

废,“文革”中尽毁。1980年起,特别是1983

年列为全国重点寺院后,兴福寺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常熟最大、最著名的寺院及

游览胜地。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

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这首五言律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

是唐代诗人常建所写。破山寺,就是常熟的兴福寺。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已称之为

“古寺”,可见它历史的久远。

据地方文献记载,在佛教大盛的南北朝的

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

至梁大同年间,拓建寺基时挖到了一块石头,清除

石上泥土后,发现此石纹路左看如“兴”字,右看

象“福”字,于是,这块“兴福石”便保留了下来,

而寺名也因此而改成了“兴福寺”。常建称之为“破

山寺”:据古籍载,相传唐代贞观年间,虞山出现一条白龙,白龙变化为白胡子

老翁,常到兴福寺听高僧讲经。高僧问他从何处来,老翁答:我不是人,是龙。

问:可以看看你的本相吗?答:可以,但你别害怕。老翁现出原形,果是一条张

牙舞爪的白龙。高僧见了感到恐惧,连忙口诵咒语,召来揭谛神,揭谛神化作一

条黑龙与白龙相斗,白龙不能胜,冲山而去,寺前山坡为之破裂,故称“破山”。

破山寺因此而得名。而寺前破裂的山坡则形成了一条山涧,称为“破山涧”,因

与龙有关,又称为“降龙古涧”。由此可知,兴福寺改为破山寺当是唐贞观后的

事了。

唐代的武则天倡导佛教,但到会昌年间,武宗李炎

却厌恶佛教,诏废天下寺庙,破山寺遭到了极大破坏。唐

宣宗即位,佛教又得以复兴。咸通三年(公元862年),

唐懿宗特赐破山寺一口大钟。咸通九年又赐“兴福寺”匾

额,于是又恢复了兴福寺原名,延用至今。

兴福寺自常建题诗后,名声远播,慕名来游寺者络

绎不绝,其中不少名士骚客文人诗僧,或步韵题咏,或赋

文作记,如唐代皎然、吴融、皮日休,宋代仲殊、李光、

居简、莫俦、高翥、真山民,元代周才、张著,明代吴讷、

魏冲、黄淳耀,清代钱谦益、吴伟业、陈瑚、毛晋、邵陵、

钱曾、钱陆灿、汪绎、汪应铨、王应奎、邵齐熊、邵齐然、

孙原湘、翁心存、翁同龠禾,清末民国陈三立、康有为、

张鸿、杨圻、蔡寅、于右任等;为寺留墨题字的有翁同龠

禾、康有为、陆抑非、沙孟海、田桓、朱剑芒、沙曼翁、赵朴初、陈从周、谢稚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2:4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71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戒毒
下一篇:报告的格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