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清明节故事

更新时间:2023-01-24 10:45:04 阅读: 评论:0

邢台市成绩最好的初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诗句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浪漫qq网名)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故事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

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清明节的起源和

习俗故事,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故事篇一

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

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

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

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当地球到达黄经零度

时定为春分,而后每运行15度有一个节气,共有二十四节

气。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于闰年的原因,

所以会相差两天。

农历是反映物候变化、指导农时的阴阳历,它还结合了

阴历,即以月相29.5天为周期(一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

间间隔)。因为阴历纪月推算节气所在具体时间需要准确的

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所以,以前的历书所载各个节气发生

的时间是要由国家颁布的(如立春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而

且,不同的时代推算的规则有所不同,清史稿时宪志就用很

长的篇幅和很多图形公式来说明当时的推算方法。一般所讲

农历中节气的设置规律往往只是确定月首为节气,月中为中

气,两个节气间隔是15天是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据,节气歌

也是一般人掌握节气规律的必学知识。稍微复杂一点的推算

是习惯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阳最低的时候)过了105

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现在按阳历计算就简单多了、

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当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异)。

从天文角度说,4月5日或6日视太阳(视太阳就是太阳在黄

道上的位置)到达黄经15度的时候。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

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

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

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

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故事篇二

晋国贤臣,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

西介休)人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

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

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

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

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

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

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

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

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

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

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

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

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

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

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

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

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

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

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

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起源和习俗故事篇三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

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清明相关书画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

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

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

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

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

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

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

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

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

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

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

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

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

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

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

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

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

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

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

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

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

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

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

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

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

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

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0:4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6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慢慢歌词
标签:清明节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