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
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识点
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
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
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
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
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
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
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
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
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
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
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
浩然合称“王孟”。【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可以以连线方式表现
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解释课文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
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古诗,可轻读、大声读,可
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练习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1)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3)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
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学习收获。
(3)质疑:还有什么不懂之处?
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按卡片连词背诵。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并试着
背诵。
2、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诗人,加动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
演,达到背诵的目的。
4、赛诗会。
(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两首诗,一首课内的,一首
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
得最富有感情。
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篇三】小学三年
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
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
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
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
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
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
“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
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
同的生活感受。
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
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导学:谁在什么时候忆哪里的什么人?
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采用同桌反复对诗的策略。几分
钟之内,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按自己的体
会理解诗句,我引导补充。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
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也
是难点。
由于学习预习较充分,思维较跃,所以,在教学时,学
生学习兴致比较浓厚。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0:33: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65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