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清平月村居

更新时间:2023-01-24 10:29:00 阅读: 评论:0

初三有几次模考-沙滩的英文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游戏笔记本推荐)

1

《清平乐·村居》原文及赏析

清平乐·村居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乐。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调皮的小儿子,

趴在溪边剥莲蓬。

注释

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

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太。

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卧:趴。

卧剥:趴着剥(莲蓬)。

溪东:小溪的东面。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鉴赏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

2

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

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

头稍远。“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

子故来频。”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

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

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

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

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

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

常。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

人的描绘。这样讲,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中儿编织鸡笼,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

的劳动。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不劳而获的闲人,即使是未成丁

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卧”字确实

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

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

的年龄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含哺而熙

(嬉),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却比《庄子》写得更为生动,更为含蓄,也更形

象化。特别是作者用了侧笔反衬手法,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却

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的结尾,所谓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从艺术效果看,也正有异

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

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清平乐·村居》原文及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0:2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6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枸杞树
标签:清平月村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