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诗词鉴赏
山中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翻译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注释解释
⑴滞(zhì):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
⑵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⑶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
风送秋的季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被逐出沛
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
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
诗文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
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
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
参证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
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
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
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
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
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
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
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
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
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
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
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
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
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
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
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
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
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
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
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
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
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
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
“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
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
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
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
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
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
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
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
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
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
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
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
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
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
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
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
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
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
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
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
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
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
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
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
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
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
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
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
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
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
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
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
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
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
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
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
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
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
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
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
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
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
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
“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
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
《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
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
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
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
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
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
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
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
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
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
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
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
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
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
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
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
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山中诗词鉴赏2
【原文】: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
⑴幽人:幽隐之人;隐士。此指隐逸的高人。《易?履》:“履道坦坦,幽人
贞吉。”对酌:相对饮酒。
⑵“我醉”句:此用陶渊明的典故。《宋书?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不懂音
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对来访者
无论贵贱,有酒就摆出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
去。”
【翻译】: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我喝醉想要睡觉
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赏析】:
《山中与幽人对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表现了诗人李白
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
幽人是指隐居的高人。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诗的一开头就点明了诗人李白与朋友喝酒
的地点――山中。对李白来说,山中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在。盛开的“山
花”更加增添了两人喝酒的气氛。此情此境,称心如意,就“一杯一杯复一杯”开
怀畅饮。一杯一杯复一杯,接连重复三次“一杯”,不但写饮酒之多,而且写快乐
的程度。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
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
便抱只琴来!”“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宋书》记
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
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
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在艺
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所在。盛唐时期,绝句已经格律化。而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
酌》却不迁就声音格律,语言上又有飞扬的气魄,有古代歌行的风格。
山中诗词鉴赏3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这两句是说,统治者不放过对这位山
中寡妇的榨取,而且手段很残忍——农民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
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照样不顾百姓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
剥削和无情的压榨,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简直难以为生。诗人对此表示了极大的
愤慨,因而予以无情揭露。
杜荀鹤《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①桑柘:指桑林。
②纳税:指缴纳丝税。
③征苗:指征收青苗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这是唐代宗广德二年
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
参考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叫青苗。
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随即四处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赏析
《山中寡妇》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
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
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
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
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
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
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
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
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
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
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
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
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
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
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
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
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
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
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
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
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
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
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
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
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
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
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
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
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
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
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山中诗词鉴赏4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
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③晚,指晚秋。
1.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2.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6分)
【答案】
1.悲念(各1分)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羁旅之愁(2分)、思乡之痛(1
分)
2.后两句对一二句所写之情起映衬烘托作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象,映
衬凄寂心情,飘零旅况,映衬旅思乡愁。(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也正确,分析言之
成理即可。)(手法3分,分析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
键词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一个悲字体现了客旅久滞的羁旅之愁;一个念字体现
了思归未归的思乡之痛。答题时,要抓住悲念所给人带来的丰富的想象与共鸣感分
析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在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中,景物描写一般都是为了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心情,起着衬托作用,所以答题时,可先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再由景物描
写所起的衬托作用来答出作者情感。如诗歌最后两句渲染了秋季凄凉的气氛,是为
了衬托作者的凄寂心情及思乡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练习二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
胚,合而为诗。请简要分析该诗中的情景关系。(4分)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情景交融,(1分)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
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具体分析2分)进一步烘托悲和念
的心情。(1分)(4分)
(2)本诗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1分)诗的前半部分,写自己远在异乡、
归路迢迢的处境;(1分)诗的后半部分,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
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2分)(4分)
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
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
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可以参证
的有作者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
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
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
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
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以及谢脁的名句大江
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
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
谓诗无达诂。古代诗人往往借江水来抒发羁旅愁情,而王勃此句的艺术独创性在
于,他不仅借大江起兴,而且把自己的悲愁之情注入大江,使长江感情化、人格
化。诗人客居巴蜀,一颗心为归思缠绕而无法排解,因此,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
时,竟感到这条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淹留而伤心悲痛,以至它的水
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新奇的想象,既缘于诗人的移情作用,又符合生活的实感。人
在山上望长江,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它的滚滚奔腾的波涛,往往会感到江水是凝滞
不动的。所以,这句诗中长江悲伤滞留的形象,也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直觉感受。
悲愁的长江与悲愁的诗人相互感发、契合、共鸣,强烈地感染了读者的情绪。诗一
开篇,境界便很悲凉浑壮。
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
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
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
《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
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
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
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
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
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
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
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紧接着,诗人紧紧抓住眼前的环境和景色,写出了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
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
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
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
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
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
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
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
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
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
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
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
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
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
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评此诗道:寄兴高远,情景俱足。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
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
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
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
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
味。
山中诗词鉴赏5
【原文】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
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
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
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
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
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
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
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
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
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
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
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
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
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
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
“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
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
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
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
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
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
“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
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
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
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
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
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
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10:2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6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