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初中数学题

更新时间:2023-01-24 09:41:07 阅读: 评论:0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试题-杭州纬度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小学语文课件)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第1章 实 数

§1.1

实数的基本概念

一、有理数与无理数、相反数、绝对值

1.1.1

★已知下列各数:

7.2,-22,-

8,0.1,-3槡

64,-5

(-2)槡2,sin30°,0.6,3.14,-5,3槡

9,0.1·02·,

把它们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分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解析:分数集合{7.2,0.1,-5

,sin30°,0.6,3.14,0.1·02·,…}.

整数集合{-22,-3槡

64,(-2)槡2,-5,…}.

负有理数集合{-22,-3槡

64,-5

,-5,…}.

非负有理数集合{7.2,0.1,(-2)槡2,sin30°,0.6,3.14,0.1·02·,…}.

1.1.2

★实数

0.10100100010…、3-

8、2槡1

22

、3

π、tan60°、3槡

4、

-1、槡

8、3.14

中,有理数有

个,无理数有

解析:根据有理数及无理数的意义,通常可以循以下思路来挑选、甄别:整数、

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π

无理数;有根号,能求得结果是整数或分数(也称作开方能开尽)的是有理数,否则

是无理数;锐角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中除

sin30°

cos60°

tan45°

cot45°

外,都是无理数

上述各数中3-

8、2槡1

22

、-1、3.14

是有理数,共有

个;0.10100100010…、

π、tan60°、3槡

4、

、槡

是无理数,共有

1.1.3

★★在实数中,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解析:方法

因为互为倒数的两数乘积等于

1,而这两数相等,只能同时为

或同时为

-1,所以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1.

同理,相等两数的和为

0,只能同时为

0,所以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0.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任何

非负实数

方法

设所求的数为

狓,根据题意,可分别列出方程:

狓,-

狓,

狘=

狓.

容易得到它们的解分别为

=±

1,狓

0,狓

0.

1.1.4

★★已知

犪、犫

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各对数中( )不是互为相反数

(A)-2犪

-2犫(B)犪+1

犫+1

(C)犪+1

犫-1(D)2犪

2犫

解析:因为

犪、犫

互为相反数,所以

0,而(犪

1)+(犫

1)=

2,故选

B.

1.1.5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0,则

=-

犪(B)若

是实数,则

=±

(C)若

犪,则

0(D)若

是实数,则

解析:因为任意实数的绝对值总是惟一确定的非负数,故(B)错误;而

的绝

对值也等于它本身,所以(C)、(D)错误

故选

A.

1.1.6

★★

★若

犫,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犪

一定是正数(B)犪

一定是负数

(C)犫

一定是正数(D)犫

一定是负数

解析:假设

犪、犫

都是非负数,则条件中第二个不等式可化为

犫,与第一个不

等式矛盾,所以

犪、犫

中的较小数

一定是负数

故选

D.

1.1.7

★★判断语句“因为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若

狘=-

狓,

0”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解析:上述语句中条件“因为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是正确的,但反

过来还应注意到

也满足等式

狘=-

狓,所以结论“若

狘=-

狓,则

0”是错

误的,应为“若

狘=-

狓,则

0”.

1.1.8

★★某数与

-25

的和是

23

的相反数,求这个数

第1章 实 数3

解析:方法

根据题意,这个数是

23

-(-

25)=

2.

方法

设这个数为

狓,则

25

=-

23,解得

2.

1.1.9

★★若

互为相反数,犮

互为倒数,犿

的绝对值为

2,求代数式

犿2-

犮犱

的值

解析:根据题意,犪

0,犮犱

1,犿2=

4,所以原式

3.

1.1.10

★★已知

2狓

2狓,求

的取值范围

解析:因为

2狓-3

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

2狓

0,即

1.1.11

★★已知

5,化简

5.

解析:因为

5,所以

0,狓

0.

原式

=狓

4.

1.1.12

★★

★已知

犪犫

0,求

的值

解析:本题有以下三种情形:

(1)若

犪、犫

异号,则

0;

(2)若

犪、犫

都是正数,则

2;

(3)若

犪、犫

都是负数,则

=-

2.

1.1.13

★★

★求出所有满足条件

狘+

犪犫

的非负整数对(犪,犫).

解析:根据题意,狘

犪犫

两个代数式的值都是非负整数,则只能一个为

0,另一个为

1,即

的值只能在

中取

用逐一列举的方法,求得满足条件

的非负整数对有三对:(0,1),(1,0),(1,1).

1.1.14

★★

★分别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你能写出几个

试设计一个方案,

使能写出随意指定的个数

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1

之间的有理数;(2)1

之间的无理数

解析:本题答案不惟一

例如,可以随意取一个

之间的有理数

1.5(无理

2),取这个数与

的平均数,再取所得数与

的平均数,……即可得到所需要

的任意个有理数(无理数).

从而我们能够体会到任意两个实数之间都有无穷多个

有理数和无理数

1.1.15

★★

★★设

狓、狔

是实数,试证明

+狔

+狔,并利用这一结论

的最小值

解析:显然,若

狓、狔

同号或至少有一个为

0,则有

+狔=

+狔;若

狓、狔

异号,则有

+狔

+狔

所以

+狔

+狔

成立

根据上述结论,得

6,所以代数式

狓-2

+狓+4

的最小值是

6.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

1.1.16

★填空:

(1)64

的平方根是

;(2)64

的立方根是

(3)正数

的平方根是

;(4)犿

的立方根是

解析:(1)±8.

(2)4.

(3)±

犪.

(4)3槡

犿.

1.1.17

★填空:

(1)因为( )2=

25,所以

25

的平方根是

,25

的算术平方根

(2)因为

犪2=

犿,所以

的平方根是

,犿

的算术平方根是

解析:(1)±5;±5;5.

(2)注意到

的符号不能确定,所以

的平方根是

±犪,算术平方根是

1.1.18

★填空:

(1)( )2=

; (2)( )3=

10

27

(3)( )2=

15; (4)( )3=-

6.

解析:(1)因为

16

,所以填

±

(2)因为

10

27

64

27

,所以填

(3)±

15

(4)-3槡

1.1.19

★★填空:

(1)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2)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3)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解析:(1)因为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所以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只能是

0.

(2)因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0

的算术平方根等于

0,所以应填

0、1.

(3)因为正数、负数的立方根都是惟一的,0

的立方根是

0,所以立方根等于本

身的数是

0、1

-1.

1.1.20

★对任意实数

犪,下列结论总正确的是( ).

(A)犪2与(-犪)2互为相反数(B)槡

互为相反数

(C)3槡

与3-

互为相反数(D)|

-犪

互为相反数

解析:对任意实数

犪,(A)、(D)中两式都是相等的,而(B)中当

时,总有一

第1章 实 数5

个没有意义,(C)中3-

犪=-3槡

犪,故选

C.

1.1.21

★★语句“①

犪2的算术平方根是

犪,②

16

的平方根是

±4,③

一个数的

算术平方根总是非负数,④

一个数的立方根总比它本身小”中,正确的有( ).

(A)1

句(B)2

句(C)3

句(D)4

解析:①

犪2的算术平方根应是

|,②

16

的平方根,即

的平方根应是

±2,④

中如

的立方根是

,比它本身大,所以都是错误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

义,③

是正确的,故选

A.

1.1.22

★★

★已知实数

犪、犫、犮

满足等式

犪2+

犫2=

1,犫2+

犮2=

2,犮2+

犪2=

2,

犪犫

犫犮

犮犪

的最小值为( ).

(A)

(B)

3(C)-

(D)

解析:比较第二、三两个等式,可知

犪2=

犫2,由第一个等式可知

犪2=

犫2=

犮2=

,所以

犪,犫

=±

,犮

=±

要使

犪犫

犫犮

犮犪

的值最小,犪、犫、犮

能同号

去除重复情形,犪、犫、犮

的取值共有四种组合:

、-

、-

、-

,-

、-

,对应

犪犫

犫犮

犮犪

的值

分别为

3.

所以应选

D.

1.1.23

★★求下列各式中

的值:

(1)3狓2-

0; (2)(5狓

3)2=

20

(3)2(狓

1)3=-

16;(4)3狓

0.

解析:(1)原等式可化为

狓2=

,所以

=±

(2)原等式可化为

5狓

=±

20槡1

,即

5狓

±

,所以

=-

10

(3)原等式可化为(狓

1)3=-

8,即

=3-

8,所以

=-

1.

(4)原等式可化为3狓

=-

3,即

=(-

3)3,所以

=-

29.

1.1.24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数:

(1)某数立方根的绝对值是

5,求这个数;

(2)某数的平方是

64,求这个数的立方根

解析:(1)设这个数为

狓,则根据题意,得3槡

5,即3槡

=±

5,所以

=±

125.

(2)设这个数为

狓,则

狓2=

64,解得

=±

8,所以

的立方根为

±2.

1.1.25

★★一个底面直径等于高的圆柱形容器,容量是

4.8

立方米,求它的底

面半径(精确到

0.1

米).

解析:设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径是

米,根据题意,得

π

狓2·2狓

4.8,即

狓3=

4.8

π

,解得

0.9(米).

1.1.26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

3狓-2

5狓+6,求这个数

解析: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知

3狓-2

5狓+6

互为相反数,即(3狓

2)+

(5狓

6)=

0,解得

=-

,所以这个数是

-()22=

49

1.1.27

★★不用计算器,估计以下各数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

(1)3槡

50;(2)槡

230.

解析:(1)因为3槡

27

<3槡

50

<3槡

64,所以

<3槡

50

4,即3槡

50

在两个连续

整数

之间

(2)因为

230

120,所以

100

230

121,即

10

230

11,

230

在两个连续整数

10

11

之间

1.1.28

★★化简:

(1)

(2)3-

槡2-

-3槡

解析:这类问题关键应确定绝对值内代数式的值的符号

(1)原式

=-

5.

(2)原式

=3槡

-3槡

5.

1.1.29

★★

★将不超过

的最大整数

称作

的整数部分,将

犪-犕

称作

小数部分,求

3-2

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解析:方法

因为

2,所以

2,所以

2,即

1,所以

的整数部分是

1,小数部分是

2.

方法

因为

1.4,所以

1.6,所以

的整数部分是

1,小

数部分是

2.

第1章 实 数7

1.1.30

★★

★已知

为实数,且满足

2000

狘+

2010

犪,求

20002

的值

解析:由题意可知,犪

2010,所以原式可化为

2000

2010

犪,

2010

2000,所以

2010

20002,即

20002=

2010.

1.1.31

★★

★★整数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它的下一个完全平方数是什么

解析:因为整数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所以可设

狓2=

犪,狓

是自然数,所以

下一个完全平方数是(狓+1)2,即(槡

犪+1)2.

三、实数与数轴

1.1.32

★点

在数轴上和数

的对应点相距

个单位长度,则点

所对应的

实数是

第1.1.32题

解析:方法

如图,在数轴上与

的对应点相距

个单位长度的点

个,它们关于数

的对应点对称,

它们所对应的实数是

±

3.

方法

在同一数轴上实数

狓1

、狓2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为

狓2-

狓1狘,设点

所对应的实数为

狓,则

狘=

3.

解得

±

3.

1.1.33

★和数轴上所有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

(A)所有的有理数

(B)所有的正数和负数

(C)所有的无理数

(D)所有的整数、分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解析:因为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实数包括有理数与无理数,其中有理

数包括整数与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应选

D.

1.1.34

★★已知

犪、犫

是不为

的实数,且

=-

犪,犫

犫,犪

犫,那

么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犪、犫,正确的应该是( ).

解析:根据题意,犪

0,犫

0,且在数轴上

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较

的对

应点大,故选

C.

1.1.35

★★

★实数

犪、犫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试比较

犪、-犪、犫、-犫、犪+

犫、犪-犫

的大小

第1.1.35题

解析:根据

犪、犫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犪

0,

0,且

的绝对值比

2犫

的绝对值大,所以

犪.

本题也可将

-犪、-犫

的对

应点在数轴上标出,较为直观

1.1.36

★★实数

犪、犫、犮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

犮-犫

犪+犫

犪-犮

解析:由图可知:犪

0,犮

0,犪

0,犪

0,所以原式

=-

2犮

犪.

第1.1.36题

第1.1.37题

1.1.37

★★

★实数

犪、犫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试比较

犪、犫、

的大小

解析:根据

犪、犫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

0,犫

1,所以

1,0

1,因此

犫.

1.1.38

★★

★如图,数轴上表示

的对应点分别是

犃、犅,点

和点

关于

对称,求点

所表示的数

第1.1.38题

解析:显然点

与点

之间的距离是

-1,因为点

是点

关于点

的对

称点,所以点

与点

之间的距离也是

-1,所以点

所表示的数是

1-(槡

1),即

2-2.

第1.1.39题

1.1.39

★★

★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2、槡

的点

解析:如图,以

个单位长度为边长作正

方形

犗犃犅犆,连结

犗犅,根据勾股定理可得

犗犅

2,以

为圆心,犗犅

为半径作弧,交数

轴的正方向于点

犇,则点

就是表示

的点

过点

作数轴的垂线,并在其上取一点

犈,使

犇犈

等于

个单位长度,连结

犗犈,以

为圆心,

犗犈

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方向于点

犉,则点

第1章 实 数9

就是表示

的点

1.1.40

★★

★★已知

是实数,求

犿+犿-1

+犿-2

的最小值

解析: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在数轴上找一点

犿,使点

到点

0、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最小

显然当

时(如图(a)所示),犿

的值是

2.

第1.1.40题

以下说明当点

位于其他位置时,原式的值大于

2:

(1)当点

位于点

之间(包含

0、2),但不同于点

1,即

时,如图(b),则点

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等于

2,再加上点

到点

距离,原式的值大于

2;

(2)当点

位于点

的左边或点

的右边,即

时,如图(c),则

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已经大于

2,原式的值大于

2.

综上所述,当

时,原式的值大于

2.

所以

犿+犿-1

+犿-2

的最

小值是

2.

1.1.41

★★

★★已知

是实数,求

的最

小值

解析: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在数轴上找一点

犿,使

到点

2、点

4、点

和点

的距离和最小

显然当点

在点

和点

之间(包含点

和点

6)时,如图所示,犿

的值是

8.

与上题相仿,可以证明当

时原式的值都大于

8,所以

的最小值是

8.

第1.1.41题

1.1.42

★★

★★设

犪1

,犪2

,犪3

,…,犪狀是常数(狀

是大于

的整数),且

犪1<

犪2<

犪3<…<

犪狀

,犿

是任意实数,试探索求

犪1+

犪2+

犪3+…+

犪狀最小值的一般方法

解析:根据题

1.1.40

和题

1.1.41

的解法,结合数轴,不难得出:

10

(1)当

为奇数

2犽

1(犽

是正整数)时,点

应取在点

犪犽

1处,原式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犪2犽

1-

犪1

)+(犪2犽-

犪2

)+…+(犪犽

2-

犪犽

).

(2)当

为偶数

2犽(犽

是正整数)时,犿

应取点

犪犽和点

犪犽

1之间(包括点

犪犽和

犪犽

)的任意位置,原式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犪2犽-

犪1

)+(犪2犽

1-

犪2

)+…+

(犪犽

1-

犪犽

).

四、科学记数法与近似计算

1.1.43

★填空: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3200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0.0000104

(3)3.60

×

106是

位正整数;

(4)将

2.07

×

10-

9写成普通小数的形式,在小数点后有连续

个零

解析:(1)4.32

×

104.

(2)-

1.04

×

10-

5.

(3)7

位正整数

(4)小数点后有连续

个零

1.1.44

★近似数

3.52

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解析:近似数

3.52

万精确到百位,它有

个有效数字,分别是

3、5

2.

1.1.45

★★将一个数

四舍五入,精确到

0.01

所得的近似数为

4.05,则这个

数的正确值的范围是( ).

(A)4.05

4.055(B)4.04

4.06

(C)4.045

4.055(D)4.045

4.055

解析:根据题意,近似数精确到百分位,说明是对数

千分位上的数字四舍五

入所得,所以应选

D.

1.1.4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似数

3.00

与近似数

3.0

的精确度相同

(B)近似数

2.4×102与近似数

240

中都有三个有效数字

(C)近似数

0.0147

与近似数

23.6

中有效数字的个数相同

(D)69.593

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所得近似数有一个有效数字

解析:近似数

3.00

精确到百分位,而近似数

3.0

精确到十分位,所以(A)不正

确;近似数

2.4×102有两个有效数字,所以(B)不正确;近似数

69.593

四舍五入到

个位是

7.0×10,有两个有效数字,所以(D)不正确

故选

C.

1.1.47

★下列叙述中的数字哪些是精确数字,哪些是近似数:

(1)1986

年国家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省每年有近

百万小学生进

入学校,开始接受

年义务教育;

(2)我国领土

960

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中,森林覆盖面积占

18.21%.

第1章 实 数11

解析:(1)中“1986”、“9”是精确数字;(1)中“1

百万”,(2)中“960

万”、

“18.21%”是近似数

1.1.48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1)对数字

3233

取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为

3200;

(2)近似数

1.2

×

10-

2精确到十分位,有两个有效数字;

(3)因为

5.647

×

103≈

5.65

×

103≈

5.7

×

103,所以

5.647

×

103保留两个有

效数字的近似数是

5.7

×

103;

(4)0.7030

有三个有效数字

7、0、3;

(5)对于精确数

万与

50000

是相同的,若

万与

50000

都是近似数,则它们

是不同的

解析:前四句语句都是错误的,(5)是正确的

(1)近似数写成

3200,仍表示精确到个位,有四个有效数字,按要求应表示为

3.2

×

103.

(2)近似数

1.2

×

10-

2=

0.012

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数字“2”是千分位上的数

字,表示精确到千分位

(3)按照近似计算规则,只能对精确到要求位数的下一位数字一次四舍五入,

不能两次累积进位

(4)按有效数字的意义,0.7030

有四个有效数字

7、0、3、0.

(5)若两者都是精确数,显然是相同的

若两者都是近似数,5

万表示精确到万

位,有一个有效数字,它的正确值在

4.5

万与

5.5

万之间(含

4.5

万);50000

表示

精确到个位,有五个有效数字,它的正确值在

49999.5

50000.5

之间(含

49999.5).

1.1.49

★按括号内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02466(精确到千分位);(2)2.679×104(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3)1.967(精确到

0.1);(4)5247.9(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析:(1)0.02466

0.025.

(2)2.679

×

104≈

2.68

×

104.

(3)1.967

2.0.(4)5247.9

5.2

×

103.

1.1.50

★计算,并将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

4.2

×

104)×(6.5

×

108); (2)(1.6

×

103)2×(-

3.5

×

104)3;

(3)(3.5

×

10-

4)×(4.2

×

10-

8); (4)(18

×

106)÷(-

×

10-

9).

解析:(1)原式

=-

27.3

×

1012=-

2.73

×

1013.

(2)原式

=-

2.56

×

106×

42.875

×

1012=-

109.76

×

1018=-

1.0976

×

1020.

(3)原式

=(3.5

×

4.2)×(10-

4×

10-

8)=

14.7

×

10-

12=

1.47

×

10-

11.

(4)原式

=[18

÷(-

3)]×(106÷

10-

9)=-

×

1015.

1.1.51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少复杂的数学命题都能用计算机进行证明

12

知一种计算机每秒可进行

5×1012次运算,一个数学命题的证明花了

45

个小时,则

共进行了多少次运算

(2)已知半径为

的球的体积

π

犚3,将地球近似看作半径约为

6370

千米的球体时,求地球的体积(结果保留

个有效数字);

(3)纳米是一个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已知

纳米

10-

9米

一种病毒的直径为

100

纳米,若将这种病毒逐个紧靠,排成

0.5

毫米长,问病毒的个数是多少

(4)据测算,用

吨废纸造出的再生纸相当于

0.4

0.5

亩森林木材的造纸量

某省今年大约有

87.4

万初中毕业生,经抽样估计,每位毕业生离校时平均有

克废纸

若他们都能将这些废纸送到回收站造纸,至少能使多少亩森林免遭砍伐

(结果精确到十位)?

解析:(1)进行运算次数为

×

1012×

45

×

3600

8.1

×

1017.

(2)地球体积

π

犚3=

×

3.142

×

63703≈

1.08

×

1012(立方千米).

(3)根据题意,一个病毒的直径为

100×10-6毫米,则排成

0.5

毫米长的病毒

个数为

0.5

100

×

10-

×

103.

(4)根据题意,87.4

万初中毕业生的废纸吨数约为

8.74

×

105×

1000

7.866

×

103,至少相当于

0.4

×

7.866

×

103≈

3.15

×

103(亩)森林木材的造纸量,即至少能

使

3.15

×

103亩森林免遭砍伐

§1.2

实数的运算

1.2.1

★直接写出下列各式运算的结果:

(1)2

×

÷

-()1

; (2)-

÷

×

(3)

×

-()1

÷

12

; (4)-

×

-()1

÷

解析:(1)原式

=-

×

×

=-

98.

(2)原式

=-

×

×

=-

64.

(3)原式

=-

×

×

12

=-

144

(4)原式

×

×

5.

1.2.2

★★已知

0,则

犪犫

的值中较大的是

解析:因为

0,所以等式左边两个加数(两个商式)中必然一个

1,另一个是

-1,即

犪、犫

异号,因而

0,犪犫

0,所以较大的是

第1章 实 数13

1.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两个实数的和是正数,则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B)两个实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C)如果若干个实数相乘所得积是负数,则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

(D)零除以任意实数所得的商总为零

解析:(A)、(B)中容易举出反例如下:(-

5)+

3,(-

8)-(-

5)=-

3;而

(D)中除数应该是任意非零实数

故选

C.

1.2.4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12)

·

(-

1)2=

1(B)-(-

3)2=

(C)-

52÷

-()1

2=-

625(D)

÷

-()1

3=

解析:(A)、(B)、(D)都在运算结果中的符号上出现了差错,应选

C.

1.2.5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或举出反例判断:

(1)任意两个无理数的和或差仍是无理数;

(2)任意两个无理数的积或商仍是无理数;

(3)两个无理数的和与差有可能都是有理数;

(4)两个无理数的积与商有可能都是有理数

解析:例如:槡

的和是有理数

0,槡

的差、积或商都是有理数,所以

(1)、(2)是错误的;(4)正确

(3)设两个无理数为

α、

β

,如果

α+

β

犪,

α-

β

={犫

(犪、犫

是有理数),那么

α=

β

烆.

显然与

α、

β

是无理数的假设矛盾

所以“两个无理数的和与差有可能

都是有理数”是错误的

1.2.6

★计算:

(1)(-100)×(0.01)×(-999)×0×

7()11

(2)(-8)×(-12)×(-0.125)×-()1

×(-0.2).

解析:(1)因为原式中有一因数是

0,所以原式

=0.

(2)原式

=-

×

0.125

×

12

×

×

0.()2

=-

0.8.

1.2.7

★★计算:

(1)-

42

÷

3()14

;(2)

3()14

÷-

1()42

14

解析:(1)原式

=-

42

÷

42

42

28

42

9()42

=-

42

÷

20

42

=-

42

×

42

20

20

(2)方法

根据上题计算结果可知

3()14

20

42

,所以原

20

42

×(-

42)=-

20.

方法

原式

×(-

42)-

×(-

42)+

×(-

42)-

14

×(-

42)=

28

=-

20.

1.2.8

★★计算:

(1)-0.32÷0.5×2÷(-2)2;(2)()2

3÷

23

·(-3)3÷(-32).

解析:(1)原式

=-

0.09

÷

0.5

×

÷

=-

0.09

×

×

×

=-

0.09.

(2)原式

27

·

·

(-

27)

·-()1

1.2.9

★★计算:

(1)(-22)×(-1)2+(-3)×(-23);

(2)

-()1

2-()1

2--()2

3[]2;

(3)3

8-22÷()1

2-2[]1

×{}1

(4)-24÷-2()2

2+5

×-()1

-[]1

÷

12

(5)-14-

0.5-()2

÷

×[-2-(-3)3]-

-0.52;

(6)

(-2)3×(-1)3-13÷-()1

2[]2

0.125×23+[1-32×(-2)]

解析:(1)原式

=(-

4)×

+(-

3)×(-

8)=-

24

20.

(2)原式

-()1

2-

-()4

36

7()36

(3)原式

÷

-[]9

×{}1

3{-

×

-()1

×}1

-{8

1}=-

第1章 实 数15

(4)原式

16

÷

64

11

×

-()1

-[]1

÷

12

11

12

-[]1

×

12

=-

27

11

=-

41.

(5)原式

=-

-()2

×

×[-

27]-

=-

-()1

×

×

25

=-

25

11

(6)原式

×(-

1)-

13

÷

-[]1

0.125

×

+[1

32×(-

2)]

52

19

60

20

3.

1.2.10

★★化简:

(1)-32÷-()1

2+

1-3

3-

π

(2)(-1)÷

2()2

2-(槡

1-2)+

2-1

解析:(1)原式

=-

÷

π

=-

37

π

(2)原式

=-

÷

=-

22.

1.2.11

★★

★计算:

(1)99

35

36

×

18;

(2)

×(-

1949)+(-

1949)×

2010

×

(3)1

+…-

2007

2008

2009

2010;

(4)

×

×

×

-…-

99

×

100

解析:(1)原式

100

1()36

×

18

1800

1799

(2)原式

+()1

×(-

1949)+

2010

×

×(-

1949)+

2010

×

=(-

1949

2010)×

305

50

(3)原式

+(2

5)+(6

9)+…+(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4)原式

×

×

×

-…-

99

×

100

1(-

×

×

16

×

+…+

99

×

)100

+…+

99

1()100

1()100

100

1.2.12

★★

★对下列每组

个数进行适当的混合运算,每个数字都用到且只能

用一次,使运算结果为

-24:

(1)7,3,-6,-3;(2)1,-2,2,3.

解析:本题为开放型问题,可结合有理数运算法则,进行适当的估算,结论一

般并不惟一,如:

(1)(7

3)×(-

3)-(-

6)=-

24;(-

6)-(-

3)-

×

=-

24.

(2)(-

2)3×(1

2)=-

24.

1.2.13

★★

★某超市推出如下优惠方案:(1)一次性购物不超过

100

元不享受

优惠;(2)一次性购物超过

100

元但不超过

300

元一律九折;(3)一次性购物超过

300

元一律八折

李明两次购物分别付款

80

元和

252

如果他将这两次所购物品

并在一次购买,应付款多少元

解析:李明第二次付款

252

元时,所购物品价值可能是

252

0.9

280

元,享受九

折优惠后的付款数;也可能是

252

0.8

315

元,享受八折优惠后的付款数

所以李明

一次性购买全部商品,应付款(80

280)×

80%

288

元或(80

315)×

80%

316

1犖

-40

-3

第1.2.14题

1.2.14

★★

★如图所示的

个方格中,每行、每列以及每条

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相等,求

的数值

解析:图中第

列三个方格内数字的和是

-6,根据题意,

行中间一格的数字应是

-(-

4)=-

2,同理,第

行左

起第

格数字应是

-5,这时第

行中间一格的数字应是

2,所

=-

6.

1.2.15

★★

★对任意实数

狓、狔,定义一个运算“”:狓

狔=

狔+狔,若已知

槡

犽,求

的值

解析:根据定义

狔=

狔+狔,得

槡

5·槡

2,7

7犽

8犽.

所以

5·槡

8犽,即

10

1.2.16

★★某市有一块土地共

100

亩,房地产商以每亩

80

万元的价格购得此

地,准备修建“和谐花园”住宅区

计划在该住宅区内建造八个小区(犃

区、犅

区、犆

区…犎

区),其中

区、犅

区各修建一栋

24

层的楼房;犆

区、犇

区、犈

区各修建一栋

18

层的楼房;犉

区、犌

区、犎

区各修建一栋

16

层的楼房

为了满足市民不同的购房

第1章 实 数17

需求,开发商准备将

区、犅

区两个小区都修建成高档住宅,每层

800m2,初步核

算成本为

800

元/m2;将

区、犇

区、犈

区三个小区都修建成中档住宅,每层

800m2,

初步核算成本为

700

元/m2;将

区、犌

区、犎

区三个小区都修建成经济适用房,每

750m2,初步核算成本为

600

元/m2.

整个小区内其他空余土地用于修建小区道路通道,植树造林,建花园、运动场

及居民生活公共设施等,共计需要

9900

万元

开发商打算在修建完工后,将高档、中档和经济适用房以平均价格分别为

3000

元/m2、2600

元/m2和

2100

元/m2的价格销售

若房屋全部出售完,请你

帮忙计算出房地产开发商的赢利预计是多少元

解析:楼房全部售完总销售额为:3000

×

800

×

24

×

2600

×

800

×

18

×

2100

×

750

×

16

×

30312(万元).

成本总价为:800

×

800

×

24

×

700

×

800

×

18

×

600

×

750

×

16

×

+(80

×

100

9900)×

104=

26156(万元).

总赢利

总销售额

成本总价

30312

26156

4156(万元).

答:房地产开发商的赢利预计是

4156

万元

1.2.17

★★

★某单位需以挂号信或特快专递方式向五所学校各寄一封信

这五

封信的重量分别是

72

g、90

g、215

g、340

g、400

根据这五所学校的地址及信件

的重量范围,在邮局查得相关邮费标准如表

1.2.1:

表1.2.1

业务种类计

资费标准

(元)

挂号费

(元/封)

特制信封

(元/个)

挂号信

首重

100

内,每重

20

0.80

续重

101

2000

g,每重

100

2.00

30.50

特快专递首重

1000

5.0031.00

(1)重量为

90

的信若以挂号信方式寄出,邮寄费为多少元

若以特快专递

方式寄出呢

(2)这五封信分别以怎样的方式寄出最合算

请说明理由

附:信函资费常识

●挂号信:

首重、续重计费方法:

如:信的重量为

260

g,则其中

100

为“首重”,每

20

0.8

元计费(不足

20

20

计费);其余

160

为“续重”,每

100

元计费

.160

超过

100

g,但

不足

200

g,按

200

计费

邮寄费(每封)=

首重资费

续重资费

挂号费

特制信封费

18

●特快专递:

如:首重不超过

1000

g,则

邮寄费(每封)=

首重资费(5

元)+

挂号费(3

元)+

特制信封费(1

元).

解析:(1)重量为

90

的信以挂号信方式寄出,则邮寄费为

×

0.8

0.5

7.5(元);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邮寄费为

9(元).

(2)这五封信的重量均小于

1000

g,若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邮寄费均为

5+

3+1=9(元).

由(1)得知,重量为

90

的信以挂号信方式寄出,费用为

7.5

元,小于

元;重量为

72

的信以挂号信方式寄出,费用也小于

元;若重量为

215

的信以

挂号信方式寄出,则邮寄费为

5×0.8+2×2+3+0.5=11.5(元)>

9(元).

显然,重

量为

400

g、340

的信以挂号信方式寄出,费用均超过

因此,将这五封信的前

两封以挂号信方式寄出,后三封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最合算

1.2.18

★★

★今年,某市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入

1000

万元资

金,对城区

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

13

升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某社区为配

合政府完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

1200

户家庭中的

120

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

汇总成表

1.2.2:

表1.2.2

改造

情况

不需

改造

需改造水龙头需改造马桶

2031282112692

(1)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

(2)改造后,一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节省

吨水,一只马桶一年大约可节省

15

吨水,试估计该社区改造后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

(3)在抽样的

120

户家庭中,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多

少户

解析:(1)1200

×

120

20

120

1000.

(2)抽样的

120

户家庭一年共可节约用水:

(1

×

31

×

28

×

21

×

12)×

+(1

×

69

×

2)×

15

198

×

73

×

15

2085.

2085

×

1200

120

20850(吨).

答:估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用水

20850

(3)方法

设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

户,则只改造水龙

第1章 实 数19

头不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92-狓)户,只改造马桶不改造水龙头的家庭共有

(71-狓)户

由题意,得

+(92

狓)+(71

狓)=

100,解得

63(户).

答:既要

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

63

方法

1.2.2

中改造水龙头

92

户中包含只改造水龙头与同时改造水龙头

和马桶两类家庭;同理,改造马桶

71

户中包含只改造马桶与同时改造水龙头和马

桶两类

所以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户数为

92+71-100=63.

1.2.19

★★

★★2008

12

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

8.0

级特大地震

举国上下通

过各种方式表达爱心

某企业决定用

万元援助灾区

所学校,用于搭建帐篷和添

置教学设备

根据各校不同的受灾情况,该企业捐款的分配方法如表

1.2.3

所示

(其中

狆、狀、犪

都是正整数).

结果捐款恰好分完,且所有学校得到的捐款数都相等

表1.2.3

分配顺序

分配数额(单位:万元)

帐篷费用教学设备费用

所学校

剩余款的

所学校

10

再剩余款的

所学校

15

再剩余款的

………

第(狀

1)所学校

5(狀

1)再剩余款的

所学校

5狀0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

的关系式;

(2)当

狆=

125

时,该企业能援助多少所学校

(3)根据震区灾情,该企业计划再次提供不超过

20犪

万元的捐款,按照原来的

分配方案援助其他学校

由(2)中条件确定,则再次提供的捐款最多又可以援

助多少所学校

解析:(1)根据题意,所有学校得到的捐款数都与第

所学校相等,即都为

5狀

万元,所以

狆=

×

5狀

5狀2(狀

为正整数).

(2)当

狆=

125

时,可得

5狀2=

125,取正整数解

5.

即该企业的捐款可以援

所学校

20

(3)由(2)可知,第一所学校获得捐款

25

万元,即

125

25,解得

6,则

20犪

120.

根据题意,得

5狀2≤

120,狀2≤

24.

取正整数,最大为

4.

所以再次提

供的捐款最多又可以援助

所学校

§1.3

探求规律中的数字运算

1.3.1

★我们经常用作实验工具的普通骰子

个面上分别刻有

个点,你

注意过没有,任意相对两个面上的点数之和都相等

若一枚骰子向上一面有

点,则向下一面有

个点

解析:6

个面分为

对相对的面,所有数字之和为

1+2+3+4+5+6=21,所

以每一对相对两个面上的点数之和为

7,则所求向下一面有

个点

1.3.2

★★科学家发现:相当一部分植物的花瓣、花萼的数目及其他特征,非

常吻合一个奇特的数字序列———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

34,55,…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它的第

11

个数是

解析:对于从观察分析中探求一般规律的问题,通常注重于数字序列的特征,采

用“猜想———验证———排除”的方法进行

对逐项增加(或逐项减少)的数列可以观察

前后数的差或比值是否相同,后一数是否为它前面某些数的和或积等

这个数列显然

不具有前一特征,但明显的是前两个数都为

1,它们的和等于第三个数,进而注意到

3,2

5,3

8,…这一规律直至给出的第

10

个数依然正确,故可归

纳为:这个数列从第

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故第

11

个数是

34

55

89.

1.3.3

★★图(a)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

如果铺成一个

2×2

的正方形图案,如图(b),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个;如果铺成一个

3×3

的正方

形图案,如图(c),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13

个;如果铺成一个

4×4

的正方形图案,如

图(d),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25

若这样铺成一个

10×10

的正方形图案,则其中完

整的圆共有

第1.3.3题

解析:图案中完整的圆有两类:(1)每块瓷砖内的一个圆;(2)4

块瓷砖相拼

而成的圆(如图(b)中中心处的圆).

显然,第(1)类圆在

10×10

的图案中有

10

×

第1章 实 数21

10

100(个).

对第(2)类圆作如下观察、归纳:1

×

的图案中没有这样的圆,2

×

的图案中有

×

个这样的圆,3

×

的图案中有

×

个这样的圆,…,10

×

10

的图

案中有

×

81(个)这样的圆

所以一共有

181

个完整的圆

一般地,狀×狀

的正方形图案中有

狀2+(狀

1)2=

2狀2-

2狀

1(个)完整的圆

1.3.4

★★如图所示,一个

4×2

的矩形可以用

种不同的方式分割成

个或

个或

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个数有

种可能

那么一个

5×3

的矩形用不同的

方式分割后,小正方形的个数可以有

种可能

第1.3.4题

解析:将

5×3

的矩形分割成正方形,有以下几种情形:①

3×3

的正方形

个,2×2

的正方形

个,1×1

的正方形

个,共

个正方形;②

3×3

的正方形

个,1×1

的正方形

个,共

个正方形;③

2×2

的正方形

个,1×1

的正方形

个,共

个正方形;④

2×2

的正方形

个,1×1

的正方形

11

个,共

12

个正方形;

1×1

的正方形

15

故应填

5.

1.3.5

★★《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

在其中“方

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

.《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为

看图方便,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所示,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

示未知数

狓、狔

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

把图(a)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

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

3狓

狔=

19,

狔=

23{.

类似地,图(b)所示的算筹图我们可

以表述为

又试将方程组

8狓

狔=

41,

12

狔={6

“翻译”为算筹图

第1.3.5题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关键在于仔细阅读、理解题意,从给出的例题中观察、发

现规律

算筹图中第

1、2

两列分别是

狓、狔

的系数,比较数字与符号可知

1、2、3、4

22

别用一条、两条、三条、四条竖线表示;第

列是常数项中十位数字,1、2

分别用

一条、两条横线表示;第

列是常数项中的个位数字,其中

用一条横线(表示

5)

加四条竖线表示

注意到相应待探求的算筹图中第二个方程中常数项的个位数

第1.3.5题(c)

字是

7,不难发现写成现在的方程组形式应是

2狓

+狔=

11,

4狓

狔=

27{.

将所给出方程组“翻译”为算筹图应该如图(c)

所示

1.3.6

★★

★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犪狀

犪1=

1()2

犪2=

1()2

(-

1)2[]3

(-

1)3[]4

犪3=

1()2

(-

1)2[]3

(-

1)3[]4

(-

1)4[]5

(-

1)5[]6

……

犪狀=

1()2

(-

1)2[]3

(-

1)3[]4

(-

1)4[]5

·

(-

1)5[]6

…1

(-

1)2狀

2[]狀

在这列数中第

10

个数开始的连续

个数

犪10

、犪11

、犪12

、犪13中,最大的一个数

是( ).

(A)犪10

(B)犪11

(C)犪12

(D)犪13

解析:观察这一列数中各个数表达式的前一部分(被减数):

,…,

逐个递减

后一部分(减数)第一个数为

1()2

,此后每个数多

个因数,

可尝试先对前两个因数进行探索:1

(-

1)2[]3

(-

1)3[]4

+()1

-()1

1,1

(-

1)4[]5

(-

1)5[]6

+()1

-()1

1,…进而可

得到一般情形:1

(-

1)2狀

2狀

-[]1

(-

1)2狀

2[]狀

2狀

-()1

2()狀

1,

可知各数的后一部分(减数)都相等

综上所述,可知这一列数中各数逐个递减,故

应选

A.

第1章 实 数23

1.3.7

★★

★甲、乙、丙三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规则是:两人比赛,另一人当裁判,

输者将在下一局中担任裁判,每一局比赛没有平局

已知甲、乙各比赛了

局,丙当

次裁判

则第

局的输者是( ).

(A)甲(B)乙(C)丙(D)不能确定

解析:由条件“丙当了

次裁判”,可知甲、乙对阵

局;由条件“甲、乙各比赛了

局”可知甲、丙对阵

局,乙、丙对阵

所以比赛总局数为

5.

因为甲、乙对阵必

有一输,所以在甲、乙对阵之后至少有

局有丙参加

又因为丙只参加了

局比赛,

所以这

局比赛的顺序只能是第

1、3、5

局甲、乙对阵,第

2、4

局有丙参加,而丙在

局中都是输的,故应选

C.

1.3.8

★★

★在五环图案内,分别填写五个数

犪、犫、犮、犱、犲,如图(a),其中

犪、犫、犮

是三个连续偶数(犪

犫),犱、犲

是两个连续奇数(犱

犲),且满足

犲,

如图(b).

请你在

20

之间选择另一组符合条件的数填入图(c).

第1.3.8题

解析:方法

显然,三个连续偶数之和是

的倍数,又是

的倍数,即是

倍数

根据题意,两个连续奇数

犱、犲

的和也是

的倍数

列出

20

之间的奇数:

1、3、5、7、9、11、13、15、17、19.

满足条件的

犱、犲

的值只有三对:5

7,11

13,17

19;则相应

犪、犫、犮

的值为如下三组:2、4

6,6、8

10,10、12

14.

方法

根据题意,设

犪、犫、犮

分别为

2狀

2、2狀、2狀

2(狀

是整数,0

10),设

犱、犲

分别为

2犿

1、2犿

1(犿

是整数,0

10).

6狀

4犿,即

狀.

满足要求的

狀、犿

的取值只有三对:2

3,4

6,6

9.

由此可得

犪、犫、犮、

犱、犲

的值依次为

2、4、6、5、7,或

6、8、10、11、13,或

10、12、14、17、19.

1.3.9

★★

★阅读理解并填空

如图(a),一个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1,则周长为

第1.3.9题

24

4×1=4.

将这个正方形各边两等分,如图(b)分割成

22个全等的小正方形,则每个小正

方形的边长为

,周长为

4×

,所有小正方形周长的和为

×

×

22=

×

2,是

原正方形周长的

倍;

将这个正方形各边三等分,如图(c)分割成

32个全等的小正方形,则每个小正

方形的边长为

,周长为

×

,所有小正方形周长的和为

,是原正方形

周长的

倍;

……

将这个正方形各边

等分,如图(d)分割成

个全等的小正方形,则每

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周长为

,所有小正方形周长的和为

,是原正方形周长的

比较探究并解答

将一个正方体各条棱

等分(狀

是大于

的正整数),切割成

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与原正方体表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析:依次填上:4

×

×

32=

×

3;3;狀2;

;4狀;狀.

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一个面的面积为

个平方单位,正方体的表面积

×

6.

可以参照上述分析、解答,分别对棱二等分、三等分的情形进行讨论、归纳,探

索一般规律,如图(f)、(g).

第1.3.9题

在上述基础上,也可以直接对将棱

等分进行探究:

将这个正方体各条棱

等分,可将正方体分割成

狀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每个

小正方体的棱长为

,一个面的面积为

狀2

,表面积为

×

狀2

,则所有小正方体表面

积的和为

×

狀2

×

狀3=

6狀,是原正方体表面积的

1.3.10

★★

★试利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下无穷个数的和:

第1章 实 数25

16

32

64

128

+…

第1.3.10题

解析:如图,把一个面积为

的正方形等分成两个面积

的矩形,接着,再把面积为

的矩形中的一个等分成两

个面积为

的矩形,再把面积为

的矩形中的一个等分成

两个面积为

的矩形,……显然,图中所有矩形面积的和就

是整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

16

32

64

128

+…=

1.

1.3.11

★★观察以下一列数的规律,写出其中的第十个数:

-1,

,-

,…

解析: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由观察、分析入手,发现规律,归纳得出结论

在这

列数中,负数、正数交替出现,第十个数应该是正数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的绝

对值是它前面一个数的

倍,也就是说:第二个数是

乘了一个

,第三个数是

乘了两个

,第四个数是

乘了三个

……那么,第十个应该是

乘了九个

上所述,第十个数是()1

9=

512

1.3.12

★★

★在一列数

犪1

,犪2

,犪3

,犪4

,犪5

,…中,已知

犪1=-

,从第二个数

起,每个数都等于“1

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

(1)求

犪2

、犪3

、犪4的值;

(2)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求

犪20

、犪2010的值

解析:(1)直接通过计算可得

犪2=

,犪3=

3,犪4=-

(2)因为

犪1=

犪4=-

,所以这一列数以(1)中所得的三个数为一组循环出

现,依次为

,3,-

,3,-

,3,….

因为

20

除余

2,所以

犪20=

;而

2010

整除,所以

犪2010=

3.

1.3.13

★★

★★7

个学生面朝南站成一排

.(1)若每次让

个学生向后转(不论原

26

来方向如何),能否经过若干次转动后,使

个学生都面朝北

?(2)若每次让

个学

生向后转(不论原来方向如何),能否经过若干次转动后,使

个学生都面朝北

解析:我们可作如下规定:将学生面朝南的状态用“+1”来表示,面朝北的状

态用“-1”来表示,则每“向后转”一次,对应于原来的数乘以“-1”.

这样,我们可以

利用有理数乘法来说明问题

(1)能够经过若干次转动,使

个学生都面朝北

以下是其中的一个方案:开

始转动之前的对应数是

+1,+1,+1,+1,+1,+1,+1.

第一次转动后:+1,+1,+1,+1,-1,-1,-1;

第二次转动后:+1,-1,-1,-1,-1,-1,-1;

第三次转动后:-1,-1,-1,-1,-1,+1,+1;

第四次转动后:-1,-1,-1,+1,+1,+1,-1;

第五次转动后:-1,-1,-1,-1,-1,-1,-1.

(2)不能使

个学生全部面朝北

因为当全体学生面朝南时,对应于

个学生

对应的数字之积是

1,如果全部朝北,则对应于

个学生对应的数字之积是

-1.

每次

个学生向后转,相当于将

个数之积乘以(-

1)4=

1,所以每次转动后,积

的符号总不变,也就是说,每次有

个学生向后转,不论多少次,都不能使

个学生

都面朝北

1.3.14

★★

★★观察下表中各数,试问绝对值为

2010

的数应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是正数还是负数

列第

列第

列第

列第

2-46-8

-1614-1210

18-2022-24

……

解析:观察各数排列规则,我们发现:表中各数的绝对值正好是偶数的依次排

列;每行有

个数;奇数行

个数的绝对值从小到大分别位于第

2、第

3、第

4、第

列,偶数行

个数的绝对值从大到小分别位于第

1、第

2、第

3、第

列;奇数列的数

是负数,偶数列的数是正数

而(2010÷2)÷4

的商是

251,余数是

1,所以绝对值为

2010

的数应排在第

252

行,第

列,它是正数

§1.4

实数的有关判定

1.4.1

★★设实数

1,则

狓、狓2、槡

的大小关系是

解析:方法

时,

1,而

狓2、槡

的值都小于

1,且

狓2<

狓,

第1章 实 数27

狓,所以应填

狓2<

方法

因为在

范围之内,4

个代数式的值不可能相等,可取特殊

,则

狓、狓2、槡

的值分别为

16

4,易得结果

狓2<

1.4.2

★★

★已知

为有理数,犫、犮

为无理数,下列代数式:犪

犫,犪犫,犫

犮,犫犮

中,值一定是无理数的有

解析:因为

为有理数,犫

为无理数,所以

必是无理数

而当

时,犪犫

是有理数;当

犫、犮

互为相反数时,犫

是有理数;当

时,犫犮

是有理数

以值一定是无理数的代数式有

1.4.3

★★设

32.

犪,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0.

0324

0.01犪(B)槡

324

10犪

(C)槡

32400

100犪(D)0.

324

0.1犪

解析:0.

324

0.01

×

32.

0.132.

0.1犪,故选

D.

1.4.4

★★

★已知

狓、狔

是正整数,槡狔

是无理数,狓+

槡狔

的小数部分是

犪,狓-

槡狔

小数部分是

犫,则

犪+犫

的值是( ).

(A)0(B)1(C)2(D)不能确定

解析:因为(狓

槡狔)+(狓

槡狔)=

2狓,是正整数;又

1,0

1,

所以

2.

因此

1.

应选

B.

1.4.5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7

50;(2)槡

53

35.

解析:通常可以利用计算器求近似值,或利用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应用下题所

得结论

(1)因为

49,而

49

50,所以

50.

(2)方法

因为

53

75,槡

35

45,所以

53

35.

方法

因为(槡

53)2=

75,(槡

35)2=

45,所以

53

35.

1.4.6

★★已知

0,试证明:

(1)犪2>

犫2; (2)槡

犫.

解析:要比较两数的大小,我们可以求出它们的差,判断差的符号

(1)根据题意,犪2-

犫2=(犪

犫)(犪

犫)>

0,所以

犪2>

犫2.

(2)因为

(槡

犫)(槡

犫)

0,所以

犫.

28

1.4.7

★★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槡

10

7;(2)

槡槡

11-10

211;

(3)槡

-1;(4)槡

6-30

30

-5.

解析:(1)因为(槡

10

3)2=

13

230,(槡

7)2=

13

242,而

30

42,所以

10

7.

(2)

11

10

11

10

211.

(3)因为

,槡

,而

0,

所以

,即

1.

(4)因为

()

30

30

()

11

230

()

62-

230

()

52=

()

52>

0,所以

30

30

5.

1.4.8

★★

★设

320+

321+

,狀

321+

322+

,试比较

的大小

解析:方法

因为

犿-狀=

320+1

321+1

321+1

322+1

(320+1)(322+1)-(321+1)(321+1)

(321+1)(322+1)

342+320+322+1-342-321-321-1

(321+1)(322+1)

320+322-321-321

(321+1)(322+1)

322-321+320-321

(321+1)(322+1)

2·321-2·320

(321+1)(322+1)

0,所以

狀.

方法

321=狓,则

犿-狀=

+1

狓+1

狓+1

3狓+1

(狓+3)(3狓+1)-3(狓+1)(狓+1)

(3狓+3)(3狓+1)

3狓2+10狓+3-3狓2-6狓-3

(3狓+3)(3狓+1)

4狓

(3狓+3)(3狓+1)

0,所以

狀.

1.4.9

★★

★设

=狘

狘+狘

20

狘-狘

20

狘,其中

20.

试问

是否有最小值

若有最小值,请予求出;若没有最小值,说明理由

解析:因为

20,所以

0,狓

20

0,狓

20

0,则

=(狓

犫)-(狓

20)+(狓

20)=

2犫

2狓

=-

20.

而当

20

时,犃

=-

20.

所以

有最小值

-20.

1.4.10

★★

★★证明:

22

32

42

+…+

202

19

20

解析:因为

22

32

42

+…+

202

×

×

×

+…+

19

×

20

第1章 实 数29

+…+

19

20

20

19

20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1.4.11

★★

★★证明

111…

烐烏烑

2狀

222…

烐烏烑

(狀

是正整数)是有理数

解析:方法

先观察

11

3,1111

22

1089

33,

111111

222

110889

333,可以猜想

111…

2狀

-222…

=333…

是整数,当

然是有理数

证明如下:111…

2狀

222…

111…

×

10狀+

111…

×

111…

111…

烐烏烑

×(10狀-

槡)=

111…

烐烏烑

×

×

111…

烐烏烑

=(111…

烐烏烑

×

3)槡2=

333…

烐烏烑

方法

111…

烐烏烑

2狀

222…

烐烏烑

×

999…

烐烏烑

2狀

×

999…

烐烏烑

狀槡个

(102狀-

1)-

×(10狀-

1槡)=

(102狀-

×

10狀+

1槡)=

(10狀-

1)槡2=

(10狀-

1)=

333…

1.4.12

★★

★★证明:若

是正整数,则

不是无理数就是正整数

解析:槡

是无理数的情况是存在的,例如

现假设

不是无理数,则

是有理数,而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整数或分数的形式,即可设

,其中

狆、狇

正整数

狇=

时,槡

是正整数

时,可设

狆、狇

互质,将

两边平

方,可得

狆2

狇2

,因为

是正整数,所以

狇2整除

狆2,这与

狆、狇

互质矛盾

所以

不是无理数就是正整数

1.4.13

★★

★★设

是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犫

是无理数,证明:犪犫

是无理数

解析:假设

犪犫

不是无理数,那么

犪犫

是有理数,而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

式,即可设

犪犫

,其中

犮、犱

是整数,犱

0.

犪犫

两边都除以

犪,得

犪犱

这时等式左边是无理数,而等式右边是有理数,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

犪犫

是无

理数

1.4.14

★★

★证明:槡

是无理数

解析:设

=狇

假设

不是无理数,则

是有理数

两边平方,可得

30

26

=狇2,由此得

狇2-

因为

是无理数,而等式右边是有理数,所以假

设“槡

不是无理数”不能成立,即

是无理数

1.4.15

★★

★★设

犪、犫、犮、犱

是有理数,犪

6,证明:犪

犮,犫

犱.

解析:由

6,可得

=(犱

犫)槡

6.

假设

犫,由题

1.4.13

可知(犱-犫)槡

是无理数,这与

犪-犮

是有理数矛盾,所以

犫,进而得

0,即

犮.

1.4.16

★★

★★有一无穷小数

0.犪1犪2犪3

…犪狀犪狀

1犪狀

…,其中

犪犻

(犻

1,2,…)

可取

的任意一个整数,并且

犪1是奇数,犪2是偶数,犪3是

犪1+犪2的个位数

字,犪4是

犪2+犪3的个位数字……犪狀+2是

犪狀+犪狀+1

(狀

1,2,…)的个位数字

试证

是有理数

解析:方法

因为奇数

偶数

奇数,奇数

奇数

偶数,所以无穷小数

小数点后的各位数字有如下规律:奇,偶,奇,奇,偶,奇,奇,偶,奇,奇,偶,奇….

其中反复出现有序整数对(奇,偶):前一个数只能取

1、3、5、7、9

中的一个,

后一个数只能取

0、2、4、6、8

中的一个,所以数对(奇,偶)至多只能有

25

不同情况,因此在无穷小数中必会出现两个整数对(奇,偶)是一样的

这时,按

照规则,它们后面的数字及其顺序就完全相同,所以

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

是有理数

方法

同方法

1,无穷小数

小数点后的各位数字以(奇,偶,奇)的数组循

环出现,而这样的数组最多有

×

×

125

种不同形式,所以在无穷小数中必然

会出现两个三数组(奇,偶,奇)是完全一样的,此后就会出现循环

所以

是有

理数

第2章 代数式

§2.1

整 式

一、整式的基本概念

2.1.1

★将下列代数式分别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犪犫2,

,狓

狓2,犿2狀

犿狀

3狀

2,

+狔

,狓2+

狓2

3.

单项式{ …};

多项式{ …};

二项式{ …};

二次多项式{ …};

整式{ …}.

解析:单项式

犪犫2,

3{},….

多项式狓

狓2,犿2狀

犿狀

3狀

2,

3{},….

二项式狓

狓2,

3{},….

二次多项式{狓

狓2,…}.

整式

犪犫2,

,狓

狓2,犿2狀

犿狀

3狀

2,

3{},….

2.1.2

★已知关于

狓、狔

的单项式

3狓狀

3狔3与

-狔2犿

1狓4是同类项,则

,狀

解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得

4,2犿

3,即

2,狀

1.

2.1.3

★★填空:

(1)若单项式(狀-2)狓2狔|

1-狀

|是关于

狓、狔

的三次单项式,则

狀=

(2)含字母

狔,且系数为

的四次单项式是

解析:(1)由题意,得

3,得

狀=0

2.

时,系数

0,不合题意;当

时适合题意,所以

0.

32

(2)显然,含有

的单项式中,狓

的指数和为

4,所以所求单项式为

狓3狔、狓2狔2、狓

狔3.

2.1.4

★下列各对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狓4狔2与(-

4狓2狔)2(B)28狓4狔3与

15

狔3狓4

(C)15犪2犫

0.02犪犫2(D)-34与

-43

解析:(A)、(B)都符合同类项的定义,-34与

-43都是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所以答案为

C.

2.1.5

★若多项式

狓4-

犪狓3+

狓3-

5狓2-

犫狓

3狓

不含

的奇次项,则

的值为( ).

(A)0(B)1(C)-2(D)2

解析:这个多项式的奇次项是

犪狓3、+

狓3、-

犫狓、-

3狓.

由题意得

0,-

0,即

1,犫

=-

3,则

=-

2,应选

C.

2.1.6

★★若多项式

5狓2狔犿+(狀

3)狔2-

是关于

狓、狔

的四次二项式,求

犿2-

2犿狀

狀2的值

解析:由题意

0,得

=±

2,狀

3.

2,狀

时,犿2-

2犿狀

狀2=

1;当

=-

2,狀

时,犿2-

2犿狀

狀2=

25.

2.1.7

★★设

犿、狀

表示正整数,多项式

狓犿+狔狀-

4犿

狀是几次几项式

解析:注意到

4犿+狀是常数项,所以当

时,多项式是

次三项式;当

时,多项式是

次三项式

2.1.8

★★按要求将下列各式重新排列:

(1)2狓3-狔3-

4狓

狔2+

4狓2狔(按

的升幂排列);

(2)把(3狓-

狔)看成一个整体,将代数式

2(3狓

-狔)2-

3(狔-

3狓)3-(3狓

-狔)+

按(3狓

-狔)的降幂排列

解析:(1)2狓3+

4狓2狔-

4狓

狔2-狔3.

(2)由

3(狔-

3狓)3=

3(3狓

-狔)3,原式

3(3狓

-狔)3+

2(3狓

-狔)2-

(3狓

-狔)+

5.

2.1.9

★★比较单项式

犪犫3犮2与

狓2狔4,试分别列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之处

解析:认识单项式,要分辨它所含的字母、系数、次数等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

题,答案不惟一

例如:这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系数都为分数等;不同之处为所

含字母不同、字母的个数不同、系数不同等

2.1.10

★★一个多项式按

的降幂排列,前几项如下:狓10-

2狓9狔+

3狓8狔2-

4狓7狔3+…已知这个多项式各项的次数都相同,且系数有一定的规律

试写出它的

第七项及最后一项,这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第2章 代数式33

解析:观察发现,这个多项式每一项的次数都是

10;各项的系数按

+1,-2,

+3,-4…的规律出现,奇数项(即字母的指数为偶数的项)系数为正数

可知第七

项及最后一项分别是

7狓4狔6和

11

狔10.

这个多项式是

10

次十一项式

2.1.11

★★

★已知(2狓

1)7=

犪0+

犪1狓

犪2狓2+…+

犪7狓7对任意

的值都成

立,求下列各式的值:

(1)犪0+

犪1+

犪2+…+

犪7

;(2)犪1+

犪3+

犪5+

犪7.

解析:(1)上式是关于

的恒等式,可以将

代入,得

犪0+

犪1+

犪2+…+

犪7=

1.

(2)将

=-

代入等式得

犪0-

犪1+

犪2-…-

犪7=(-

3)7=-

2187.

②,得

2(犪1+

犪3+

犪5+

犪7

)=

2188,

犪1+

犪3+

犪5+

犪7=

1094.

2.1.12

★★

★试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标准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分类:

3狓2-

2狓,犪狓2+

犫狓

狔+

狔2,犪犫

2,1

狓2.

解析:多项式可以按它们的项数、次数进行分类,也可以观察它们的字母、各

项的系数不同等进行分类

这是开放性题,答案不惟一

例如,

按项数分:二项式

3狓2-

2狓;三项式

犪狓2+

犫狓

狔+

狔2,1

狓2;四项式

犪犫

2.

按次数分:二次多项式

3狓2-

2狓,犪犫

2,1

狓2;三次多项式

犪狓2+

犫狓

狔+

狔2.

按所含字母个数分:含有一个字母的多项式

3狓2-

2狓,1

狓2;含有两个字

母的多项式

犪犫

2;含有五个字母的多项式

犪狓2+

犫狓

狔+

狔2.

按系数的正负情况分:各项系数都是正数的多项式

犪狓2+

犫狓

狔+

狔2;含有负数

系数的多项式

3狓2-

2狓,犪犫

2,1

狓2.

二、整式的加减

2.1.13

★填空:

(1)犪

3犫

2犮

=+( )=-( );

(2)(犪

犱)

·

(犪

犱)=[(犪

犱)-( )]

·

[(犪

犱)+

( )].

解析:(1)原式

+(犪

3犫

2犮)=-(-

3犫

2犮).

(2)原式

=[(犪

犱)-(犫

犮)]

·

[(犪

犱)+(犫

犮)].

34

第2.1.14题 2.1.14

★★已知

犪、犫、犮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

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解析:观察数轴,可判断

0,犫

0,犫

0,所以原式

-(犪

犮)-[-(犫

犮)]-(犫

犪)=-

2犮.

2.1.15

★★

★两个三次多项式相加,和一定是( ).

(A)六次多项式(B)三次多项式

(C)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D)不超过三次的整式

解析:显然,运算结果的次数不可能超过三次

但合并同类项后,结果的次数

可能低于三次(当两个多项式中三次项是同类项,且系数互为相反数时);而且合并

同类项后,结果可能是多项式,也有可能是单项式,所以应选

D.

2.1.16

★★

★已知当

时,代数式

犪狓3-

犫狓

的值是

-1,则当

=-

时,

这个代数式的值是( ).

(A)1(B)3(C)5(D)不确定的

解析:由题意可得

8犪

2犫

=-

1,即

8犪

2犫

=-

3.

=-

时,原式

8犪

2犫

=-(8犪

2犫)+

=-(-

3)+

5.

应选

C.

2.1.17

★★先化简,再求值:

(1)-

3狓2-[5狓

狓2-(2狓2-

狓)],其中

(2)5(狓

狔)2+(狓

狔)-

3(狓

狔)-(2

狔-

狓)2,其中

1,狔=

(3)(3犪犫

2犫)+[3犪

-(5犪犫

12犫

2犪)],其中

2犫

=-

5,犪犫

=-

3.

解析:(1)先化简,原式

6狓.

时,原式

=-

×

=-

16.

(2)将(狓

狔)看成整体,合并同类项,原式

4(狓

狔)2-

2(狓

狔).

1,狔=

时,狓

狔=-

,所以原式

×

×

2.

(3)先化简,原式

3犪犫

2犫

3犪

5犪犫

12犫

2犪

=-

2犪犫

5犪

10犫

2犪犫

5(犪

2犫),当

犪犫

=-

3,犪

2犫

=-

时,原式

25

=-

19.

2.1.18

★★已知

犪2+

1,犅

犪2-

1,犪

=-

,求

-[犅

(犃

2犅)]的值

解析:先将原式化简,得

3犃

3犅

3(犃

犅),并求得

2犪,所以原式

3·2犪

6犪

=-

1.

2.1.19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多项式:

(1)已知多项式

狓2+

2狓

相加得

2狓2-

3狓

3,求多项式

犃;

第2章 代数式35

(2)已知两个多项式的和是

3狓2-

2狓

1,差是

狓2+

4狓

5,求这两个多项式

解析:(1)根据题意,犃

=(-

2狓2-

3狓

3)-(狓2+

2狓

3)=-

3狓2-

5狓

6.

(2)设这两个多项式分别为

犃、犅,则

3狓2-

2狓

1,

狓2+

4狓

5{.

解得

2狓2+

2,

狓2-

3狓

3{.

2.1.20

★★

★对任意实数

狓,试比较下列每组多项式的值的大小:

(1)4狓2-

5狓

3狓2-

5狓

2;

(2)5狓2-

2狓

5狓2-

3狓

2.

解析:我们可以先求出两个多项式的差,根据差是正数(或负数),来判定被减

多项式的值大于(或小于)另一个多项式的值

(1)因为(4狓2-

5狓

2)-(3狓2-

5狓

2)=

狓2+

0,所以

4狓2-

5狓

3狓2-

5狓

2.

(2)因为(5狓2-

2狓

1)-(5狓2-

3狓

2)=

3,对

狓-3

的值进行讨论:

时,5狓2-

2狓

5狓2-

3狓

2;②

时,5狓2-

2狓

5狓2-

3狓

2;③

时,5狓2-

2狓

第2.1.21题

5狓2-

3狓

2.

2.1.21

★★

★小蕾家的新居平面图如图所示(单位:

米),房高

墙面装修准备三个方案:厨房、卫生间

用墙砖,每平方米

15

元;客厅用涂料,每平方米

元;房

间用墙布,每平方米

10

请你做一下这项目的总预算

解析:项目总费用

厨房、卫生间的装修费

客厅

的装修费

房间的装修费

三者的费用分别为

15

×

×

狔×

3,6

×

2[2

狔+(3

狔+

狔-

狔)]×

3,10

×

2(狓

狔)×

×

3,计算它们的和,求得总费用为(180狓

1296

狔)元

2.1.22

★★

★右图是某年

12

月的日历表,我们用一个方框在这张日历表上随意

第2.1.22题

地框出一个

个数的“数阵”(如图),观

个数的和与中间一个数的关系,换一个位置

再试一试,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1)试应用整式运算证明这个结论;

(2)能否在哪一个位置,使框出的

个数之

和等于

120

解析:经观察、分析,可以发现“数阵”中

36

数的和是中间一个数的

(1)设“数阵”中间一个数为

犪,则左、右两数是

犪-1

犪+1,上、下两数是

犪-

犪+7,另四个数分别为

犪-8、犪-6、犪+6、犪+8,计算它们的和得

9犪,即

个数

的和是中间一个数

(2)要使框出的

个数之和等于

120,根据上述结论,中间一个数应是

120

40

,这是不可能的

2.1.23

★★

★★应用整式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任意写出一个三位数,然后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交换位

置,得到另一个三位数,求证:这两个三位数的差总能被

99

整除;

(2)一个三位数,将它的各位数字分别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

列,把所得到的两个三位数相减,若差等于原来的三位数,则称这个三位数为克隆

数.

求出所有的三位克隆数

解析:(1)设这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分别为

犪、犫、犮,则这个三位可

以表示为

100犪

10犫

犮,交换

犪、犮

位置后的新三位数可以表示为

100犮

10犫

犪,

这两数之差为:(100犪

10犫

犮)-(100犮

10犫

犪)=

99犪

99犮

99(犪

犮),所

以这两个三位数的差总能被

99

整除

(2)由(1)可知克隆数必是

99

的倍数,三位数中,99

的倍数共有

个:198、

297、396、495、594、693、792、891、990.

经逐一检验,符合题意的三位克隆数只

495.

三、幂的运算法则

2.1.24

★填空:

(1)狓6÷(狓2·狓3)=

;(2)狓12·

(狓4÷

狓3)=

解析:(1)原式

狓6÷

狓5=

狓.

(2)原式

狓12·狓

狓13.

2.1.25

★★填空(犿、狀

是正整数):

(1)狓4犿÷( )=

狓犿;(2)犪2·

( )=

犪2犿

4;

(3)( )狀=

4狀犪2狀犫3狀;(4)犪8狀=(犪4)( )=

犪( [])2.

解析:(1)狓3犿.

(2)犪2犿

2.

(3)4犪2犫3.

(4)犪8狀=

犪2狀·4=(犪4)(2狀),犪8狀=

犪2·4狀=

犪(4狀[])2.

2.1.26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犪3·犪5=

犪15(B)犪6÷

犪2=

犪3

(C)犪3+

犪5=

犪8(D)(-

犪)4÷

犪3

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除的法则,应选

D.

第2章 代数式37

2.1.27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3犪犫)3=-

27犪3犫3(B)-

犪3犫()2

2=

16

犪6犫4

(C)(-

狔2)3=-

狔6(D)(-

犪4犫3)2=

犪8犫6

解析:根据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应选

C.

2.1.28

★★已知

犪+犫=0,狀

为正整数,则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犪狀+

犫狀=

0(B)犪2狀+

犫2狀=

(C)犪2狀

1+

犫2狀

1=

0(D)犪狀

1+

犫狀

1=

解析:因为

犪、犫

互为相反数,它们的偶次幂相等,而奇次幂互为相反数

指数

中只有

2狀+1

一定是奇数,故选

C.

2.1.29

★★计算(狀

是大于

的整数):

(1)狓狀·狓狀

1÷

狓狀

2;(2)狓3狀÷(狓2狀·狓狀

3).

解析:(1)原式

狓狀

+(狀

1)-(狀

2)=

狓狀

1.

(2)原式

狓3狀

-(2狀

3)=

狓3.

2.1.30

★★计算:

(1)-

犪2·

(-

犪4)

·

(-

犪)6·

(-

犪)5;(2)-(狔4)2·

(-狔2)5.

解析:幂的运算中有较多符号,通常先把它们化为相同的底数,同时确定整体

的符号,再运用法则计算

(1)原式

=-

犪2·

(-

犪4)

·犪6·

(-

犪5)=-

犪17.

(2)原式

=(-狔8)

·

(-狔10)=狔18.

2.1.31

★★计算:

(1)狋5·狋4-

狋18÷

狋9;

(2)(-

犪)2·

(-

犪3)-(-

犪2)3;

(3)(-

狓)6-(-

3狓3)2+

8(-

狓)[]32;

(4)狓2·狓3-(2狓2)3+

狓9÷

狓4.

解析:(1)原式

狋9-

狋9=

0.

(2)原式

犪2·

(-

犪3)-(-

犪6)=-

犪5+

犪6.

(3)原式

狓6-

9狓6+

8狓6=

0.

(4)原式

狓5-

8狓6+

狓5=

2狓5-

8狓6.

2.1.32

★★计算(狀

是正整数):

(1)(-

犪狀)2(-

犫狀)3-(犪2犫3)狀;(2)(3犪狀)3-

2犪狀·犪2狀

2÷

犪2.

解析:(1)原式

犪2狀·

(-

犫3狀)-

犪2狀犫3狀=-

2犪2狀犫3狀.

(2)原式

27犪3狀-

2犪3狀=

25犪3狀.

2.1.33

★★化简:

(1)(犪

2犫)8(2犫

犪)3÷(犪

2犫)4;

38

(2)-(2

犿)[]22(犿

2)2(2

犿[])3.

解析:通常将作为底数的相同多项式整体保留

(1)方法

原式

=(2犫

犪)8(2犫

犪)3÷(2犫

犪)4=(2犫

犪)7.

方法

原式

=-(犪

2犫)8(犪

2犫)3÷(犪

2犫)4=-(犪

2犫)7.

(2)原式

=-(2

犿)4(2

犿)6(2

犿)3=-(2

犿)13.

2.1.34

★★

★计算:

(1)(-

0.25)2×(-

5)2×

42;(2)(-

0.125)13×

239.

解析:(1)原式

=(-

0.25

×

4)2×

25

=(-

1)2×

25

25.

(2)方法

原式

=-(0.5)[]313·239=-

0.539×

239=-

1.

方法

原式

=(-

0.125)13×(23)13=(-

1)13=-

1.

2.1.35

★★

★★化简

22+

23+

24+…+

299(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解析:因为

2狀+

2狀=

2·2狀=

2狀

1,所以原式

22+

23+

24+…+

299-

22+

22+

23+

24+…+

299-

23+

23+

24+…+

299-

=…=

299+

299-

2100-

2.

2.1.36

★★

★比较

3555、4444和

5333的大小

解析:3555=(35)111=

243111,4444=(44)111=

256111,5333=(53)111=

125111,

因为

125

243

256,所以

5333<

3555<

4444.

2.1.37

★★

★★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

(1)

999

999

119

990

(2)犪狀与

犪狀

2(犪

为正数,狀

为正整数).

解析:(1)方法

999

999

(11

×

9)9

990·99

119·99

990·99

119

990

,所以

999

999

119

990

方法

因为

999

999

119

990

999-

119·99

999

999-

999

999

0,所以

999

999

119

990

(2)方法

因为

0,狀

为正整数,所以

犪狀>

0,又因为

犪狀

2=

犪2·犪狀,所

以分以下三种情形:①

时,犪2>

1,因此

犪狀

2>

犪狀;②

时,犪2=

1,因此

犪狀

2=

犪狀;③

时,犪2<

1,因此

犪狀

2<

犪狀.

方法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可求出它们的商与

相比较:若商大于

1,则被除

数较大;若商等于

1,则两数相等;若商小于

1,则被除数较小

因为

0,狀

是正整

数,所以

犪狀

2>

0,犪狀>

0,又

犪狀

犪狀

犪2,所以

时,犪2>

1,犪狀

2>

犪狀;

时,犪2=

1,犪狀

2=

犪狀;③

时,犪2<

1,犪狀

2<

犪狀.

2.1.38

★★

★设

犘狀=

1狀+

2狀+

3狀+

4狀,其中

为正整数,当

取何值时,犘狀可

以被

10

整除

解析:当

顺次取前五个不同的值时,犘狀表达式中各个加数的末位数字及

犘狀

第2章 代数式39

的末位数字如表

2.1.1

所示:

表2.1.1

1狀2狀3狀4狀犘狀

112340

214960

318740

416164

512340

我们发现:(1)当

1,2,3

时,犘狀的末位数字为

0,能被

10

整除;(2)当

时,犘狀的末位数字为

4,不能被

10

整除;(3)当

时,1狀、2狀、3狀、4狀的末位数

字重又变为

1、2、3、4,此后必然重复出现

1,2,3,4

时的情形

据此可以知道:当

顺次取各个正整数时,犘狀的末位数字以

个数为一个循

环单位重复出现

所以,当

的倍数时,犘狀不能被

10

整除;当

不是

的倍数

时,犘狀能被

10

整除

2.1.39

★★

★★如图,把等边三角形的每边三等分,擦去中间一份,并使其向外“长

出”一个以原来边长的

为边长的小等边三角形,这一过程我们称为一次生长.

由此得到的多边形上继续生长……一共生长

次后,所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这时,它的周长是原三角形周长的多少倍

第2.1.39题

解析:观察图(a)到图(b)的变化,发现原来的

条边变成了

条边,因此,第一

次生长后,所得多边形的边数为

×

12,是原三角形边数的

同理,两次生

长后共有

12

×

48

条边,是前一个图形边数的

所以,每一次生长所得的多

边形,边数是前一个多边形的

因此,生长

次后,所得到的多边形边数是

×

4狀.

40

由上述讨论可知,一次生长后,多边形的边数是原来的

倍,而边长是原来的

,所以多边形的周长是原来的

倍,因此生长

次后,所得到的多边形周长是原

三角形周长的()4

狀倍

四、整式的乘法

2.1.40

★★填空:

(1)若

犪犿

狀·

(3犪犿犫狀

1)=

3犪8犫3,则

,狀

(2)若(2狓

3)(4

5狓)=

犪狓2-

犫狓

犮,则

,犫

解析:(1)因为

犪犿

狀·

(3犪犿犫狀

1)=

3犪2犿

狀犫狀

1,所以有

2犿

8,狀

3,

3,狀

2.

(2)因为(2狓

3)(4

5狓)=-

10狓2-

7狓

12,所以

=-

10,犫

7,犮

12.

2.1.41

★有四个算式:①(2犪2)

·

(7犪7)=

14犪14;②(5犫2)

·

(2犫5)=

7犫7;

2犮2(-

4犮4)=

8犮6;④(犱2)3·

(-

犱3)2=

犱12.

其中正确的有( ).

(A)0

个(B)1

个(C)2

个(D)3

解析:根据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只有等式

成立,故选

B.

2.1.42

★若

犕、犖

分别是关于

次多项式与

次多项式,则

犕犖( ).

(A)一定是

次多项式(B)一定是

次多项式

(C)一定是

次或

次多项式(D)无法确定次数

解析:根据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积的最高次项由两因式的最高次项

相乘所得,所以

犕犖

一定是关于

次多项式,故选

A.

2.1.43

★★计算:

(1)

(-

狔2)2·-

(-

狓3狔2)[]5;

(2)-

犪犫2犮()3

2·-

犪犫犮()2

3·12犪2犫.

解析:(1)原式

狓2狔4·

狓15狔10=

27

狓17狔14.

(2)原式

犪2犫4犮6·-

27

犪3犫3犮()6·12犪2犫

=-

犪7犫8犮12.

2.1.44

★★计算(犿

是正整数):

(1)(-

0.1犪犿犫2)2·

(-

4犪2)2;

(2)(犪2犫3)犿·

(-

0.5犪2犫犿)

·-

犪犿

1犫()2

3.

第2章 代数式41

解析:(1)原式

0.01犪2犿犫4·16犪4=

0.16犪2犿

4犫4.

(2)原式

犪2犿犫3犿·-

犪2犫()犿·-

犪3犿

3犫()6=

16

犪5犿

1犫4犿

6.

2.1.45

★★

★化简:

(1)(-

-狔)5-

6(狓

+狔)[]32;

(2)

(犮

犱)[]2

3·2(犱

犮)[]33·

(犮

犱).

解析:(1)原式

=-(狓

+狔)[]5·36(狓

+狔)6=-

36(狓

+狔)11.

(2)原式

(犱

犮)6·8(犱

犮)9·

[-(犱

犮)]=-(犱

犮)16.

2.1.46

★★计算:

(1)-

犪犫()2

2+

2()犪犫2·

(-

犫)2-

犪2犫4;

(2)-

狓4()狔2·

(-

狔2)4--(狓2狔)[]23·

(-

狔2)2.

解析:(1)原式

16

犪2犫4+

犪2犫2·犫2-

犪2犫4=-

11

16

犪2犫4.

(2)原式

狓8狔2·狓4狔8-(-

狓12狔6)

·4

狔4=

狓12狔10+

4狓12狔10=

17

狓12狔10.

2.1.47

★★计算:

(1)狓

2()狓

狓2

狓()4

(2)(-

2犪)2(犪3犫2-

2犪)-

4犪(-

犪2犫)2.

解析:(1)原式

12

狓2=

12

狓2+

17

24

(2)原式

4犪2(犪3犫2-

2犪)-

4犪·犪4犫2=

4犪5犫2-

8犪3-

4犪5犫2=-

8犪3.

2.1.48

★★由多项式相乘法则,容易得到(犪狓

犫)(犮狓

犱)=

犪犮狓2+(犪犱

犫犮)狓

犫犱.

显然,两个关于同一字母的一次二项式相乘,结果是这个字母的二次三

项式

其中两次项系数就是两因式中一次项系数

犪、犮

的积,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

犪犫

犮犱

第2.1.48题(a)

数项

犫、犱

的积,最容易算错的是一次项系数

犪犱

犫犮,可借助图(a)

计算:上下两行分别表示两个因式中的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两

斜线连结的数分别相乘,将所得的积相加即得积的一次项系数

种方法通常称作十字相乘法.

应用这一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狓

3)(狓

7);(2)(3狓

7)(2狓

1);

(3)(5狓

狔-

1)(3狓

狔+

2);(4)(4狓2+

3)(3狓2-

1).

42

解析:图(b)依次表示各题的十字相乘法:

17

37

32

43

第2.1.48题(b)

(1)原式

狓2+

4狓

21.(2)原式

6狓2+

11狓

7.

(3)原式

15狓2狔2+

7狓

狔-

2.(4)原式

12狓4+

5狓2-

3.

2.1.49

★★先化简,再求值:(-

5犪)2·

4犪(犪2-

2犪

3)-(犪

1)(犪2-

2),

其中

=-

1.

解析:原式

25犪2·

4犪3+

8犪2+

12犪

-(犪3-

2犪

犪2+

2)=

5犪3-

4犪3+

8犪2+

12犪

犪3+

2犪

犪2-

9犪2+

14犪

2,当

=-

时,原式

×

(-

1)2+

14

×(-

1)-

=-

7.

2.1.50

★★已知多项式乘积(狓2+狆

+狇)(狓2-

3狓

+狇)的结果中不含

狓2和

狓3项,求

狆、狇

的值

解析:应用多项式相乘法则展开,又合并同类项后,含

狓2的项为(2

狇-

狆)狓2,

狓3的项为(-

+狆)狓3.

由题意得

狇-

狆=

0,-

+狆=

0,所以

狆=

3,狇=

2.1.51

★★

★已知多项式

13狓3+

犿狓2+

11狓

能被

13狓2-

6狓

整除,求

犿、

的值

解析:观察两多项式的次数,可知商为一次二项式且一次项系数为

1,设商为

犪,则(13狓2-

6狓

5)(狓

犪)=

13狓3+

犿狓2+

11狓

狀.

左边应用多项式乘法

展开,得

13狓3+(13犪

6)狓2+(5

6犪)狓

5犪

13狓3+

犿狓2+

11狓

狀.

应有

13犪

犿,

6犪

11,

5犪

烆.

解这个方程组,得

=-

19,

=-

5{.

2.1.52

★★

★观察并解答下列问题:

(1)填空:①(狓

1)(狓

1)=

②(狓

1)(狓2+

1)=

③(狓

1)(狓3+

狓2+

1)=

④(狓

1)(狓4+

狓3+

狓2+

1)=

(2)猜想(狓

1)(狓狀+

狓狀

1+

狓狀

2+…+

1)的结果应是什么

解析:(1)由多项式相乘法则直接计算,容易得到各式的结果分别为

狓2-

1,

狓3-

1,狓4-

狓5-

1.

第2章 代数式43

(2)在上述计算中能发现,展开式中除了最高次项与常数项

-1

之外,其余各

项系数对应互为相反数,正好逐项相消,所以结果应为

狓狀

1-

1.

五、整式乘法中乘法公式的应用

2.1.53

★下列各式中能应用乘法公式计算的有

(1)(3犪

5犫)(5犪

3犫);(2)(犪2+

犫)(犪3-

犫);

(3)狓

+()1

(2狓

1);(4)(犪

犫)(狓

-狔).

解析:显然,式(1)不能应用完全平方公式,式(2)、(4)不能应用平方差公式;而

式(3)可化为

(2狓

1)(2狓

1),能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故应填

1.

2.1.54

★★已知

狓2+

2狓

3,则

狓(狓

1)2-(狓2+

狓)+

4(1

狓)的值为

解析:根据所求代数式的特征,将已知等式写成

狓2+

2狓

4,即(狓

1)2=

4.

原式

4狓

-(狓2+

2狓

1)+

4狓

4狓

-(4

1)+

4狓

1.

因为(狓

1)2=

4,所以

=±

2.

应填

-2.

2.1.55

★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狆-狇)2=狆2-狇2(B)(犪

2犫)2=

犪2+

2犪犫

2犫2

(C)(犪2+

1)2=

犪4+

2犪2+

1(D)(-

狋)2=

狊2-

2狊狋

狋2

解析:根据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应选

C.

2.1.56

★★若多项式

4狓

狔,乘以多项式

犖,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则多

项式

犖( ).

(A)只能是

4狓

狔(B)只能是

4狓

(C)只能是

8狓

狔(D)可以是上述各种多项式

解析:多项式

8狓

狔=

2(4狓

狔),犕

乘以各式都能应用公式计算,故选

D.

2.1.57

★★如图,同一个正方形内四个阴影部分分别是全等的矩形和等腰梯

试利用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分别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

解析:这类问题一般答案不惟一,例如:图(a)可以对应写出(犪

犫)2=(犪

第2.1.57题

犫)2+

4犪犫,2犫(犪

犫)+(犪

犫)(犪

犫)=(犪

犫)2;图(b)可对应写出

×

(犪

犫)×

(犪

犫)=(犪

犫)(犪

犫)=

犪2-

犫(21

(犪

犫)是梯)形的高,犪2=

犫2+

×

×

(转化为

图(a)中第一种情形).

44

2.1.58

★★计算(犿、狀

是正整数):

(1)-

狓犿+

狔()狀·-

狓犿-

狔()狀;

(2)狓狀狔狀-()1

2.

解析:(1)原式

狓()犿

2-

狔()狀

2=

16

狓2犿-

25

狔2狀.

(2)原式

狓2狀狔2狀-

狓狀狔狀+

2.1.59

★★计算:

(1)狓

+()1

狓2+()1

-()1

(2)(2

狔-

狓)2(狓

狔)2.

解析:(1)原式

狓2-()1

狓2+()1

狓4-

16

(2)原式

=(狓

狔)2(狓

狔)2=(狓

狔)(狓

狔[])2=(狓2-

狔2)2=

狓4-

8狓2狔2+

16

狔4.

2.1.60

★★计算:

(1)(犪

犮)(犪

犮);(2)(2狓

-狔+

2)(狔-

2狓

2).

解析:(1)原式

+(犫

犮[])

·犪

-(犫

犮[])=

犪2-(犫

犮)2=

犪2-

犫2+

2犫犮

犮2.

(2)原式

+(2狓

-狔[])2

-(2狓

-狔[])=

-(2狓

-狔)2=

4狓2+

4狓

狔-狔2.

2.1.61

★★

★计算:

(1)2狓

-狔-

2()狕2;(2)(犪

2犫

犮)(2犫

犪).

解析:(1)原式

2狓

+(-狔)+

2()

[]狕2=

4狓2+狔2+

狕2-

4狓

狔+

2狕狓.

(2)原式

=-(2犫

犪)2=-(4犫2+

犮2+

犪2+

4犫犮

4犪犫

2犪犮)=-

4犫2-

犮2-

犪2-

4犫犮

4犪犫

2犪犮.

2.1.62

★★

★计算:

(1)(2狓

-狔)(2狓

+狔)2;(2)(3犿

2狀)(3犿

2狀

1);

(3)(犪2-

4犫2)(犪2+

2犪犫

4犫2);(4)(狓

+狔+

2狕)(狓

-狔+

4狕).

解析:(1)原式

=(2狓

-狔)(2狓

+狔[])(2狓

+狔)=(4狓2-狔2)(2狓

狔)=

8狓3+

4狓2狔-

2狓

狔2-狔3.

第2章 代数式45

(2)原式

=(3犿

2狀)(3犿

2狀)-[]1

=(3犿

2狀)(3犿

2狀)-

(3犿

2狀)=

9犿2-

4狀2-

3犿

2狀.

(3)原式

=(犪

2犫)(犪

2犫)(犪2+

2犪犫

4犫2)=(犪

2犫)(犪3-

8犫3)=

犪4+

2犪3犫

8犪犫3-

16犫4.

(4)原式

=(狓

+狔+

3狕

狕)(狓

-狔+

3狕

狕)=[(狓

3狕)+(狔-

狕)][(狓

3狕)-(狔-

狕)]=(狓

3狕)2-(狔-

狕)2=

狓2+

6狓狕

9狕2-狔2+

狕2=

狓2-

狔2+

8狕2+

6狓狕

狕.

2.1.63

★★

★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29

×

30

;(2)-

99()1

2;

(3)38.92-

77.8

×

48.9

48.92;

(4)1

2()2

3()2

4()2

…1

10()2

解析:(1)原式

30

-()1

·30

+()1

302-()1

2=

899

(2)原式

99()1

2=

100

-()1

2=

9900

(3)原式

38.92-

×

38.9

×

48.9

48.92=(38.9

48.9)2=

100.

(4)原式

-()1

+()1

-()1

+()1

-()1

+()1

1()10

1()10

×

×

×

×

×

×…×

10

×

11

10

11

20

2.1.64

★★

★探究新知

解答以下问题并发现规律:

(1)计算:①(犪

犫)(犪2-

犪犫

犫2);②(犪

犫)(犪2+

犪犫

犫2).

(2)应用上述结论填空:

①(犪

2犫)( )=

犪3+(2犫)3=

犪3+

8犫3;

②(3狓

1)( )=(3狓)3-

13=

27狓3-

1.

解析:(1)①

原式

犪3-

犪2犫

犪犫2+

犪2犫

犪犫2+

犫3=

犪3+

犫3.

原式

犪3+

犪2犫

犪犫2-

犪2犫

犪犫2-

犫3=

犪3-

犫3.

(2)根据(1)中结果,应填:①

犪2-

犪·2犫

+(2犫)2=

犪2-

2犪犫

4犫2.

②(3狓)2+

3狓·1

12=

9狓2+

3狓

1.

应用拓展

利用上述已得到的结果计算:

(1)

-()狔

狓2+

狔+狔()2;

(2)(犪4-

犪2犫

犫2)(犪2+

犫);

(3)(狓

+狔)(狓

-狔)(狓2+

狔+狔2)(狓2-

狔+狔2).

46

解析:(1)原式

-()狔

2()狓2+

狔+狔[]2=

2()狓3-狔3=

狓3-狔3.

(2)原式

=(犪2+

犫)[(犪2)2-

犪2犫

犫2]=(犪2)3+

犫3=

犪6+

犫3.

(3)原式

=(狓

+狔)(狓2-

狔+狔2[])(狓

-狔)(狓2+

狔+狔2[])=(狓3+

狔3)(狓3-狔3)=

狓6-狔6.

2.1.65

★★

★★利用乘法公式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已知

犪(犪

1)-(犪2-

犫)=

2,求代数式

犪犫

犪2+

犫2

的值;

(2)已知

+狔=

1,求

狓3+狔3+

3狓

的值

解析:(1)由已知条件得:犫

2,所以

犪犫

犪2+

犫2

2犪犫

犪2-

犫2

-(犫

犪)2

=-

2.

(2)方法

+狔=

得(狓

+狔)3=

1,所以(狓

+狔)3=(狓

+狔)2·

(狓

狔)=(狓2+

2狓

狔+狔2)(狓

+狔)=

狓3+

3狓2狔+

3狓

狔2+狔3=

1,即

狓3+狔3+

3狓

狔(狓

+狔)=

1,所以

狓3+狔3+

3狓

狔=

1.

方法

因为(狓

+狔)(狓2-

狔+狔2)=

狓3+狔3,所以

狓3+狔3+

3狓

狔=

(狓

+狔)(狓2-

狔+狔2)+

3狓

狔=

狓2-

狔+狔2+

3狓

狔=

狓2+

2狓

狔+狔2=(狓

狔)2=

1.

六、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1.66

★观察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

6犪3犫3=(2犪2犫)

·

(-

3犪犫2);②

犿犪

犿犫

犿(犪

犫)+

犮;

6狓2+

12狓

狔+

狔2=

6(狓

+狔)2;④(3犪

2犫)(3犪

2犫)=

9犪2-

4犫2.

其中是因式分解的有

(填题号).

解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其中

是单项式

变形,④

是多项式的乘法运算,②

中并未将整个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

所以只有

是因式分解

2.1.67

★对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4狓2-

16

=(2狓)2-

42=(2狓

4)(2狓

4);

3犪3-

犪3犪2-()1

81

狔2=

92-(3

狔)2=(9

狔)(9

狔)=

9(3

-狔)(3

+狔)=

9(9

-狔2);

狓4+狔4=

狓4-狔4+

狔4=(狓

-狔)(狓

+狔)(狓2+狔2)+

狔4.

第2章 代数式47

其中运算正确的个数为( ).

(A)0(B)1(C)2(D)3

解析:式

没有将因式分解完成,最后一式中两个因式各应提取公因数

2,得

4(狓

2)(狓

2).

通常宜先提取公因数

4,得

4(狓2-

4),不易失误

中也宜先提取公因式

3犪

犪,得

3犪

犪2-()1

犪(9犪2-

1),再应用

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中得到

9(3

-狔)(3

+狔),运算已经结束,继续应用平方差公式做的是整式

乘法运算,实质上仍是混淆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结果是两个整式的和,没有将原式进行因式分解

综上所述,应选

A.

2.1.68

★对整式

狓2+

-狔2-

进行因式分解,分组正确的是( ).

(A)(狓2-狔2)+

-()狓(B)(狓2-

狓)+

-狔()2

(C)狓2+

-()狓

-狔2(D)狓2-狔2+()1

解析:对待分解因式的多项式进行分组,目的是要继续分解并完成

按(A)、

(D)分组后都有一组多项式无法分解;按(B)分组,虽两组能各自分解因式,但整体

无法完成

.(C)中第一组正好是完全平方式狓

-()1

2,故应选

C.

2.1.69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4狓3狔2+

6狓2狔3-

12狓2狔2;(2)4犪2-

9犫2;

(3)犪4-

2犪2犫

犫2;(4)-

25狓2-

30狓

狔-

狔2.

解析:(1)多项式中各项的最大公因式是

2狓2狔2,首项系数是负数时,通常也将

负号提出

原式

2狓2狔2(2狓

狔+

6).

(2)本题可以直接应用公式

原式

=(2犪)2-(3犫)2=(2犪

3犫)(2犪

3犫).

(3)原式

=(犪2)2-

2犪2犫

犫2=(犪2-

犫)2.

(4)原式

=-(5狓)2+

2·5狓·3

狔+(3

狔)[]2=-(5狓

狔)2.

2.1.70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狓(犪

2犫)2-

6狓

狔(犪

2犫);(2)5犪2犫(狓

-狔)2-

10犪犫2(狔-

狓)3;

(3)-

16(2犪

3犫)2+

9(犪

3犫)2;(4)9(狓

-狔)2-

12(狓

-狔)+

4.

解析:(1)这里把(犪

2犫)作为整体提取公因式,原式

3狓(犪

2犫)(犪

2犫

狔).

(2)原式

5犪2犫(狓

-狔)2+

10犪犫2(狓

-狔)3=

5犪犫(狓

-狔)2(犪

2犫狓

2犫

狔).

(3)原式

=[3(犪

3犫)]2-[4(2犪

3犫)]2=

3(犪

3犫)+

4(2犪

3犫[])

·

48

3(犪

3犫)-

4(2犪

3犫[])=(11犪

21犫)(-

5犪

3犫)=-(11犪

21犫)(5犪

3犫).

(4)原式

=[3(狓

-狔)]2-

2·3(狓

-狔)

·2

22=(3狓

狔-

2)2.

2.1.71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狓(狓

-狔)-狔(3狓

狔);(2)犪2(犫2-

犪2)-

犫2(犪2-

1).

解析:本题保留原有的括号无法进行因式分解,应先去掉括号、整理后再分解

(1)原式

=狓2-

狔-

3狓

狔+

狔2=

狓2-

4狓

狔+

狔2=(狓

狔)2.

(2)原式

犪2犫2-

犪4-

犪2犫2+

犫2=

犫2-

犪4=(犫

犪2)(犫

犪2).

2.1.72

★★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犪

32犪5;

(2)-

2狓3狀+

12狓2狀狔2-

18狓狀狔4;

(3)(狓2+狔2)2-

4狓2狔2;

(4)36犿狀2(狔-

狓)+

27狀3(狓

-狔)+

12犿2狀(狓

-狔).

解析:分解因式时必须使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1)原式

=-

2犪(1

16犪4)=-

2犪(1

4犪2)(1

2犪)(1

2犪).

(2)原式

=-

2狓狀(狓2狀-

6狓狀狔2+

狔4)=-

2狓狀(狓狀-

狔2)2.

(3)原式

=(狓2+狔2+

2狓

狔)(狓2+狔2-

2狓

狔)=(狓

+狔)2(狓

-狔)2.

(4)原式

3狀(狓

-狔)(-

12犿狀

9狀2+

4犿2)=

3狀(狓

-狔)(2犿

3狀)2.

2.1.73

★★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狓2-

15;(2)狓2-

8狓

狔+

12

狔2;

(3)狓2+(3犿

狀)狓

3犿狀;(4)(狓

-狔)2-

5(狓

-狔)-

6.

解析:(1)形如

犪狓2+

犫狓

犮(犪、犫、犮

是常数)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可以参照

二项式乘法的十字相乘法

本题将二次项系数

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写在如图

(a)所示左列的

2,常数项

-15

也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写在图中右列的

-3

5,“凑成”中间连线两端两数乘积的和

1×5+2×(-3)等于一次项系数

-1,即得到

两个一次因式

狓-3

2狓+5,因此原式

=(狓

3)(2狓

5).

这种分解的方法就称

为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25

(a)

2狔

6狔

(b)

13犿

1狀

(c)

-狔-

-狔1

(d)

第2.1.73题

(2)方法

如图(b),原式

=(狓

狔)(狓

狔).

方法

原式

狓2-

8狓

狔+

16

狔2-

狔2=(狓

狔)2-(2

狔)2=(狓

狔+

狔)(狓

狔-

狔)=(狓

狔)(狓

狔).

(3)如图(c),原式

=(狓

3犿)(狓

狀).

第2章 代数式49

(4)如图(d),原式

=(狓

-狔-

6)(狓

-狔+

1).

2.1.74

★★利用因式分解进行计算:

(1)13.5×0.125+86.5×

;(2)0.73×32-

25

×63;

(3)9×1.22-16×1.42;(4)342-34×32+162.

解析:(1)原式

0.125

×(13.5

86.5)=

0.125

×

100

12.5.

(2)原式

32

×(0.73

0.63)=

32

×

0.1

3.2.

(3)原式

=(3

×

1.2)2-(4

×

1.4)2=(3.6

5.6)×(3.6

5.6)=

9.2

×

(-

2)=-

18.4.

(4)原式

=(34

16)2=

182=

324.

2.1.75

★★已知

3.43,狔=

3.14,求

2狓2-

2狓

狔-

狔2的值

解析:原式

=-

(4狓2+

4狓

狔+狔2)=-

(2狓

+狔)2.

3.43,狔=

3.14

时,原式

=-

(6.86

3.14)2=-

50.

2.1.76

★★解答下列问题:

(1)证明: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能被

整除;

(2)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是否有这样的性质

试得出你的结论

解析:(1)设两个连续奇数是

2狀-1

2狀+1(狀

是整数),则(2狀

1)2-

(2狀

1)2=(2狀

2狀

1)(2狀

2狀

1)=

8狀,所以原命题成立

(2)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只能被

整除

设两个连续偶数是

2狀

2狀+2(狀

为整数),则(2狀

2)2-(2狀)2=(2狀

2狀)(2狀

2狀)=

4(2狀

1).

2.1.77

★★

★已知

248-

能被

60

70

之间的两个整数整除,求这两个整数

解析:因为

248-

=(224+

1)(224-

1)=(224+

1)(212+

1)(212-

1)=(224+

1)(212+

1)(26+

1)(26-

1),而

26-

63,26+

65,所以这两个整数是

63

65.

2.1.78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犪

3犫

犿犫

犿犪;(2)犪2犫2-

犮2+

2犫犮

犫2.

解析:四项及四项以上的多项式通常可以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分组的目

的不仅要使各组“局部”能分解因式,而且要能对整体进一步进行因式分解

(1)原式

=(3犪

3犫)-(犿犪

犿犫)=

3(犪

犫)-

犿(犪

犫)=(犪

犫)(3

犿).

(2)原式

=犪2犫2-(犮2-

2犮犫

犫2)=(犪犫)2-(犮

犫)2=(犪犫

犫)(犪犫

犫).

2.1.79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狓2-

8犪

2犪狓2-

12;(2)犪2-

犪犫

3犫犮

9犮2.

50

解析:(1)原式

=(3狓2+

2犪狓2)-(8犪

12)=

狓2(3

2犪)-

4(2犪

3)=

(2犪

3)(狓2-

4)=(2犪

3)(狓

2)(狓

2).

(2)原式

=(犪2-

9犮2)-(犪犫

3犫犮)=(犪

3犮)(犪

3犮)-

犫(犪

3犮)=(犪

3犮)(犪

3犮

犫).

2.1.80

★★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犪2-

犫2-

狓2+狔2-

2犪

狔+

2犫狓;(2)犪2-

4犪犫

4犫2-

2犪

4犫

1.

解析:(1)原式

=(犪2+狔2-

2犪

狔)-(犫2-

2犫狓

狓2)=(犪

-狔)2-

(犫

狓)2=(犪

-狔+

狓)(犪

-狔-

狓).

(2)原式

=(犪2-

4犪犫

4犫2)-(2犪

4犫)+

=(犪

2犫)2-

2(犪

2犫)+

(犪

2犫

1)2.

2.1.81

★★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犪犫(犮2+

犱2)+

犮犱(犪2+

犫2);

(2)犪犫(狓

+狔)(狓

-狔)-

狔(犪

犫)(犪

犫).

解析:按原有的分组,无法分解因式,因此必须先整理,再合理分组

(1)原式

犪犫犮2+

犪犫犱2+

犪2犮犱

犫2犮犱

=(犪犫犮2+

犪2犮犱)+(犪犫犱2+

犫2犮犱)=

犪犮(犫犮

犪犱)+

犫犱(犪犱

犫犮)=(犪犱

犫犮)(犪犮

犫犱).

(2)原式

犪犫狓2-

犪犫

狔2-

犪2狓

狔+

犫2狓

狔=(犪犫狓2-

犪2狓

狔)+(犫2狓

狔-

犪犫

狔2)=

犪狓(犫狓

狔)+

狔(犫狓

狔)=(犫狓

狔)(犪狓

狔).

2.1.82

★★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犪

犫)4-

13(犪

犫)2+

36;(2)(犪2-

6)2-

4犪(犪2-

6)-

5犪2.

解析:本题先分别将(犪

犫)2和(犪2-

6)作为整体应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再对所得结果进一步分解

(1)原式

=(犪

犫)2-[]4·

(犪

犫)2-[]9

=(犪

2)(犪

2)(犪

3)(犪

3).

(2)原式

=(犪2-

5犪)(犪2-

犪)=(犪

6)(犪

1)(犪

3)(犪

2).

2.1.83

★★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狓4+

狔4;(2)2狓3-

5狓

3.

解析:(1)注意到二项式中两项都是

次项,添上一项

4狓2狔2后配成完全平方

式:原式

狓4+

4狓2狔2+

狔4-

4狓2狔2=(狓2+

狔2)2-(2狓

狔)2=(狓2+

2狓

狔+

狔2)(狓2-

2狓

狔+

狔2).

(2)三项式中一项系数的绝对值等于另两项系数绝对值的和,可以采用“拆

项”的形式分解因式:原式

2狓3-

2狓

3狓

2狓(狓2-

1)-

3(狓

1)=

2狓(狓

1)(狓

1)-

3(狓

1)=(狓

1)(2狓2-

2狓

3).

2.1.84

★★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2狓2-

4;(2)犿2-

6犿

4;

第2章 代数式51

(3)槡

3犪2-

6犪

33;(4)犪4-

5犪2-

14.

解析:不加说明,因式分解通常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

式”指分解后的因式中系数可以是无理数,在这个前提下同样要注意将每个因式分

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1)原式

2(狓2-

2)=

2[狓2-(槡

2)2]=

2(狓

2)(狓

2).

(2)原式

犿2-

6犿

=(犿

3)2-(槡

5)2=(犿

5)(犿

5).

(3)原式

3(犪2-

23犪

3)=

3[犪2-

23犪

+(槡

3)2]=

3(犪

3)2.

(4)原式

=(犪2-

7)(犪2+

2)=(犪

7)(犪

7)(犪2+

2).

2.1.85

★★

★已知多项式

狓3+

5狓2-

4狓

20

有一个因式是

2,求其余的因式

解析:方法

由已知的因式,可以将多项式有目的地分组分解:

原式

狓3+

2狓2+

3狓2+

6狓

10狓

20

狓2(狓

2)+

3狓(狓

2)-

10(狓

2)=(狓

2)(狓2+

3狓

10)=(狓

2)(狓

2)(狓

5).

方法

原式

=(狓3-

4狓)+(5狓2-

20)=

狓(狓

2)(狓

2)+

5(狓

2)(狓

2)=(狓

2)(狓

2)(狓

5).

方法

应用待定系数法,根据题意,原多项式提取因式

狓+2

以后,余下因式

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已知,故设

狓3+

5狓2-

4狓

20

=(狓

2)(狓2+

犿狓

10),

右边展开式中二次项系数

5,所以

3.

再对所得二次三项式分解

2.1.86

★★

★★证明:不论

取何实数,代数式(4

狓2)(7

狓)(3

狓)的值都不

大于

100.

解析:考虑这个代数式的值与

100

的差:

因为(4

狓2)(7

狓)(3

狓)-

100

=[(2

狓)(3

狓)][(7

狓)(2

狓)]-

100

=(6

5狓

狓2)(14

5狓

狓2)-

100

=[6

-(5狓

狓2)][14

+(5狓

狓2)]-

100

=-

16

8(5狓

狓2)-(5狓

狓2)2=-(4

5狓

狓2)2≤

0,所以(4

狓2)(7

狓)(3

狓)≤

100.

七、将一个多项式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

2.1.87

★填空:

(1)若多项式

狓2-

3狓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常数

(2)若多项式

犪2-

犿犪

64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常数

解析:(1)因为

狓2-

2·狓·

+()3

2=

-()3

2,所以

=()3

2=

(2)因为

犪2±

2犪·8

82=(犪

±

8)2,所以

=±

16.

2.1.88

★★填空:

(1)若

5,犪犫

2,则

犪2+

犫2=

(2)若

犪2+

犫2=

5,犪犫

2,则

52

解析:(1)犪2+

犫2=(犪

犫)2-

2犪犫

52-

×

21.

(2)(犪

犫)2=

犪2+

犫2+

2犪犫

×

9,所以

=±

3.

2.1.89

★★若

犪犫

0,则(犪

犫)2与(犪

犫)2的大小关系是( ).

(A)(犪

犫)2>(犪

犫)2(B)(犪

犫)2<(犪

犫)2

(C)(犪

犫)2=(犪

犫)2(D)不能确定

解析:(犪

犫)2=(犪

犫)2-

4犪犫,因为

犪犫

0,所以

4犪犫

0,故选

A.

2.1.90

★★

★一个单项式与二项式

4犿2+

的和是一个含

的完全平方式,则这

样的单项式有( ).

(A)1

个(B)2

个(C)3

个(D)4

解析: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4犿2+

±

4犿

=(2犿

±

1)2,4犿2+

4犿4=

(2犿2+

1)2,4犿2+

+(-

1)=(2犿)2.

这样的单项式有以下

个:4犿,-4犿,

4犿4,-1.

故应选

D.

2.1.91

★★解答下列问题,你能从这几个问题的共同特征中得到什么启发

(1)已知

狓2+狔2-

6狓

狔+

25

0,求实数

狓、狔

的值;

(2)求证:不论

狓、狔

取任何实数,代数式

4狓2+狔2+

4狓

狔+

11

的值总是

正数;

(3)当

狓、狔

取何值时,代数式

狓2+

狔2+

狔-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1)原方程可化为

狓2-

6狓

+狔2+

狔+

16

0,即(狓

3)2+(狔+

4)2=

0.

利用完全平方数的非负性,可得

0,狔+

0,即

3,狔=-

4.

(2)原式

4狓2+

4狓

+狔2-

狔+

=(2狓

1)2+(狔-

3)2+

0,

所以原结论成立

(3)原式

狓2+

狔2-

狔+

+()1

2+(3

狔-

1)2-

13

,所以当

=-

,狔=

时,代数式取得最小值

13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在一个方程或代数式中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二次式,将它配

成完全平方的形式,通常是可予考虑的一个途径

2.1.92

★★设等式

狓2+

3狓

=(狓

1)2+

犅(狓

1)+

对于

的任意值都

成立,求

犅、犆

的值

解析:方法

狓2+

3狓

=(狓2-

2狓

1)+(5狓

5)+

=(狓

1)2+

5(狓

1)+

6,可得

5,犆

6.

方法

等式右边展开、整理,得

狓2+

3狓

狓2+(犅

2)狓

+(-

1).

所以

3,

2{.

解之得

5,

6{.

方法

因为不论

为何值时等式总成立,可以分别将

0、狓

代入,得

第2章 代数式53

2,

6{.

解得

5,

6{.

2.1.93

★★若

+狔+

犪,狓

狔+狔

狕狓

犫,用含

犪、犫

的代数式表示

狓2+狔2+

狕2.

解析:因为(狓

+狔+

狕)2=

狓2+狔2+

狕2+

2狓

狔+

2狓狕,所以

狓2+狔2+

狕2=(狓

+狔+

狕)2-

2(狓

狔+狔

狕狓)=

犪2-

2犫.

2.1.94

★★

★已知

3,犫

2,求

犪2+

犫2+

犮2-

犪犫

犫犮

犮犪

的值

解析:犪2+

犫2+

犮2-

犪犫

犫犮

犮犪

[(犪2+

犫2-

2犪犫)+(犫2+

犮2-

2犫犮)+

(犮2+

犪2-

2犮犪)]=

[(犪

犫)2+(犫

犮)2+(犮

犪)2].

3、犫

消去

犫,得

=-

5.

代入上式可求得原式的值为

19.

2.1.95

★★

★若二次三项式

犪狓2+

犫狓

不是完全平方式,将它的一部分配成完

全平方式,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例如

狓2+

2狓

可以写成(狓

1)2+

3、(狓

2)2

2狓、

+()22+

狓2.

其配方之后的余项

3、-2狓、

狓2分别是常数项、一次

项、二次项

试写出下列各式配方的不同形式:

(1)狓2+

犪狓

犪2; (2)狓2-

4狓

2.

解析:(1)狓

2()犪2+

犪2,(狓

犪)2-

犪狓

或(狓

犪)2+

3犪狓(,

+)犪2+

狓2.

(2)(狓

2)2-

2,(狓

2)2-(4

22)狓

或(狓

2)2-(4

22)狓,(槡

2狓

2)2-

狓2.

2.1.96

★★

★设

犪、犫、犮、犱

是整数,犿

犪2+

犫2,狀

犮2+

犱2,求证:犿狀

也是两

个整数的平方和

解析:犿狀

犪2犮2+

犪2犱2+

犫2犮2+

犫2犱2=(犪2犮2+

犫2犱2+

2犪犫犮犱)+(犪2犱2+

犫2犮2-

2犪犫犮犱)=(犪犮

犫犱)2+(犪犱

犫犮)2.

2.1.97

★★

★★已知

犪、犫、犮、犱

是四边形

犃犅犆犇

四条边的长,且

犪4+

犫4+

犮4+

犱4=

4犪犫犮犱,试证明四边形

犃犅犆犇

是菱形

解析:由

犪4+

犫4+

犮4+

犱4-

4犪犫犮犱

得(犪4+

犫4-

2犪2犫2)+(犮4+

犱4-

2犮2犱2)+(2犪2犫2-

4犪犫犮犱

2犮2犱2)=

0,即(犪2-

犫2)2+(犮2-

犱2)2+

2(犪犫

犮犱)2=

0,由此易得

犱.

2.1.98

★★

★★探索并解答下列各题:

(1)计算

×

×

×

,2

×

×

×

,3

×

×

×

,4

×

×

×

54

(2)观察上述计算的结果,指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3)对于任意给出的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与

的和仍具有上述特征吗

试证

明你的猜想

解析:(1)经计算,结果分别为

25,121,361,841.

(2)25、121、361、841

都是完全平方数

(3)任意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与

的和是完全平方数

证明:设最小的自然数为

狀,则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与

的和可表示为:

狀(狀

1)(狀

2)(狀

3)+

狀(狀

3[])

·

(狀

1)(狀

2[])+

=(狀2+

3狀)

·

(狀2+

3狀

2)+

=(狀2+

3狀)2+

2(狀2+

3狀)+

=(狀2+

3狀

1)2.

八、整式的除法

2.1.99

★直接写出下列除法运算的结果:

(1)4狓3狔2÷

6狓2狔=

(2)12犪狓2狔2÷(-

4犪狓)=

(3)-

21犪2犫3犮

÷

3犪犫

(4)

犪狀

2犫犿

3÷(-

9犪犫犿)=

(犿、狀

是正整数).

解析:(1)原式

(2)原式

=-

3狓

狔2.

(3)原式

=-

7犪犫2犮.

(4)原式

=-

27

犪狀

1犫3.

2.1.100

★★已知

犪犿=

6,犪狀=

2,则

犪2犿

3狀的值为( ).

(A)2(B)3(C)4.5(D)6

解析:原式

犪2犿÷

犪3狀=(犪犿)2÷(犪狀)3=

62÷

23=

4.5,应选

C.

2.1.101

★★将下列各式中括号内的多项式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幂的运算性质

化简:

(1)8(犪

犫)10÷

(犪

犫)8; (2)-

6(狓

-狔)6÷

(狔-

狓)5.

解析:(1)原式

6(犪

犫)2=

6犪2-

12犪犫

6犫2.

(2)原式

=-

6(狓

-狔)6÷

[-(狓

-狔)]5=

4(狓

-狔)=

4狓

2.1.102

★★计算:

(1)16狓

狔3·-

狓()狔3÷

狓4狔5;(2)(-

犪·犪2)3÷(-

犪2)

·

(-

犪3)[]2.

解析:(1)原式

16狓

狔3·-

狓3狔()3÷

狓4狔5=-

第2章 代数式55

(2)原式

=(-

犪3)3÷(-

犪2·犪6)=-

犪9÷(-

犪8)=

犪.

2.1.103

★★计算:

(1)8(狓

-狔)4(狓

+狔)3÷

27(狓

+狔)(狓

-狔[])3;

(2)(-

犪)4狀·

(-

犪)5÷

犪狀

1·

(-

犪)2狀

+[]1(狀

为正整数).

解析:(1)原式

8(狓

-狔)4(狓

+狔)3÷

27[(狓

+狔)3(狓

-狔)3]=

27

(狓

狔)=

27

27

(2)原式

犪4狀·

(-

犪5)÷

犪狀

1·

(-

犪2狀

1[])=(-

犪4狀

5)÷(-

犪3狀

2)=

犪狀

3.

2.1.104

★计算:

(1)(6狓

狔2-

12狓3狔4+

2狓2狔2)÷(-

2狓

狔2);

(2)

狓2狀

2狔2-

狓2狀

1狔3+

狓2狀狔()4÷

狓狀()狔2.

解析:应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逐项进行单项式除法

(1)原式

6狓

狔2÷(-

2狓

狔2)-

12狓3狔4÷(-

2狓

狔2)+

2狓2狔2÷(-

2狓

狔2)=

6狓2狔2-

狓.

(2)原式

狓2狀

2狔2-

狓2狀

1狔3+

狓2狀狔()4÷

狓2狀狔2=

27

狓2-

狔+

狔2.

2.1.105

★求代数式

4狓

2()狔2-

16()

[]狔

÷

8狓

的值,其中

,狔=

2.

解析:先把原代数式化简,再求值

原式

16狓2-

4狓

狔+

狔2-

4狓

狔-

狔()2÷

8狓

=(16狓2-

8狓

狔)÷

8狓

2狓

-狔

=-

,狔=

时,原代数式

=-

=-

3.

2.1.106

★★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整式:

(1)已知一个单项式乘以

犪2犫5犮

所得的积是

犪4犫5犮2,求这个单项式;

(2)已知一个多项式减去

狓2-

后,除以

2狓2的商是

2,求这个多项式

解析:(1)所求单项式为

犪4犫5犮2÷

犪2犫5犮

=-

犪2犮.

(2)所求多项式为

2狓2(狓

2)+(狓2-

1)=

2狓3-

4狓2+

狓2-

56

2狓3-

3狓2-

1.

2.1.107

★★

★计算:

(1)(狓2-

6狓

27)÷(狓

3); (2)(2狓

6)(狓2-

9)÷(狓2+

6狓

9).

解析:对一些特殊的多项式除以多项式运算,可以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再参

照单项式除法法则相除

(1)原式

=(狓

9)(狓

3)÷(狓

3)=

9.

(2)原式

2(狓

3)(狓

3)(狓

3)÷(狓

3)2=

2(狓

3)=

2狓

6.

2.1.108

★★

★用竖式除法计算(狓3+

7狓

4狓2-

6)÷(狓

2).

解析: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多位数相除的竖式形式,注意将被除式与除式都按

字母的降幂排列

然后,①

用除式第一项

除被除式第一项

狓3,得商式第一项

狓2;

用商式第一项

狓2去乘除式,把所得的积写在被除式下面(同类项对齐),从被除

式中减去这个积,得到第一余式(可以只写出其中的前两项

-2狓2+7狓———与除式

项数相同);③

-2狓2+7狓

作为新的被除式继续上述过程(在原被除式中逐一移

下一项),直至余式次数小于除式次数为止

如下式所示:

狓2-2狓+3…商式

除式…狓-2)狓3-4狓2+7狓-6…被除式

(-)

狓3-2狓2

-2狓2+7狓…第一余式前两项

(-)-2狓2+4狓

3狓-6…第二余式

(-)

3狓-6

0…余式

所以(狓3-

4狓2+

7狓

6)÷(狓

2)=

狓2-

2狓

3.

§2.2

分 式

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2.2.1

★★填空:

(1)当

时,分式

-3

没有意义;

(2)当

狓=

时,分式

狓2-4

狓-2

的值等于

0.

解析:(1)当

0,即

=±

时,分式

-3

没有意义

第2章 代数式57

(2)当

狓2-

0,即

时,分式

狓2-4

狓-2

的值等于

0.

2.2.2

★填空:

(1)

犪犫

犪2

( )

;(2)

狓3

狓2+

( )

+狔

(3)

+狔

狓2+

( )

;(4)

+狔

-狔

( )

狓2-

2狓

狔+狔2

解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1)、(2)两式左边的分子与分母分别除以不为

的整式

狓,结果应分别填

狓2.

而(3)、(4)两式左边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以

不为

的整式

狓-

狔,结果应分别填

狓2狔

狓2-

狔2.

2.2.3

★★已知分式

+狔

,犖

9狓

2狓2+

狔2

将两个分式中的字母

狓、狔

都扩大为原来的

倍,则所得分式的值( ).

(A)都不变

(B)分式

的值不变,分式

的值为原来的

(C)分式

的值不变,分式

的值为原来的

(D)都变为原来的

解析:字母

狓、狔

扩大为原来的

倍后,分式

5狓

2(5

狔)

5狓

5(狓

狔)

5(狓

+狔)

+狔

;分式

9(5狓)

2(5狓)2+

3(5

狔)2

5·9狓

25(2狓2+

狔2)

9狓

5(2狓2+

狔2)

所以应选

C.

2.2.4

★★以下分式化简:①

4狓

6狓

2狓

3狓

;②

;③

狓2+狔2

+狔

+狔;④

狓2-狔2

+狔

+狔

其中错误的有( ).

(A)1

个(B)2

个(C)3

个(D)4

解析:约分是约去分子与分母中的公因式,而不是分子与分母中的部分因式

或多项式中的某些项,故

①、②、③

错误

式中约分应得

狓-

所以选择

D.

2.2.5

★★求使

1-

有意义的

的取值范围

解析:原式中既要使

0,又要使

0.

所以

1.

2.2.6

★★求使分式

2狓

的值等于

的条件

58

解析:当

2狓

0,即

时,分式

2狓

的值等

0.

2.2.7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时字母

的取值范围:

(1)

狓-2

3狓2

的值是负数; (2)

狓-1

狓-3

的值是正数

解析:(1)由于分母

3狓2>

0,所以当分子

0,即

时,

3狓2

的值是负数

(2)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号时,分式的值是正数

所以当

0,

>{0

或者

0,

<{0

时,即当

时,

狓-1

狓-3

的值是正数

2.2.8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分子与分母中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

(1)

0.3狓+1.2

0.05狓-1

; (2)

狓-

狓+0.1

解析:(1)原式

(0.3狓

1.2)×

20

(0.05狓

1)×

20

6狓

24

20

(2)原式

7()狔

×

70

0.1()狔

×

70

14狓

10

35狓

2.2.9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各式分子和分母中的最高次项的系数都是

正数:

(1)

-犪-1

犪2-2

; (2)

-犪3+犪2-5

3-犪2-犪3

解析:根据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中改变其中的任意

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1)原式

-(犪

1)

犪2-

=-

犪2-

(2)原式

-(犪3-

犪2+

5)

-(-

犪2+

犪3)

犪3-

犪2+

犪3+

犪2-

2.2.10

★★

★约分:

(1)

3犿2+6犿

犿2-犿-6

;(2)

-4

狔2+狓2

-狓2+4狓

-4

狔2

第2章 代数式59

(3)

6犪狀+1犫4

2犪狀-1犫

(狀

是大于

的整数);(4)

狓2狀+2-4狓2狀

狓狀+2-狓狀+1-2狓狀

(狀

是正整数).

解析:(1)原式

3犿(犿

2)

(犿

3)(犿

2)

3犿

(2)原式

=-

(狓

狔)(狓

狔)

(狓

狔)2

=-

(3)原式

3犪2犫3·2犪狀

1犫

2犪狀

1犫

3犪2犫3.

(4)原式

狓2狀(狓

2)(狓

2)

狓狀(狓

2)(狓

1)

狓狀(狓

2)

狓狀

1+

2狓狀

2.2.11

★★通分:

(1)

2狓

3狓

狔2

4狓3狔

; (2)

狓2-狓

狓2-2狓+1

1-狓

狓+狓2

解析:(1)最简公分母为

12狓3狔2狕,所以通分得

2狓

狔·6狓2狔2狕

2狓·6狓2狔2狕

18狓2狔3狕

12狓3狔2狕

3狓

狔2

4狓2狕

3狓

狔2·4狓2狕

4狓2狕

12狓3狔2狕

4狓3狔

4狓3狔

狕·3

12狓3狔2狕

(2)最简公分母为

狓(狓-1)2(狓+1),所以通分得

狓2-

(狓

1)(狓

1)

狓(狓

1)2(狓

1)

狓2-

2狓

狓2(狓

1)

狓(狓

1)2(狓

1)

狓2

-(狓

1)3

狓(狓

1)2(狓

1)

2.2.12

★★

★已知

狔=

6狓2-

12狓

(狓

1)3

,当

取何整数值时,狔

的值为正整数

解析:本题应先将

的表达式化成最简分式,再讨论分式的取值情况

狔=

6(狓

1)2

(狓

1)3

,要使

的值是正整数,狓-1

的值只能取整数

1、2、3、6,即

整数值为

2、3、4、7.

二、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

2.2.13

★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

犪2)-

1=

;犪-

2×

犪-

3=

;犪-

1÷

犪-

3=

;犪-

2+

犪-

2=

;犪-

2×

犪-

2-(犪-

1)2=

解析:指数的范围拓展为整数之后,幂的运算法则仍能适用

因此上述填空依

次为

-犪-2、犪-5、犪2、2犪-2、犪-4-犪-2.

2.2.14

★★填空:

(1)若

狓-

1=

3,则

狓2+

狓-

2=

(2)若

狓2+

狓-

2=

6,则

狓-

1=

,狓2-

狓-

2=

60

解析:(1)狓

狓-

1=

两边平方,得

狓2-

2·狓·狓-

1+

狓-

2=

9,即

狓2+

狓-

2=

11.

(2)由

狓2+

狓-

2=

6,得

狓2+

狓-

2=

8,即(狓

狓-

1)2=

8,所以

狓-

1=

±

22;同理,由

狓2-

狓-

2=

4,得(狓

狓-

1)2=

4,则

狓-

1=±

2.

狓2-

狓-

2=

(狓

狓-

1)

·

(狓

狓-

1),所以

狓2-

狓-

2的值为

42

42.

2.2.15

★★对于字母

的任何值,等式都能成立的是( ).

(A)2犪-

2=

犪2

(B)(犪2+

1)-

2=

(犪2+

1)2

(C)(犪2-

1)0=

1(D)(犪

1)-

1=

解析:公式

犪-

狀=

犪狀

,犪0=

均在底数

的条件下成立,故(A)、(C)、(D)

分别在条件

0,犪2-

0,犪

下成立

而(B)中不论

取何值,总有

犪2+

0,故选

B.

2.2.16

★★计算(字母是正整数):

(1)()1

2×-()3

-1÷(-2)-2;

(2)-()2

-3+-()1

-3--()5

3+20100;

(3)(2-2)犽()1

-犽;

(4)

5()狀

0+()1

-2-5-狀÷

5狀

解析:(1)原式

×

-()4

×

=-

(2)原式

125()8

+(-

8)-

125()8

=-

7.

(3)原式

2-

2犽·22犽=

20=

1.

(4)原式

25

25.

2.2.17

★★求下列各式中

的值:

(1)3狓=

27

; (2)32狓

1=

1.

解析:(1)因为

27

33

3-

3,所以

=-

3.

(2)因为

30,所以

2狓

0,所以

第2章 代数式61

2.2.18

★★

★化简下列各式,将结果用正整数指数表示:

(1)-8狓-3狔

÷(-4狓-2狔3狕-1); (2)9狓2狔-3÷(-12狓-1狔2狕)2.

解析:(1)原式

=-

÷(-

4[])(狓-

3÷

狓-

2)(狔÷狔3)(1

÷

狕-

1)=

2狓-

1狔-

2狕

2狕

狔2

(2)原式

9狓2狔-

3÷

144狓-

2狔4狕2=

16

狓4狔-

7狕-

2=

狓4

16

狔7狕2

2.2.19

★★

★化简下列各式,使结果不含分数线:

(1)

2犪犫-2

犪-1犫3

·

3犪-1犫-2

犪犫-1

; (2)

2狓2狕

狔3

·-

狓()狔

2÷-

2狓4

狔3()狕

解析:(1)原式

6犫-

犫2

6犫-

6.

(2)原式

2狓2狕

狔3

·

狓2

狔2

·-

狔3狕

2狓()4=-

狕2

狔2

=-狔-

2狕2.

2.2.20

★★

★化简

狓-2-

狔-2

狓-1+

狔-1

,使结果不含负指数

解析:原式

狓2

()2÷

1()狔

-(狓

+狔)(狓

-狔)

狓2狔2

·

+狔

-狔

2.2.21

★★

★试比较

3-22与

2-33的大小

解析:因为

3-

22=

322

(32)11

911

,2-

33=

233

(23)11

811

,而

911>

811,

所以

3-

22<

2-

33.

2.2.22

★★

★已知

2犪-

1,狔=

犪-

2,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由

2犪-

1,得

犪-

1=

,代入

狔=

犪-

2=

-(犪-

1)2=

1()2

2=

狓2+

2狓

,即

狔=

狓2+

2狓

2.2.23

★★

★★已知

犪-

3狓=

5-

1,求

犪6狓-

犪-

6狓

犪3狓+

犪-

3狓

的值

解析:因为

犪-

3狓=

5-

1,即

犪3狓

,故

犪3狓=

5,所以

犪6狓-

犪-

6狓

犪3狓+

犪-

3狓

(犪3狓)2-(犪-

3狓)2

犪3狓+

犪-

3狓

(犪3狓+

犪-

3狓)(犪3狓-

犪-

3狓)

犪3狓+

犪-

3狓

犪3狓-

犪-

3狓=

5-

1=

24

62

三、分式的运算

2.2.24

★请在下面“、”中分别填入适当的代数式,使等式成立:

+=

图2.2.1

解析: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在满足题目给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简洁,以免

失误

本题可填“

,-

”或“

”,也可填“

1,1”等

2.2.25

★★

★已知

为整数,且

2狓

18

狓2-

的值为整数,则所有符

合条件的

的值有( ).

(A)1

个(B)2

个(C)4

个(D)5

解析:因为

2狓

18

狓2-

2(狓

3)-

2(狓

3)+(2狓

18)

(狓

3)(狓

3)

为整数,且

也为整数,所以

=±

±

2,因而

的值为

1、2、4、5,故

C.

2.2.26

★★计算:

(1)狓·

÷

狔·

;(2)8犿2狀4·-

3犿

4狀()3

÷-

犿2狀()2

(3)

犪2-6犪+8

犪2-5犪+6

÷

犪2-3犪-4

犪2-2犪-3

;(4)

狓-狓2

狓2-1

·

狓-1

÷

(狓-1)2

(狓+1)2

解析:(1)原式

狓·

·

·

狔2

(2)原式

8犿2狀4·

3犿

4狀3

·

犿2狀

12犿.

(3)原式

(犪

2)(犪

4)

(犪

2)(犪

3)

·

(犪

3)(犪

1)

(犪

4)(犪

1)

1.

(4)原式

狓(狓

1)

(狓

1)(狓

1)

·

·

(狓

1)2

(狓

1)2

=-

2.2.27

★★计算:

(1)-

犫狀+1

2犪()犿[]32;(2)

2犪2犫

-犮()3

狀.

解析:(1)原式

犫3狀

8犪3[]犿

2=

犫6狀

64犪6犿

第2章 代数式63

(2)当

为奇数时,原式

=-

2狀犪2狀犫狀

犮3狀

;当

为偶数时,原式

2狀犪2狀犫狀

犮3狀

2.2.28

★★计算:

(1)

犪2-2犪犫

-犪犫+犫2

÷

犪2

犪-犫

÷

2犪犫

2犫-()犪

; (2)-

狔()狓

2÷-

()2

3·-

()2

4.

解析:(1)原式

犪(犪

2犫)

犫(犪

犫)

÷

犪2

·

2犫

2()犪犫

犪(犪

2犫)

犫(犪

犫)

·

2犫(犪

犫)

犪(犪

2犫)

2.

(2)原式

狔2

狓2

·-

狔6

狓()3

·

狓4

狔8

=-

2.2.29

★★计算:

(1)

狓2+

; (2)

狓2+

狓2+

3狓

狓2+

5狓

解析:(1)原式

狓2+

=-

狓2+

(2)方法

原式

狓(狓

1)

(狓

1)(狓

2)

(狓

2)(狓

3)

(狓

2)(狓

3)+

狓(狓

3)+

狓(狓

1)

狓(狓

1)(狓

2)(狓

3)

3狓2+

9狓

狓(狓

1)(狓

2)(狓

3)

狓2+

3狓

方法

注意到原式的最简公分母中各个因式顺次相差

1,采用“拆项法”,可

得原式

狓2+

3狓

2.2.30

★★计算:

(1)犪2+犪+1-

犪3

犪-1

; (2)犪÷

1-

犪()犫

(3)

狓+1

狓+3

狓2-1

·

狓2-2狓+1

狓2+4狓+3

; (4)1+

狓-()1

÷1+

狓2-()1

(5)

狓+2

狓2-2狓

狓-1

狓2-4狓+()4

÷

狓-4

解析:(1)原式

犪2+

犪3

(犪2+

1)(犪

1)-

犪3

=-

(2)原式

÷

犪·

犪犫

(3)原式

(狓

1)(狓

1)

·

(狓

1)2

(狓

3)(狓

1)

(狓

1)2

(狓

1)2

狓2+

2狓

64

(4)原式

÷

狓2-

狓2-

·

(狓

1)(狓

1)

狓2

(5)原式

狓(狓

2)

(狓

2)[]2

·

狓(狓

2)2

·

狓2-

4狓

2.2.31

★★先化简

狓+1

狓-()1

·

狓2+2狓-3

狓2+3狓

,然后取字母

的一个值代入

求值(所取

的值要保证原代数式有意义).

解析:原式

(狓

1)(狓

1)

·

(狓

1)(狓

3)

狓(狓

3)

例如,当

时,原

.(本题中

0,±

1,-

3.)

2.2.32

★★求代数式

÷

·

狓2+

5狓

狓2+

8狓

16

的值,其中

狘=

3.

解析:原式

·

·

(狓

2)(狓

3)

(狓

4)2

狘=

3,得

±

3.

=-

时原式无意义,所以

3,原式

2.2.33

★★

★有这样一道题:“计算:

狓2-2狓+1

狓2-1

÷

狓-1

狓2+狓

-2-狓

的值,其中

”.

甲同学把

错抄成

,但他的计算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

这是怎么回事

解析:因为

狓2-

2狓

狓2-

÷

狓2+

(狓

1)2

(狓

1)(狓

1)

·

狓(狓

1)

=-

是常数,所以把

错抄成

不影响结果

2.2.34

★★已知实数

满足

犪2+

2犪

0,求

犪+1

犪+3

犪2-1

·

犪2-2犪+1

犪2+4犪+3

的值

解析:原式

(犪

1)2

(犪

1)2

由已知

犪2+

2犪

0,得(犪

1)2=

9.

因此原式

2.2.35

★★

★化简

狓-

狓-1

2-

狓-1

第2章 代数式65

解析:方法

原式

1()2

÷

1()狓

÷

方法

原式

2狓

1()2

2狓2

1()狓

2狓2-

狓2+

4狓

2狓

狓2+

2狓

2.2.36

★★

★化简

1-狓

1+狓

1+狓2

1+狓4

,并由此猜想化简

1-狓

1+狓

1+狓2

1+狓4

+…+

2狀

1+狓2

(狀

为正整数)的结果

解析:考虑到原式的特点,采用分步通分的方法较为简便

狓2

狓4

狓2

狓2

狓4

狓4

狓4

狓8

由此可猜想

狓2

狓4

+…+

2狀

狓2

2狀

狓2

2.2.37

★★

★★化简

狓(狓

犿)

(狓

犿)(狓

2犿)

(狓

2犿)(狓

3犿)

+…+

+(狀

1)[]犿(狓

犿狀)

解析:对原式显然不能直接通分,注意到每个分母的两个因式的差均为分子

犿,由拆项法,得原式

+()犿

2()犿(+

2犿

3)犿

+…+

+(狀

1)犿

+[]狀犿

狀犿

狀犿

狓(狓

狀犿)

2.2.38

★★

★★化简

犪-犫

(犮-犪)(犮-犫)

犫-犮

(犫-犪)(犪-犮)

犮-犪

(犫-犮)(犫-犪)

解析:原式

(犪

犮)+(犮

犫)

(犮

犪)(犮

犫)

(犫

犪)+(犪

犮)

(犫

犪)(犪

犮)

(犮

犫)+(犫

犪)

(犫

犮)(犫

犪)

四、比及比例

2.2.39

★★填空:

66

(1)已知

,则

2犫

2犪

(2)已知

3犪

4犫

2犪

3犫

,则

(3)已知

,则

3犪

2犮

3犫

2犱

-犳

(4)已知

,则

狔+狔

狕狓

狓2+狔2+

狕2

解析:(1)方法

,得

犫.

代入

犪+2犫

2犪-犫

,化简得

13.

方法

3狋,犫

5狋,则

2犫

2犪

3狋

10狋

6狋

5狋

13.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

7(2犪

3犫)=

4(3犪

4犫).

化简得

2犪

5犫,即

(3)根据等比性质,应填

(4)设

犽,则

2犽,狔=

3犽,狕

4犽,原式

2犽·3犽

3犽·4犽

4犽·2犽

(2犽)2+(3犽)2+(4犽)2

26犽2

29犽2

26

29

2.2.40

★★填空:

(1)若

,则称

犪、犫、犮

的第四比例项.

6、4、5

的第四比例项是

(2)若

,则称

犪、犮

的比例中项.

12、3

的比例中项是

解析:(1)设第四比例项为

犱,则由

,得

×

10

(2)设比例中项为

狓,则由

12

,得

狓2=

36,狓

=±

6.

2.2.4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则

(B)若

,则

犪2

犫2

犮2

犱2

(C)若

,则

(D)若

犪2

犫2

犮2

犱2

,则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分式性质,(A)、(C)错误;(D)中由条件应得到

第2章 代数式67

=±

正确的是

B.

2.2.42

★★已知

(犪

犫,犮

犱),求证:

解析:由

可得

±

±

1,即

等式两边分别相除,得

(这一命题通常称为合分比定理).

2.2.43

★解答下列实际问题:

(1)在比例尺为

1∶1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2.5cm,求甲、

乙两地的实际距离;

(2)甲、乙两地相距

300km,则在比例尺为

1∶2000000

的地图上,甲、乙两地

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2.5cm

×

100000

250000cm

2.5km.

(2)300km

×

107cm.

设甲、乙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为

犱cm,则

×

107

×

106

解得

犱=15(cm).

2.2.44

★★求下列各分式的值:

(1)已知

2,求

2狓2-

3狓

狔+狔2

狓2+

狔2

的值;

(2)若

6狓2-

5狓

狔+狔2=

0(狓,狔

0),求

2狓

2狓

的值

解析:(1)方法

2,得

狔,狔

0.

所以原式

2(2

狔)2-

3(2

狔)狔+狔2

(2

狔)2+

狔2

狔2

狔2

方法

原式的分子与分母都除以不为

的整式

狔2,得原式

2狓2

狔2

3狓

狓2

狔2

×

22-

×

22+

(2)由

6狓2-

5狓

狔+狔2=

0,得

=3狓,或

=2狓.

狔=

3狓

时,原式

=-

11

狔=

2狓

时,原式

=-

68

2.2.45

★★已知

∶狔=

5,狔∶

3,求

+狔-

2狓

-狔+

的值

解析:方法

∶狔=

5,狔∶

3,得

∶狔∶

10

15.

用题

2.2.39(4)的方法,可求得原式

17

方法

狔,狕

狔,得原式

狔+狔-

狔-狔+

17

2.2.46

★★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

2狓

狔=

4狕,求

狓∶

∶狕

的值;

(2)已知

犃犅犆

中三条高之比为

犺犪∶

犺犫∶

犺犮=

5,求这三条高所对应的

三边之比

犪∶犫∶犮

的值

解析:(1)方法

2、3、4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将等式

2狓

狔=

4狕

的各个部

分都除以

12,得

2狓

12

12

4狕

12

,即

∶狔∶

3.

方法

2狓

狔=

4狕

狋,则

,狔=

,狕

,则

∶狔∶

3.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犪犺犪=

犫犺犫=

犮犺犮.

又由

犺犪∶

犺犫∶

犺犮=

5,得

4犪

3犫

5犮.

用(1)中方法可得

15

20

12.

2.2.47

★★

★已知

2狓

狔+

0,3狓

狔-

6狕

0,且

0,求下列各式

的值:

(1)狓

∶狔∶

狕;(2)

狓2+狔2+

狕2

2狓2+狔2-

狕2

解析:将

看作字母系数,由

2狓

狔+

0,

3狓

狔-

6狕

0{,

解得

4狕,

狔=

3狕{.

所以:

(1)原式

4狕

3狕

1.

(2)原式

(4狕)2+(3狕)2+

狕2

2(4狕)2+(3狕)2-

狕2

26狕2

40狕2

13

20

2.2.48

★★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犪、犪

犫、犪

2犫,求

犪∶犫

的值

解析:由于

犪、犪+犫、犪+2犫

是三角形的三边,所以

0,犪+2犫

0.

0,由勾股定理得

犪2+(犪

犫)2=(犪

2犫)2,化简得

犪2-

2犪犫

3犫2=

0,解得

=-

犫(不合要求)或

3犫,所以

1.

0,则

犪2=(犪

犫)2+(犪

2犫)2,

化简得

犪2+

6犪犫

5犫2=

0,解得

=-

犫(不合要求)或

=-

5犫,所以

第2章 代数式69

(-

1).

综合上述,犪∶犫=3∶1

5∶(-1).

2.2.49

★★

★已知

,求

的值

解析:本题有两种情况:

(1)当

时,根据等比性质,得

2犪

2犫

2犮

(2)当

时,则

=-

犮,得

=-

1.

五、与分式有关的代数式变换

2.2.50

★★已知

3,求

2狓

3狓

狔-

2狓

狔-狔

的值

解析:方法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除以不为

的整式

狔,则原式

1()狓

1()狓

×(-

3)+

方法

3,去分母得

狔-

3狓

故原式

3狓

狔-

2(狔-

狓)

2狓

狔-(狔-

狓)

3狓

狔-

6狓

2狓

狔-

3狓

2.2.51

★★已知

,求

的值

解析:方法

因为

,则(犪

犫)2=

犪犫,所以

犪2+

犫2=-

犪犫.

犪2+

犫2

犪犫

犪犫

犪犫

=-

1.

方法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犪+犫),得

1,即

1,所以

=-

1.

2.2.52

★★已知

狓2-

3狓

0,求

狓2+

狓2

狓4+

狓4

的值

解析:由

狓2-

3狓

0,两边除以不为

狓,得

3.

狓2+

狓2

1()狓

2-

32-

7;狓4+

狓4

狓2+

狓()2

2-

72-

47.

70

2.2.53

★★

★已知

狓2-

,求

狓2

狓4+

狓2+

的值

解析:因为

狓2-

,所以

0,所以

狓2-

3,即

4.

所以

狓2+

狓2

1()狓

2-

42-

14,所以

狓2

狓4+

狓2+

狓2+

狓2

14

15

2.2.54

★★给出如下一列分式:

狓3

,-

狓5

狔2

狓7

狔3

,-

狓9

狔4

,…(狓

0,狔

0).

(1)从第二个分式开始,把任意一个分式除以它前面一个分式,你能发现什么

规律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试写出这一列分式中的第

个分式

你还能有其他方

法吗

解析:(1)易知从第

个分式开始,任意一个分式除以前面一个分式的商都是

狓2

(2)方法

根据(1)中的结论,从第

个分式开始,任意一个分式都等于前面

一个分式乘以

狓2

所以第

个分式为

狓3

·-

狓2()狔

,第

个分式为

狓3

·

狓2()狔

2,…,第

个分式为

狓3

·-

狓2()狔

6=

狓15

狔7

方法

观察已给出分式的规律:分母都是字母

的幂,指数与这个分式排列

的序号相同,则第

个分式的分母是

狔7;分子都是

的幂,从第

个分式开始指数

都比前一个分式中

的指数大

2,则第

个分式中

的指数应比第

个分式中的

6,即为

15;第奇数个分式的符号为正

综上所述,第

个分式应是

狓15

狔7

方法

参照方法

中的分析,第

个分式的分母应是

狔狀;各个分式分子上

的指数是从

开始的奇数,故第

个分式的分子应是

狓2狀

1;因为第奇数个分式的

符号为正,第偶数个分式的符号为负,所以分式的系数可以看作(-

1)狀

1.

综上所

述,这一序列中第

个分式是(-

1)狀

1狓2狀

狔狀

,则第

个分式应是

狓15

狔7

2.2.55

★★已知

狓2-

3狓

(犃、犅

是常数),求

犃、犅

的值

解析:方法

犃(狓

4)+

犅(狓

1)

(狓

1)(狓

4)

(犃

犅)狓

4犃

狓2-

3狓

第2章 代数式71

由题意,得

1,

4犃

6{.

解这个方程组得

=-

1,

2{.

方法

分别取特殊值

0,狓

=-

2,可得方程组

=-

烆.

解得

=-

1,

2{.

方法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狓

1)(狓

4),去分母得

犃(狓

4)+

犅(狓

1)=

6.

=-

1,得

=-

1;令

4,得

2.

2.2.56

★★

★已知

0,求

1()犮

1()犮

1()犫

的值

解析:由已知

0,得

=-

犫,犪

=-

犮,犫

=-

犪.

所以原

=-

=-

3.

2.2.57

★★

★已知

犪、犫、犮

犃犅犆

中三边的长,试比较

犮2

(犪

犫)2

大小

解析:方法

求出这两个分式的差

犮2

(犪

犫)2

犮(犪

犫)-

犮2

(犪

犫)2

犮(犪

犮)

(犪

犫)2

因为

0,犫

0,犮

0,犪

犮,所以

犮2

(犪

犫)2

0,即

犮2

(犪

犫)2

方法

因为

犪、犫、犮

是三角形三边的长,所以

犫,所以

1,因此

犮2

(犪

犫)2

2.2.58

★★

★★甲、乙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饲料公司购买两次饲料

两次的价格有

变化,两位采购员的购买方式也不同,其中甲每次购买

1000

千克,乙每次都用

800

问:

(1)甲、乙所购饲料的平均单价各是多少

(2)谁的购买方式更合算

解析:(1)设两次购买饲料的单价分别为

元/千克和

元/千克(犪、犫

为正数,

犫).

甲所购饲料的平均单价为

1000犪

1000犫

2000

(元/千克).

乙所购饲

72

料的平均单价为

800

800

800

800

2犪犫

(元/千克).

(2)甲、乙所购饲料的平均单价的差是:

2犪犫

(犪

犫)2-

4犪犫

2(犪

犫)

(犪

犫)2

2(犪

犫)

由于

犪、犫

均为正数,且

犫,所以

(犪

犫)2

2(犪

犫)

也是正数

因此

2犪犫

故乙的购买方式更合算

2.2.59

★★

★★已知

犪犫

犫犮

3,

犮犪

1005

1006

,求

犪犫犮

犪犫

犫犮

犪犮

的值

解析:由

犪犫

,得

犪犫

,故

同样变形,由

犫犮

3,

犮犪

1005

1006

,得

1006

1005

三式相加,得

1()犮

2011

1005

2011

2010

,即

犪犫

犫犮

犪犮

犪犫犮

2011

2010

,所以

犪犫犮

犪犫

犫犮

犪犮

2010

2011

2.2.60

★★

★★已知

犪犫犮

1.

求证:

犪犫

犫犮

犮犪

1.

解析:由于

犪犫犮

1,因此

犪犫

犫犮

犮犪

犪犫

犪犫

犪犫犮

犪犫

犪犫

犪犫犮

犪犫犮犪

犪犫

犪犫

犪犫

犪犫

1.

2.2.61

★★

★★已知

狓、狔、狕

为三个不相等的实数,且

=狔+

求证:狓2狔2狕2=

1.

解析:由

=狔+

,得

-狔=

狔-

故得

狔-

-狔

同理可得

狕狓

狔-

,狓

狔=

-狔

所以

狓2狔2狕2=

狔-

-狔

·

狔-

·

-狔

1.

2.2.62

★★

★★已知

,求证:犪-

2+

犫-

2+

犮-

2+

犱-

2=

犪2+

犫2+

犮2+

犱2

犪犫犮犱

解析:由

,得

犪犱

犫犮.

犪2犱2=

犪犫犮犱,犫2犮2=

犪犫犮犱.

因此

犪-

2+

犫-

2+

犮-

2+

犱-

2=

犪2

犫2

犮2

犱2

犪2+

犱2

犪2犱2

犫2+

犮2

犫2犮2

犪2+

犱2

犪犫犮犱

犫2+

犮2

犪犫犮犱

第2章 代数式73

犪2+

犫2+

犮2+

犱2

犪犫犮犱

2.2.63

★★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对方程

狓-

1=

犮-

1(犮

是不为

的常数),我们可以这样解:凭观察容易得

到方程的两个根

狓1=

犮,狓2=

犮-

1;由整理后所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我们知道

方程至多有两个根,所以它们确是原方程的所有根

这种方法称为解方程的观

察法.

同样,我们可以得到:

关于

的方程

2狓-

1=

2犮-

1的解是

狓1=

犮,狓2=

2犮-

1;

关于

的方程

3狓-

1=

3犮-

1的解是

狓1=

犮,狓2=

3犮-

1……

(1)猜想关于

的方程

狓-犿狓-1=犮-犿犮-1(常数

犿、犮

不为

0)的解是什么

用方程解的概念进行验证;

(2)试根据上述归纳,解关于

的方程

2(狓

1)-

1=

2(犮

1)-

1.

解析:(1)方程的解是

狓1=

犮,狓2=-

犿犮-

1.

狓1=

代入原方程,得左边

犿犮-

1=

右边;把

狓2=-

犿犮-

1代入原方程,得左边

=-

犿犮-

1-

犿(-

犿犮-

1)-

1=

犿犮-

1+

犿犿-

1犮

犿犮-

1=

右边

所以

狓1=

犮,狓2=-

犿犮-

1都是原方程的解

(2)设

=狔,则

=狔+

1,所以原方程变形为

狔+

2(狔+

1)-

1=

2(犮

1)-

1,即

狔+

狔-

1=(犮

1)+

2(犮

1)-

1,由观察法得到解为

狔1=

1,

狔2=

2(犮

1)-

1.

从而得到原方程的解是

狓1=

犮,狓2=

2(犮

1)-

1+

1.

§2.3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2.3.1

★直接写出下列各式中字母

的取值范围:

(1)3狓

5: ; (2)

2狓

: ;

(3)

: ; (4)-(狓

1)槡2:

解析:二次根式中,被开方式的值必须是非负数,如果分母中含有字母,则分

母不能为零

(1)由

3狓

0,得

(2)由

2狓

0,得

(3)由

0,

0{,

1.

74

(4)由

-(狓

1)2≥

0,得(狓

1)2≤

0,所以只能

1.

2.3.2

★★已知

犪犫

0,化简

犪犫

槡2,得

解析:由

犪犫

0,且

犪犫2>

0,得

0,犫

0,所以

犪犫

槡2=狘

=-

犫犪.

2.3.3

★设

是任意实数,下列各式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狓+

1(B)-狓2+2狓-

(C)狓2+2狓+

1(D)狓2-

解析: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应是非负数

以上根式中

狓2+

2狓

-(狓

1)2-

没有意义,它不是二次根式;而

狓2+

2狓

=(狓

1)槡2,被

开方式的值总是非负数

故选

C.

2.3.4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0,则

槡2=

犪(B)若

槡2=

犪,则

(C)若

为任意实数,则

槡2=±

犪(D)若

为任意实数,则(槡

犪)2=±

解析:因为

槡2=

犪,(槡

犪)2=

犪,结果总是惟一的非负数

而(B)中的结论

应为

0.

故选

A.

2.3.5

★★化简(犪

1)

-槡犪

,得( ).

(A)1

犪(B)犪

1(C)-

犪(D)-

解析:方法

由已知二次根式有意义,得

0,所以

0,这是本

题的隐含条件,从而原式

=-(1

犪)

-槡犪

=-(1

犪)2·

-槡犪

=-

犪.

方法

由条件

0,得原式

=(犪

1)

(1

犪)槡2

=(犪

1)

·

(犪

1)

·

-(犪

1)

=-

犪.

方法

0,原式

=-

1.

而当

时,(A)的值为

1,(B)、(D)没有意

义,所以应选

C.

2.3.6

★化简:

(1)(槡

2-5)槡2;(2)(犪-3)槡2.

解析:化简

槡2类型的二次根式,先写成绝对值

|,再确定绝对值内代数式

的符号,如果不能确定,则应分类讨论

(1)(2

5)槡2=

2.

第2章 代数式75

(2)(犪

3)槡2=

3(犪

3),

犪(犪

3){.

2.3.7

★★在二次根式

槡狔

槡狔

中,确定

狓、狔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

0,

-狔

0{,

0,

狔{.

所以

狓、狔

取值范围是

0.

2.3.8

★★已知

狔=

-槡1

-槡狓

,求代数式

狓2狔的值

解析:由

0,

烆,

,从而

狔=-

所以

狓2狔=()1

3=

8.

2.3.9

★★已知

,化简

4犪

4犪

槡2+

犪2+

4犪

4.

解析:由

,得

0,2犪

0.

原式

=(1

2犪)槡2+

(犪

2)槡2=

2犪

2犪

犪.

2.3.10

★★已知

犪、犫、犮

犃犅犆

三边的长,化简(犪+犫-犮)槡2-

(犫-犮-犪)槡2.

解析: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0,犫

0.

所以,原式

2犫

2犮.

2.3.11

★★已知

犪、犫

两实数在数轴上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化简(犪-1)槡2-

(犫+2)槡2+(犪+犫)槡2.

第2.3.11题

解析:由图可知:犪

0,犫

0,犪

0.

所以原式

1.

2.3.12

★★

★已知

8,化简

-(4

犪)槡2.

解析:因为

8,所以

0,4

0,原式

-狘

狘=

=狘

狘=-

犪.

2.3.13

★★

★在下列等式中,确定

的取值范围:

(1)(狓

4)槡2=-

4; (2)狓2(狓

槡)=

狓狓

1.

解析:(1)由(狓

4)槡2=

=-(狓

4),得

0,即

4.

(2)由

狓2(狓

槡)=狘

狓狓

1,得

0,

0{,

的取值范

76

围为

1.

2.3.14

★★已知

狓2-

狔+

互为相反数,求

+狔

的值

解析:根据题意,得

狓2-

+狔+

0.

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得

狓2-

0,

狔+

0{,

=±

2,

狔=-

1{.

所以

+狔=

3.

2.3.15

★★当

取何值时,代数式

5-4-3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析:因为

0,所以当

取最小值

时,5

有最

大值

即当

时,5-4-3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

5.

二、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2.3.16

★二次根式

槡2

1槡50

98、槡

48

中,与

22

是同类二次根式

的有

解析:分别化简各式:槡2

6,

1槡50

10

2,

98

2,

48

43,所以与

22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有

2.3.17

★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4

犪(B)

犪犫槡4

(C)槡

14(D)0.

解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意义,应选

C.

2.3.18

★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 )是同类二次根式

(A)槡

犪犪

犪(B)2

3犪

槡2

(C)3犪

槡2与

3犪

槡3(D)2

犪犪

犪3

1槡犪

解析:(D)中

犪31槡犪

犪2槡

犪犪

是同类二次根式,故选

D.

2.3.19

★★化简(字母都是正数):

(1)

狔槡4;(2)

3犪2犫

8狀槡3

(3)狓4+狓2狔槡2; (4)犪犫

1槡犪

(犪

犫).

解析:(1)原式

狔4

·2槡狓

狔2

狓.

第2章 代数式77

(2)原式

犪2

16狀4

·6槡犫狀

4狀2

犫狀.

(3)原式

狓2(狓2+狔2槡)=

狓狓2+狔槡2.

(4)原式

犪犫

犫槡犪犫

犪犫(犪

槡)=

犪2犫

犪犫

槡2.

2.3.20

★★如果二次根式

3犪

32

是同类二次根式,能否由此确定

试举例说明

解析:因为

3犪-

不一定是最简二次根式,例如当

时,3犪

22

32

是同类二次根式

所以不能确定

1.

2.3.21

★★

★已知

43-

是同类二次根式,解答下列问题:

(1)若

是正整数,则符合条件的

值有几个

试写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

是整数,则符合条件的

值有几个,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为

什么

解析:(1)当

43

2,8,18,32,即

41,35,25,11

时,43-

是同类二次根式

所以符合条件的正整数

有四个,最大值

41,最小值

11.

(2)当

43

2犽2(犽

是整数)时,43-

都是同类二次根式,其中

可取负整数,所以符合条件的整数

有无数个

存在最大值

41,不存在最小值

三、二次根式的运算

2.3.22

★使等式

-槡狓

成立的条件是

解析:由

0,

0{,

解得

2.

2.3.23

★已知

,犫

2,则

犪、犫

的关系是

解析:方法

+(槡

3)2-

22

0,故应填

0.

方法

分母有理化,犪

3,则显然

0.

2.3.24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槡

2(B)

12

27

(C)槡

犪犫

犪犫(D)狓2-狔槡2=

槡2-狔槡2=

-狔

78

解析:选

B.

2.3.25

★★运算

4槡1

,②(-

2)6×

=-

83,③

犪·槡

5犪·槡

5犪,④

中,正确的有( )个

(A)1(B)2(C)3(D)4

解析:显然式

①、②

是错误的;式

的分母有理化后,分母应为

1,式

合二次根式乘法法则,运算正确,故应选

A.

2.3.26

★求代数式

狓4

6狓

狓槡9

2狓21槡狓

的值,其中

解析:先化简:原式

狓狓

狓狓

狓狓

=-

狓狓.

时,原式

×

×槡1

=-

2.3.27

★将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

(1)

;(2)

解析:(1)原式

1·狓

1·狓

狓2-

(2)原式

()

()

35

()

3.

2.3.28

★★计算:

(1)槡

25(槡

420

345

25);

(2)4槡9

×

49槡50

9槡28

÷

1槡35

(3)

(4)(-

3)×(-

6)-

32

解析:(1)原式

25(槡

85

95

25)=

25

×

10.

(2)原式

×

×

×

49槡50

28

×

35槡36

21

10

(3)原式

(1

3)(2

3)

(2

3)(2

3)

4(槡

1)

(槡

1)(槡

1)

33

23

第2章 代数式79

3.

(4)原式

32

32

=-

2.

2.3.29

★★计算:

(1)(32犪

槡3-2

犪)·槡

犪;

(2)(犪3槡

犫-3犪犫+犪犫

槡3)÷

犪犫,其中

0,犫

0.

解析:(1)原式

=(3犪2

犪)

·槡

3犪2犪

槡2-

2犪

32犪2-

2犪.

(2)原式

=犪3槡

÷

犪犫

3犪犫

÷

犪犫

犪犫

槡3÷

犪犫

犪犫

犫.

2.3.30

★★计算:

(1)(槡

5+26)(槡

2)2÷

32; (2)(槡

1-2-

3)(槡

1-2+

3).

解析:(1)原式

=(5

26)(5

26)÷

32

÷

32

(2)原式

=(1

2)2-(槡

3)2=

22

=-

22.

2.3.31

★★

★化简:

(1)

狓-

狓+

槡狔

狓+

-2狓

槡狔

狓-

槡狔

;(2)

犪犫

犪+

槡()犪犫÷

犪犫+

犪-

解析:(1)原式

(槡

槡狔)(槡

槡狔)

槡狔

(槡

槡狔)2

槡狔

槡狔-

槡狔=

0.

(2)原式

犫犪

×

犪犫

2犫

2.3.32

★★

★计算:

(1)(2

3)2010·

(2

3)2011;(2)(3

22)10·

(1

2)21.

解析:(1)注意到(2

3)(2

3)=

1,可以逆用公式(犪犫)狀=

犪狀·犫狀,可得

原式

=[(2

3)(2

3)]2010·

(2

3)=

12010·

(2

3)=

3.

(2)注意到(1

2)2=

22,原式

=(3

22)10·

(1

2)[]2

10·

(1

2)=(3

22)10·

(3

22)10·

(1

2)=(3

22)(3

22

[])10·

(1

2)=

110·

(1

2)=

2.

2.3.33

★★已知

,狔=

,求代数式

狓2+

狔+狔2的值

解析:注意到

狓2+

狔+狔2=(狓

+狔)2-

狔,只需求出

+狔

的值

显然

狔=

1,而

+狔=

(槡

5)2

(槡

5)(槡

5)

(槡

5)2

(槡

5)(槡

5)

=(槡

80

5)2+(槡

5)2=

11

230

11

230

22.

所以

狓2+

狔+狔2=(狓

+狔)2-

狔=

222-

483.

2.3.34

★★

★已知

,求

犪2-

犪2-

2犪

犪2-

的值

解析:原式

(犪

3)(犪

2)

犪(犪

1)

犪(犪

1)

因为

3,所以

0.

原式

1.

2.3.35

★★解下列方程或方程组:

(1)槡

2狓

3狓

2;(2)

狔=

22, ①

2狓

-狔=

32.

烆②

解析:(1)原方程可化为(槡

3)狓

2,所以

(槡

1)(槡

2)

(槡

2)(槡

2)

2.

(2)由

×

②,得

狔=

32,解得

狔=

2.

狔=

代入

①,得

2.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2,

狔=

烆.

四、二次根式的综合应用

2.3.36

★★长方体中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

2cm2、槡

3cm2、

6cm2,则长方体的体积为

解析:设长方体中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

狓cm、狔

cm、狕cm,由题意得

狔=

2,

狓狕

3,

三式相乘,得

狓2狔2狕2=

6,所以长方体的体积为

6cm3.

2.3.37

★★已知

4,其中

1,则

的值为

解析:已知等式两边平方,得

狓2+

狓2

16.

两边同时减去

4,得

狓2-

第2章 代数式81

狓2

12,即狓

1()狓

2=

12.

因为

1,所以

0,则

=-

12

23.

2.3.38

★★计算:

+…+

2011

槡()2010

(槡

2011

1).

解析:先将前一个括号内各式分母有理化,得原式

=(槡

+…+

2011

2010)(槡

2011

1)=(槡

2011

1)(槡

2011

1)=

2010.

2.3.39

★★

★判断下列三个等式是否成立,并解答以下两个问题:

2槡2

2槡2

; ②

3槡3

3槡3

; ③

4槡15

4槡15

(1)猜想

5槡24

的变形结果,并加以说明;

(2)试用含

狀(狀

为大于

的自然数)的等式表示这一规律

解析:三个等式都成立

(1)猜想

5槡24

5槡24

说明:5

5槡24

125槡24

5槡24

(2)对自然数

狀(狀

2),都有

狀2-槡1

狀2-槡1

说明:狀

狀2-槡1

狀3-

狀2-槡1

狀3

狀2-槡1

狀2-槡1

2.3.40

★★

★观察与思考:

因为(槡

1)2=

22

22,所以

槡槡22

1;

同样,我们也有

43

43

=(2

3)2,所以

槡槡43

(2

3)槡2=

3.

试根据以上规律,化简下列各式:

(1)槡槡5-26; (2)

槡槡+2

解析:(1)因为

26

26

=(槡

2)2,所以

槡槡26

2.

(2)

槡槡2

42槡4

,并且

42

28

=(槡

1)2,所

82

槡槡2

42槡4

2.3.41

★★

★观察下式的化简过程:

26

(2

26

3)-

(槡

3)2-(槡

5)2

5.

化简

410

13

,并将这一问题作尽可能的推广

解析:方法

注意到

410

240

=(槡

5)2+

240

+(槡

8)2-

13

(槡

8)2-(槡

13)2,所以

410

13

(5

240

8)-

13

13

(槡

8)2-(槡

13)2

13

22

13.

一般地,我们有

犪犫

(犪

犪犫

犫)-(犪

犫)

(槡

犫)2-(犪

犫)2

犫.

方法

原式

410(槡

13)

(槡

8)2-(槡

13)2

410(槡

13)

13

410

13

22

13.

一般地,对分母有三项(包括三个无理数或两个无理数、一个有理数)的代数式

进行分母有理化,可以先将其中两项相结合,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它的有理化因式;

整理后进行第二次分母有理化(本题是特例,两个有理数正好互为相反数).

2.3.42

★★

★已知

0,狔

0,且

狔=

4狓

槡狔,求

槡狔

狓+狓

槡狔

的值

解析:因为

0、狔

4狓

槡狔+

狔=

0,所以(槡

槡狔)(槡

槡狔)=

0,所以

槡狔=

槡狔=

0,因此

=狔

=狔

时,原式

+狔

+狔

1;当

时,原式

狔·槡狔+狔

狔+

狔·槡狔

12

2.3.43

★★

★★已知

4(槡

+狔-

2)=

+狔+

9,求

的值

解析:由题意得

+(狔-

1)-

狔-

+(狕

2)-

4狕

0,所以(槡

2)2+(狔-

2)2+(狕

2)2=

0,得

4,狔=

5,

6,故

120.

第2章 代数式83

2.3.44

★★

★★已知

,求

4狓

槡2

4狓

槡2

的值

解析:本题关键是将所给等式变形,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4狓

狓2.

两边平方,得

,即

再将这一

等式两边平方,得

狓2+

4狓

犪2+

犪2

,即

狓2+

4狓

犪2-

犪2

,由此得

狓2+

4狓

1()犪

2.

又由题意可知

,所以

4狓

槡2=

因此原式

犪2.

2.3.45

★★

★★若

0,犫

0,犮

0,求证

犪2+

槡2+

犫2+

槡2+

犮2+

槡2≥

第2.3.45题

2(犪

犮).

解析:待证不等式左边的根式,让人联想起直角三角

形中斜边的表达式;而其右边为(犪+犫+犮)的

倍,又与

正方形的对角线有关

我们借助几何图形给予证明

作出以

犪+犫+犮

为边长的正方形

犃犅犆犇,分别在两边

上截取线段

犪、犫、犮,如图所示,则

犃犈

犪2+

槡2,犈犉

犫2+

槡2,犉犆

犮2+

槡2,而

犃犆

2(犪

犮).

显然,

犃犈

犈犉

犉犆

犃犆,可得原不等式成立

2.3.46

★★

★★已知

犪1

槡2+

犫1

槡2=

1,求证:犪2+

犫2=

1.

解析:方法

把已知等式变形为

犪1

槡2=

犫1

槡2,两边平方,得

犪2(1

犫2)=

2犫1

槡2+

犫2(1

犪2).

整理,得(1

犪2)-

2犫1

槡2+

犫2=

0,

即(1

槡2-

犫)2=

0,从而

槡2=

犫,所以

犪2+

犫2=

1.

方法

本题关键在于化二次根式为有理式,故设已知等式左边的有理化因式

犪1

槡2-

犫1

槡2=

狓,将它与原等式相乘,得

犪2(1

犫2)-

犫2(1

犪2)=

狓,整理

犪2-

犫2=

狓,即

犪1

槡2-

犫1

槡2=

犪2-

犫2.

将这一等式与原等式相加,得

2犪1

槡2=

犪2-

犫2+

1,即

犪2-

2犪1

槡2+(1

犫2)=

0.

所以(犪

槡2)2=

0,从而

槡2,所以

犪2+

犫2=

1.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

一、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1.1

★★已知方程

2狓

4(狓

1)的解为

3,则

解析:根据方程解的意义,把

代入原方程,得

×

4(3

1),解这

个关于

的方程,得

10.

3.1.2

★对于方程

2狓

10狓

1,变换正确的是( ).

(A)4狓

30狓

1(B)4狓

30狓

(C)4狓

30狓

6(D)4狓

30狓

解析:方程两边同时乘以

6,约去分母,得

2(2狓

1)-

3(10狓

1)=

6,再去括

应选

D.

3.1.3

★★解下列方程:

(1)1

狓()3

2狓

10

7狓()3

(2)

-()7

5()狓

解析:(1)去括号,得

10

7狓

去分母,得

18

6狓

2狓

9狓

18狓

30

21狓,

解这个方程,得

13

(2)这一方程在变换过程中,宜将

狓-()7

作为一个整体

方程两边同乘以

6,得

-()7

5()狓,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85

移项,得

-()7

5()狓

2,

-()7

-()7

1,

关于

狓-()7

合并,得

-()7

1.

解这个方程,得

34

3.1.4

★★

★解下列方程:

(1)

0.4狓

0.9

0.6

0.1狓

0.5

0.02

0.03

0.02狓

0.03

(2)

1.

解析:解这类分子或分母中系数含有分数的方程,通常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

质,将系数化为整数

(1)原方程化为

(0.4狓

0.9)×

10

0.6

×

10

(0.1狓

0.5)×

100

0.02

×

100

(0.03

0.02狓)×

100

0.03

×

100

4狓

10狓

50

2狓

去分母,得

4狓+9-3(10狓-50)=2(3+2狓),

解这个方程,得

5.1.

(2)原方程化为

+()1

×

×

3()狓

×

×

1,

10

1.

解这个方程,得

27

3.1.5

★★

★解下列方程:

(1)234(5狓

1)-[]8

-{}20

1;

(2)

-()1

-[]3

狓.

解析:(1)方法

去小括号,得

2320狓

-[]12

-{}20

1,

86

去中括号,得

260狓

-{}56

1,

去大括号,得

120狓

119

1,

解这个方程,得

1.

方法

移项,得

234(5狓

1)-[]8

-{}20

8,

34(5狓

1)-[]8

20

4,

移项,两边同时除以

3,得

4(5狓

1)-

8,

移项,两边同时除以

4,得

5狓

4,

所以

1.

(2)根据方程的特征,本题宜先去中括号

去中括号,得

-()1

狓,

去小括号,得

狓,

解这个方程,得

=-

6.

3.1.6

★★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

的值:

(1)代数式

的值比

的值少

1;

(2)代数式

2犪

5犪

的值互为相反数

解析:这类问题通常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1)由题意,得

1,解这个方程,得

92.

(2)由题意,得

2犪

5犪

0,解这个方程,得

2.

3.1.7

★★已知当

时,代数式

2狓2+(3

犮)狓

的值是

10.

求当

=-

时,这个代数式的值

解析:把

代入这个代数式,得

×

22+(3

犮)×

10.

解这个方

程,得

4,所以原代数式化为

2狓2-狓+4.

则当

=-

时,这个代数式的值

25.

3.1.8

★★

★解答下列有关两个方程的问题:

(1)已知关于

的方程

(狓

2犽)=

的解与方程

3狓

解互为相反数,求系数

的值;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87

(2)已知关于

的方程

(1

狓)-

(狓

1)-(狓

2)=

解相等,求系数

的值

解析:(1)解方程

3狓

8,得

4.

根据题意,前一个方程的解是

=-

4,代入方程,得

(-

2犽)=-

犽,解得

2.

(2)方法

解方程

(1

狓)-

1,得

=-

2犽

1.

根据题意,它也是第

二个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得

(-

2犽

2)-(-

2犽

1)=

1,解得

=-

3.

方法

分别解两个关于

的字母系数方程,得

=-

2犽

=-

4犽

7.

根据题意,得

2犽

=-

4犽

7,解得

=-

3.

3.1.9

★★

★请编制一道关于

的方程,形如

犿狓

,使它的根在

之间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惟一

例如可取

0.5,代入方程,得

0.5犿

0.5

,解这个方程,得

4.

因此所求的一个方程是

4狓

3.1.10

★★

★★解方程

(狔+

1)+

(狔+

2)+

(狔+

3)+…+

2010

(狔+

2009)=

2009.

解析:方法

根据方程的系数特征,无法按常规方法求解,注意到方程左边

的和式中,每一项的分母与括号内的常数均相差

1,有

(狔+

1)-

(狔-

1),

(狔+

2)-

(狔-

1),

(狔+

3)-

(狔-

1),…,

2010

(狔+

2009)-

2010

(狔-

1),可将方程左边的每一项都减

1,化简后再提取公因式(狔-

1),得

到如下解法:

(狔+

1)+

(狔+

2)+

(狔+

3)+…+

2010

(狔+

2009)-

2009

0.

(狔+

1)-[]1

(狔+

2)-[]1

(狔+

3)-[]1

+…+

2010

(狔+

2009)-[]1

0.

88

(狔-

1)+

(狔-

1)+

(狔-

1)+…+

2010

(狔-

1)=

0.

+…+

1()2010

(狔-

1)=

0.

狔-

0.

狔=

1.

方法

由观察得

狔=

是方程的根,且能确定整理后的方程为一元一次方

程,狔

的系数不为

0,所以方程有且仅有一个解,即原方程的解是

狔=

1.

二、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3.1.11

★★若关于

的方程(犪

2)狓

只有一个根

0,则

,犫

解析:由

0,得

3.

3.1.12

★★关于

的方程

犽狓

有解的条件是( ).

(A)犽

0(B)犽

0(C)犽

(D)犽

解析:把原方程化简,得(1

2犽)狓

4.

因为原方程有解,所以

2犽

0,得

故选

D.

3.1.13

★★已知关于

的方程

犪狓

犫狓

的解相同,则

犪、犫

关系是( ).

(A)犪

犫(B)犪

(C)犪

0(D)犪

解析:方法

设相同的解是

β

,则

β

0…①,犫

β

0…②

β

β

0,分解因式,得(犪

犫)(

β

1)=

0.

所以

β

0,即

β

1.

β

时,代入

①,得

0.

故选

C.

方法

显然当

时,两方程的解都是

-1;当

=-

时,两方程

的解都为

1;当

时,任何实数都是这两个方程的解

所以选

C.

3.1.14

★★已知关于

的方程

2狓

10

3犽

有相同的解,求

的值

解析:方法

犽,得

5;由

2狓

10

3犽,得

3犽

5.

根据题意,有

3犽

5,解这个方程,得

=-

20.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89

方法

设这个相同的解是

α,则根据方程解的意义,得

α+

犽…①,2α-

10

3犽…②,由

α=

5,代入

②,消去

α,得

2(犽

5)-

10

3犽,解得

=-

20.

3.1.15

★★已知关于

的方程

3犽

5(狓

犽)+

的解是负数,求

的取

值范围

解析:由原方程可解得

6犽

13

0,得

6犽

13

0,解得

3.1.16

★★试对

犪、犫

的不同取值,讨论关于

的方程

犪狓

的解的不同

情况

解析:(1)当

时,方程有惟一解

(2)当

0,犫

时,任意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3)当

0,犫

时,方程无解

3.1.17

★★解下列关于

的方程:

(1)犿狓

犿2-

2狓(犿

2);

(2)

犪2+

2犪犫

3犫2

犪犫

(犪

0).

解析:(1)原方程化为

犿狓

2狓

犿2-

6,(犿

2)狓

=(犿

2)(犿

3).

因为

2,所以

0.

两边都除以(犿+2),得

3.

(2)原方程化为

(犪

犫)狓

犪犫

(犪

犫)(犪

3犫)

犪犫

因为

0,所以

犪犫

0.

两边都乘以

犪犫

,得

3犫.

3.1.18

★★

★解关于

的方程:

(1)2犿

-(犿

狀)狓

=(犿

狀)狓; (2)

犪狓

犫狓

犪.

解析:(1)由原方程得

-(犿

狀)狓

-(犿

狀)狓

=-

2犿,-(犿

狀)狓

=-

2犿,所以

2犿狓

=-

2犿.

时,方程的解是

1;当

时,方程的解是任意实数

(2)由原方程得

犫()犪

犫,

犪2-

犫2

犪犫

犫,

(犪

犫)(犪

犫)

犪犫

犫.

时,方程的解是

犪犫

;当

时,方程无解;当

时,方程的解是任意实数

3.1.19

★★

★已知关于

的方程

2犿狓

=(犿

2)狓

的解是正整数,求整数

90

的值

解析:当

时,原方程无解

时,由原方程可解得

据题意,狓

是正整数,所以

的正因数,则

的值只能取以下四个数:

1,2,3,6,即对应整数

的值是

3,或

4,或

5,或

8.

3.1.20

★★

★★已知无论

取何值,关于

的方程

2犽狓

狀犽

的解总

1.

犿、狀

的值

解析:方法

代入原方程,并化简,得

4犽

2犿

=-

狀犽

13.

因为无

取何值,这个等式都成立,所以

=-

狀,

2犿

13{,

13

=-

烆.

方法

因为无论

取何值,方程的解都是

1,不妨取

0,

1{;

1,

={1

代入

原方程,可得

烆.

解得

13

=-

烆.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1.21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的

倍多

1.

将两个数字调换位置

后,所得的数比原数小

63,则原来的两位数是

解析:设原来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

狓,则十位数字为

4狓+1,这个两位数是

10(4狓+1)+狓.

根据题意,得[10(4狓

1)+

狓]-[10狓

+(4狓

1)]=

63.

解这个方

程,得

2.

故原数为

10(4狓

1)+

92.

3.1.22

★注意:为了使同学们更快、更正确地解答本题,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题

方案

你可以依照这个思路按下列要求填空,完成本题的解答

也可以选用其他解

题方案,则不必填空,只需按照解答题的一般要求,进行解答

问题

某水果公司以

元/千克的单价购进

10

吨柑橘,在运输、仓储过程中均

发现有部分损坏,在销售定价时随机抽查了三次,结果如表

3.1.1.

公司希望在这批

柑橘购销中获取毛利(不计人工、运输、仓储等费用)5000

元,问销售时每千克定价

至少为多少(精确到

0.1

元)?

表3.1.1

抽查柑橘质量(千克)50200500

损坏柑橘质量(千克)5.5019.4251.54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91

解题方案

根据题意,考虑定价时应将损坏柑橘的价值计入成本中

而根据统

计的基本原理,随机抽查的样本损坏情况可以作为总体损坏情况的估计

样本中柑橘损坏的平均百分率为

,所以估计

10

吨柑橘中损坏的柑橘

千克,可出售的柑橘有

千克

设出售时定价为

元/千克,则售得金额总数为

因为购进柑橘付出

元,且希望获取毛利

元,所以应列出方程

解这个方程,得

(取保留到

0.1

元的过剩近似值).

答:

解析:

5.50

19.42

51.54

50

200

500

×

100%

7646

750

%;

10000

×

7646

750

15292

15

10000

15292

15

10000

15292()15

狓;

10000

×

20000;

5000(;10000

15292)15

20000

5000;

2.8;

销售时每千克定价至少为

2.8

3.1.23

★★对以下问题(1)的讨论,提供了两条解题途径

可以根据题意,逐步

填上相应的代数式和方程,求得结果

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按照通常的解题要

求求解

不论选用哪种方法,在对问题(2)的讨论中注意比较两个问题中数量关系

的联系

问题(1)

某车间原计划每周装配

36

台机床,预计若干周完成任务

在装配了

三分之一以后,改进操作技术,工效提高了一倍,结果提前一周半完成任务

求这次

任务需装配机床总台数

方法

设这次任务需装配机床总数为

台,则原计划装配时间为

现在装配前

台用了

周,装配后

台用了

周,实际共装

配了

根据题意,实际装配时间比原计划装配时间少了一周半,可列出

方程

解这个方程,得

答:

方法

设这次任务需装配机床总量为

3狓

台,则改进操作技术后装配了

2狓

根据题意,装配

2狓

台机床按原工作效率需

周,提高工效后需

由于提前的时间都是后一段工作的结果,可列得方程

解这个方程,得

答:

问题(2)

某人有急事,预定搭乘一辆小货车从

地赶往

实际上,他乘

小货车行了三分之一路程后改乘一辆出租车,车速提高了一倍,结果提前一个半小

时到达

已知小货车的车速是

36

千米/小时,求两地间路程

92

解析:问题(1)

方法

依次填入:

36

36

36

×

36

36

×

36

36

36

×

36

36

×

;狓

162;这次任务

需装配机床总数为

162

方法

依次填入:

2狓

36

2狓

36

×

2狓

36

2狓

36

×

;狓

54;这次装配总任

务是

162

问题(2)

本题与上题具有相同的数量关系

犃、犅

两地间路程为

千米(或

3狓

千米),可列出与问题(1)的方法

1(或方法

2)中相同的方程

解得

犃、犅

两地间

路程为

162

千米

3.1.24

★★某商场新经营一批进口水果,进价

20

元/千克

运输过程中损耗

10%,在确定零售价时,商场将损耗一并计入成本,并在成本基础上按获得毛利

40%

定价

求商场所定的零售价

设商场所定的零售价为

元/千克,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

(A)狓(1

10%)(1

40%)=

20(B)

(1

10%)(1

40%)

20

(C)狓(1

10%)=

20(1

40%)(D)狓(1

40%)=

20(1

10%)

解析:设这批水果数量为

千克,则可供出售的数量为

犪(1

10%)千克

若不

求获利,仅保不亏本,则应有

狓(1

10%)

·犪

20犪;而要获利

40%,则应使零售总

收入为

20犪(1

40%).

故应选

C.

3.1.25

★★

某商场甲、乙两个柜组一月份营业额共

64

万元

二月份甲柜组

增长了

20%,乙柜组增长了

15%,营业额共达

75

万元

问两柜组各增长多少万元

有解题方案:

(1)设二月份营业额甲柜组增加了

万元,得方程

狓·20%

+(11

狓)

·

15%

75

64.

(2)设二月份营业额甲柜组增加了

万元,得方程

20%

11

15%

64.

(3)设甲柜组一月份营业额为

万元,得方程

20%·狓

15%(64

狓)=

75

64.

(4)设甲柜组一月份营业额为

万元,得方程(1

20%)

·狓

+(1

15%)(64

狓)=

64.

上述方案中正确的有( ).

(A)1

个(B)2

个(C)3

个(D)4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93

解析:正确的方案是(2)和(3).(1)中方程左边代数式

狓·20%

表示甲柜组在

二月份增加营业额中的

20%(对应乙柜组情况相同)与题意不符;方案(4)中方程左

边表示两个柜组在二月份的营业总额,应为

75(万元).

故应选

B.

3.1.26

★解答以下两个问题,注意比较两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师徒两人检修一条煤气管道,师傅单独完成需要

10

个小时,徒弟单独完

成需要

15

个小时

师傅先开始检修,1

个小时后让徒弟一起参加,还需多少时间可

以完成

(2)师徒两人检修一条长

190

米的煤气管道,徒弟每小时检修

10

米,师傅每小

时检修

15

师傅先开始检修,1

个小时后让徒弟一起参加,还需多少时间可以

完成

解析:(1)设徒弟一起参加后还需要

小时完成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10

15

1,解得

5.4.

答:徒弟一起参加后还需要

5.4

个小时完成

(2)方法

设徒弟一起参加后还需要

小时完成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10狓

15(1

狓)=

190.

解这个方程,得

7.

答:徒弟一起参加后还需要

个小时完成

方法

根据题意,师傅单独完成需要

190

15

38

个小时,徒弟单独完成需要

190

10

19

个小时

则与问题(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可列出方程

38

19

1,解得

狓=7.

3.1.27

★★解答以下两个问题,注意比较两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小陈和老师一起整理了一篇教学材料,准备打印成稿

按篇幅估计,老师

单独打字需

个小时完成,小陈单独打字需

个小时完成

小陈先打了

个小时

后,老师开始一起打,问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

360

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已知甲车速度

60

千米/

时,乙车速度

90

千米/时

若甲车先开

个小时,问乙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解析:(1)设老师开始打字后还需要

小时完成

根据题意,小陈和老师每小

时可以完成工作量的

由两人所做工作量之和等于工作总量,可得方程

(1

狓)+

1.

解这个方程,得

2.

答:老师开始打字后还需要

小时完成

(2)方法

设乙车开出

小时后两车相遇,由甲、乙两车所行路程之和等于

94

总路程,可得方程

60(1

狓)+

90狓

360.

解这个方程,得

2.

答:乙车开出

小时后两车相遇

方法

根据题意,甲车每小时可行驶两地全程的

60

360

,乙车每小时可行驶两

地全程的

90

360

,而两车相遇则表示行驶路程之和正好等于全程

设乙车开出

小时

后两车相遇,可列方程

60

360

(1

狓)+

90

360

1.

若根据甲车行完全程需

360

60

6(小时),乙车行完全程需

360

90

4(小时),则与

问题(1)完全是相同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列出相关

的代数式,进而建立方程,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来解决

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要透过纷

繁多变问题的表象,抓住数量关系的实质;不能机械的记忆、套用某些题型而忽略

了问题的本质

常有貌似相像,而实质不同的问题;也有面目迥异而实质相同的问

学习中善于分辨与比较,是提高分析、解题能力的途径

第3.1.28题

3.1.28

★如图,两根铁棒直立于桶底水平的木桶中,在桶中加入

水后,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全长的

,另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全

长的

两根铁棒长度之和为

55cm,此时木桶中水的深度是

cm.

解析:方法

设一根铁棒长

狓cm,则另一根铁棒长(55

狓)cm,根据题意得

(55

狓).

解这个方程,得

30,则木桶中水深为

20(cm).

方法

设木桶中水深为

狓cm,则两根铁棒长分别为

狓cm

狓cm,由方

55

解得

20.

3.1.29

★一艘轮船航行于两码头之间,逆水需

10

小时,顺水需

小时

已知

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

12

千米

求水流速度和两码头间的路程

解析:方法

设水流速度为

千米/时,则轮船在顺水和逆水中的航行速度

分别为(12+狓)千米/时和(12-狓)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

6(12

狓)=

10(12

狓).

解这个方程,得

3.

路程为

6(12+狓)=90(千米).

答:水流速度为

千米/时,两码头间路程为

90

千米

方法

设两码头间路程为

千米,根据题意,得

12

12

10

解这个方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95

程,得

90(千米).

水流速度为

90

12

3(千米/时).

3.1.30

★某石油进口国这个月的石油进口量比上个月减少了

5%,但由于国

际油价上涨,进口石油的费用反而比上个月增加了

14%.

求这个月的石油价格相对

上个月的增长率

解析:设这个月的石油价格相对上个月的增长率为

狓.

根据题意,得(1

狓)

(1

5%)=

14%.

解这个方程,得

20%.

答:这个月的石油价格相对上个月的增长率为

20%.

3.1.31

★A、B

两地城际高速铁路预计在

2010

日正式运营,按设计

要求,两地单程直达运行时间为

40

分钟

一次试运行时,列车从

地到

地所花时

间比预计多用了

分钟,回程时列车平均速度比去

地时增加了

30km/h,列车单

40

分钟准时回到

问今后在运行中列车的平均速度应是多少

解析:今后在运行中列车的平均速度,应能使列车按设计要求单程

40

分钟直

达,即试运行时回程的平均速度

设今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狓km/h,则根据题意得

45

60

(狓

30)=

40

60

狓.

解这个方程,得

270.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今后在运行中列车的平均速度应是

270km/h.

3.1.32

★★某银行设立大学生助学贷款,分

年期与

年期两种,贷款

年利率分别为

6.03%

6.21%,贷款利息的

50%

由国家财政补贴

某大学生预计

年后能一次性偿还贷款

万元

问他现在大约准备贷款多少(精确到千元)?

解析:设这名大学生准备贷款

万元

根据题意,列方程(狓1

6.21%

×

×)1

2.

解这个方程,得

1.7.

答:这名大学生准备贷款约

1.7

万元

3.1.33

★★某商店的一批钢笔按定价的

折出售仍能获得

20%

的利润

求商

店在定价时的期望利润百分率(原定价时的百分率).

解析:设商店在定价时的期望利润百分率为

狓%,则原定价为进价的

1+狓%,

根据题意,得(1

狓%)×

80%

20%,解得

50.

答:商店在定价时的期望利润百分率为

50%.

3.1.34

★★一水池有进出水管各一根

单独开放进水管

15

分钟可注满全池,

单独开放出水管

20

分钟可放空满池水

一次注水

分钟后发现出水管未塞住

即塞住后继续注水

问再需多少时间可注满水池

解析:设再需

分钟可注满水池,则总注水时间(狓+2)分钟,放水时间

列方程

15

20

1,解得

14.5.

答:再需

14.5

分钟可注满水池

96

3.1.35

★★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

原订购

60

套,每套

100

店方表示:

如果多购,可以优惠

结果校方购了

72

套,每套减价

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

求每套课桌椅的成本

解析:方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为

元,由原定数量与售价下的总利润和

实际成交总利润相等,得方程

60(100

狓)=

72(97

狓).

解这个方程,得

82.

答:每套课桌椅的成本为

82

方法

设商店原定每套利润

根据题意,得方程

72(狓

3)=

60狓,解之

18.

每套成本

100

18

82(元).

3.1.36

★★为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某市对居民生活用水收费作如下规定:在

每月用水限额内,每吨水费

1.3

元;对超过限额的部分按

2.9

元/吨收费

一户三口之

家上个月用水

12

吨,交费

22

求该市对三口之家每月用水所作的限额是多少

解析:因为

1.3

×12=15.6

22

元,所以用水

12

吨已超过限额

设该户

每月用水限额为

吨,则交费

22

元应分为限额内

吨水费和超限的(12-狓)吨水

费两部分

根据题意,列方程

1.3狓

2.9(12

狓)=

22,解之得

8.

答:该市对三口之家每月用水所作的限额是

3.1.37

★★犃、犅

两地相距

31

千米,甲从

地骑自行车去

地,1

小时后乙骑

摩托车也从

地去

已知甲每小时行

12

千米,乙每小时行

28

千米

(1)乙出发后多少时间追上甲

(2)若乙到达

地后立即返回,则在返回路上与甲相遇时距乙出发多少时间

解析:(1)设乙出发后

小时追上甲

根据题意,得

28狓

12(狓

1).

解得

答:乙出发后

45

分钟追上甲

(2)设乙出发后

小时在返回路上与甲相遇

注意到这时两人所行路程之和

等于

31×2

千米,得方程

12(狓

1)+

28狓

62.

解得

答:乙出发后

75

分钟在返回路上与甲相遇

3.1.38

★★一桥长

1000

米,一列火车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用了一分钟时

间,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

40

秒,求火车的长度及行驶速度

解析:方法

设火车的长度为

根据题意,火车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

全程为(1000+狓)米,而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全程为(1000-狓)米

由火车的速

度不变,可得

1000

60

1000

40

解得

200.

行驶速度为

1000

200

60

20(米/秒).

答:火车长

200

米,行驶速度为

20

米/秒

方法

设火车行驶速度为

米/秒

由火车的长度为定值,可列方程

60狓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97

1000

1000

40狓,解得

20.

3.1.39

★★自“政府补贴,家电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农村家电市场销量明显增

某门市部统计,在家电下乡活动启动前一个月,销售给农户的

型冰箱和

冰箱共

960

台,启动后的第一个月销售给农户的

型和

型冰箱的数量分别比启

动活动前一个月增长

30%

25%,两种型号的冰箱共售出

1228

已知

型冰箱每台价格是

2298

元,Ⅱ

型冰箱每台价格是

1999

根据“家电

下乡”的有关政策,政府按每台冰箱价格的

13%

给购买冰箱的农户补贴,求启动活

动后的第一个月该门市部销售给农户的

1228

台冰箱,政府共补贴了多少元(结果

保留

个有效数字)?

解析:要求出政府对这些冰箱的补贴总额,需分别知道启动活动后第一个月

两型冰箱各自的销售量

方法

设活动后的第一个月销售

型冰箱

台,销售

型冰箱(1228

狓)

台,根据题意得

30%

1228

25%

960.

解这个方程,得

728,1228

500.

所以政府对这些冰箱的补贴总额为(2298

×

728

1999

×

500)×

13%

35(万元).

方法

设活动启动前一个月销售

型冰箱

台,销售

型冰箱(960

狓)台,

根据题意得

1.3狓

1.25(960

狓)=

1228.

解这个方程,得

560.

则活动后的

第一个月销售

型冰箱

560

×

1.3

728(台),销售

型冰箱

400

×

1.25

500(台).

以下与方法

相同

3.1.40

★★某年级三个班为灾区捐款

.(1)班捐了

380

元,(2)班捐款数是另两

个班级的平均数,(3)班捐款数是三个班总数的

求(3)班的捐款数

解析:方法

设(3)班捐款

元,则(2)班捐款

380+狓

根据题意,得

380

380

狓()2

解得

570.

答:(3)班捐款

570

方法

设三个班级捐款总数为

元,则(2)班捐款

元,(3)班捐款数也可以

表示为

380,由此列方程

380

狓.

解得

1425,所以

570.

3.1.41

★★

★一个六位数的首位数字是

1,若将这个

移到末位后所得的六位数

是原六位数的

倍,求这个六位数

解析:注意到这个六位数中,后五个数字在变换中相对位置没有变化,设这五

个数字组成的五位数为

狓,则原六位数是

100000+狓,变换后的六位数是

10狓+1.

98

根据题意,得

10狓

3(100000

狓).

解得

42857.

答:这个六位数是

142857.

3.1.42

★★

★在三点到四点之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重合

什么

时刻成

15°

解析:设

分时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重合

注意到分钟的转动速度是每

分钟

6°,时针的转动速度是每分钟()1

°

根据题意,得

6狓

90,解得

16

11

分时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成

15°

根据题意,得

6狓

90

±

15.

解得

狔=

13

11

,和

狔=

19

11

答:3

16

11

分时时针与分钟重合,3

13

11

分和

19

11

分时两针成

15°

3.1.43

★★在一个底面直径

厘米、高

18

厘米的圆柱形矿泉水瓶内装满水,再

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

厘米、高

10

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

若装不下,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

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

解析:矿泉水瓶容积

犞1=

×

π

×

52×

18

112.5

π(cm3),玻璃杯容积

犞2=

×

π

×

62×

10

90

π(cm3),显然不能完全装下

设瓶内还余水面高

狓cm,

根据题意,得

×

π

×

52×(18

狓)=

×

π

×

62×

10.

解这个方程,得

3.6.

答:装满玻璃杯后,瓶内余水水面高

3.6

厘米

3.1.44

★★小明在学习方程的应用时,联系三角形的知识编了一道问题:“已

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38

厘米,腰与底边的长度之比为

8∶3,且腰比底边长

厘米

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同桌试了一下说:“不对,这道题有问题

.”你能发现问

题出在什么地方吗,如何修改

解析:本题的三个条件相互矛盾,不可能同时满足

例如,根据前两个条件,可以

设腰长和底边长分别为

8狓

厘米和

3狓

厘米,得方程

8狓

8狓

3狓

38,解得

2,则

腰长和底边长分别为

16

厘米和

厘米,与第三个条件矛盾

所以可以删去第三个条

类似地,本题也可删去第一个或第二个条件

也可根据需要,对数字作适当调整

3.1.45

★★

★某音乐厅决定在暑假举办学生专场音乐会

入场券分为团体票和

零售票两类,团体票占总数的

,且对提前购票者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

月份,

第3章 方程与方程组99

团体票每张

12

元,售出团体票总数的

;零售票每张

16

元,售出零售票总数的一

计划在

月份中售出全部余票,团体票每张

16

元,零售票应如何定价,能使这

两个月的票款收入持平

解析:设入场券共

张,6

月份零售票定价为

根据两个月的票款收入相等,得

16

×

×

狓·

×

12

×

×

16

×

×

犪.

因为

0,所以

16

×

×

狓·

×

12

×

×

16

×

×

解这个方程,得

19.2.

答:6

月份零售票定价为

19.2

3.1.46

★★

★★一批树苗按下列方法分给各班:第一班取

100

棵和余下的

10

,第

二班取

200

棵和余下的

10

,……最后树苗全部被取完且各班树苗数都相等

求树苗

总数和班级数

解析:方法

设树苗总数为

由第一、二两班树苗数相等,列方程

100

10

(狓

100)=

200

10

300

10

(狓

100[]).

解这个方程,得

8100,班

级数为

8100

100

800

9(个).

答:共有树苗

8100

棵,9

个班级

方法

设有

个班级,则根据题意,最后一个班级取树苗

100狓

棵,倒数第二

个班级先取

100(狓-1)棵,再取“余下的

10

”,即留给最后一个班级的是“余下的

10

”,所以这“余下的

10

”也是最后一个班级所取树苗数的

由最后两班所取树苗

数相等,可列方程

100(狓

1)+

100狓

100狓,解得

9.

方法

同方法

设未知数,注意到倒数第二个班级先取的

100(狓-1)棵比

100狓

棵少

100

棵,列方程

100狓

100.

3.1.47

★★

★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

名老师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

考察、采集标本

当地有两家旅行社,分别去两个景区

两家旅行社收取的途中费用

和相应的景区门票定价都相同,且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

学生按

折收费;乙旅行社表示师生一律按

折收费

甲景区对师生均收半价,乙

景区则规定当人数超过

30

人时,按

折收费,否则按

折收费

经合算两家旅行社

的实际途中收费正好相同

你认为该去何处较合算

100

若该校在暑假夏令营中,学生数增加了

名,老师数不变,则又该去哪个旅

行社

解析:对第一种情景,设学生有

人,两个旅行社原定单价

根据题意,得

0.8犪狓

0.7犪(狓

3).

解这个方程,得

21,总人数为

24.

按景区收费标准,该去

甲景区

对第二种情景,已知学生

29

名,老师

名,分别计算途中费用及景区门票,应

去乙景区

3.1.48

★★

★★某景区一个狭窄的单向通道口,通常情况下每分钟可以通过

一位导游到达这个通道口时,发现由于拥挤,每分钟只能有

人通过

同时他发现

前面已有

36

个人在等待,且只能按顺序前行

通过这个道口后还需

分钟到达景

区大门,如果绕道而行,则需

15

分钟到达大门

(1)按照现状等待通过与绕道前往景区大门,哪个时间较快

(2)结果在这位导游协助下,几分钟后秩序恢复正常(维持秩序期间,每分钟

仍有

人通过),结果他比拥挤情况下提前了

分钟通过道口

问维持秩序的时间

有多长

解析:(1)等待通过时间为

36

19

15,应绕道前往景区大门时间较快

(2)设维持秩序的时间为

分钟,根据题意,得

36

36

3狓()9

6.

解这

个方程,得

3.

所以维持秩序的时间为

分钟

3.1.49

★★

★★暑假期间小王和小吴两家

个人一起外出旅游,乘坐两辆出租车

前往飞机场

在离机场

11

千米处一辆车出了故障,不能行驶

此时离机场停止办理

登机手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惟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出租车,连同司机

在内限乘

人,车速

60

千米/时

(1)如果

人在原地等候,这辆车分两批接送,6

人都能及时到达机场吗

(2)如果在汽车送第一批人的同时,余下

人以

千米/时的速度向前步行,汽

车在将第一批人送达后立即返回接第二批人,他们能及时到达机场吗

解析:(1)这种情况下,第二批人到达机场所需时间为

11

×

60

33

60

(时)>

(时),不能及时到达机场

(2)设第二批人在汽车回来接他们时已经步行了

千米,根据题意可列得方

11

×

60

解这个方程,得

2.

这时第二批人到达机场所需时间为

11

×

60

29

60

(时)<

(时),能及时到达机场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9:4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6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腊八节的由来
下一篇:职业发展规划
标签:初中数学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