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蒙昧

更新时间:2023-01-24 08:15:55 阅读: 评论:0

大家对一点马的评价-惯性矩的物理意义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孕妇感冒了吃什么好的快)

第14卷第5期

2006年10月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Joumal of Hulunbeier College

No.5 Vo1.14

Published in October.2006

蒙昧的诗情

—— 诗经・大雅・生民 姜螈“感孕生子”探源

张庆霞

(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内蒙古海拉尔区021008)

摘要:姜螈‘‘孕生后稷’’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诸家聚讼,莫多于 生民))

之诗。,’二千余年来,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原始图腾崇拜、姜螈所处的时代这两方面对此问

题进行探源,以还其原生态,并对姜螈三弃其子这个历史之谜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

关键词:姜螈‘‘感孕生子’’;图腾观念;野合;母系氏族;姜螈弃予

中图分类号:T2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01(2006)05—0056—02

具有古朴的迷蒙色彩的 诗经・大雅・生民》

所描述的周代女祖姜螈“感孕生子”的故事是原

始社会史、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二千余年来,

不知引起后世学人多少猜测,花费后世学人多少笔

墨和口舌,去争辩它的真实性。那么这桩公案,迄

今仍无定谳。本文也想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浅

看法

首章写后稷的母亲姜螈“履帝武敏歆,攸介攸

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姜螈因

踩了上帝拇趾印,便得到神灵福佑恩赐。从此怀_,

孕小心起居,后来腹中胎儿又逐渐生长发育,这就

是周始祖后稷。)那么“履迹生子”这一说法实际

上带有古代多重文化基因。学术界曾将始祖起源神

话分为“感生神话”与“卵生神话”两种类型。姜

螈孕生后稷是典型的“感生神话”,这是确凿无疑

的。但是姜螈因什么而感生,感什么而生,这里蕴

涵着多少古朴的远古文化信息,这是后人争论的焦

点。

郑玄《诗笺》中认为,姜螈踩了上帝脚印而怀

孕生子。毛苌《诗传》中认为,帝喾率其妃姜螈祈

子于高谋,姜螈随帝之后,.践履帝迹,行事敬而敏

疾,蒙佑获福而得子,所以也算是天赐神授。近代

学者闻一多先生提出,履帝迹生子,乃是践神尸之

舞迹而舞,舞毕相止息而受 孕(见《闻一多全集 )。

古文字学者于省吾则提出图腾受孕说,认为姜螈所

履迹是周人远祖的图腾,因而受孕生子是原始图腾

宗教观念的反映(见于省吾先生《泽螺居诗经新

证》)。而孙作云先生进而又指出,姜螈履“大人

之迹”即履熊迹,履熊迹而生子,由此证出周人以

熊为图腾(详见孙作云先生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

究 )。……众多说法,究竟孰是孰非?笔者认为

有一些问题我们今人需要清楚。

人起源于动植物,如果不是从达尔文学说的意

义来看,今人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原始时

代,这却是普遍的观念。原始人起初并不了解人的

诞生与男女交合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认为女祖先

是由于偶然地感受到了某种动植物的精灵而怀孕,

原始人深信此动植物是本氏族的祖先,历经传说而

不以为怪诞,并把它的形象刻在石碑柱表上,作为

区别于不同氏族的旗帜,这就是图腾。最初表现出

来的图腾观念,随着文明的进步,逐渐在变化着。

在稍后一些的传说与记载中,这些动植物不再以具

体的形象与人结合,而是采用一种象征的感生方式

曲折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感生神话。姜螈“感孕生

子”正是这种神话的典型。它表现了原始的图腾观

念和图腾崇拜,或者说原始图腾观念、图腾崇拜在

感生神话上的一种反映。在其背后,正反映出远古

人类对生育原因的探索意识,但是在那个时代,这

种探索注定是没有结果的。这就涉及到我下面要谈

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从这则看上去荒诞不经的神话

收稿日期:2006~03—04

作者简介:张庆霞(1971一),女,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56・

维普资讯

中我们可以窥见远古人类的婚姻状况的一隅。

姜螈“履迹生子 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当

时那个时代是一个野合的杂交时代或者血族群婚

的母系社会。郭沫若曾指出:“黄帝以来的五帝和

三王的祖先的诞生传说都是 感天而生,知其母而

不知其父’。”据闯一多先生考证, “当时实情,

只是(姜螈)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

则日履人之迹更欲神异其事,乃日履帝迹耳。”

(《闻一多全集-姜螈履大人迹考》)。《生民》

所描述的神话故事,正是真实历史的曲折反映。姜

螈履迹生子,无夫而生后稷,正是母系社会只知其

母而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制度的真实反映。群婚是

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婚姻俗制。那时人类的婚姻状态

基本上是杂乱无序的。在群婚阶段,婚姻本身还只

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偶然的、不定的结合。因

为,在当时,一群男子,即这一“半边”或这一胞

族或这一氏族的全体男子,可以成为一整群女子,

即另一“半边”或另一胞族或另一氏族的全体女

子的丈夫。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中,作为“家庭”的

成员,是完全集结在作为母亲的妇女周围,因此血

缘关系也是按母系来计算,妇女所生育的子女,自

然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姜螈野合致孕,当无疑义。

从姜螈无夫、特享庙祀和后稷无父感天而生的情况

看来,姜螈时代是母系氏族晚期。那时“谁是某一

个孩子的父亲是不能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却

是知道的 (思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

源》)。而后稷的诞生并成为周代的第一位男性祖

先则标志着父系氏族制度的初建,是周人父系血统

的开始。历代经师们大惊小怪,辨其不经;指斥姜

螈未嫁生子,本非人道。实在是迂腐无知,有些可

笑。实际上原始社会时期的这种野合习俗,时至今

日,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仍有一些残留。如居住在我

国云南泸沽湖畔的纳西族,在民主改革以前,仍然

保留着较为浓厚的母系制的遗俗。纳西族的阿注

(意为朋友或最亲密的伙伴)婚姻保留有群婚的残

迹,在那里只排除了兄弟姊妹之问(同辈)建立阿

注关系。兄弟共一女阿注、姊妹共一男阿注的情况

仍然存在。甚至还存在母女共一男阿注,舅甥共一

女阿注,姨母与姨侄女共一男阿注等非等辈的群婚

残余。这种阿注的婚姻状态又称走访婚。男子夜来

晨去,子女不知其父或虽知而不认其父,生父对子

女无抚养的义务。因此,在当地纳西族的词汇里,

过去没有父亲一词,对生父也称舅舅。在其他一些

少数民族中也有类似的一些遗俗。

那么姜螈既然孕生后稷,为何又要三弃其子?

这又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也是一

个需要破译的历史之谜。后稷降生伊始,先后被弃

置在小巷、树林之中和寒冰之上。好好一个孩子,

为什么要一弃、再弃、三弃,非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呢?余冠英先生认为,姜螈履迹生子,疑为不祥故

弃之;于省吾先生认为是由于生活困难和宗教禁

忌,故弃之。萧兵先生认为是图腾考验仪式等等,

同样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上面众多说法中,

我更偏重认为萧兵先生所言有一定道理,同时笔者

认为,姜螈弃子或许也有如下可能。

在原始时代,氏族或部落为着生存竞争的需

要,虽然十分看重人丁的繁衍和生长,但达尔文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念似乎也在影 向和支配

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三弃之,是否也是一种肉体

的磨炼和类择,是一种神秘的考验仪式?经受得住

考验的婴儿,体格健壮的婴儿得以存活下来,体质

弱的婴儿就被弃置了。这是否是一种考验性的“过

渡仪式 ,而这种仪式又与图腾制度、风气习俗有

一定的联系。而这种弃子现象又与当时原始社会低

下的生产力、知识水平,食物和医药的匮乏密切相

关。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一书中曾说: “杀婴

孩的现象在非洲土人中问是很流行的。1 860年,纳

里纳那里部落的新生幼儿有三分之一被杀死。”可

见当时中外各古族弃子现象是很普遍的。在这里需

要特别提一下的是,近人有很多人说后稷被弃,因

其是私生子,是帝喾的遗腹子,姜螈弃之以祛猜疑,

以绝人言。说这话的人显然没有考虑到上古时特有

的民俗习俗。姜螈时代群婚相当普遍,并“没有由

习俗规定的对性交关系的限制。”(恩格斯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姜螈没有严格法定的丈夫,

便是短期的“丈夫”,也根本不存在调查或因之丢

弃孩子的问题,因此这种说法似乎不符合当时原始

社会的实际。

姜螈“感孕生子”是U-千余年的悬案,对于这

则神话与历史杂糅,真实与虚幻交织的悬案,学人

都试图去撩开那道神秘而朦胧的面纱,在这个过程

中我们发现原来在那古朴的诗情背后竟这样真实

地记录了人类的蒙昧时期,这样真实地记录了人类

的原生态。

参考文献:

[1】詹姆斯・G・弗雷泽.金枝[M]、北京:中国民间

文艺出版社,1987,

[2】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M].北京:i联

书店,1982.

【4】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M]、北京:文物出版

杜.1983.

・ 7・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8:1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5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蒙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