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白居易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长篇叙事诗的鉴赏,使学生了解作者对李杨爱情的矛盾态度,探讨优秀
的叙事诗感动人心的地方,初步了解一些叙事诗的体制特点。
二、教学要求
1.熟悉介于历史与传奇之间的李杨爱情故事
2.体会作者对李杨爱情矛盾的情感态度
3.体会什么缘故长期以来人们对本诗会有不同的明白得
三、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
1.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
渭南)。唐朝杰出的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以元和十年被贬江州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44岁前):青年时曾避乱吴中等地,后“十年之间,三及第第”,唐德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其间他的思想以儒家的仁政、民
本思想和“兼济天下”的人一辈子理想为主,因此关切朝政,屡屡上书言事,他的《策
林》和讽喻诗集中表现了这一时期的思想。
后期(44岁后):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前后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
官终刑部尚书。其间他被迫避祸保身,选择了亦仕亦隐的道路。其思想兼取儒家的“独
善其身”和道家的洁身自好及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一时期写了大量的闲适诗和感
伤诗。
2.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路,
提倡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策林》等是其重要
的诗论高作。同时还写下了大量批评那时黑暗现实的诗歌,现存诗近3000首,有《白
氏长庆集》。
(1)诗歌应植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这是其诗
歌理论的核心。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主张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关注民生疾
苦:“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2)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他提出了诗歌要有“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与
元九书》)的作用,强调诗歌对现实的“美刺”作用和社会教化的功能,要求诗歌要
干与现实生活。
(3)强调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主张诗歌的写实性和通俗化。他提出:“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要求形式和内容统一,形式为内容效劳,
反对单纯追求形式。诗歌创作“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尚质抑
淫,着诚去伪”(《策林》),反对淫靡华伪,提倡核实率真、通俗质朴的诗风。
3.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1)讽谕诗
讽谕诗是其前期“兼济天下”思想的表现,也是其诗歌理论的具体实践。以《秦
中吟》、《新乐府》为代表。这种诗歌大多取材于现实,直叙其事,表现了平实率真、
通俗质朴的诗风。反映了民生疾苦,挖苦和批判了现实政治中的各类弊政。
有《观刈麦》、《轻肥》、《买花》、《杜陵叟》、《卖炭翁》等。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医生,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假设,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
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垂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
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
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
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2)感伤诗
此类诗是感于一时一事而作,《长恨歌》和《琵琶行》两诗一起组成其感伤诗中
的叙事长诗双璧,也是唐朝长篇叙事诗的杰作。
《长恨歌》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前半部份以写实的手法挖苦
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后半部份以虚构的手法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想念。
《琵琶行》描述了琵琶女凄惨命运,并抒发了自己被贬的苦闷和悲忿。
两诗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以叙事为线索并穿插着抒情。两诗情节曲折,叙
事详尽,描述细腻,语言精美流畅,音韵和谐,婉转动人,擅长渲染气氛,具有很高
的艺术成绩。
(3)闲适诗和杂律诗
这二类诗数量最多,或是抒写恬静闲适的生活乐趣,或是写景抒情,或是赠答
唱和之作。其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逊于前两类,但其中也有些写景抒情的名篇,如《赋
得古原草送别》、《暮江吟》、《钱塘湖春行》等,艺术价值较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
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用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整体上说,白居易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切近现实,表现着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在艺术上表现了通俗晓畅、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即便是《长恨歌》和《琵琶行》如
此巧于琢磨的诗篇,也仍是“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
李忱《吊白居易》)。
四、写作背景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时,与友人陈鸿、王
质夫到马嵬驿周围的游仙寺游览,谈及唐玄宗李隆基与其贵妃杨太真的事,王质夫以
为,像如此突出的情形,如无大手笔加工润饰,就会随着时刻的推移而消没。他鼓舞
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
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五、插播《长恨歌》配乐朗诵
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连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术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六、内容分析
全诗分四段
第一段:写李杨会合通过及李对杨的宠幸;
第二段:写事变暴发,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
第三段:写李重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想念;
第四段: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
第一段:写李杨会合通过及李对杨的宠幸
“汉皇重色思倾国”
统摄全篇,又揭露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天生丽质难自弃”
隐去了杨玉环可羞可痛的再嫁经历,也写出了她后来横遭劫难的深刻的悲剧本源
──漂亮。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
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
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述杨贵妃的漂亮,也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
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好色的欲求形成尖锐的对峙,群体社会的秩序标准与生命个体
的秀美艳丽发生猛烈的冲突,这种对峙与冲突奠定了李杨爱情的悲剧基础。
“芙蓉帐暖度春宵”,“君王不早朝”
直接致使了李作为皇帝的失职。
“三千溺爱在一身”,“姊妹兄弟皆列土
引发了世人的反感与社会意态的变异──“不重生男重生女”。
“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长恨歌
传》)
在对杨氏得宠与兄弟姐妹高官厚禄不无贬刺的描述中,已隐约揭露了李杨爱情的
悲剧本源。
第二段:写事变暴发,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
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夜雨闻铃肠断声”
李杨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留下不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第三段:写李重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想念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写白日里因环境的触发而睹物思人,充分展现了玄宗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永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抒写玄宗在夜间鸦雀无声当中难以成眠的相思情怀。用心理时
刻与心理色彩来写悄然思恋的漫漫永夜,真切动人。
在这一段里,诗人自白天到黑夜,自春天到秋天,自现实到魂梦,以丰硕的想象
与虚构,从各个不同侧面传神地描述了玄宗相思的苦痛。
第四段: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梨花一枝春带雨”,
写道士到海上仙山找到杨贵妃,美在已经变幻仙化的彼岸世界取得复现与升华。
作者没有让李杨二人在仙国来一个庸俗的大团聚结局,而是将美与爱情不能并存
的矛盾问题留给读者去咀嚼,去思索。
从“含情凝睇谢君王”到“此恨绵绵无绝期”,
写杨贵妃托物寄情,点明“长恨”。
诗歌表达的是一出美化了的宫庭爱情悲剧。对李早先的耽乐误国,作者不无挖苦。
对李、杨后来的生死相隔,作者怀有同情。对李杨不顾人天相隔、仍然苦苦相思的那
份深情,作者那么深表同情。
七、对诗主旨明白得不同的缘故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也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作,
关于《长恨歌》主旨的明白得,从来有不同的熟悉。或说挖苦荒淫?或说歌颂爱情,
或说双重主题?产生不合缘故:
1.诗歌素材介于历史与传奇之间。
马嵬驿事变的翌年,杜甫写《北征》诗:“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
兴,宣光果明哲。”称肃宗李郭为明哲的周宣王、汉光武,把杨玉环比作褒姒、妲己。
杜甫的观点代表了儒家正统思想对这一史实的价值取向,女色祸水。
白居易时期,民间的传奇对杨贵妃的故事作了较大的改造,突出了李杨之间的爱
情悲剧。白居易借着史实的一点影子,依照那时的传奇,创作出《长恨歌》,诗歌自
然会具有这双重的价值取向。
2.在情感态度上,作者的儒家思想观念与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白居易是一名有着正统儒家思想的文人,因此,在《长恨歌》的第一层,
作者对杨贵妃有所贬刺,以为她是恃媚邀宠,要负必然的误国责任。而在《胡旋女》
中更是将杨贵妃与安禄山并举,斥之为安史之乱的两大罪魁罪魁:“禄山胡旋迷君眼,
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同时,白居易又是一名诗人,
追求美,歌颂美,汲汲查找艺术的直觉,视至尊至贵的君王贵妃为一般的人,并将他
们置于被同情的地位。因此,《长恨歌》便以无穷深情的笔触礼赞“褒妲之色”,歌
颂美在彼岸世界的复现与升华,对美的毁灭倾注一腔同情。从而冲破了儒家正统与钦
定史学的樊篱。
以上两方面的缘故,形成了作品内容在国家命运和个人爱情之间的内在张力。
八、艺术特色
1.采纳了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前半部重在写实,描述了玄宗重色轻国、杨妃恃宠惑主致使安史之乱,和玄宗出
逃、杨妃死于军中与玄宗在蜀和归京的进程,大体上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达,固然也有
想象性的描述和抒情。
后半部重在虚构,先写回京后触景伤情、睹物思人,貌似写实,其实也是作者的
虚构生发,然后转入术士的致幻,引出幻境中杨妃的百般情态的细腻描述和想念之情,
最后以“长恨”点明题旨。
2.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融合在一路。
它以叙事作为故情形节展开的大体手腕,以景物和环境描述来衬托气氛,浓郁
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进程。
3.充分发挥了乐府七言歌行体的语言形式特点,语言优美明丽,精准生动;音
节和谐流畅,婉转自然;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娴熟圆美,造成了优美的
艺术境遇。
4.将笔触深切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对唐玄宗,要紧突出了他的耽乐误国和晚来对杨的苦苦相思;对杨贵妃,那么
着重刻画了她的漂亮风韵和身登仙界后仍然对玄宗忠贞不渝。作者将笔触深切到两个
人物的内心深处,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7:1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55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