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太阳内部温度

更新时间:2022-11-12 00:52:55 阅读: 评论:0

初三英语测试题人教版-8k是多大


2022年11月12日发(作者:生日婚姻配对)

物质的温度与稳定性问题

★疑难辨析

一、物质的温度问题

1、分子热运动与温度

我们都知道,对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而言,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能量满足如

下关系:

2

i

EkT

其中,2itrs,t=3代表整个分子(质心)的三个平动自由度,r代表转动自由度,s代表振动

自由度,对于单原子分子气体,r=s=0,i=3,对双原子分子气体,r=2、s=1,i=7……与此类似,对固体晶

体,i=6……气体的等容摩尔热容

mol

2V

i

CR,固体晶体的摩尔热容为mol3CRT。

不过,实际上,常温情况下,双原子分子气体的i接近5,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i逐渐取更大的值,

其最大取值为7。如右图所示为氢分子气体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可以看出,温度极低时,i甚至只取3。

这意味着什么呢?

原来,在温度极低时,氢分子的转动自由度、

振动自由度被“冻结”,都处于基态,分子的转

动动能、振动动能势能并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

化,这样,温度变化时,吸收的能量就用于改变

分子整体平动动能,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

mol

3

2V

CR;当温度逐渐增加时,分子间相互碰

撞作用越来越强,就会使一些分子转动自由度逐

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高能态能级几乎是连

续变化的,进而使吸收的能量还改变分子转动动

能,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逐渐增加,当温度升高

到常温时,几乎所有分子的转动自由度全部解冻,所以氢气的等容摩尔热容

mol

5

2V

CR;当温度继续升高

时,一些分子的振动自由度逐渐“解冻”而处于高能态,吸收的能量也用于改变分子振动动能和势能,氢

气的等容摩尔热容又逐渐增加,当温度极高时,绝大部分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几乎全部“解冻”,氢气的等

容摩尔热容就增加到了

mol

7

2V

CR。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温度不同时,物质分子就会处于不同的状态,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2、只有分子才是热运动的载体?

我们都知道太阳内部温度极高,也知道氢弹需要原子弹引爆——必须使氢核动能增加到足够大,使得

氢核碰撞时距离足够近,足以克服库仑斥力而接近到核力作用的尺度范围内,才会发生聚变反应……那么,

这两种说法中,温度是和分子热运动相关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温度达到热核反应发生的高度时,所有分子甚至原子都解体了,剩下的只是电

子和原子核,那么,此时我们说温度很高,显然这个热运动的载体不再是分子,而是电子、原子核!温度

也不是分子平均能量的标志,而是电子、原子核以及其他各类基本粒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志!

也就是说,在不同温度下,热运动的载体时不一样的,温度并不能简单的概括为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

的标志;只是通常温度下,大部分物质内电子、原子核都处于基态,稳定不变,吸收能量只改变分子(分

子、离子、原子)能量,因此热运动载体就是分子,所以高中教材所说的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能量的标

志,只适用于常温情况下的普通物质。

那么,原子核的半衰期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常温情况下,分子、原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或反应时,

没有离解为裸露的原子核,也就是原子核的能量没有受到整体运动、核外电子运动的影响,因此,其衰变

快慢就与温度无关;但是,在超高温情况下,也就是达到热核反应的温度时,原子核本身就是热运动的载

体,其能量本身就会很大,而且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很强,于是,原子核就会极其不稳定,而易于衰变,

显然,原子核半衰期在超高温条件下就会缩短。

通常我们所说基本粒子的半衰期,实际上说的是自由粒子的半衰期,也就是没有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

(或作用很弱),且以粒子本身为参考系(也就是粒子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能量不计)而言的。当涉及到

大量粒子相互作用或转换参考系时,粒子半衰期就会发生变化。

二、物质的稳定性问题

1、粒子碰撞与物质稳定性

现设想太阳-行星系统,如果有外来天体靠近这个系统,必定极大的改变这个系统内各个行星的运动轨

道,从而使这个系统发生严重改变;但是,我们发现,尽管常温下气体内分子发生着极高频率的碰撞,但

气体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气体分子并不因为这种碰撞而改变其分子系统内部结构。显然,分子系统具有

很高的稳定性,分子间的碰撞可视为弹性碰撞,通常情况下,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可以处理成弹性碰撞。

是什么原因导致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的这种稳定性?

实际上,微观的状态并不是能够如同经典太阳系那样可以连续变化的,粒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当粒子

间碰撞能量不够大时,不足以将粒子激发到高能态,那么,这样的碰撞就不能改变粒子内部的状态,粒子

间的碰撞就不损耗能量,所以就是弹性碰撞。

我们可以做一个初步计算,设原子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差为5eV(这是原子能级的典型差值),

3

2

EkT可以算得,只有温度达到40000K的极高温时,原子之间的热碰撞才能引起原子能级的跃迁,

而通常温度为300K左右,因此大多数原子间的碰撞就只能是弹性碰撞。

经典热力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原子、分子系统是量子化系统,一般温度

下粒子之间的碰撞都不足以改变粒子内部状态,也就是粒子总是处于基态,因此可以把粒子间的碰撞处理

成弹性碰撞。

2、物质的稳定性与量子阶梯

从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粒子能级量子化的特征,导致在外来扰动不足以激发粒子到高能级

时,粒子就能保持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而不发生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无论采用什么途径冶炼得来的金属铜,

都具有一样的性质而无法区分的原因,也就是绝大部分时候物质保持其固有性质不变的原因。

如果外界施加给粒子的扰动很强烈,则粒子就会发生能级跃迁,粒子的内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甚至

遭到彻底的破坏,成为分裂开来的具有连续运动特征的经典粒子。

粒子的线度越小,其能级之间的差值就越大。对于分子来说,它的能级差较小,要改变它的状态只需

要较小的能量,但是改变原子的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就大得多,而原子核的能级差值更大,要引起原子核

内部状态的变化,就需要大上好几千倍的能量。美国物理学家V.F.韦斯科夫把粒子系统的这一特征系列,

称之为“量子阶梯”,下面这一段话,就是摘自他的《二十世纪物理学》中的表述:

“在很低温度下,每种物质的分子都排成一个大单元——一块束缚得紧的晶体,其中每一个部分同任

何别的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我们把它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则它开始熔化或蒸发而形成液体或气体。

在正常温度下的气体(譬如空气)中,每一个分子各自沿不同的路径运动,由于不规则的运动而碰来碰去。

分子的运动不再是一样的;它们经历着不断的变化,相应的运动可以用经典力学来预测,然而,分子本身

彼此之间仍然全同。它们就像是不活泼的弹子球那样地相互作用,碰撞的能量还没有高到足以破坏它们量

子态的程度。

在更高的温度下,碰撞能量超过分子的激发能。原子和电子的内部运动开始参与能量交换。这就是气

体开始起辉发光时的温度,倘若再供给更多的能量,分子就分裂为原子,而如更进一步,电子都从原子中

扯裂开来了。于是原子失去了它们的个性和特定性。电子和原子核自由地混乱地运动,没有两个电子的运

动会完全一样,这种状态发生在像恒星内部那样高的温度,然而,也有可能在实验室内对少量原子创造出

相似的条件。这就是‘等离子体物理’的对象。在这样的能量下,原子核仍处在它们的基态上。它们仍是

全同的和特定的,纵然原子早已从它们的特定的质降格为非特定的混乱的行为了。仅当有上百万电子伏的

能量输人体系时,如同我们在大型粒子加速器中所做的那样,核的较高量子态才会激发出来,或者核竟分

解为其组元一质子和中子。一旦这样做了,则核也失去了它的质和它的特定性质,也就是变成为质子和中

子的经典气体了。

最新的巨型加速器注人质子和中子本身的能量差不多到达

这样的程度,以致中子、质子开始显示出内部结构和差异,从而

丧失了它们固有的全同性。随着能量进一步增加,这一进程可能

迈向新的未知结构一或者它也可能停在某个点上,不再提供任何

新粒子。我们不知道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除非我们一直

做下去。

量子阶梯使我们有可能一步步地发现自然界的结构。当我们

在原子能量范围研究一些现象时,我们不需要考虑核的内部结

构:当我们研究气体在正常温度下的机制时,我们不需要考虑原

子的内部结构。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核看作是全同的、

不可改变的单元,换句话说,看作是基本粒子;在后一种情况下,

对每一个原子也可以这样看。因此观察的现象是比较简单的。一

点不知道组元的内部结构也能理解这些现象,只要所采用的能量

如此之低,以致组元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单元就行。”

右图即韦斯科夫绘制的量子阶梯图。

☆针对训练

1、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物质内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E与绝对温度T之间满足的关系是kT

i

E

2

,其

中k为一普适常量,i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关,比如,常温下的理想气体中,单原子分子气体i=3,双原子

分子气体i=5,常温下的固体(晶体)i=3,等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的分子热运动动能都增加

C.常温下,温度相同且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氦气、氖气的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相同

D.常温下,温度相同且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氧气、臭氧的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相同

E.常温下,温度变化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可视为理想气体的氢气、氧气的内能变化量相同

答案:ACE

【解析】由kT

i

E

2

可知,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增加,整体而言也就是物体内分子热运

动加剧,但是并非所有分子动能都增加,只是有更多的分子处在分子动能较大的区间内而已,也有一些分

子动能变小了,故A正确,B错误;氦气、氖气的分子都是氮原子分子,kT

i

E

2

中i均取作3,可知温

度相同时,两者分子平均动能相同,C正确;而氧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臭氧分子为三原子分子,kT

i

E

2

中i的取值不同,故温度相同时,两者分子平均动能不相同,D错误;氢气分子、氧气分子都是双原子分

子,kT

i

E

2

中i均取作5,温度变化相同时,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相同,又由于两者物质的量相同,也就

是分子数相同,且是理想气体不计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所以内能变化量相同,E正确。

本文发布于:2022-11-12 00:5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Patient反义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