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宝玉为什么会挨打呢?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宝玉的性格特点,贾宝玉是个半现实
半意象化的人物。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就是警幻仙姑所说的:
“天分中生成一端痴情。”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
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赞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在大观园里,宝玉对
女儿们关怀备至。如第三十回他看到龄官画蔷,就想到她“心里不知怎么煎熬呢?模样
这么单薄,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忽然一阵雨来,他首先想到的是提醒龄官避雨
而忘了自己也站在雨中,身上淋湿了都不阵地。他对遭受欺凌的女儿更为体贴,一有机
会便以自己的一腔柔情去抚慰那些受伤的心。如第四十四回,写平儿受到贾琏和凤姐的
打骂,躲到怡红院来。宝玉喜出望外,尽心服侍,精心为平儿梳妆打扮。平儿走后,他
又感叹不已:
忽又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
自一人,供应恝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
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
想到此间,便又伤感起来,不觉洒然泪下。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以“似傻如狂”、“行为乖张”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书中所
说,随着封建时代历史潮流的不断影响,尤其是抄家后家业破败的境况下,这也就促使
宝玉听从了宝钗要他用功读书“以博得一务,聊以安慰母亲遭抄家的那颗破碎的心,因
而他就参加了考试,果真中举名列第七。但他赴考中举之目的并非为了想当官,只是仅
仅为了使抄家后的贾府门庭再度生辉,以使母亲得到安慰。
而后,就在他中举之日,便立即弃官出家、离尘为僧,这却又实践了他那厌恶仕
途、与封建统治决裂的决心,宝玉的这一结局,符合其从来厌恶官场、厌恶仕途,始终
不为封建统治者效劳的那种叛逆者的个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
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
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
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宝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除贾政与宝玉的父子矛盾外,还有贾环所代
表的嫡庶之争。贾环庶出,处处受到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占下风。所
2/7
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课文中写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
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贾母与贾政的冲突在于如何管教宝玉。贾母溺爱孙
子,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杀手的表现难以接
受。事实上,贾母在客观上成了宝玉发展叛逆性格的保护伞。王夫人与丈夫的矛盾,是
贾政往往听信赵姨娘的谗言而不利于嫡党。
所以,她劝阻丈夫主要以贾珠早死说事,以柔克刚,为的是争自己的利益。这是嫡
庶之争在嫡方的表现。
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李纨是想念贾珠,痛哭不已;凤姐是
管家风范,指挥若定;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钗、黛的表现,尤其是作者用心之
处。课文写宝钗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
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她的药据说颇有奇效,也反映
出其家庭富裕的实情。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
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
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
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
重。
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
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从远因来看,可以说矛盾由来以久,“自从那宝玉的女性
化的性格微露其端时(百日抓),那政老爷便不喜欢”,“便不甚爱惜。后父子生疏隔
膜,轻易不见一面,偶一见,总是疾言厉色,动辄,断喝一声?”。近因有如下几点:
(1)因为宝玉不愿和当官作宦的人交往。厌恶仕途经济,引起封建卫道者贾政的
不满。宝玉把谈“仕途经济”的话,说成是“混帐话”。如史湘云劝他:
“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
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听了回
答说:
“姑娘请到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接着
3/7
说:
“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
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把宝姑娘搁在那里。”宝玉又说: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就和他生分
了。”以上这些话,我们都能看到宝玉是最厌恶“仕途经济”的。他一听贾雨村来心
里就厌烦。所以叫他半天才磨磨蹭蹭地赶到,无精打采,他老子看了非常生气。让他去
和作官的人见见,将来好发展,可他不愿意,不干;谈吐也没大家风度,萎萎蕤蕤,贾
政当然看不惯了,这是矛盾之根本所在。
(2)丫头金钏自杀。一天中午宝玉到他母亲屋里,他妈正在睡觉,丫头金钏正在
捶腿,宝玉以为他妈睡着了,就和金钏开玩笑说:
我讨了你到我屋里去。”x说:
“你忙什么,金簪掉在井里有你的。”被王夫人听见了,起来打了金钏一耳光,
并定要金钏离去,苦苦哀求还是不行。“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引坏了。”金钏含羞忍
辱出去了。到33回时,宝玉见贾雨村回来,听说金钏含羞赌气自尽了,他心中“五内
催伤”,非常难过,徘徊恼恨,迷迷糊糊往前走同他爸爸撞了个满怀,他爹本来就不高
兴,气还不算大,这一撞气就上来了。(雨村临门、金钏投井是导因)
(3)忠顺亲王府这时派人来找宝玉。宝玉与亲王府的优伶琪官(蒋玉菡)有来
往。王府的玩物与宝玉交了朋友,这对宝玉来说是绝对的机密,可琪官逃跑了,事情就
败露了,找到宝玉家来要人。这不但有辱贵族风化,而且触犯权贵忠顺亲王,有碍前
程。贾政认为这是浪荡行为,听了“又惊又怕”,脸色都不一样了。因贾府同忠顺亲
王府没有来往。来者是长府官(王府内的事务官员),贾政接待他非常认真,低三下
四,可长府却三次冷笑,盛气凌人。这一方面反映了宝玉的思想,他不愿意和那些为官
作宦的、身份很高的人交往,愿意接触那些社会底层的、下贱的,被贵族玩弄的人作知
心朋友,这是叛逆思想。宝玉是冒风险交朋友的。
事情败露,加剧了封建正统派与叛逆者之间的矛盾。
(4)送走亲王府人,回来要审问宝玉,又碰上贾环。宝玉是家庭继承人,财权又
掌握在王夫人手里,贾环当然不,所以嫡庶这一矛盾一直就有。如第25回贾环下
4/7
学在王夫人屋里抄《金刚咒》,宝玉在床上躺着,拉彩霞的手要和
她玩,贾环全部听见了,他看相离甚远,故意装作失手把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
脸上只一推,弄得满脸满头都是油,想烫瞎他的眼睛。
我们从前因后果来看,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宝玉不按他父亲的安排、教训好好读
书,走作官,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样一来使贾政感到很失望,或者说很绝望。对这样
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不肖逆子,他感到非常不满意愤愤然产生一种痛恨感。在宝玉被打
中,不是有人来劝阻吗?贾政暴露了思想,“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弑父,你们才
不劝不成。”那就是说,从现在我已经看出来了,这孩子很可怕,再这样下去非弑君杀
父不可,既不忠又不孝,接着说:
“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肖”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这
话是很有份量的。后来老祖宗来了,对贾母的宝贝再不敢打了。贾母生气的说:
“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贾政忙跪下含泪说:
“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这句话很重要。贾政打宝玉不只是为
了他现在,更主要的是为了将来。因贾政从他现在的表现已看到了他的将来,一定会发
展成一个不忠不孝的子孙。
这样,贾政和宝玉的矛盾就不仅是父子之间的冲突了,而是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利
益、前途和命运,是后继有人无人的问题。贾政的话非常明确是为了“光宗耀祖”。
他已感到后来之患,感到宝玉将给他带来灾难。宝玉的思想已构成了对这一家庭的威
胁,这一点是贾政最害怕的,也是使他最愤怒的。由此可见,这不仅揭示出了父子矛盾
的本质、社会意义;同时也显示出了王夫人、贾母同贾政之间的矛盾及社会意义。
这里直接、正面、详细描写的只有两件事:
一是和琪官交朋友,还有贾环进谗言。因为这是揭露矛盾的最关键因素,是挨打的
关键性问题。这两件事使贾政非常生气。贾环进谗言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但和交接琪
官相比,还要次要一点。
作者虽是正面描写,但也是点染,组织的很巧妙。还有不早不迟金钏投井的事这时
也来了,早不写晚不写就是在宝玉见贾雨村时。忠王府找戏子琪官,也偏在这个时候来
了,他父亲送走客人,也不早不晚贾环来,而且正是贾环路过看到金钏死的惨象。
5/7
还写一个聋老太太,宝玉快挨打时,他见一个老太太同她说:
“要紧,要紧(要打他了的意思)”,老太太听不清,就听成了“跳井,跳
井”,便笑道:
“跳井让她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银
子,怎么不了事的!”这个插曲写的非常好。宝玉虽然没说清,意思是让她进去报告,
报告没成,也是个伏笔,为后来老祖宗出来收场作了埋伏。更重要的从思想意义来说,
贾府里一个奴隶对另一个被迫害而死的奴隶也是这么冷漠,这说明贾府发生这样的事已
是多次了,老婆子已看惯了,司空见惯。贾政说“我家从无有这样事”,如果第一次
发生,老婆子决不会有这种感情。
所有这些人物的态度、反映、感情,都落到了贾宝玉一人身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
宝玉的“五内催伤”、“身亡命殒”,确实是丧魂落魄,别的事都忘掉了。在这样环
境,这样家庭下,能对奴隶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是非常难得的。金钏之死,这反映了统
治阶级和奴隶的矛盾。可贾府的主子、亲戚们,包括一部分奴隶,都是那么冷漠、冷
酷,唯独宝玉对她充满同情。从这里也能看出宝玉的叛逆思想,看出他那朦胧的相对平
等观念。就这点讲,这些人物写的很深、很
丰富、很有内容。《婴宁》是《聊斋》中的一颗明珠。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宁馨
儿。
仿佛笑神似地,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蒲松
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出了那山中“笑
矣乎”生活的环境。她诞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要美艳的园圃之
中。园外“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园内“细草铺毡、杨花糁径”。她真有点像得
山水灵秀之气的精灵。这不仅是对于美的颂歌,也当然地是对于“子夜荧荧”浓黑悲凉
社会的否定。然而,出人意外的是这个可爱的婴宁,却干下了一件令人发指的“缺德
事”。仿佛《红楼梦》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般,将一位羡慕她美艳
的邻人诱骗置之于死地。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
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
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婴宁对
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一部《聊斋》中的善最主要
6/7
的正是“孝”。孝是贯串于《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
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鬼母收留,正是相濡
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
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
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
“背他人何得背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正是这一点孝情,成为婴
宁一切言行的指南。但是应指出,婴宁生于幽谷,实是农民的儿女,她的报恩孝道不是
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两全”忠高于孝的孝道,而是农民的“养儿防老”理
想的孝道。农民身处穷僻尤其重视劳动,非只为继承香烟重视男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
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
女婴的批判。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婴宁的形象,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
焉”。
既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是婴宁的真处。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
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笑声动摇一切
封建礼教的束缚。值得注意是婴宁的悲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是我们了解
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
惑,她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
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她自己解释由笑转为零涕时说:
“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恐无妨
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
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
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
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
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这也可见当时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正
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
她有意遗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明骂似贼、却暗送秋波,引
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
7/7
他人何得背老母”---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真是黠得无与伦比。婴宁
是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
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正是婴宁形象的
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6:2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5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