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琵笆行

更新时间:2023-01-24 05:40:35 阅读: 评论:0

7一9岁儿童女装外套-则有去国怀乡


2023年1月24日发(作者:3分钟演讲稿)

1

琵琶行

[目的意图]本诗的教学,利用多媒体,结合音乐材料,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

趣,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树立全新的诗歌鉴

赏观,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设计思想]学习诗歌,关键是要能够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意境,如何让现在的学

生体会到诗人写作时的感情是学习诗歌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体会到了诗人的感

情,才能理解诗歌中的意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审美。

[总体思路]教学用时两课时,课前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基本扫清文字障

碍,对诗歌内容做到胸有成竹。让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文化的熏陶。

[课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①唐宋时期是历史上伟大的时期,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那

一首首诗词是文学皇冠上璀灿的名珠,更是浩瀚星空中那一颗颗闪烁的明星。你

看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风尘的李白;是眼望“国破山河在”老

泪纵横的杜甫;这边是一曲琵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边是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

范仲淹;东坡月下把酒向苍天的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

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诵绝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②这里可以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报

国志;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草长鹰飞的江南梦;有春光

乍现的蝶恋花;凌霜傲雪的一剪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

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

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

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

了经典,他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

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

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

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

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

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2

三、文体常识——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

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

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

变化。《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

一。

四、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五、疏通字词

六、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一)小序的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

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二)概括各段内容。

明确: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七、谁解青衫泪

我们想讨论三个问题:谁解青衫泪、谁解琵琶声、谁解风物意。本节课就第

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1、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明确:被贬浔阳。

2、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

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是什么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桥梁,将他们联系起来的?

乐妓原来是“色艺双绝,生活奢侈”;生命转折之后“饱受冷落,飘沦憔悴”。

诗人原来是“在京作官”,现在是“谪居江州”。他们两人共同地方是,原来都是“风

光无限”,现在都是“沦落天涯”。

3

乐妓以前是“才高貌美”,现在是“飘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厚禄”,现在是

“谪居九江”。共同特征是原来都“安逸闲适,凄凉落泊”。

琵琶女原来是“欢笑红颜”,现在是“漂沦憔悴”。诗人原来是“高官帝京”,现在

是“谪居卧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繁华得意”到“境况凄凉”。他们认为是用“琵

琶情”将“琵琶曲”与“琵琶行”联系在一起的。

琵琶女原来的境况是“才貌双全”,现在是“年长色衰”。诗人原来的境况是“身

居高位”,现在是“谪居九江”。他们原来都显赫,现在都沦落。

乐妓原来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后来的境况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位至谏官、名动京师”,后来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

他们相同的经历都是由“盛”而“衰”

3、一个问题。“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

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

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

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

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

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

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5:4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5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故事书
标签:琵笆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