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
[不假思索的意思]不假思索的读音
不假思索的读音篇一:《赠汪伦》拼音注音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你们知道
《赠汪伦》的拼音读音吗
赠汪伦
唐·李白
lǐbáichéngzhōujiāngyǜ某íng,
李白乘舟将欲行,
tūwén"ànshàngtàgē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
táohuātánshuíshēnqiānchǐ,
桃花潭水深千尺,
bùjíwāngluénsòngwǒqíng。
不及汪伦送我情。
鉴赏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
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
《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
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
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
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
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
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
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
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
第2页共4页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
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
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
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
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
“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
“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
“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
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
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鉴赏二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
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
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
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
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
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
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
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
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
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
第3页共4页
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
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
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
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
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
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
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
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
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
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
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
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
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
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
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
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
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
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
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
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第4页共4页
不假思索的读音篇二:不假思索词语解析
不假思索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jiǎsīsuǒ,意思是用不着想,形
容说话做事迅速。
成语来历
1,宋·黄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5:1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5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