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咕咚》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
文。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
虎借尾巴》三篇课文,其中《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
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
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
能消灭不同的害虫;《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
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小壁
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
本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小
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撤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
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
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
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
本文也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
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
画阅读”这一方法,并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
上,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来猜字、认字。课文第2-4自然段
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
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在本文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后
问题边读边思考,我出信息来推断“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跑”。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并且
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
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
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
论。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
演课文。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
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
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
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
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五、说教学流程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
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
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第二课时主
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
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
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
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
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
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
文“眼见为实”的主旨。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
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模拟发
“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并且告诉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
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二)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渎,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
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完整地说
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
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分组合作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教师
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
我便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
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
习的方式。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
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
学习状态。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
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
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
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如小兔的第一句
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拔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
住小兔胆小的心态。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
西。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拔腿就跑”这个动作。其
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狮子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
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此
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
学习结构。
(四)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结合语文
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
想法。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
表达练习,并给孩子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3.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
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
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五)作业练习,课内外结合。
我设计了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等自主选择练习,体
现了学习的层次性、综合性。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流程,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七、说课后反思
猜字、识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从一开始的导入环节,
我就让学生试着猜“咕咚”的字音,并教给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
点猜字的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中猜测字音,大大
激发了学生读文识字的兴趣。
本文是一篇连环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
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画面中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心理,
学生很快就读懂了故事内容,并能够体会到不思考、盲目跟从带来的
结果,理解课文的内核。
本文发布于:2023-01-24 05:0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24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